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的桥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7458发布日期:2018-06-30 06:08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定的桥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桥梁领域,特别是一种稳定的桥梁装置。



背景技术: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应用在桥梁上体现出良好的耐久性、匀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高抗渗能力,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而成。碎石是高性能混凝土中用量最大的原材料,碎石的粗细对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起着关键性作用。目前市面上所采用的锤式碎石机通过高速转绕的锤头砸碎石料,石料颗粒不均匀,锤式碎石机噪音大、灰尘多、稳定性不佳,且结构复杂、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稳定的桥梁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稳定的桥梁装置,包括座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座体内的主体,所述主体顶面内设有石块通腔以及与所述石块通腔底部相联通设置的联通腔,所述联通腔底部相联通设有夹裂腔,所述夹裂腔下方的所述主体底面内通穿设有外排腔口,所述外排腔口顶部与所述夹裂腔底部相联通设置,所述夹裂腔内底面平滑配合连接有筛网,所述筛网左右两侧均设有向上伸延设置的板件,左右两侧所述板件之间的所述夹裂腔后侧内壁内设有左右对应设置的导滑槽,左右两侧所述导滑槽之间的所述主体内固定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左右两侧分别配合连接有向两侧伸延设置的螺杆,每个所述螺杆远去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一侧分别与导滑槽远去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一侧内壁转绕配合连接,每个所述螺杆均螺线纹配合连接有导滑块,所述导滑槽后侧的所述主体内设有左右伸延设置的传递腔,所述螺杆上方的所述导滑块内转绕配合连接有前后伸延设置的转绕轴,所述转绕轴后侧伸延尾梢伸至所述传递腔内且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面轮,所述转绕轴前侧伸延段伸至所述夹裂腔内且尾梢固定设置有夹碎器,每个所述导滑块后侧面的外侧设有向后伸延伸至所述传递腔内的导滑板,所述导滑板内配合连接有左右伸延设置的第一转绕轴,每个所述导滑板内侧转绕配合连接有与所述第一转绕轴平滑配合连接的第二锥面轮,所述第二锥面轮底部与所述第一锥面轮咬合连接,所述第一转绕轴右侧伸延尾梢与第二驱动装置配合连接,所述夹裂腔左侧的所述主体内设有传送装置,所述座体底面左右对应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底面固定设置在支块上,所述支块下侧设置有行走轮,所述主体内部设置有空开装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筛网内通穿设有网眼,所述筛网与所述板件前后两侧面分别与所述夹裂腔前后两侧内壁平滑配合连接,所述板件顶面与所述夹裂腔内顶面平滑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绕轴左侧伸延尾梢与所述传递腔左侧内壁转绕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外表面设置于所述传递腔右侧内壁内且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传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夹裂腔左侧所述主体内的第一容腔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容腔后侧的所述主体内的第二容腔,所述第二容腔位于所述传递腔左端相对所述主体体内,所述第二容腔内设有左右伸延设置的第一传递轴,所述第一传递轴左侧伸延尾梢与所述第二容腔左侧内壁转绕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传递轴右侧伸延尾梢通穿所述第二容腔右侧内壁且尾梢与所述第一转绕轴左侧尾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容腔内的所述第一传递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三锥面轮,所述第二容腔与所述第一容腔之间的所述主体内转配合连接有前后伸延设置的第二传递轴,所述第二传递轴后侧伸延尾梢伸至所述第二容腔内且尾梢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锥面轮咬合连接的第四锥面轮,所述第二传递轴前侧尾梢伸至所述第一容腔内且与所述第一容腔前侧内壁转绕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容腔内的所述第二传递轴上固定设置有凸轮,所述凸轮右侧的所述第一容腔内平滑配合连接有推滑块,所述推滑块右侧面固定设置有向右侧伸延设置的推滑杆,所述推滑杆右侧伸延段通穿所述第一容腔与所述夹裂腔之间的主体且平滑配合连接,所述推滑杆右侧伸延尾梢伸至所述夹裂腔内且与左侧所述板件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滑块右侧的所述推滑杆外表面设有弹力件。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左右两侧配合连接的所述螺杆螺线纹纹路走向互逆设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空开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内部左上角的安设腔,所述安设腔中安装有空开器,所述空开器外部还设置有门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转绕轴后侧伸延尾梢伸至传递腔内且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面轮,转绕轴前侧伸延段伸至夹裂腔内且尾梢固定设置有夹碎器,每个导滑块后侧面的外侧设有向后伸延伸至传递腔内的导滑板,导滑板内配合连接有左右伸延设置的第一转绕轴,每个导滑板内侧转绕配合连接有与第一转绕轴平滑配合连接的第二锥面轮,第二锥面轮底部与第一锥面轮咬合连接,第一转绕轴右侧伸延尾梢与第二驱动装置配合连接,夹裂腔左侧的主体内设有传送装置,从而实现夹碎传递工作以及传递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操作步骤,省时省力,自动化控制率高。

2.通过左右两侧板件之间的夹裂腔后侧内壁内设有左右对应设置的导滑槽,左右两侧导滑槽之间的主体内固定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左右两侧分别配合连接有向两侧伸延设置的螺杆,每个螺杆远去第一驱动装置一侧分别与导滑槽远去第一驱动装置一侧内壁转绕配合连接,每个螺杆均螺线纹配合连接有导滑块,从而实现自动控制调节左右两侧的夹碎器的间隙调节,提高精度。

3.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实现自动控制大块石料的夹碎工作以及下料工作,减少操作步骤,提高工作效率,自动化控制率高,省时省力,提高整体下料进程,能实现自动控制调节左右两侧的夹碎器的间隙调节,提高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稳定的桥梁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主体内壁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稳定的桥梁装置,包括座体5以及安装在所述座体5内的主体6,所述主体6顶面内设有石块通腔61以及与所述石块通腔61底部相联通设置的联通腔62,所述联通腔62底部相联通设有夹裂腔63,所述夹裂腔63下方的所述主体6底面内通穿设有外排腔口64,所述外排腔口64顶部与所述夹裂腔63底部相联通设置,所述夹裂腔63内底面平滑配合连接有筛网631,所述筛网631左右两侧均设有向上伸延设置的板件632,左右两侧所述板件632之间的所述夹裂腔63后侧内壁内设有左右对应设置的导滑槽66,左右两侧所述导滑槽66之间的所述主体6内固定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663,所述第一驱动装置663左右两侧分别配合连接有向两侧伸延设置的螺杆662,每个所述螺杆662远去所述第一驱动装置663一侧分别与导滑槽66远去所述第一驱动装置663一侧内壁转绕配合连接,每个所述螺杆662均螺线纹配合连接有导滑块661,所述导滑槽66后侧的所述主体6内设有左右伸延设置的传递腔67,所述螺杆662上方的所述导滑块661内转绕配合连接有前后伸延设置的转绕轴634,所述转绕轴634后侧伸延尾梢伸至所述传递腔67内且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面轮6612,所述转绕轴634前侧伸延段伸至所述夹裂腔63内且尾梢固定设置有夹碎器635,每个所述导滑块661后侧面的外侧设有向后伸延伸至所述传递腔67内的导滑板6611,所述导滑板6611内配合连接有左右伸延设置的第一转绕轴671,每个所述导滑板6611内侧转绕配合连接有与所述第一转绕轴671平滑配合连接的第二锥面轮6613,所述第二锥面轮6613底部与所述第一锥面轮6612咬合连接,所述第一转绕轴671右侧伸延尾梢与第二驱动装置672配合连接,所述夹裂腔63左侧的所述主体6内设有传送装置,所述座体5底面左右对应设置有升降装置501,所述升降装置501底面固定设置在支块502上,所述支块502下侧设置有行走轮503,所述主体6内部设置有空开装置。

有益地,所述筛网631内通穿设有网眼6311,所述筛网631与所述板件632前后两侧面分别与所述夹裂腔63前后两侧内壁平滑配合连接,所述板件632顶面与所述夹裂腔63内顶面平滑配合连接,从而实现需要夹碎搅拌的石料始终保持在左右两侧板件632之间的筛网631顶部,提高下料筛料运行的稳定性。

有益地,所述第一转绕轴671左侧伸延尾梢与所述传递腔67左侧内壁转绕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672外表面设置于所述传递腔67右侧内壁内且固定连接,从而提高夹碎大块石料的稳定性。

有益地,所述传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夹裂腔63左侧所述主体6内的第一容腔65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容腔65后侧的所述主体6内的第二容腔68,所述第二容腔68位于所述传递腔67左端相对所述主体6体内,所述第二容腔68内设有左右伸延设置的第一传递轴684,所述第一传递轴684左侧伸延尾梢与所述第二容腔68左侧内壁转绕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传递轴684右侧伸延尾梢通穿所述第二容腔68右侧内壁且尾梢与所述第一转绕轴671左侧尾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容腔68内的所述第一传递轴684上固定设置有第三锥面轮681,所述第二容腔68与所述第一容腔65之间的所述主体6内转配合连接有前后伸延设置的第二传递轴683,所述第二传递轴683后侧伸延尾梢伸至所述第二容腔68内且尾梢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锥面轮681咬合连接的第四锥面轮682,所述第二传递轴683前侧尾梢伸至所述第一容腔65内且与所述第一容腔65前侧内壁转绕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容腔65内的所述第二传递轴683上固定设置有凸轮651,所述凸轮651右侧的所述第一容腔65内平滑配合连接有推滑块652,所述推滑块652右侧面固定设置有向右侧伸延设置的推滑杆633,所述推滑杆633右侧伸延段通穿所述第一容腔65与所述夹裂腔63之间的主体6且平滑配合连接,所述推滑杆633右侧伸延尾梢伸至所述夹裂腔63内且与左侧所述板件632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滑块652右侧的所述推滑杆633外表面设有弹力件653,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筛网631左右往复移动工作,同时,借助筛网631的左右往复移动实现将左右两侧板件632之间的石料进行充分夹碎搅拌工作。

有益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663左右两侧配合连接的所述螺杆662螺线纹纹路走向互逆设置,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左右两侧的夹碎器635相对或相背移动,实现左右两侧夹碎器635之间的间隙宽度调节。

其中,所述空开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6内部左上角的安设腔701,所述安设腔701中安装有空开器702,所述空开器702外部还设置有门体703,当发生漏电事故时,通过空开器702及时跳闸从而可对用电设备进行保护防止用电设备损坏。

当需要夹碎以及下料工作时,首先第一驱动装置663控制左右两侧的螺杆662正反转绕,由左右两侧的螺杆662分别带动左右两侧的导滑块661相对或相背移动,并由左右两侧的导滑块661带动前侧转绕轴634上的夹碎器635相对或相背移动,从而完成左右两侧夹碎器635之间的间隙宽度的调节,同时,由左右两侧的导滑块661带动前侧后侧转绕轴634上的导滑板6611以及第一转绕轴671沿第一转绕轴671伸延方向相对或相背移动,当调节完成时控制第一驱动装置663停止转绕,然后通过第二驱动装置672控制第一转绕轴671转绕,由第一转绕轴671带动左右两侧的导滑板6611内侧的第二锥面轮6613转绕,并由左右两侧的第二锥面轮6613带动左右两侧的第二锥面轮6613转绕,由左右两侧的第二锥面轮6613分别带动左右两侧的第一锥面轮6612相对转绕,进而由左右两侧的第一锥面轮6612带动转绕轴634以及转绕轴634前侧尾梢上的夹碎器635相对转绕,此时,由第一转绕轴671带动第一传递轴684以及第一传递轴684上的第三锥面轮681转绕,由第三锥面轮681带动第四锥面轮682以及第四锥面轮682底部的第二传递轴683转绕,同时,由第二传递轴683带动凸轮651转绕,此时由凸轮651外表面与推滑块652顶部滑动配合,同时,由推滑块652受到弹力件653的顶压力,使推滑块652始终与凸轮651外表面相抵接,此时由推滑块652带动推滑杆633往复左右滑动,同时,由推滑杆633带动板件632以及板件632底部的筛网631沿夹裂腔63内的左右方向往复滑动,此时,将大块石料倒入石块通腔61内,通过石块通腔61底部的联通腔62滑落入左右两侧夹碎器635之间的夹裂腔63内,经夹碎后的石料落入筛网631顶部,并由筛网631内的网眼6311排入外排腔口64内,最后经外排腔口64下排,同时,使不能通过网眼6311下排的石料,保持位于筛网631顶部的夹裂腔63,经筛网631的往复左右移动,使石料再次与夹碎器635进行深度夹碎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转绕轴后侧伸延尾梢伸至传递腔内且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面轮,转绕轴前侧伸延段伸至夹裂腔内且尾梢固定设置有夹碎器,每个导滑块后侧面的外侧设有向后伸延伸至传递腔内的导滑板,导滑板内配合连接有左右伸延设置的第一转绕轴,每个导滑板内侧转绕配合连接有与第一转绕轴平滑配合连接的第二锥面轮,第二锥面轮底部与第一锥面轮咬合连接,第一转绕轴右侧伸延尾梢与第二驱动装置配合连接,夹裂腔左侧的主体内设有传送装置,从而实现夹碎传递工作以及传递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操作步骤,省时省力,自动化控制率高。

2.通过左右两侧板件之间的夹裂腔后侧内壁内设有左右对应设置的导滑槽,左右两侧导滑槽之间的主体内固定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左右两侧分别配合连接有向两侧伸延设置的螺杆,每个螺杆远去第一驱动装置一侧分别与导滑槽远去第一驱动装置一侧内壁转绕配合连接,每个螺杆均螺线纹配合连接有导滑块,从而实现自动控制调节左右两侧的夹碎器的间隙调节,提高精度。

3.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实现自动控制大块石料的夹碎工作以及下料工作,减少操作步骤,提高工作效率,自动化控制率高,省时省力,提高整体下料进程,能实现自动控制调节左右两侧的夹碎器的间隙调节,提高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