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颗粒机环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9093阅读:17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质颗粒机环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质颗粒机环模,适用于生物质颗粒机领域。



背景技术:

环模颗粒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环模和压辊的强烈挤压作用,将生物质逐渐挤入环模的模孔中并在模孔中成形,由于生物质在模辊之间的连续挤压,成形后的料从模孔中不断呈柱状排出,然后由切刀切成所需长度的颗粒。

传统的环模的模孔包括进料段、挤压段和释放段,而进料端仅仅为锥口孔,这样会影响制粒的效率和成型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生物质颗粒机环模,通过在锥口孔的里侧设置有直孔,可以提高制粒效率和颗粒的成型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质颗粒机环模,包括环模本体和均匀设置在环模本体上的模孔,所述模孔从内至外包括进料段、挤压段和释放段,所述进料段由两部分组成,分别包括设置在端部的圆柱形的直孔和设置在直孔外侧的锥口孔,所述挤压段和释放段均为圆柱形孔,所述释放段为减压孔,所述挤压段为制粒孔。

进一步,为了控制颗粒的硬度以及延长环模的使用寿命,所述减压孔的孔径大于制粒孔的孔径。

进一步,为了便于进料,所述直孔的孔径大于制粒孔的孔径,所述锥口孔的的小口径端与制粒孔相连,所述锥口孔的大口径端与直孔相连。

进一步,为了提供制粒的效率,所述直孔的孔径大于减压孔的孔径。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进料段的锥口孔的里侧设置有一定深度的直孔,可以提高制粒的效率,并且制粒成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物质颗粒机环模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物质颗粒机环模的模孔的剖面图;

图中:1.环模本体,2.模孔,3.直孔,4.锥口孔,5.减压孔,6.制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生物质颗粒机环模,包括环模本体1和均匀设置在环模本体1上的模孔2,所述模孔2从内至外包括进料段、挤压段和释放段,所述进料段由两部分组成,分别包括设置在端部的圆柱形的直孔3和设置在直孔3外侧的锥口孔4,所述挤压段和释放段均为圆柱形孔,所述释放段为减压孔5,所述挤压段为制粒孔6。

为了控制颗粒的硬度以及延长环模的使用寿命,所述减压孔5的孔径大于制粒孔6的孔径。

为了便于进料,所述直孔3的孔径大于制粒孔6的孔径,所述锥口孔4的小口径端与制粒孔6相连,所述锥口孔4的大口径端与直孔3相连。

为了提供制粒的效率,所述直孔3的孔径大于减压孔5的孔径。

上述生物质颗粒机环模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料锻打:根据所需的环模的规格选择合金钢作为毛坯料,并且进行初步锻打成型;

步骤二:第一次精加工:对初步锻打成型的环模利用车床进行第一精加工;

步骤三:调质:将第一次精加工后的环模放置调质处理炉中进行恒温调质,在临界点以上一定温度加热后淬火成马氏体,并在500℃-650℃回火,此时环模形成回火索氏体的金相组织;

步骤四:第二次精加工:将调质后的环模进行冷却降温后,利用数控车床进行第二次精加工;

步骤五:钻孔:利用数控车床对环模进行钻孔,形成均匀分布的模具孔;

步骤六:扩孔:根据所需的孔径要求,利用扩孔机对模具孔进行扩孔处理;

步骤七:热处理:将扩孔后的环模防止热处理炉中进行淬火处理,淬火处理的温度为60℃;

步骤八:抛光:将淬火后的环模进行冷却降温,利用合金抛光钻对环模的模孔进行抛光处理,利用全自动抛光机对环模的表面进行抛光处理,制作成环模成品。

在进行制粒的过程中,物料经调速喂料绞龙输送入调质器,借助于重力及环模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物料紧帖在环模罩和环模圈内壁上,继而在喂料刮刀作用下,物料均匀而连续不断地喂入,每个压辊和环模形成的楔形空间,因压辊外壁工作面与环模内径工作面的间隙,就形成了一定的挤压力,由于物料的喂入,在模与辊之间得强烈挤压下,物料被压实后,挤入模孔中,并在模孔中成形,物料在进入模孔后,首先通过直孔3进入锥口孔4,然后经过制粒孔6的进行成粒,最后通过减压孔5,挤出成型后,经过环模外侧的切刀切割成长度均匀的颗粒,根据制粒物料的不同,切刀的规格以及切割的长度亦不相同。

在制作环模的过程中,扩孔的工作需要根据物料的不同进行调整扩孔的规格,并且直孔3的深度也根据物料种类来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进料段的锥口孔的里侧设置有一定深度的直孔,可以提高制粒的效率,并且制粒成型度高。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