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切换正反的油雾回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17606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切换正反的油雾回收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切换正反的油雾回收器,属于环保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金属加工润滑剂的工作过程决定了其油雾产生形式包含了机械、物理和物理一化学方式同时存在。为了有效地润滑、冷却和清洗,金属加工润滑剂在使用中要经历泵循环、喷雾、射流与高速旋转的刀具激烈撞击和高温蒸发等过程。油雾产生的方式不同,其颗粒直径范围也有较大区别。一般情况下,机械雾化过程产生的油雾主要以液滴形态存在,液滴直径范围较宽,通常为2~10um。蒸发产生的油蒸汽在冷凝过程中也会形成直径非常细小的冷凝悬浮体,粒径通常为2um以下。研究表明,车间里大气中油雾粒径的最大分布区为1um,对磨床周围油雾粒径的测试结果表明95%的液滴直径小于3um。润滑剂的大量蒸发使加工车间空气中的总烃含量比油雾测试值大得多。

金属加工润滑剂与多种职业病有关。已知的可导致发病率明显增高的职业病包括良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肺炎等)、过敏性皮肤病和恶性肿瘤。以动物为试验对象的研究结果表明,狗接触5~100mg/m3油雾12个月以上,会出现含脂肪的肺泡和巨噬细胞脂肪性肉芽肿,并且呼吸组织出现形态改变的特征。1996年有人对美国一家使用乳化液的滚珠轴承制造厂的166名工人进行了哮喘病调查,结果表明当车间中的油雾浓度为0.65rng/m3时,经常接触金属加工液油雾的工人中有4%患上了哮喘;而同一家工厂中没有接触加工液油雾的工人中,患哮喘病人数为零。美国劳动部统计局发布的职业皮肤病调查报告也表明,1991年全日制工人皮肤病的平均发病率是0.77‰;而同年装配螺钉和普通机械加工行业的发病率分别为3.33‰和2.22‰,这两个行业也是工作环境中油雾浓度最高的行业。

因此,减少车间中的油雾能够有效保障工人健康,减少对设备的腐蚀,现有的油雾回收装置如专利号:cn106823595a公开了一种油雾回收机,包括机架,机架设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入口,所述壳体内依次设有用于对油雾进行一级过滤的一级过滤装置,用于对油雾进行二级过滤的二级过滤装置,用于对油雾进行三级过滤的三级过滤装置以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三级过滤装置驱动连接;所述三级过滤装置的下端设有收集机构。该发明虽然能够通过一级过滤装置、二级过滤装置以及三级过滤装置,对油雾实现多次过滤、除味处理、以及油雾冷却液化回收的作用;但该发明结构复杂,过滤网需要容易积油,需要频繁更换,并且空气通量小,过滤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切换正反的油雾回收器。本发明结构简单,主要利用离心作用使油雾聚集成液,过滤棉网使用寿命长,无需频繁更换,且过滤效果好,空气通量大,过滤效率高,此外可以通过电机的正反转实现不同方向的进气出气,从而在其中一个过滤棉筒积油时无需立即更换,只需反转电机使用另一个过滤棉筒即可照常工作,而在更换清洗过滤棉筒的过程中,回收器仍可照常实现油雾回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切换正反的油雾回收器,包括集油筒和水平设置在集油筒中部的离心式叶轮;所述离心式叶轮由一电机驱动转动,使油雾在离心作用下聚集成液;所述离心式叶轮的转向相反,其上下吸风方向相反;所述集油筒内上部设置有一弹性片围合成的环形的第一进风口和一同样由弹性片围合成的环形的第一出风口;环形第一进风口的直径较环形第一出风口的直径大;所述第一进风口竖直截面为上大下小的倒八字形,所述第一进风口下端开口静力状态下弹性片相互抵靠闭合,使空气和油雾只可被单向吸入集油筒内;所述第一出风口竖直截面为上小下大的八字形,所述第一出风口上端开口静力状态下弹性片相互抵靠闭合,使完成油雾回收的空气只可被单向从集油筒排出;所述集油筒内下部设置有一弹性片围合成的环形的第二进风口和一同样由弹性片围合成的环形的第二出风口;环形第二进风口的直径较环形第二出风口的直径大;所述第二进风口竖直截面为上小下大的八字形,所述第二进风口上端开口静力状态下弹性片相互抵靠闭合,使空气和油雾只可被单向吸入集油筒内;所述第二出风口竖直截面为上大下小的倒八字形,所述第二出风口下端开口静力状态下弹性片相互抵靠闭合,使完成油雾回收的空气只可被单向从集油筒排出;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外分别套设有外端闭合的过滤棉筒。

其中,所述离心式叶轮上方的集油筒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螺旋形导油凸条;所述离心式叶轮下方的集油筒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螺旋形导油凸条;所述第一螺旋形导油凸条和第二螺旋形导油凸条的螺旋方向分别由其靠近离心式叶轮一端向另一端与离心式叶轮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螺旋形导油凸条和第二螺旋形导油凸条的底端分别设置有一排油管连通集油筒外。

其中,所述过滤棉筒包括筒形内网和外网;所述内网和外网围合成环形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填充滤棉。

其中,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外分别套设有过滤网。

其中,所述集油筒下端面设置有多个支架,所述支架底端设置有缓冲橡胶垫。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结构简单,主要利用离心作用使油雾聚集成液,过滤棉网使用寿命长,无需频繁更换,且过滤效果好,空气通量大,过滤效率高,此外可以通过电机的正反转实现不同方向的进气出气,从而在其中一个过滤棉筒积油时无需立即更换,只需反转电机使用另一个过滤棉筒即可,而在更换清洗过滤棉筒的过程中,回收器仍可照常实现油雾回收。

2、本发明设置的离心式叶轮能够有效通过离心式动力加速作用,使油雾分子相互结合转化为液体状态。

3、本发明设置的过滤棉筒能够在过滤完成后的气体排出外界时进一步进行过滤,保障排出气体的洁净度。

4、本发明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设置能够实现空气和油雾的单向运动,配合离心式叶轮的正反转实现上下两个方向的吸油及油雾回收的切换,从而在其中一个过滤棉筒需要寿命已尽时仍可进行油雾回收,在更换清洗其中一个过滤棉筒的过程中油雾回收工作仍可照常进行。

5、本发明设置的螺旋导油凸条能够有效的将聚集成液体的油导出,并且导油凸条从上到下的螺旋方向与离心式叶轮的旋转方向相同,从而使导油凸条的导油面处于背风方向,防止风力阻碍导油凸条的导油,甚至使油逆行。

6、本发明设置的缓冲橡胶垫能够有效减小集油筒的震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油雾由第一进风口进入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油雾由第二进风口进入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集油筒、11-离心式叶轮、12-第一进风口、13-第一出风口、14-第二进风口、15-第二出风口、16-第一螺旋形导油凸条、17-第二螺旋形导油凸条、18-排油管、19-支架、191-缓冲橡胶垫、2-电机、3-过滤棉筒、31-内网、32-外网、33-容纳腔、4-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可切换正反的油雾回收器,包括集油筒1和水平设置在集油筒1中部的离心式叶轮11;所述离心式叶轮11由一电机2驱动转动,使油雾在离心作用下聚集成液;所述离心式叶轮11的转向相反,其上下吸风方向相反;所述集油筒1内上部设置有一弹性片围合成的环形的第一进风口12和一同样由弹性片围合成的环形的第一出风口13;环形第一进风口12的直径较环形第一出风口13的直径大;所述第一进风口12竖直截面为上大下小的倒八字形,所述第一进风口12下端开口静力状态下弹性片相互抵靠闭合,使空气和油雾只可被单向吸入集油筒1内;所述第一出风口13竖直截面为上小下大的八字形,所述第一出风口13上端开口静力状态下弹性片相互抵靠闭合,使完成油雾回收的空气只可被单向从集油筒1排出;所述集油筒1内下部设置有一弹性片围合成的环形的第二进风口14和一同样由弹性片围合成的环形的第二出风口15;环形第二进风口14的直径较环形第二出风口15的直径大;所述第二进风口14竖直截面为上小下大的八字形,所述第二进风口14上端开口静力状态下弹性片相互抵靠闭合,使空气和油雾只可被单向吸入集油筒1内;所述第二出风口15竖直截面为上大下小的倒八字形,所述第二出风口15下端开口静力状态下弹性片相互抵靠闭合,使完成油雾回收的空气只可被单向从集油筒1排出;所述第一出风口13和第二出风口15外分别套设有外端闭合的过滤棉筒3。

进一步的,所述离心式叶轮11上方的集油筒1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螺旋形导油凸条16;所述离心式叶轮11下方的集油筒1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螺旋形导油凸条17;所述第一螺旋形导油凸条16和第二螺旋形导油凸条17的螺旋方向分别由其靠近离心式叶轮11一端向另一端与离心式叶轮11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螺旋形导油凸条16和第二螺旋形导油凸条17的底端分别设置有一排油管18连通集油筒1外。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棉筒3包括筒形内网31和外网32;所述内网31和外网32围合成环形的容纳腔33;所述容纳腔33内填充滤棉。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风口12和第二进风口14外分别套设有过滤网4。

进一步的,所述集油筒1下端面设置有多个支架19,所述支架19底端设置有缓冲橡胶垫191。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将本发明油雾回收器放置在机台上方或附近,参见图2,电机2正转驱动离心式叶轮11转动,机台附近带有油雾的空气由集油筒1上端的第一进风口12吸入集油筒1内,在离心式叶轮11的作用下离心压缩,在集油筒1内侧壁聚集成液态,沿着第二螺旋导油凸条17向下流动,最终从其下端的排油管18流出;其余空气从集油筒1下端的第二出风口15经过集油筒1下方的过滤棉筒3排出外界;当集油筒1下方的过滤棉筒3需要拆卸清洗时,参见图3,电机2反转,带有油雾的空气由集油筒1下端的第二进风口14吸入集油筒1内,在离心式叶轮11的作用下离心压缩,在集油筒1内侧壁聚集成液态,沿着第一螺旋导油凸条17向下流动,最终从其下端的排油管18流出;其余空气从集油筒1上端的第一出风口13经集油筒1上方的过滤棉筒3排出外界,此时,拆下集油筒1下方的过滤棉筒3不影响油雾回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