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母液槽,具体涉及一种压滤机母液槽,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化工生产过程中,压滤机是固液分离经常需要用到的一种常规设备。经压滤机压滤过后的母液一般需要母液槽来进行中转或存储。中国专利公开号CN 204307507 U公开了一种压滤机母液槽,它是圆柱状体,中间是空心,下端安装有圆形底板,整体安装在地面上端,开口朝上,形成圆柱状母液槽,母液槽上端装有密封盖,密封盖上装有一个透气管,透气管连接通往废气接收塔,透气管上装有引风机,所述密封盖通过螺栓固定盖在母液槽上端,所述密封盖上端还设计有圆形人孔,人孔上盖有有密封圈。其虽然解决了母液散发有害气体的问题,但是其任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母液中蒸发的溶剂直接被风机送往废气吸收装置,增加单耗,造成溶剂浪费;2母液槽中的母液温度降低会导致溶质的溶解度降低,母液中溶剂挥发后导致溶质浓度增加到达溶质饱和溶解度都会发生溶质析出问题,析出的晶核更会加速母液中溶质在晶核周围迅速生长,长期以往会导致母液槽中溶质越积越多,最后导致母液槽被溶质占据而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滤机母液槽,其目的在于:对挥发的溶剂进行回收,避免溶剂浪费;母液槽进行加热搅拌,避免溶质析出,保证母液槽正常运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压滤机母液槽,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包括竖直方向的圆柱形槽身,槽身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球冠状的上封头和下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槽身内设置搅拌轴和搅拌桨,所述搅拌轴上部与设置在上封头上部的减速机相连,所述减速机与电机连接,所述槽身上设置夹套,所述夹套上部和下部分别连接有蒸汽进管和蒸汽出管,所述上封头分别与母液进料管和排空管连接,所述排空管与冷凝器连接,所述冷凝器上部与吸风管连接,所述冷凝器下部通过回液管与上封头连接,所述下封头连接有转料管,所述转料管上设置有底阀。
优化的,为了方便观察母液槽内情况,将所述上封头上设置有视孔镜和灯孔镜。
优化的,为了方便查看母液槽的液位,将槽身上设置有液位计。
优化的,所述搅拌桨为框式、锚式或板式搅拌桨。
更为优化的,所述框式搅拌桨上设置有刮板,用于刮除内壁析出的溶质。
优化的,为了方便母液转移,将所述转料管与转料泵连接。
为了方便观察,将所述转料管上设置有视杯。
优化的,为了方便对母液槽进行洗涤或对母液进行稀释,将所述上封头上设置有新溶剂进料管。
优化的,所述夹套上设置有保温层。
优化的,所述保温层上部设置有防腐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压滤机母液槽中设置有加热装置和搅拌装置,能够避免母液中的溶质在母液槽中析出结晶,保证母液槽的存储容积;在排空口上设置有冷凝器,将蒸发的溶剂冷凝后回收,避免溶剂浪费和造成空气污染,达到改善环境和降低单耗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图。
其中各图标为:1槽身、2上封头、3下封头、4夹套、4-1蒸汽进管、4-2蒸汽出管、5新溶剂进料管、6母液进料管、7减速机、8电机、9排空管、10冷凝器、11吸风管、12回液管、13搅拌轴、14框式搅拌桨、15转料管、16底阀、17视杯、18转料泵、19液位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压滤机母液槽,包括槽体,槽体包括竖直方向的圆柱形槽身1,槽身1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球冠状的上封头2和下封头3,槽身1内设置搅拌轴13和框式搅拌桨14,搅拌轴13上部与设置在上封头2上部的减速机7相连,减速机7与电机8连接,槽身1上设置夹套4,夹套4上部和下部分别连接有蒸汽进管4-1和蒸汽出管4-2,夹4上设置有保温层(图上未标出),槽身1上设置有液位计19,上封头2分别与新溶剂进料管5、母液进料管6、排空管9和回液管12连接,排空管9与冷凝器10连接,冷凝器10上部与吸风管11连接,冷凝器10下部设置有回液管12,回液管12与上封头2连接,下封头3连接有转料管15,转料管15上设置有底阀16和视杯17。
工作过程:
压滤机压滤后的母液由母液进料管6进入母液槽暂时存储,并由转料管15转移至母液回收装置或母液套用装置;母液进入母液槽后,溶剂蒸发顺着排空管9进入冷凝器10被冷凝后经过回液管12返回母液槽,保证溶剂不损失;如果母液槽中有溶质析出,开启夹套4上的蒸汽进管4-1和蒸汽出管4-2上的阀门对母液升温溶解,并开启电机8带动框式搅拌桨14进行升温搅拌溶解,避免溶质在母液槽积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综上,本实用新型达到预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