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输送粘性的材料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9354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用于输送粘性的材料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从桶状的、具有容器底部和从容器底部向上延伸的容器外罩的容器中输送粘性的材料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用于闭锁容器的跟随板,所述跟随板在容器外罩的朝向容器内部的内面上贴靠地朝容器底部的方向并且远离容器底部地可运动并且具有材料排出开口和通风口;用于通过材料排出开口输送粘性的材料的泵和用于通过通风口引入压缩空气的通风装置和用于在容器中下降跟随板的下降装置,所述下降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包括两个通过活塞压力密封地相对彼此分界的压力腔的双作用的缸体以及支承跟随板的支承装置,其中,活塞借助延伸通过压力腔中的第一压力腔的、从缸体中轴向引出的活塞杆这样与支承装置连接,使得在跟随板沿离开容器底部的方向抬起时,第一压力腔减小。



背景技术:

这样的装置例如在生产机动车时用于涂敷粘合剂或密封材料。粘性的材料在此借助泵从桶状的容器中输送,其中,跟随板借助下降装置总是保持贴靠在容器中的材料的表面上。跟随板相对于容器外罩密封,从而一方面没有材料可以从容器中挤出并且另一方面没有来自环境的空气可以渗透到容器中。如果容器排空,则其以新的完整的容器替换。为此目的,跟随板必须从容器中向上运动出来。为了使跟随板在容器中可以向上运动,容器的内部必须通风,因为否则在容器中产生真空,所述真空阻止跟随板运动出来。为此目的,通过在跟随板中的通风口借助通风装置将空气、尤其是压缩空气引入容器中。因为跟随板相比于活塞的面具有大的面,将压缩空气引入容器中是将跟随板向上推出的有效的措施。如果跟随板向上运动,则通过支承装置和活塞杆刚性地与其连接的活塞同样向上运动,从而在第一压力腔中产生过压并且在第二压力腔中产生负压。被委托容器更换的操作人员因此必须通过压力介质从第一压力腔中排出或压力介质引入第二压力腔中考虑压力补偿。这要求一些注意力。在此可能发生的是,在操作人员漫不经心时,压力介质在第一压力腔中被这样强烈地压缩,使得当通过通风装置在容器中产生的过压泄露时跟随板从容器中出来时,第一压力腔中的压力介质如预张紧的弹簧作用并且将跟随板再次以大的力挤压到容器中或容器上。在此,容器可能损坏或甚至操作人员可能受伤。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进一步构成开头所述类型的装置,使得其可较可靠地操作。

该任务按照本发明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装置,备选地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0的特征的装置解决。本发明有利的进一步构成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本发明所基于的思想是,不让操作人员注意如下事实,即,第一压力腔中的压力在活塞向上运动时、通过跟随板的抬起引起地以足够的程度减少。为此目的,设置导出阀,所述导出阀在切换位置中锁定从第一压力腔中引导的管路并且将所述管路在另一个切换位置中用于从第一压力腔中导出压力介质打开。有利地,控制单元自动地在通过通风口引入压缩空气之前或在所述引入期间切换导出阀。导出阀在此优选是节流阀或节流阀连接于其上游,从而压力介质不可以突然从第一压力腔中泄漏出。

导出阀的切换可以自动地已经在压缩空气引入容器中之前进行,例如当所述装置由操作人员从泵运行转换到容器更换运行时。在此自动将对应的信号传输给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然后切换导出阀。然而也可能的是,将压缩空气引入容器中通过切换在压缩空气输入管路中的阀进行并且在压缩空气输入管路中的阀的切换产生到控制单元上的信号并且控制单元在接收信号时切换导出阀。所述管路可以从第一压力腔中通过导出阀引导至相对于环境敞开的端部。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进一步构成,管路从第一压力腔中从导出阀引导到第二压力腔中,从而两个压力腔在导出阀处于其第二切换位置时短接。压力介质从第一压力腔中的导出然后引起压力介质引向第二压力腔中。于是不是必须涉及附加的措施,以便阻止在第二压力腔中负压的产生。适宜地,在导出阀和第二压力腔之间的管路中设置止回阀,所述止回阀在切换位置中释放压力介质到第二压力腔中的流动并且锁定压力介质从第二压力腔中的流出。

备选地,本发明所基于的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0的特征的装置解决。按照权利要求10,设置至少一个压力测量元件,其用于探测在第一和/或第二压力腔中的压力,并且设置调节装置,其用于依赖于第一压力腔中的压力和/或依赖于第二压力腔中的压力调节通过通风口的压缩空气输送。每个所述压力测量元件可以尤其是用于测量在涉及的压力腔中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借助调节装置,在第一和/或第二压力腔中的压力可以通过导出或引入压力介质适配。在此,调节装置有利地具有调节阀,所述调节阀依赖于第一压力腔中的压力和/或第二压力腔中的压力用于将压力介质从第一压力腔中导出和/或用于将压力介质引向第二压力腔中而可切换。尤其可能的是,当第一压力腔中的压力升高超过第一阈值时,调节装置中断压缩空气的引入,并且然后释放压力介质从第一压力腔中的导出。备选或补充与此地,当第二压力腔中的压力下降到第二阈值之下时,调节装置可以中断压缩空气的引入。在每种情况下,调节装置可以此外释放压力介质到第二压力腔中的引入。

按照一种有利的进一步构成,当第一压力腔中的压力下降到第三阈值之下,调节装置再次释放压缩空气到容器中的引入,并且然后也截止压力介质从第一压力腔中的导出。备选或补充于此地,当第二压力腔中的压力升高超过第四阈值时,调节装置可以再次释放压缩空气的引入,并且调节装置可以然后截止压力介质到第二压力腔中的引入。

附图说明

接着借助三个示意性示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解释本发明。其中:

图1至3示出按照第一、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的用于输送粘性的材料的分别一个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2、3中,分别示意性示出用于将粘性的材料从柱形的容器12中输送出的设备10、110、210,所述容器具有容器底部14和从容器底部14向上延伸的容器外罩16。输送装置10、110、210(相同的特征在所有实施例中分别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具有跟随板18,所述跟随板在容器外罩16的内面20上密封贴靠地放置在接纳在容器内部24中的粘性的材料26的表面22上。跟随板18具有未进一步示出的材料排出开口,泵连接到所述材料排出开口上,所述泵将粘性的材料、通常胶粘或密封材料输送至涂敷装置。在输送的过程中,在容器12中的粘性的材料的量减小,从而跟随板18逐渐向下运动,以便保持贴靠到粘性的材料26的表面22上。

为此目的设置下降装置30,所述下降装置具有刚性地与跟随板18连接的支承装置32。此外所述下降装置具有两个结构相同的双作用的缸体34,所述缸体在跟随板18的两侧设置,从而其中轴线与跟随板18的中轴线处于一条线上。缸体34分别具有活塞36,所述活塞将上面的第一压力腔38和下面的第二压力腔40压力密封地相对彼此分界。分别一个活塞杆42延伸通过第一压力腔38,所述活塞杆轴向从缸体34中密封地引出,其中,两个活塞杆42刚性地与支承装置32连接。通过引入压力介质如压缩空气或液压液体到压力腔38、40中,活塞36并且伴随该活塞跟随板18能够向上和向下运动,尤其是为了遵循在容器12中降低的材料平面。各第一压力腔38同样如第二压力腔40相互连通。

活塞36的分别朝向第一压力腔38的有效的第一面44小于朝向第二压力腔40的有效的第二面46。在两个压力腔38、40中相同的压力时,得出造成的向上的力,所述力大约以少于10%、优选少于5%的公差补偿跟随板18、支承装置32、活塞杆42和活塞36的重量。

跟随板18具有通风口48,通过所述通风口,空气并且尤其是压缩空气可以引入容器内部24。为此目的,设置通风装置50,所述通风装置具有延伸至通风口48的压缩空气管路52,所述压缩空气管路连接到压缩空气系统54上并且借助压缩空气阀56可截止。如果容器12排空,则必须为了容器更换将跟随板18从其中去除。因为所述跟随板密封地贴靠在内面20上,所以必须通过通风口48将空气引入容器内部,因为否则跟随板借助下降装置30的抬起会导致容器12的抬起。将压缩空气引入容器内部24此外用于抬起跟随板18,因为所述跟随板的朝向容器内部24的面相比于活塞36有效的面44、46为较大的并且因此已经以小的压力可实现大的力。为了避免压力介质在第一压力腔38中的压缩,按照三个实施例设定接下来的所述的措施。

在第一实施例(图1)中,导出阀58设置在引导至第一压力腔38的管路60中,所述导出阀将管路60在第一切换位置中截止并且在第二切换位置相对于环境打开,如在图1中示出的。在容器更换时,先于或伴随容器内部24的通风,导出阀58置于第二切换位置中,从而压力介质可以从第一压力腔38中漏出到环境中,如果跟随板18向上运动的话。导出阀58切换到第二切换位置中可以例如手动进行,其中,只要导出阀58处于其第一切换位置,控制或调节装置阻止容器内部空间24的通风。但导出阀58切换到第二切换位置中也可以通过控制单元自动地进行,如果输送装置10从输送模式切换到容器更换模式中的话,在所述输送模式中,输送装置准备将材料26从容器12中输送出,在所述容器更换模式中,阻止材料输送并且释放跟随板18的向上运动。在导出阀58前面,还有一个节流阀62处于管路60中。

在第二实施例(图2)中,设置有导出阀58的管路60在两个压力腔38、40之间延伸。为了容器更换,导出阀58置于其第二切换位置中,如关联第一实施例说明的,从而建立压力腔38、40之间的旁路。如果跟随板18向上运动,则压力介质从第一压力腔38排出到第二压力腔40中。为了阻止压力介质的回流,在导出阀58和每个第二压力腔40之间设置止回阀64。

在第三实施例(图3)中,设置用于测量第一压力腔38中的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器70以及用于测量第二压力腔40中的压力的第二压力传感器72,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的测量值传输给未进一步示出的调节装置。为了抬起跟随板18,借助通风装置50将压缩空气引入容器12中。在造成的跟随板18和活塞36向上的运动时,第一压力腔38中的压力升高,而第二压力腔40中的压力下降。一旦由第一压力传感器70测量的压力升高超过预定的第一阈值或由第二压力传感器72测量的压力下降到预定的第二阈值之下,则调节装置阻止到容器内部24的压缩空气输送并且将调节阀74切换到其在图3中示出的切换位置中,在所述切换位置中,压力介质从第一压力腔38中导出并且压力介质引入第二压力腔40中。如果由第一压力传感器70测量的压力下降到预定的第三阈值之下或由第二压力传感器72测量的压力升高超过预定的第四阈值,则调节装置将调节阀74再次切换到其截止压力介质到压力腔中的导入和从压力腔中导出的截止位置中并且再次释放到容器内部24的压缩空气输送。该过程这样久地重复,直至跟随板18从容器12中被去除。

图3中的附图标记70、72可以备选于上述的说明也称为压力开关,所述压力开关在不需要分开的调节装置的情况下在达到所述阈值时如说明的那样切换调节阀74。压力开关70、72借此分别将压力测量元件和调节装置的功能相互联合。

概括地接着确定: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从桶状的、具有容器底部14和从容器底部14向上延伸的容器外罩16的容器12中输送粘性的材料26的设备10、110、210,其包括:用于闭锁容器12的跟随板18,所述跟随板在容器外罩16的朝向容器内部24的内面20上贴靠地朝容器底部14的方向并且从容器底部14离开地可运动并且具有材料排出开口和通风口48;用于通过材料排出开口输送粘性的材料26的泵和用于通过通风口48引入压缩空气的通风装置50以及用于在容器12中下降跟随板18的下降装置30,所述下降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包括两个通过活塞36压力密封地相对彼此分界的压力腔38、40的双作用的缸体34以及载有跟随板18的支承装置32,其中,活塞36借助延伸通过第一压力腔38的、从缸体34中轴向引出的活塞杆42这样与支承装置32连接,使得在跟随板18沿离开容器底部14的方向抬起时,第一压力腔38减小。按照本发明设置导出阀58,所述导出阀在第一切换位置中截止从第一压力腔38中引导的管路60并且将所述管路60在第二切换位置中为了将压力介质从第一压力腔38中导出而打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