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圆周刮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41259发布日期:2019-01-16 07:35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高效圆周刮泥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刮泥机,尤其涉及高效圆周刮泥机,属于污水处理环保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污水处理的沉淀单元需要将沉淀后的污泥收集,采用生物法工艺来处理污水,其要将一部分污水回流到沉淀的前道工序的生物池中,剩余污泥脱水后外运,其中,回流到生物池中的污泥活性越高,对污水处理的效果越好。因此,为了使生物池活性污泥保持到一定浓度,向生物池回流活性污泥尤为必要。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沉淀池的中部易沉积活性较高的污泥,而在沉淀池的底部易沉积惰性污泥。现有的刮泥机位于沉淀池中心,通过驱动装置实现对中心传动轴的驱动,与此同时连接在中心传动轴上的刮泥臂开始做圆周方向的工作,工作过程中,由于驱动装置直接驱动中心传动轴工作,所承受的扭矩较大,长期使用容易造成稳定性差,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污泥在沉淀池内时间久后,容易造成污泥硬度加大,导致刮泥板很难刮动污泥,从而导致排污泥能力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效防止沉底污泥板结,提高除污泥能力,延长使用寿命的高效圆周刮泥机。

为此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设置在沉淀池内的中心柱、驱动装置和工作桥,中心柱外设有垂架,垂架下端固定连接有污泥储存筒,污泥储存筒下端设有集泥坑,工作桥一端安装在沉淀池池壁上端,另一端安装在中心柱上端,驱动装置与垂架下端连接,污泥储存筒周边设有刮臂和吸泥管,所述刮臂与吸泥管呈180度分布,所述刮臂和吸泥管的前侧分别设有松泥装置,所述刮臂和吸泥管上端均通过拉绳与垂架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松泥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刮臂和吸泥管前侧的支架,所述支架下端设有松泥耙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垂架界面为正方形或者圆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泥坑位于沉淀池池底,所述集泥坑设有排泥管,所述沉淀池底还设有进水管。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采用垂架连接刮臂和吸泥管,提高了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能够将活性污泥和惰性污泥进行收集,设置松泥装置,有效防止沉淀池池底污泥板结,有效提高了污泥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1是沉淀池、2是中心柱、3是驱动装置、4是工作桥、5是垂架、6是污泥储存筒、7是刮臂、8是吸泥管、9是拉绳、10是支架、11是松泥耙齿、12是排泥管、13是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高效圆周刮泥机,包括设置在沉淀池1内的中心柱2、驱动装置3和工作桥4,中心柱2外设有垂架5,垂架5下端固定连接有污泥储存筒6,污泥储存筒6下端设有集泥坑,工作桥4一端安装在沉淀池1池壁上端,另一端安装在中心柱2上端,驱动装置3与垂架5下端连接,污泥储存筒6周边设有刮臂7和吸泥管8,所述刮臂7与吸泥管8呈180度分布,所述刮臂7和吸泥管8的前侧分别设有松泥装置,所述刮臂7和吸泥管8上端均通过拉绳9与垂架5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松泥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刮臂7和吸泥管8前侧的支架10,所述支架10下端设有松泥耙齿1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垂架5界面为正方形或者圆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泥坑位于沉淀池1池底,所述集泥坑设有排泥管12,所述沉淀池1底还设有进水管13。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高效圆周刮泥机。包括设置在沉淀池内的中心柱、驱动装置和工作桥,中心柱外设有垂架,垂架下端固定连接有污泥储存筒,污泥储存筒下端设有集泥坑,工作桥一端安装在沉淀池池壁上端,另一端安装在中心柱上端,驱动装置与垂架下端连接,污泥储存筒周边设有刮臂和吸泥管,所述刮臂与吸泥管呈180度分布,所述刮臂和吸泥管的前侧分别设有松泥装置,所述刮臂和吸泥管上端均通过拉绳与垂架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采用垂架连接刮臂和吸泥管,提高了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能够将活性污泥和惰性污泥进行收集,设置松泥装置,有效防止沉淀池池底污泥板结,有效提高了污泥处理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腾飞环境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30
技术公布日:2019.0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