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二次蒸馏水蒸馏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9244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自动二次蒸馏水蒸馏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纯水制备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自动二次蒸馏水蒸馏器。



背景技术:

二次蒸馏水,是将经过二次蒸馏得到的水,其是科研常用的高纯水。由于二次蒸馏水的纯度存在影响实验结果的可能性,所以目前大部分实验室的二次蒸馏水采用现配现用,以减少运输存储过程中引入的杂质等。

授权公告号为CN201410306Y、授权公告日为2010年2月24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石英亚沸蒸馏器,其包括顺序连接的多组蒸馏管,每组蒸馏管具有封闭外壳体,所述蒸馏管之间通过石英管连接,所述高纯度液体通过所述石英管在所述多组蒸馏管之间流动。

在制备蒸馏水的过程中需要间断性的补充水,现有技术采用人工补充水的方式,人工补充水会和实际需要补充水量可能存在偏差:当补水不足至蒸馏水蒸发殆尽时,干烧会使蒸馏管内温度急剧升高,使蒸馏管烧炸破裂;当补水过多至补充的未蒸馏的水进入蒸馏水管路,这将影响蒸馏水的纯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二次蒸馏水蒸馏器,其解决了补水量和实际需水量存在偏差的问题,具有减少补水量和实际需水量之间偏差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自动二次蒸馏水蒸馏器,包括机架和从高到低依次设在机架上的储液罐、第一蒸馏罐与第二蒸馏罐;

所述储液罐和第一蒸馏罐之间设有用于指示第一蒸馏罐的液面的第一液面指示管,所述储液罐和第一液面指示管之间通过设有第一电磁阀的储液软管连接,所述第一液面指示管和第一蒸馏罐之间通过第一连接软管连接;所述第一液面指示管内插设有第一干簧式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干簧式液位传感器包括第一检测管和随着第一蒸馏罐内的液面上下移动的第一磁浮子,所述第一检测管内设有与第一蒸馏罐内液面位置相对于的第一高限位接点和第一低限位接点:当所述第一磁浮子和第一高限位接点吸引并作用时,第一电磁阀关闭;当所述第一磁浮子和第一低限位接点吸引并作用时,第一电磁阀开启;

所述第一蒸馏罐内设有用于将其内的液体加热的第一电加热棒,所述第一电加热棒的高度不高于第一低限位接点的高度;所述第一蒸馏罐的上部连通设有通有冷却水的第一冷凝管,第一冷凝管内设有与第一蒸馏罐连通设置的第一冷凝腔,所述第一冷凝腔的中下部的侧壁上设有一次蒸馏水出水口;

所述一次蒸馏水出水口和第二蒸馏罐之间设有用于指示第二蒸馏罐的液面的第二液面指示管,所述第一蒸馏罐和第二液面指示管之间通过设有第二电磁阀的一次蒸馏水软管连接,所述第二液面指示管和第二蒸馏罐之间通过第二连接软管连接;所述第二液面指示管内插设有第二干簧式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干簧式液位传感器包括第二检测管和随着第二蒸馏罐内的液面上下移动的第二磁浮子,所述第二检测管内设有与第二蒸馏罐内液面位置相对于的第二高限位接点和第二低限位接点:当所述第二磁浮子和第二高限位接点吸引并作用时,第二电磁阀关闭;当所述第二磁浮子和第二低限位接点吸引并作用时,第二电磁阀开启;

所述第二蒸馏罐内设有用于将其内的液体加热的第二电加热棒,所述第二电加热棒的高度不高于第二低限位接点的高度;所述第二蒸馏罐的上部连通设有通有冷却水的第二冷凝管,第二冷凝管内设有与第二蒸馏罐连通设置的第二冷凝腔,所述第二冷凝腔的中下部的侧壁上设有第二蒸馏水出水口。

采用上述结构,使用时,在电源开启后,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自动开启,待第一蒸馏罐(或第二蒸馏罐)的液面升至与第一高限位接点(或第二高限位接点)齐平时,此时第一磁浮子(或第二磁浮子)与第一高限位接点(或第二高限位接点)吸引作用,而第一电磁阀(或第二电磁阀)自动关闭,补水结束;当第一蒸馏罐(或第二蒸馏罐)的液面降至第一低限位接点(或第二)以下并低于第一电加热棒(或第二电加热棒)的高度,此时第一磁浮子(或第二磁浮子)与第一低限位接点(或第二低限位接点)吸引作用,而第一电磁阀(或第二电磁阀)自动开启而再次补充水;通过上述自动补水的形式替代人工补水的方式,减少补水量和实际需水量之间的偏差,减少蒸馏管烧炸破裂的可能性并减少补水过多影响蒸馏水纯度的情况,进一步提高蒸馏水纯度,以提高分析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储液软管上设有第一调节入口,所述第一调节入口位于第一电磁阀的远离储液罐的一侧,所述第一调节入口和储液罐之间通过第一调节细软管连通;所述第一调节细软管内设有第一限位环和第一调节玻璃球,第一限位环和第一调节细软管之间留有第一侧腔,所述第一调节玻璃球位于第一限位环的靠近储液罐的一侧,所述第一调节细软管的内直径>第一调节玻璃球的直径且所述第一调节玻璃球无法通过第一限位环和第一侧腔;

所述一次蒸馏水软管上设有第二调节入口,所述第二调节入口位于第二电磁阀的远离第一蒸馏罐的一侧,所述第二调节入口和第一蒸馏罐之间通过第二调节细软管连通;所述第二调节细软管内设有第二限位环和第二调节玻璃球,第二限位环和第二调节细软管之间留有第二侧腔,所述第二调节玻璃球位于第二限位环的靠近第一蒸馏罐的一侧,所述第二调节细软管的内直径>第二调节玻璃球的直径且所述第二调节玻璃球无法通过第二限位环和第二侧腔。

采用上述结构,在制备一次蒸馏水(或二次蒸馏水)的过程中,在第一电磁阀(或第二电磁阀)自动关闭的情况下,将第一调节玻璃球(或第二调节玻璃球)自第一调节软支管(或第二调节软支管)移动至第一调节细软管(或第二调节细软管)内,第一调节玻璃球(或第二调节玻璃球)位于第一限位环(或第二限位环)上靠近储液罐(或第一蒸馏罐)的一侧,储液罐(或一次蒸馏水出口)的水经第一调节细软管(或第二调节细软管)并在第一调节玻璃球(或第二调节玻璃球)的阻碍下缓慢进入第一蒸馏罐(或第二蒸馏罐)内,以补充蒸出的水分,使得第一磁浮子(或第二磁浮子)介于第一高限位接点(或第二高限位接点)和第一低限位接点(或第二低限位接点)之间,减少第一电磁阀(或第二电磁阀)自动关闭和开启的切换次数,增加第一电磁阀(或第二电磁阀)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调节细软管上设有向外设有一段用于容纳第一调节玻璃球的第一调节软支管,所述第一调节软支管位于第一限位环的靠近储液罐的一侧;

所述第二调节细软管上设有向外设有一段用于容纳第二调节玻璃球的第二调节软支管,所述第二调节软支管位于第二限位环的靠近第一蒸馏罐的一侧。

采用上述结构,第一调节软支管(或第二调节软支管)可容纳第一调节玻璃球(或第二调节玻璃球),可进一步调节第一调节软支管(或第二调节软支管)的流体流经量。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调节软支管的直径自远离第一调节细软管向与其连接处逐渐增大,且所述第一调节玻璃球的直径介于所述第一调节软支管的最大直径和第一调节软支管的最小直径之间;

所述第二调节软支管的直径自远离第二调节细软管向与其连接处逐渐增大,且所述第二调节玻璃球的直径介于所述第二调节软支管的最大直径和第二调节软支管的最小直径之间。

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固定第一调节玻璃球(或第二调节玻璃球)。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调节软支管设于第一调节细软管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二调节软支管设于第二调节细软管的下表面上。

采用上述结构,减少第一调节玻璃球(或第二调节玻璃球)来回移动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使用时,在电源开启后,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自动开启,待第一蒸馏罐(或第二蒸馏罐)的液面升至与第一高限位接点(或第二高限位接点)齐平时,此时第一磁浮子(或第二磁浮子)与第一高限位接点(或第二高限位接点)吸引作用,而第一电磁阀(或第二电磁阀)自动关闭,补水结束;当第一蒸馏罐(或第二蒸馏罐)的液面降至第一低限位接点(或第二)以下并低于第一电加热棒(或第二电加热棒)的高度,此时第一磁浮子(或第二磁浮子)与第一低限位接点(或第二低限位接点)吸引作用,而第一电磁阀(或第二电磁阀)自动开启而再次补充水;

在制备一次蒸馏水(或二次蒸馏水)的过程中,在第一电磁阀(或第二电磁阀)自动关闭的情况下,将第一调节玻璃球(或第二调节玻璃球)自第一调节软支管(或第二调节软支管)移动至第一调节细软管(或第二调节细软管)内,第一调节玻璃球(或第二调节玻璃球)位于第一限位环(或第二限位环)上靠近储液罐(或第一蒸馏罐)的一侧,储液罐(或一次蒸馏水出口)的水经第一调节细软管(或第二调节细软管)并在第一调节玻璃球(或第二调节玻璃球)的阻碍下缓慢进入第一蒸馏罐(或第二蒸馏罐)内,以补充蒸出的水分,使得第一磁浮子(或第二磁浮子)介于第一高限位接点(或第二高限位接点)和第一低限位接点(或第二低限位接点)之间,减少第一电磁阀(或第二电磁阀)自动关闭和开启的切换次数,增加第一电磁阀(或第二电磁阀)的使用寿命;

通过上述自动补水的形式替代人工补水的方式,减少补水量和实际需水量之间的偏差,减少蒸馏管烧炸破裂的可能性并减少补水过多影响蒸馏水纯度的情况,进一步提高蒸馏水纯度,以提高分析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第一液面指示管和储液软管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部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的第一液面指示管和储液软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的C-C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的第二液面指示管和一次蒸馏水软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D-D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E部放大图;

图10是图7的F-F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的第二液面指示管和一次蒸馏水软管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G-G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储液罐;3、第一蒸馏罐;4、第二蒸馏罐;5、储液软管;6、第一电磁阀;7、第一调节细软管;8、第一限位环;9、第一侧腔;10、第一调节软支管;11、第一调节玻璃球;121、第一检测管;122、第一磁浮子;123、第一高限位接点;124、第一低限位接点;125、第一导向管;126、第一上限位块;127、第一下限位块;13、第一液面指示管;14、第一溢流口;15、第一冷凝管;16、第二液面指示管;17、一次蒸馏水软管;18、第二电磁阀;19、第二调节细软管;20、第二限位环;21、第二侧腔;22、第二调节软支管;23、第二调节玻璃球;241、第二检测管;242、第二磁浮子;243、第二高限位接点;244、第二低限位接点;245、第二导向管;246、第二上限位块;247、第二下限位块;25、第二冷凝管;26、第二溢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

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自动二次蒸馏水蒸馏器,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和从高到低依次从高到低依次设在机架上的储液罐2、第一蒸馏罐3与第二蒸馏罐4。

参照图1,储液罐2和第一蒸馏罐3之间设有用于指示第一蒸馏罐3的液面的第一液面指示管13。储液罐2和第一液面指示管13之间通过储液软管5连接。储液软管5上设有用于启闭储液罐2的第一电磁阀6。

参照图1,储液软管5上设有第一调节入口,第一调节入口位于第一电磁阀6的远离储液罐2的一侧。第一调节入口和储液罐2之间通过第一调节细软管7连通。结合图2至图4,第一调节细软管7内设有第一限位环8,第一限位环8和第一调节细软管7之间留有第一侧腔9。第一调节细软管7上设有向外设有一段第一调节软支管10,第一调节软支管10于第一限位环8的靠近储液罐2(参见图1)的一侧且第一调节软支管10设于第一调节细软管7的下表面上。第一调节软支管10的直径自远离第一调节细软管7向与其连接处逐渐增大。第一调节软支管10内设有第一调节玻璃球11,第一调节玻璃球11的直径介于第一调节软支管10的最大直径和第一调节软支管10的最小直径之间,第一调节细软管7的内直径>第一调节玻璃球11的直径且第一调节玻璃球11无法通过第一限位环8和第一侧腔9。

结合图5和图6,第一液面指示管13内插设有第一干簧式液位传感器,第一干簧式液位传感器包括第一检测管121和第一磁浮子122。第一磁浮子122插设在第一导向管125上并随着第一蒸馏罐3(参见图1)内的液面沿着第一导向管125上下移动。第一检测管121内设有与第一蒸馏罐3内液面位置相对于的第一高限位接点123和第一低限位接点124:当第一磁浮子122和第一高限位接点123吸引并作用时,第一电磁阀6关闭;当第一磁浮子122和第一低限位接点124吸引并作用时,第一电磁阀6开启。结合图3和图6,第一导向管125上对应第一高限位接点123处设有用于限制第一磁浮子122进一步上浮的第一上限位块126,第一导向管125上对应第一低限位接点124处设有用于限制第一磁浮子122进一步下沉的第一下限位块127。一般选用与第一蒸馏罐3(参见图1)高度的1/4并低于第一蒸馏罐3(参见图1)内设有的第一电加热棒的高度对应的液面高度为第一低限位接点124,而选用与第一蒸馏罐3(参见图1)总高度的2/5为第一高限位接点123。第一干簧式液位传感器的具体实现过程及原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予赘述。

结合图1和图6,第一液面指示管13的一侧壁上设有第一溢流口14,其液面高于第一高限位接点123的液面。第一液面指示管13和第一蒸馏罐3之间通过第一连接软管连接。

参照图1,第一蒸馏罐3内设有用于将其内的液体加热的第一电加热棒。第一蒸馏罐3的上部连通有第一冷凝管15,第一冷凝管15的下部设有第一冷却水入口而其上部设有第一冷却水出口。第一冷凝管15内设有与第一蒸馏罐3连通设置的第一冷凝腔,第一冷凝腔的中下部的侧壁上设有一次蒸馏水出水口。

参照图1,一次蒸馏水出水口和第二蒸馏罐4之间设有用于指示第二蒸馏罐4的液面的第二液面指示管16。第一蒸馏罐3和第二液面指示管16之间通过一次蒸馏水软管17连接。一次蒸馏水软管17上设有用于启闭一次蒸馏水出水口的第二电磁阀18。

参照图1,一次蒸馏水软管17上设有第二调节入口,第二调节入口位于第二电磁阀18的远离第一蒸馏罐3的一侧。第二调节入口和第一蒸馏罐3之间通过第二调节细软管19连通。结合图7至图9,第二调节细软管19内设有第二限位环20,第二限位环20和第二调节细软管19之间留有第二侧腔21。第二调节细软管19上设有向外设有一段第二调节软支管22,第二调节软支管22于第二限位环20的靠近第一蒸馏罐3(参见图1)的一侧且第二调节软支管22设于第二调节细软管19的下表面上。第二调节软支管22的直径自远离第二调节细软管19向与其连接处逐渐增大。第二调节软支管22内设有第二调节玻璃球23,第二调节玻璃球23的直径介于第二调节软支管22的最大直径和第二调节软支管22的最小直径之间,第二调节细软管19的内直径>第二调节玻璃球23的直径且第二调节玻璃球23无法通过第二限位环20和第二侧腔21。

结合图10至图12,第二液面指示管16内插设有第二干簧式液位传感器,第二干簧式液位传感器包括第二检测管241和第二磁浮子242。第二磁浮子242插设在第二导向管245上并随着第二蒸馏罐4(参见图1)内的液面沿着第二导向管245上下移动。第二检测管241内设有与第二蒸馏罐4(参见图1)内液面位置相对于的第二高限位接点243和第二低限位接点244:当第二磁浮子242和第二高限位接点243吸引并作用时,第二电磁阀18关闭;当第二磁浮子242和第二低限位接点244吸引并作用时,第二电磁阀18开启。第二导向管245上对应第二高限位接点243处设有用于限制第二磁浮子242进一步上浮的第二上限位块246,第二导向管245上对应第二低限位接点244处设有用于限制第二磁浮子242进一步下沉的第二下限位块247。一般选用与第二蒸馏罐4(参见图1)高度的1/4并低于第二蒸馏罐4(参见图1)内设有的第二电加热棒的高度对应的液面高度为第二低限位接点244,而选用与第二蒸馏罐4(参见图1)总高度的2/5为第二高限位接点243。第二干簧式液位传感器的具体实现过程及原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予赘述。

参照图10,第二液面指示管的一侧壁上设有第二溢流口26,其液面高于第二高限位接点243的液面。

参照图1,第二蒸馏罐4内设有用于将其内的液体加热的第二电加热棒。第二蒸馏罐4的上部连通有第二冷凝管25,第二冷凝管25的下部设有第二冷却水入口而其上部设有第二冷却水出口。第二冷凝管25内设有与第二蒸馏罐4连通设置的第二冷凝腔,第二冷凝腔的中下部的侧壁上设有二次蒸馏水出水口。

参照图1,冷却水依次经第一冷却水入口→第一冷却水出口→第二冷却水入口→第二冷却水出口进出体系。

使用时,在电源开启后,第一电磁阀6和第二电磁阀18自动开启,待第一蒸馏罐3的液面升至第一蒸馏罐3高度的2/5,此时第一磁浮子122与第一高限位接点123吸引作用,而第一电磁阀6自动关闭;于体系中按第一冷却水入口→第一冷却水出口→第二冷却水入口→第二冷却水出口通入冷却水,待充满冷凝水后将第一电加热棒升温加热,调节冷却水和加热温度至一次蒸馏水出水口处有适度的一次蒸馏水冷凝析出;一次蒸馏水经一次蒸馏水出水口→第二调节软支管22→第二液面指示管16→第二蒸馏罐4;当第一蒸馏罐3的液面降至第一蒸馏罐3高度的1/4并低于第一电加热棒的高度,此时第一磁浮子122与第一低限位接点124吸引作用,而第一电磁阀6自动开启而再次补充水;

在制备一次蒸馏水的过程中,在第一电磁阀6自动关闭的情况下,将第一调节玻璃球11自第一调节软支管10移动至第一调节细软管7内,第一调节玻璃球11位于第一限位环8上靠近储液罐2的一侧,储液罐2内的水经第一调节细软管7并在第一调节玻璃球11的阻碍下缓慢进入第一蒸馏罐3内,以补充蒸出的水分,使得第一磁浮子122介于第一高限位接点123和第一低限位接点124之间,减少第一电磁阀6自动关闭和开启的切换次数;

待第二蒸馏罐4的液面升至第二蒸馏罐4高度的2/5,此时第二磁浮子242与第二高限位接点243吸引作用,而第二电磁阀18自动关闭,同时将第二电加热棒加热升温,调节冷却水和加热温度至二次蒸馏水出水口处有适度的二次蒸馏水冷凝析出;当第二蒸馏罐4的液面降至第二蒸馏罐4高度的1/4并低于第二电加热棒的高度,此时第二磁浮子242与第二低限位接点244吸引作用,而第二电磁阀18自动开启而再次补充水;

在制备二次蒸馏水的过程中,在第二电磁阀18自动关闭的情况下,将第二调节玻璃球23自第二调节软支管22移动至第二调节细软管19内,第二调节玻璃球23位于第二限位环20上靠近第一蒸馏罐3的一侧,一次蒸馏水出口处的水经第二调节细软管19并在第二调节玻璃球23的阻碍下缓慢进入第二蒸馏罐4内,以补充蒸出的水分,使得第二磁浮子242介于第一高限位接点123和第二低限位接点244之间,减少第二电磁阀18自动关闭和开启的切换次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