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水型化工水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0150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水型化工水冷却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冷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水型化工水冷却器。



背景技术:

冷却器是换热设备的一类,用以冷却流体,通常用水或空气为冷却剂以除去热量,有间壁式冷却器、喷淋式冷却器、夹套式冷却器和蛇管式冷却器等,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反应容器进行降温,以方便进行化学反应,传统的降温效果不好,需要浪费大量的水资源,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节水型化工水冷却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节水型化工水冷却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节水型化工水冷却器,包括底座、反应容器和储液室,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有降温室,所述降温室内侧固定有反应容器,所述反应容器的外侧设有拱形的散热块,所述降温室侧壁的下端设有进水管,所述降温室侧壁的上端设有出水管,所述储液室包括冷水储藏室和热水储藏室,所述冷水储藏室和热水储藏室的连接处设有挡板,所述冷水储藏室的内腔设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的输出端连接在进水管上,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与热水储藏室相连,所述热水储藏室的内壁上设有制冷片,所述挡板的下端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电性连接单片机,所述单片机固定在储液室上,所述挡板上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A/D转换器电性连接在单片机上。

优选的,所述散热块为铜质金属块。

优选的,所述底座与降温室通过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降温室与反应容器之间间隙的上端为密封结构。

优选的,所述单片机与储液室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均设有流量阀。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节水型化工水冷却器,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操作时,将冷水储藏室内的冷水通过潜水泵吸入降温室内,通过在反应容器外壁上设有拱形的铜质散热块,能够增大与水接触的面积,使得大量的热能够快速的被冷水带走,被加热后的冷水经过出水管排入热水储藏室内,设有的制冷片对热水进行制冷,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热水储藏室内的水温变低时,将数据通过A/D转换器传递给单片机,单片机进一步控制电磁阀的开启,使得冷水进入冷水储藏室内,实现水的重复利用,节约水资源,该节水型化工水冷却器,散热速度快、效果好,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够重复利用水,节约了用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节水型化工水冷却器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节水型化工水冷却器的结构俯视图。

图中:底座1、反应容器2、降温室3、散热块4、进水管5、出水管6、冷水储藏室7、热水储藏室8、潜水泵9、制冷片10、电磁阀11、温度传感器12、单片机13、挡板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节水型化工水冷却器,包括底座1、反应容器2和储液室,底座1的上端固定有降温室3,底座1与降温室3通过焊接连接,使得降温室3结构稳定,降温室3内侧固定有反应容器2,降温室3与反应容器2之间间隙的上端为密封结构,使得反应容器2结构更加稳定,反应容器2的外侧设有拱形的散热块4,散热块4为铜质金属块,铜的导热性能好,能够高效的吸收反应容器2的热量进行散热,降温室3侧壁的下端设有进水管5,降温室3侧壁的上端设有出水管6,进水管5和出水管6上均设有流量阀,方便对进水和出水流速的调节。

储液室包括冷水储藏室7和热水储藏室8,冷水储藏室7和热水储藏室8的连接处设有挡板14,冷水储藏室7的内腔设有潜水泵9,潜水泵9的输出端连接在进水管5上,出水管6的另一端与热水储藏室8相连,热水储藏室8的内壁上设有制冷片10,挡板14的下端设有电磁阀11,电磁阀11电性连接单片机13,单片机13固定在储液室上,单片机13与储液室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方便单片机13的拆卸和维修,挡板14上还设有温度传感器12,温度传感器12通过A/D转换器电性连接在单片机13上。

本实用新型在操作时,将冷水储藏室7内的冷水通过潜水泵9吸入降温室3内,通过在反应容器2外壁上设有拱形的铜质散热块4,能够增大与水接触的面积,使得大量的热能够快速的被冷水带走,被加热后的冷水经过出水管6排入热水储藏室8内,设有的制冷片10对热水进行制冷,当温度传感器12检测到热水储藏室8内的水温变低时,将数据通过A/D转换器传递给单片机13,单片机13进一步控制电磁阀11的开启,使得冷水进入冷水储藏室7内,实现水的重复利用,节约水资源,该节水型化工水冷却器,散热速度快、效果好,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够重复利用水,节约了用水资源。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