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均相分装罐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2954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均相反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均相分装罐装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固体颗粒物参与的反应中,颗粒物表面不仅是反应的发生场所,也是反应的参与者,表面活性位点的存在能促进许多反应的发生;同时由于颗粒物处于固体物态,反应气体及其产物分子在颗粒物内部的扩散速率非常缓慢,使反应往往局限在固体表面。这样的反应称为非均相反应,现有的罐装装置经过分装设备,进行分装,但现有分装技术的缺点为材料损耗大、不方便进行分装、且传送不方便,需要大量的人工,不能精准控制浆料的流量,效率低,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非均相分装罐装装置,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非均相分装罐装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非均相分装罐装装置,包括搅拌罐,所述搅拌罐的下端边缘环形设有支柱,所述搅拌罐的上端一侧设有加料管,所述加料管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搅拌罐的上端中部设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上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位于搅拌罐的内部,所述搅拌轴的中部固定有搅拌叶,所述搅拌轴的下端设有搅拌桨,所述 搅拌罐的下端一侧设有第一浆料输送管,所述第一浆料输送管远离搅拌罐的一端连接有非均相反应罐,且第一浆料输送管远离搅拌罐的一端位于非均相反应罐的一侧上端,所述第一浆料输送管上设有第一浆料输送泵,所述非均相反应罐的上端设有排气管,所述非均相反应罐的下端边缘环形设有支撑柱,所述非均相反应罐的底部设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非均相反应罐内设有非均相初分装置,所述非均相反应罐的另一侧下端设有第二浆料输送管,所述第二浆料输送管的进料端设有滤网,所述第二浆料输送管远离非均相反应罐的一端连接有出料斗,且第二浆料输送管上设有第二浆料输送泵,所述出料斗的上端设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上设有减压阀,所述出料斗的内侧壁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出料斗的下端设有排料支架,且排料支架通过固定件与出料斗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出料斗的下端设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上设有计流出料控制阀,所述排料支架上设有控制器,所述出料斗的下方设有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传送带、支撑架、第二驱动装置和两个转轴,所述传送带套接在两个转轴上,所述支撑架位于传送带的下端,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其中一个转轴驱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保护盖通过螺钉固定在出料斗上。

优选地,所述搅拌叶和搅拌桨上均设有通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固定设置在搅拌罐的上端中部。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加料管向搅拌罐内添加物料,再将第一阀门关闭,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装置带动搅拌轴对搅拌罐内的物料进 行搅拌,随后,通过浆料输送管上的浆料输送泵将浆料输送至非均相反应罐内进行沉淀反应,浆料通过浆料输送泵进入出料斗,沉淀的残污通过排污管排除,浆料在出料斗内,将罐装装置放在排料管的下方,通过控制器控制计流出料控制阀对物料进行精准的罐装,罐装完毕以后,控制器控制计流出料控制阀对排料管进行闭合,通过传送装置进行传送,然后对进行下一个罐装装置的罐装工作,本实用新型通过分装罐装装置的方便罐装和传送功能,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极大提高了分装罐装装置的实用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非均相分装罐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搅拌罐、2搅拌轴、3搅拌叶、4搅拌桨、5支柱、6第一驱动装置、7非均相反应罐、8滤网、9非均相初分装置、10支撑柱、11排气管、12排污管、13排料支架、14控制器、15计流出料控制阀、16保护盖、17固定件、18出料斗、19传送带、20转轴、21支撑架、22排料管、23第二驱动装置、24浆料输送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非均相分装罐装装置,包括搅拌罐1,搅拌罐1的下端边缘环形设有支柱5,搅拌罐1的上端一侧设有加料管,加料 管上设有第一阀门,防止在搅拌过程中物料溢出,搅拌罐1的上端中部设有第一驱动装置6,第一驱动装置6的驱动轴上连接有搅拌轴2,搅拌轴2位于搅拌罐1的内部,搅拌轴2的中部固定有搅拌叶3,搅拌轴2的下端设有搅拌桨4,方便均匀搅拌物料,搅拌罐1的下端一侧设有第一浆料输送管,第一浆料输送管远离搅拌罐1的一端连接有非均相反应罐7,且第一浆料输送管远离搅拌罐1的一端位于非均相反应罐7的一侧上端,第一浆料输送管上设有第一浆料输送泵24,非均相反应罐7的上端设有排气管11,非均相反应罐的下端边缘环形设有支撑柱10,非均相反应罐7的底部设有排污管12,排污管12上设有第二阀门,非均相反应罐7内设有非均相初分装置9,非均相反应罐7的另一侧下端设有第二浆料输送管,第二浆料输送管的进料端设有滤网8,第二浆料输送管远离非均相反应罐7的一端连接有出料斗18,且第二浆料输送管上设有第二浆料输送泵,出料斗18的上端设有保护盖16,保护盖16上设有减压阀,对出料斗18内的空气进行减压,出料斗18的内侧壁上部设有温度传感器,出料斗18的下端设有排料支架13,且排料支架13通过固定件17与出料斗18的侧壁固定连接,出料斗18的下端设有排料管22,排料管22上设有计流出料控制阀15,方便控制浆料流出的计量,排料支架13上设有控制器14,出料斗18的下方设有传送装置,传送装置包括传送带19、支撑架21、第二驱动装置23和两个转轴20,传送带19套接在两个转轴20上,支撑架21位于传送带19的下端,第二驱动装置23与其中一个转轴20驱动连接,自动将罐装好的物料进行传送。

本实用新型中,保护盖16通过螺钉固定在出料斗18上,防止灰尘进入,搅拌叶3和搅拌桨4上均设有通孔,更方便对物料进行充分搅拌第一驱动装置6固定设置在搅拌罐1的上端中部。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加料管向搅拌罐1内添加物料,再将第一阀门关闭,通过控制器14控制第一驱动装置6带动搅拌轴2对搅拌罐1内的物料进行搅拌,随后,通过浆料输送管上的浆料输送泵将浆料输送至非均相反应罐7内进行沉淀反应,浆料通过浆料输送泵进入出料斗18,沉淀的残污通过排污管12排除,浆料在出料斗18内,将罐装装置放在排料管22的下方,通过控制器14控制计流出料控制阀15对物料进行精准的罐装,罐装完毕以后,控制器14控制计流出料控制阀15对排料管22进行闭合,通过传送装置进行传送,然后对进行下一个罐装装置的罐装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