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2862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除尘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尤其涉及一种除尘器。



背景技术:

袋式除尘器是一种干式滤尘装置,如图1所示,袋式除尘器包括筒体101、进气口102、出气口104,且筒体101内部设置有滤袋103。其中,进气口102与出气口104设置在筒体101的同一侧壁上,气通道通过进气口102延伸至筒体101的内部。当然,进气口102与出气口104也可以对应设置在筒体101的两个侧壁上,图1只是以进气口102与出气口104设置在筒体101的同一侧壁上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含尘气体(由固体颗粒物、粉尘及干净气体组成)通过进气通道进入到袋式除尘器筒体101的内部之后,会在筒体101的内部做沉降运动,致使大部分含尘气体流向出气口104方向,因为筒体101内部设置有滤袋103,当靠近出气口104方向的滤袋103周围的固体颗粒物较多时,这些固体颗粒物会附着在滤袋103的表面,对滤袋103产生冲击作用,滤袋之间相互碰撞从而导致滤袋103损坏,又因为滤袋103是袋式除尘器的核心部件,因此,一旦滤袋103发生损坏,就会缩短袋式除尘器的使用寿命。

然而,现有技术中,袋式除尘器的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除尘器,以延长除尘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除尘器,包括:

内筒,所述内筒为圆台体,所述内筒的顶端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内筒的底端开口的直径,所述内筒设置在外筒内部,所述外筒的顶端封闭,所述外筒的底端敞开,所述内筒的顶端与所述外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内筒的外壁和所述外筒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腔体;

所述外筒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

所述外筒设置在集尘筒体内,所述集尘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外筒为圆柱体。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外筒的第一部分为圆柱体,所述外筒的第二部分为圆台体,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上,所述第二部分的轴心与所述第一部分的轴心为同一轴心。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外筒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通孔沿所述外筒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气口或第二出气口处设置有滤袋。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二进气口之间设置有进气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外筒的外壁和所述集尘筒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连接拉杆。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口设置有法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尘器,包括:内筒,内筒为圆台体,内筒的顶端开口的直径大于内筒的底端开口的直径,内筒设置在外筒内部,外筒的顶端封闭,外筒的底端敞开,内筒的顶端与外筒的顶端固定连接,内筒的外壁和外筒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腔体;外筒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外筒设置在集尘筒体内,集尘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这样一来,含尘气体通过第二进气口和第一进气口进入到环形腔体内,内筒顶端直径大于内筒底端直径,含尘气体会在环形腔体内做螺旋运动,使得含尘气体中的固体颗粒物与粉尘通过外筒的底端沉降在集尘筒的底部,干净气体通过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流出,从而可以有效地延长除尘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袋式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除尘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除尘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除尘器图3的A-A平面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筒体;

102:进气口;

103:滤袋;

104:出气口;

200:除尘器;

201:内筒;

202:外筒;

2021:第一部分;

2022:第二部分;

2023:通孔;

203:环形腔体;

204:集尘筒;

205:第一进气口;

206:第一出气口;

207:第二进气口;

208:第二出气口;

209:进气通道;

210:滤袋;

211:法兰;

212:连接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除尘器的结构多种多样,对于任意一种除尘器,均能达到除尘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除尘器200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仅以第二出气口208设置在第二进气口207所在的侧壁上为例进行说明,当然,也可以将第二出气口208设置在第二进气口207所在侧壁的对侧,本实用新型不做进一步限制。如图2所示,该除尘器200包括:

内筒201,内筒201为圆台体,内筒201的顶端开口的直径大于内筒201的底端开口的直径,内筒201设置在外筒202内部,外筒202的顶端封闭,外筒202的底端敞开,内筒201的顶端与外筒202的顶端固定连接,内筒201的外壁和外筒202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腔体203;外筒202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进气口205和第一出气口206;外筒202设置在集尘筒204体内,集尘筒204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口207和第二出气口209。

在图2对应的实施例一中,内筒201的顶端与外筒202的顶端固定连接,且外筒202的顶端封闭,这样在含尘气体进入到内筒201后,因为外筒202的顶端封闭,含尘气体就不会通过外筒202的顶端流出,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含尘气体流出。可选的,第二出气口208可以设置在第二进气口207所在的侧壁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进气口207所在侧壁的对侧,在此,对于第二出气口208在集尘筒204侧壁上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不做进一步地限制。

在图2对应的实施例一中,内筒201的外壁和外筒202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腔体203,且内筒201的顶端开口的直径大于底端开口的直径,这样含尘气体会在环形腔体203内做螺旋运动,从而使得含尘气体中的固体颗粒物、粉尘与干净气体实现分离。其中,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内筒201的顶端和底端均为敞开设置。可选的,内筒201的顶端开口的直径与底端开口的直径的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只要内筒201的顶端开口的直径大于内筒201的底端开口的直径即可,在此,对于内筒201的顶端开口的直径与内筒201的底端开口的直径的具体值,本实用新型不做进一步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含尘气体通过第一进气口205和第二进气口207进入到环形腔体203内,内筒201顶端开口的直径大于内筒201底端开口的直径,含尘气体会在环形腔体203内做螺旋运动,使得含尘气体中的固体颗粒物、粉尘与干净气体实现分离,其中,含尘气体中的固体颗粒物与粉尘通过外筒202的底端沉降在集尘筒204体的底部,干净气体通过第一出气口206和第二出气口208流出,从而可以有效地延长除尘器200的使用寿命。

基于图2对应的实施例,在图2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除尘器200:如图3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除尘器200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3对应的实施例二中,可选的,外筒202可以包括两个部分,其中,外筒202的第一部分2021为圆柱体,外筒202的第二部分2022为圆台体,第二部分2022设置在第一部分2021上,第二部分2022的轴心与第一部分2021的轴心为同一轴心。通过将外筒202的顶端设置圆台体,可以使得内筒201的顶端与外筒202圆台体的顶端固定连接,同时,增大了环形腔体203的空间,便于含尘气体在环形腔体203内做螺旋运动。

进一步地,在图3对应的实施例二中,可选的,在外筒202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2023。可选的,可以将至少一个通孔2023设置在外筒202中侧壁上,示例的,可以设置在外筒202第二部分2022的侧壁上,在此,对于通孔2023的数量,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制。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二中,至少一个通孔2023沿外筒202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通过在外筒202的圆周方向上均匀设置至少一个通孔2023,可以在含尘气体做螺旋运动的同时,将含尘气体中的固体颗粒物和粉尘通过通孔2023从外筒202的第二部分2022排出,从而均匀地沉降在集尘筒204的底部,从而实现对含尘气体的第一次分离。

进一步地,在图3对应的实施例二中,可选的,第一出气口206或第二出气口208设置有滤袋210。示例的,当第二出气口208设置在第二进气口207所在的侧壁上时,滤袋210设置在第二进气口207与外筒202顶端之间的集尘筒204体内,当然,当第二出气口208设置在第二进气口207所在侧壁的对侧,滤袋210可以设置在第二出气口208所在的侧壁与和它较近的外筒202的一侧壁之间的筒体204内。图3仅以第二出气口208设置在第二进气口201所在的侧壁上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

其中,滤袋210用于对第一次分离后的气体中极细固体颗粒物和极细粉尘进行第二次过滤,使得第一出气口206或第二出气口208处的气体中的极细固体颗粒物和极细粉尘通过滤袋210过滤掉,从而使得在第一出气口206或第二出气口208排出的干净气体的纯净率更高,同时,因为含尘气体预先通过环形腔体203进行了第一次分离,因而经过滤袋210的气体中不会含有较大的固体颗粒物和粉尘,可以有效地避免固体颗粒物对滤袋210产生冲击作用从而损坏滤袋210,可以有效地延长了滤袋210的使用寿命,从而也延长了除尘器200的使用寿命,同时,进一步提高了除尘器200的除尘效率,。

进一步地,在图3对应的实施例二中,可选的,第一进气口205和第二进气口207之间设置有进气通道209,通过在第一进气口205和第二进气口207之间设置进气通道209,含尘气体就可以通过进气通道209直接进入到环形腔体203中,从而避免含尘气体扩散到外筒202与集尘筒204之间的空间,对滤袋210产生冲击作用导致滤袋210损坏。

进一步地,在图3对应的实施例二中,可选的,进气通道209的进气口设置有法兰211。其中,法兰211用于连接阀门,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阀门的开启和关闭可以有效地控制含尘气体是否通过进气通道209进入环形腔体203,在此,对于阀门的控制方式,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制。

基于图2或图3对应的实施例,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除尘器200:如图4所示,图4为本实用新型除尘器200图3的A-A平面俯视示意图。

在图4对应的实施例中,可选的,外筒202的外壁和集尘筒204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连接拉杆212。通过设置连接拉杆212,可以有效地将外筒202固定在集尘筒204体内,从而避免了因外筒202与集尘筒204体之间连接松动而导致的外筒202掉落在集尘筒204体底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的,外筒202为圆柱体。当然,对于外筒202的形状而言,只要该形状的外筒202与圆台体的内筒201配合,使得含尘气体可以在环形腔体203内做螺旋运动即可,在此,本实用新型不作进一步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进气口205和第二进气口207之间设置进气通道209,可以使得含尘气体直接通过进气通道209进入到环形腔体203内,且因内筒201的顶端开口的直径大于底端开口的直径,在含尘气体进入到环形腔体203之后,会在环形腔体203内做螺旋运动,再者,通过在外筒202的圆周方向上均匀设置至少一个通孔2023,使得在含尘气体做螺旋运动的同时,将含尘气体中的部分固体颗粒物和粉尘通过通孔2023从外筒202中排出,部分通过外筒202的底端沉降在集尘筒204的底部,从而实现固体颗粒物和粉尘与干净气体第一次分离。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出气口206或者第二出气口208设置滤袋210,使得第一出气口206或第二出气口208处的干净气体再次进行过滤,从而使得第一出气口206或第二出气口208排出的干净气体的纯净率更高,从而实现极细固体颗粒物和粉尘与干净气体第二次分离,同时,因为含尘气体预先通过环形腔体203进行了一次过滤,因而在第一出气口206或第二出气口208的滤袋210处的干净气体中不会含有较多的固体颗粒物和粉尘,可以有效地避免固体颗粒物的不规则运动对滤袋210产生冲击作用从而损坏滤袋210,可以有效地延长了滤袋210的使用寿命,从而也延长了除尘器200的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