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保险杠喷漆的智能型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4300发布日期:2018-06-08 06:34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配件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汽车保险杠喷漆的智能型温湿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保险杠的生产流程主要包括注塑成型、喷漆、打磨和抛光,而保险杠的喷漆一般在喷房中进行,喷房是整条涂装线最核心的设备,它提供了稳定的喷涂环境。这个环境包括了稳定的温度、湿度,还有洁净的空气和下降气流。为达到合格的喷涂质量,喷房的温湿度需要稳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喷漆房温湿度一般控制在25±3℃,65±15%的范围是比较理想的。如果出现温度和湿度不稳定的情况,保险杠表面的漆膜会出现各类涂装缺陷,具体表现在:温度偏高,表面失光,粗糙,橘皮严重,漆膜颜色偏亮偏白;温度偏低,漆面流挂,边角肥边,滴漆,漆膜颜色偏深偏暗;湿度偏高,表面发白凝露,失光,甚至出现针孔麻点等缺陷;湿度偏低,表面粗糙,橘皮严重,失光。

为了保证保险杠的喷涂质量,人们通常会在喷漆室内安装空调和抽湿机等设备进行温度湿度控制,但是这些温控装置由于位置固定,作用范围有限,而喷漆室处于一个较大的封闭环境,因此为了确保温湿度分布均匀,通常需要增设多台空调和抽湿机配合运行,进行温湿度控制,由于添加的设备数量多,导致了喷漆消耗的成本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汽车保险杠喷漆的智能型温湿度控制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汽车保险杠喷漆的智能型温湿度控制系统,包括喷漆室、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设置在喷漆室的一侧,所述出口设置在喷漆室的另一侧,所述喷漆室内设有传输装置,所述传输装置位于入口和出口之间,所述喷漆室内还设有抽湿机构、加热机构、降温增湿机构和调节机构;

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升降组件、加热板和红外灯管,所述升降组件设置在传输装置的上方,所述加热板位于升降组件和传输装置之间,所述红外灯管设置在加热板的靠近传输装置的一侧,所述升降组件与加热板传动连接,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缓冲块、第一驱动轴和两个升降单元,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喷漆室的一侧的内壁上,所述缓冲块固定在喷漆室的另一侧的内壁上,所述第一驱动轴设置在第一电机和缓冲块之间,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一驱动轴传动连接,两个升降单元分别设置在加热板的上方的两侧;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驱动轴和转盘,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喷漆室内的底部,所述第二电机与第二驱动轴的底端传动连接,所述转盘固定在第二驱动轴的顶端;

所述抽湿机构包括抽湿盒、进气管、出气管和若干抽湿单元,所述抽湿盒固定在喷漆室内的顶部,所述出气管设置在抽湿盒的一侧,所述进气管设置在抽湿盒的另一侧,所述出气管和进气管均与抽湿盒连通,所述抽湿单元周向均匀分布在转盘上,所述抽湿单元包括支管和抽风罩,所述支管设置在转盘内,所述抽风罩固定在转盘的外周,所述抽风罩通过支管与进气管连通,所述抽湿盒内设有活性炭滤网和通风组件。

作为优选,为了带动升降板上下移动使红外灯管对保险杠进行均匀加热,所述升降单元包括线盘和拉线,所述线盘套设在第一驱动轴上,所述拉线的一端设置在线盘上,所述拉线的另一端与加热板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保证加热板平稳地进行升降,所述加热板的两侧设有平衡组件,所述平衡组件包括侧杆、滑环和滑轨,所述滑轨的形状为U形,所述滑轨的两端固定在喷漆室的内壁上,所述滑环套设在滑轨上,所述滑环通过侧杆与加热板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抽取喷漆室内的湿空气进行干燥,所述通风组件包括第三电机、第三驱动轴和两个通风单元,所述第三电机固定在抽湿盒的靠近出气管的一侧的内壁上,所述第三电机与第三驱动轴传动连接,两个通风单元分别设置在第三驱动轴的两侧,所述通风单元包括若干扇叶,所述扇叶周向均匀分布在第三驱动轴上。

作为有限,为了保证第三驱动轴平稳地转动,所述通风组件还包括限位环和两个限位杆,两个限位环分别设置在限位环的上方和下方,所述限位环通过两个限位杆分别与抽湿盒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环套设在第三驱动轴上。

作为优选,为了通过喷洒水溶液,利用水蒸发吸热,达到降温增湿的目的,所述降温增湿机构至少包括两个降温增湿单元,所述降温增湿单元周向均匀分布在转盘的上方,所述降温增湿单元包括蓄水箱、水管和喷头,所述蓄水箱固定在转盘的上方,所述水管设置在蓄水箱的远离转盘的轴线的一侧,所述喷头通过水管与蓄水箱连通。

作为优选,为了辅助支撑转盘转动,所述转盘的下方至少设有两个支柱,所述支柱周向均匀分布在转盘的下方,所述支柱的底端固定在喷漆室内的底部,所述支柱的顶端与转盘抵靠。

作为优选,为了减小支柱的顶端与转盘间的摩擦力,所述支柱的顶端设有凹口,所述凹口内设有钢珠,所述钢珠与凹口相匹配,所述钢珠的球心位于凹口内。

作为优选,为了使活性炭滤网与空气充分接触,所述活性炭滤网的竖向截面的形状为波浪形。

作为优选,为了扩大抽风罩的抽气范围,所述抽风罩的形状为喇叭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汽车保险杠喷漆的智能型温湿度控制系统利用加热机构对保险杠表面均匀加热,当温度过高时,由降温增湿机构喷洒水溶液,使水分蒸发,实现空气温度降低、湿度增加的目的,与传统的加热机构相比,该加热机构通过远红外线加热,易于控制、加热均匀且节约能源,当需要降低湿度时,利用抽湿机构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后将空气排出,从而降低湿度,配合调节机构的运行,使喷漆室内各处的温度和湿度均匀改变,保证喷漆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运行。与传统的抽湿机构相比,该抽湿机构通过活性炭滤网吸收水分,无需损耗电能,从而节约了能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用于汽车保险杠喷漆的智能型温湿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用于汽车保险杠喷漆的智能型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加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用于汽车保险杠喷漆的智能型温湿度控制系统的抽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用于汽车保险杠喷漆的智能型温湿度控制系统的调向机构和降温增湿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喷漆室,2.入口,3.出口,4.传输装置,5.加热板,6.红外灯管,7.第一电机,8.缓冲块,9.第一驱动轴,10.第二电机,11.第二驱动轴,12.转盘,13.抽湿盒,14.进气管,15.出气管,16.支管,17.抽风罩,18.活性炭滤网,19.线盘,20.拉线,21.侧杆,22.滑环,23.滑轨,24.第三电机,25.第三驱动轴,26.扇叶,27.蓄水箱,28.水管,29.喷头,30.支柱,31.钢珠,32.限位环,33.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汽车保险杠喷漆的智能型温湿度控制系统,包括喷漆室1、入口2和出口3,所述入口2设置在喷漆室1的一侧,所述出口3设置在喷漆室1的另一侧,所述喷漆室1内设有传输装置4,所述传输装置4位于入口2和出口3之间,所述喷漆室1内还设有抽湿机构、加热机构、降温增湿机构和调节机构;

在进行保险杠喷漆时,将保险杠通过入口2放于传输装置4上,由传输装置4对保险杠进行传输,在完成喷漆后,将保险杠从出口3排出,为了保证喷漆室1内处于一个温度湿度相对恒定的环境,利用加热机构对保险杠的外周进行升温控制,利用抽湿机构抽取喷漆室1内过多的水分,利用降温增湿机构增加喷漆室1内的湿度并降低温度,通过调节机构调节抽湿机构和降温增湿机构的作用范围,使喷漆室1内处于一个恒温恒湿的环境。

如图2所示,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升降组件、加热板5和红外灯管6,所述升降组件设置在传输装置4的上方,所述加热板5位于升降组件和传输装置4之间,所述红外灯管6设置在加热板5的靠近传输装置4的一侧,所述升降组件与加热板5传动连接,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电机7、缓冲块8、第一驱动轴9和两个升降单元,所述第一电机7固定在喷漆室1的一侧的内壁上,所述缓冲块8固定在喷漆室1的另一侧的内壁上,所述第一驱动轴9设置在第一电机7和缓冲块8之间,所述第一电机7与第一驱动轴9传动连接,两个升降单元分别设置在加热板5的上方的两侧;

当需要加热时,通过升降组件中的第一电机7带动第一驱动轴9转动,第一驱动轴9转动时,通过升降单元拉动加热板5,加热板5上的红外灯管6发射远红外光进行加热处理。通过控制升降机构的运行,使红外灯管6对保险杠外壁进行均匀加热,利用远红外线进行加热时,远红外光具有光的性质:直线性、散乱性和反射性,短时间内,热的供给、切断很容易控制,另外,红外辐射加热还具有节约能源,提高生产效率,便于实现工艺自动化等优点。

如图4所示,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二电机10、第二驱动轴11和转盘12,所述第二电机10固定在喷漆室1内的底部,所述第二电机10与第二驱动轴11的底端传动连接,所述转盘12固定在第二驱动轴11的顶端;

第二电机10通过第二驱动轴11带动转盘12转动,改变降温增湿机构和抽湿机构的作用范围。

如图3所示,所述抽湿机构包括抽湿盒13、进气管14、出气管15和若干抽湿单元,所述抽湿盒13固定在喷漆室1内的顶部,所述出气管15设置在抽湿盒13的一侧,所述进气管14设置在抽湿盒13的另一侧,所述出气管15和进气管14均与抽湿盒13连通,所述抽湿单元周向均匀分布在转盘12上,所述抽湿单元包括支管16和抽风罩17,所述支管16设置在转盘12内,所述抽风罩17固定在转盘12的外周,所述抽风罩17通过支管16与进气管14连通,所述抽湿盒13内设有活性炭滤网18和通风组件。

通过通风组件使抽湿盒13内产生向出气管15移动的气流,使抽湿盒13内的气压降低,从而外部的空气通过抽风罩17由进支管16和进气管14进入抽湿盒13内,在抽湿盒13中,湿空气通过活性炭滤网18,活性炭滤网18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达到降低空气湿度的要求,从而实现了降低喷漆室1内空气湿度的目的。

如图2所示,所述升降单元包括线盘19和拉线20,所述线盘19套设在第一驱动轴9上,所述拉线20的一端设置在线盘19上,所述拉线20的另一端与加热板5连接。

第一驱动轴9转动,带动线盘19转动,根据线盘19的转动方向,使线盘19拉动加热板5进行升降,从而对传输装置4上的保险杠进行均匀加热。

作为优选,为了保证加热板5平稳地进行升降,所述加热板5的两侧设有平衡组件,所述平衡组件包括侧杆21、滑环22和滑轨23,所述滑轨23的形状为U形,所述滑轨23的两端固定在喷漆室1的内壁上,所述滑环22套设在滑轨23上,所述滑环22通过侧杆21与加热板5固定连接。

滑环22在位置固定的滑轨23上滑动,从而固定了加热板5的升降方向,使加热板5的移动更为稳定。

如图3所示,所述通风组件包括第三电机24、第三驱动轴25和两个通风单元,所述第三电机24固定在抽湿盒13的靠近出气管15的一侧的内壁上,所述第三电机24与第三驱动轴25传动连接,两个通风单元分别设置在第三驱动轴25的两侧,所述通风单元包括若干扇叶26,所述扇叶26周向均匀分布在第三驱动轴25上。

第三电机24通过第三驱动轴25带动扇叶26旋转,产生气流,气流通过排气管排出喷漆室1的外部,从而使抽湿盒13内的气压减小,便于喷漆室1内的空气依次通过抽风罩17、支管16和进气管14进入抽湿盒13中。

作为有限,为了保证第三驱动轴25平稳地转动,所述通风组件还包括限位环32和两个限位杆33,两个限位环32分别设置在限位环32的上方和下方,所述限位环32通过两个限位杆33分别与抽湿盒13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环32套设在第三驱动轴25上。

利用位置固定在限位环32固定第三驱动轴25的位置,使第三驱动轴25旋转时更为平稳。

如图4所示,所述降温增湿机构至少包括两个降温增湿单元,所述降温增湿单元周向均匀分布在转盘12的上方,所述降温增湿单元包括蓄水箱27、水管28和喷头29,所述蓄水箱27固定在转盘12的上方,所述水管28设置在蓄水箱27的远离转盘12的轴线的一侧,所述喷头29通过水管28与蓄水箱27连通。

转盘12带动上方的蓄水箱27转动,而在蓄水箱27的一侧,喷头29通过水管28抽取蓄水箱27中的水溶液,将水溶液喷洒在地面上,水溶液蒸发,吸收热量,降低了喷漆室1内的温度的同时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作为优选,为了辅助支撑转盘12转动,所述转盘12的下方至少设有两个支柱30,所述支柱30周向均匀分布在转盘12的下方,所述支柱30的底端固定在喷漆室1内的底部,所述支柱30的顶端与转盘12抵靠。利用支柱30辅助支撑转盘12转动,防止转盘12受力变形。

作为优选,为了减小支柱30的顶端与转盘12间的摩擦力,所述支柱30的顶端设有凹口,所述凹口内设有钢珠31,所述钢珠31与凹口相匹配,所述钢珠31的球心位于凹口内。利用滚动的钢珠31减小了转盘12和支柱30的顶端之间的摩擦力,使转盘12转动更为平稳。

作为优选,为了使活性炭滤网18与空气充分接触,所述活性炭滤网18的竖向截面的形状为波浪形。活性炭滤网18的竖向截面的形状为波浪形时,有力与增大活性炭滤网18的表面积,便于与更多的空气进行接触并吸收其中的水分。

作为优选,为了扩大抽风罩17的抽气范围,所述抽风罩17的形状为喇叭形。

喷漆室1在对保险杆进行喷漆处理时,利用升降组件带动加热板5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由红外灯管6发射远红外线对保险杆表面进行均匀加热,提高喷漆时的温度,利用转动机构带动降温增湿单元转动,对喷漆室1内的底部均匀洒水降温并增加空气湿度,当需要降低湿度时,利用通风组件从抽湿单元中的抽风罩17中抽取湿空气,利用活性炭滤网18吸收水分降低湿度,由于在抽湿过程中,转盘12处于旋转的状态,使得抽湿机构能够对喷漆室1内的周围进行均匀的抽湿,保证了抽湿机构的作用范围,实现湿度均匀降低。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用于汽车保险杠喷漆的智能型温湿度控制系统利用加热机构对保险杠表面均匀加热,当温度过高时,由降温增湿机构喷洒水溶液,使水分蒸发,实现空气温度降低、湿度增加的目的,与传统的加热机构相比,该加热机构通过远红外线加热,易于控制、加热均匀且节约能源,当需要降低湿度时,利用抽湿机构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后将空气排出,从而降低湿度,配合调节机构的运行,使喷漆室1内各处的温度和湿度均匀改变,保证喷漆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运行。与传统的抽湿机构相比,该抽湿机构通过活性炭滤网18吸收水分,无需损耗电能,从而节约了能源。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