一种降低脱硝逃逸氨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0023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即时脱硝入口氨气模块均布与匹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即时入口喷氨分配控制装置,所述即时入口喷氨分配控制装置由母管(1)、一端连通在母管(1)上若干个所述的支管(2)、分别设置在若干个所述的支管(2)上的喷氨电动阀(3)、连通在若干个所述的支管(2)另一端的烟道(4)、设于烟道(4)侧表面与烟道(4)相对两端面的若干个所述的喷氨阀(5)以及设置在若干个所述的喷氨阀(5)上的NH3、NOX检测仪(6)构成;

脱硝优化控制系统,所述脱硝优化控制系统由DCS操作员站(7)、移动TOCS工作师站(8)、脱硝系统(9)、DCS系统(10)以及TOCS控制器(11)组成,所述TOCS控制器(11)和DCS系统(10)通过网线连接通讯,通过与DCS系统(10)数据通信实现TOCS控制器(11)的数据获取和指令输出,所述移动TOCS工程师站(8)与TOCS控制器(11)网线连接,所述DCS操作员站(7)与DCS系统(10)网线连接,所述脱硝系统(9)与DCS系统(10)网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即时脱硝入口氨气模块均布与匹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OCS控制器(11)与DCS系统选用MODBUS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交换,所述TOCS控制器(11)从DCS系统(10)取得机组运行数据,经运算给出最优控制指令并通过DCS系统(10)控制相应的执行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降低脱硝逃逸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脱硝优化控制系统可以计算NOX变化的预估值,得出未来某一时间NOX值,克服NOX测量仪表取样测量反应迟缓问题,同时又用NOX测量的结果对软测量进行长期修正拟合,使得软测量结果用硬测量结果进行印证和修正,递归出较准确和及时的以下软测量结果:

(a)脱硝优化控制系统计算出适当的脱硝效率设定值,并进行范围限制后,得到系统最合理的脱硝效率最终优化设定值,这样运行人员设定的效率值实际上是一个安全的下限值,运行中不再随时根据锅炉运行工况改变脱硝效率设定值;

(b)脱硝优化控制系统根据NOX预估值和效率优化设定值,即时计算出系统优化喷氨流量值,将优化氨流量喷入烟气内进行脱硝反应,得到较为平稳的脱硝输出NOX指标;

(c)根据脱硝出口NOX指标和氨逃逸情况,及时修正脱硝效率设定值;

由于脱硝优化控制系统是以开环控制为主,以长期参数闭环修正为辅,所以可以得到快速的调节速度而且不会产生振荡现象;

(d)脱硝优化控制系统对被控系统运行性能的离线与在线分析:系统运行性能的离线分析:通过运行历史数据的统计与各种性能参数计算,得到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系统运行性能参量,确定NOX控制范围;

(e)自动计算脱硝系统运行的最佳控制目标:建立被控系统自的学习和自适应模型,通过对系统模型的实时在线训练,使其逼近真实控系统;

依据脱硝系统的环保和经济指标,通过模型实时计算并寻找在实际运行状态下,被控系统可以达到的最优化的控制目标,优化控制目标包括,脱硝率、出口氮氧化物浓度、反应器氨耗量和出口氨气逃逸量等,并以此为定值实现系统的优化控制;

(f)实施精确稳定的脱硝系统氨气流量控制:

在脱硝优化控制系统中,采用了锅炉及反应器模型预估的方式,根据脱硝系统优化控制目标,直接计算氨气喷入量;

模型预估控制较传统控制方式氨气喷入量更为准确及时,在其模型包括以下性能:

入口氮氧化物浓度预估:锅炉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量与锅炉燃烧的各种参量相关,在锅炉风量(负荷)较大时,产生的氮氧化物量较大;

根据锅炉燃烧状态和出口氮氧化物量的相关性分析,建立锅炉燃烧与氮氧化物量产生量模型,从而预估出口氮氧化物量变化趋势,减少氮氧化物含量测量延迟的对控制系统的影响;

氨气控制模型中,不仅考虑反应器入口氮氧化物总量(风量×氮氧化物浓度)同时计算反应器氨耗率(反应器氨耗率=k(入口NOx浓度-出口NOx浓度)×锅炉烟量/氨气流量),其中k值为 (NH3 ) / n (NOx )比,反应器氨耗量,代表反应器氨气的化学反应消耗量与氨气总喷入量的比值,当其下降时,氨气与氮氧化物的反应比率下降,出口残留的氨气量增大;

保证对出口氮氧化物的精确控制,通过喷氨阀门控制模型自动分析和配比左右侧氨气喷入量,保证脱硝系统左右侧氨耗率均衡,降低氨逃逸率。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