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运输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8294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研磨运输泵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研磨运输泵,属于物料传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浆粕经碱溶、压榨、老成、磺化等工序后形成原液,该原液中通常还存在一部分尚未溶解完全的浆粕,然而常规的运输泵只能起到输送的作用,无法进行进一步的深加工,以确保其均匀、精细供料。

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输送泵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身请提供一种在输送的同时实现原液研磨、过滤的研磨运输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研磨输送泵,包括泵壳、进料口、供料管、集束口、定盘、动盘和电机,进料口位于泵壳一端,电机位于泵壳另一端,电机输出端与传动轴连接,传动轴与动盘连接,定盘与动盘对应设置;进料口向内连接有集束口,该集束口内设置有栅格,栅格过滤后的原液供入供料管,供料管将其送入动盘与定盘之间,电机驱动传动轴转动,并带动动盘随之转动,物料在动盘与定盘之间得到研磨。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的供料管与定刀之间设置有搅拌头,对供料管出来的物料进行搅拌、打碎。更优选的,所述的搅拌头安装在供料管末端上。

所述的泵壳上设置有可视窗口,该可视窗口位于进料口与集束口之间。可视窗口对进料口内的物料状态进行实时观测。

所述的集束口为V字型结构,且靠近进料口一端为大端。

将本申请应用于物料的供应,物料经进料口进入后,先经集束口进行集束,在自身惯性作用下,物料密度逐渐增加并得到沉积,栅格将其中较大的颗粒过滤后,经集束口小口端送入供料管,物料在供料管平衡后继续输送至定盘和动盘所在位置,电机启动后,通过传动轴带动动盘旋转,此时,动盘与定盘发生相对移动,物料在两者之间即完成研磨过程,物料更加细腻;供料管末端设置的搅拌头可对物料进一步的搅拌和粉碎,强化物料紊流的同时,强化其粉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其中标号:1. 进料口;2. 可视窗口;3. 集束口;4. 供料管;5. 搅拌头;6. 定盘;7. 动盘;8. 传动轴;9. 电机;10. 泵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研磨输送泵,结合图1,包括泵壳10、进料口1、供料管4、集束口3、定盘6、动盘7和电机9,进料口1位于泵壳10一端,电机9位于泵壳10另一端,电机9输出端与传动轴8连接,传动轴8与动盘7连接,定盘6与动盘7对应设置;进料口1向内连接有集束口3,该集束口3内设置有栅格,栅格过滤后的原液供入供料管4,供料管4将其送入动盘7与定盘6之间,电机9驱动传动轴8转动,并带动动盘7随之转动,物料在动盘7与定盘6之间得到研磨。其中,集束口3为V字型结构,且靠近进料口1一端为大端。

将本申请应用于物料的供应,物料经进料口1进入后,先经集束口3进行集束,在自身惯性作用下,物料密度逐渐增加并得到沉积,栅格将其中较大的颗粒过滤后,经集束口3小口端送入供料管4,物料在供料管4平衡后继续输送至定盘6和动盘7所在位置,电机9启动后,通过传动轴8带动动盘7旋转,此时,动盘7与定盘6发生相对移动,物料在两者之间即完成研磨过程,物料更加细腻。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泵壳10上设置有可视窗口2,该可视窗口2位于进料口1与集束口3之间。可视窗口对进料口内的物料状态进行实时观测。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研磨输送泵,结合图2,包括泵壳10、进料口1、供料管4、集束口3、定盘6、动盘7和电机9,进料口1位于泵壳10一端,电机9位于泵壳10另一端,电机9输出端与传动轴8连接,传动轴8与动盘7连接,定盘6与动盘7对应设置;进料口1向内连接有集束口3,该集束口3内设置有栅格,栅格过滤后的原液供入供料管4,供料管4将其送入动盘7与定盘6之间,电机9驱动传动轴8转动,并带动动盘7随之转动,物料在动盘7与定盘6之间得到研磨。其中,集束口3为V字型结构,且靠近进料口1一端为大端;搅拌头5安装在供料管4末端上,供料管4与定刀6之间设置的搅拌头5,对供料管4出来的物料进行搅拌、打碎。

将本申请应用于物料的供应,物料经进料口1进入后,先经集束口3进行集束,在自身惯性作用下,物料密度逐渐增加并得到沉积,栅格将其中较大的颗粒过滤后,经集束口3小口端送入供料管4,物料在供料管4平衡后继续输送至定盘6和动盘7所在位置,电机9启动后,通过传动轴8带动动盘7旋转,此时,动盘7与定盘6发生相对移动,物料在两者之间即完成研磨过程,物料更加细腻;供料管4末端设置的搅拌头5可对物料进一步的搅拌和粉碎,强化物料紊流的同时,强化其粉碎效果。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泵壳10上设置有可视窗口2,该可视窗口2位于进料口1与集束口3之间。可视窗口对进料口内的物料状态进行实时观测。

以上内容是结合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所提供技术方案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创造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创造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