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喷淋吸收塔及超低排放湿式电除尘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8817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喷淋吸收塔及超低排放湿式电除尘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有毒有害气体治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物喷淋吸收塔及超低排放湿式电除尘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业上应用上,脱硫装置和除尘一般都是分开设立的。若采用干法脱硫,需要设置干式的除尘器,这在实施时需要为除尘器腾出一定的空间,也增加了一部分除尘投资;若采用湿法脱硫则脱硫设备主要是喷淋吸收塔。现有喷淋吸收塔工艺流程比较单一,内部结构简单,除尘过程则是在进入脱硫塔前利用电除尘器除尘,或者利用脱硫喷淋的作用除尘。

针对发展中国家投入到烟气除尘、脱硫的资金不多,特别是面广量大的中小型锅炉用户,对排烟脱硫费用承受能力有限,又不便于集中统一管理实际情况,开发一种投资省、运行费用低、便于维护、适合我国国情的除尘脱硫装置,即一台设备同时满足除尘工序又能进行脱硫处理,从而降低系统的投资费用和占地面积,成为目前煤炭产业及环保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对此要求主体设备“低阻高效”。在不增加动力的前提下,对细微尘粒有较高的扑集效率和较强的脱硫功能从而降低运行费用。而脱硫改造需要面对的问题除了提高脱硫效率、满足新标准要求外;还要从成本上考虑,在原有除尘、脱硫装置的基础上降低改造量,尽量降低改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本低、占地面细节小、粉尘捕捉效果好且脱硫效果佳的生物喷淋吸收塔及超低排放湿式电除尘工艺,以解决现有喷淋吸收塔脱硫效果差、结构不紧凑造成占地面积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喷淋吸收塔,包括塔体和喷淋器,所述塔体顶部设有排气口,所述塔体底部设有进气口,所述塔体内设有绝热密封板将所述塔体分割成上腔体和下腔体,且所述绝热密封板上设有一通气孔,所述上腔体与所述下腔体通过所述通气孔相连通;所述下腔体内间隔式装设有两个板式分离过滤器,所述上腔体内设有生物过滤层;所述喷淋器包括装设在所述绝热密封板下侧的第二喷淋管和装设在两个所述板式分离过滤器之间的第一喷淋管。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通气孔处设有温度感应器。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通气孔内还装设单向进气阀。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生物过滤层包括轻质陶粒填料和生物菌种。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上腔体底部设有排水孔。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还包括生物液供应装置。

本发明一种使用如上所述生物喷淋吸收塔的超低排放湿式电除尘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废气由上而下进入所述塔体内,所述废气与所述板式分离器进行过滤后,再在所述第一喷淋管的作用下与水雾进行碰撞和热量交换,以获得一级处理气体;

步骤s2,所述一级处理气体自下而上经过所述所述板式分离器过滤后,所述一级处理气体与所述板式分离器顶部的所述第二喷淋管的水雾进行碰撞和热量交换,以获得二级处理气体;

步骤s3,所述二级处理气体经由所述通气孔,经过所述生物过滤层,以获取最终的净化气体。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步骤s3中的,所述生物过滤层内的温度为20°-3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生物喷淋吸收塔,通过在塔体内设置的绝热密封板将塔体分割成上下两个相互隔热的上腔体和下腔体,利用下腔体内设置的两个板式分离过滤器,配合喷淋器的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可实现对待处理气体的分级喷淋吸收除尘处理,且由于喷淋器的作用,使得塔体底部有积液,待处理气体进入塔体后,首先在塔体底部的积液进行一次降温和除尘处理后,再经过板式分离过滤器、第一喷淋管、板式分离过滤器和第二喷淋管,实现其分级降温并吸收待处理气体的浮尘颗粒,经下腔体吸收后的气体,进入上腔体后,通过生物过滤层将气体内难以转化的有害气体通过生物菌体吸收分解,以有效降低气体中的有害成分,实现其超低排放的目的。

本发明的一种生物喷淋吸收塔,其结构简单紧凑,占地面积小,除尘吸收效果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生物喷淋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超低排放湿式电除尘工艺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喷淋吸收塔,包括塔体和喷淋器,塔体顶部设有排气口,塔体的底部设有进气口,进气口处设有单向阀,使得气体只能由外向塔体内导入,而塔体内的气体或液体不能向外排出。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喷淋吸收塔,包括塔体100和喷淋器200,塔体100顶部设有排气口,塔体100的底部设有进气口160,进气口160处设有单向阀,使得气体只能由外向塔体100内导入,而塔体100内的气体或液体不能向外排出。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塔体100内设有绝热密封板110将塔体100分割成上腔体130和下腔体140,并在绝热密封板110上设有一通气孔120,使得上腔体130与下腔体140通过通气孔120相连通,使用时,当气体有进气口160进入下腔体140后经其处理,经通气孔120进入上腔体130中进行再次处理,且由于绝热密封板110的作用,使得上腔体130与下腔体140相互隔离,下腔体140中的热量不会上传至上腔体130中,从而避免上腔体130内温度过高。

本发明的下腔体140内间隔式装设有两个板式分离过滤器150,上腔体130内设有生物过滤层131,其中,喷淋器200包括装设在绝热密封板110下侧的第二喷淋管210和装设在两个板式分离过滤器150之间的第一喷淋管220。

使用时,第一喷淋管220和第二喷淋管210将喷淋液喷洒在板式分离过滤器150上,喷淋液经过板式分离过滤器150后存积于塔体100的底部,气体经过进气口160后,进入塔体100内,与存积在塔体100底部的液体进行充分混合后,将其气体中的大颗粒粉尘在塔体100底部的喷淋液中进行清洗降温,然后,通过板式分离过滤器150进行分离过滤,再在第一喷淋管220上喷出液体作用下,将气体中的细微颗粒粉尘与第一喷淋管220喷出的水雾进行结合形成大分子液体,再次进入板式分离器,通过板式分离器进行二次的分离过滤,从而将部分细微颗粒粉尘再次分离降温,分离后的气体,经过靠近绝热密封板110下侧的第二喷淋管210的作用下,再次冲洗降温,经过降温后的气体通过绝热密封板110上的通气孔120进入上腔体130中,在上腔体130的生物过滤层131作用下,将气体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分解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以进一步降低气体中的污染气体的含量,以实现其超低排放的目的。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是,本发明的通气孔120处设有温度感应器,并在通气孔120内还装设单向进气阀,一方面实现下腔体140的气体到上腔体130内的气体单向输入的目的,防止下腔体140内的温度向上腔体130传递,影响上腔体130生物过滤层131的过滤效果;另一方面,利用单向进气阀,使得上腔体130底部形成一单向密封腔,避免上腔体130内的液体向下腔体140中分散。进一步的,本发明的生物过滤层131包括轻质陶粒填料和生物菌种,轻质陶粒填料形成载体,生物菌种混合在轻质陶粒填料中。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待处理气体中的有害气体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后,其内成分较为复杂,为了避免分解后的产物影响到生物菌种的成活率,本发明还在外设置了一生物液供应装置132,该生物液供应装置通过泵体经输送管向塔体100内输入生物液喷淋在轻质陶粒填料中,以补充轻质陶粒填料中生物菌种。优选的在上腔体130底部设有带阀体的排水孔,以实现对分解物的排放。

请继续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如上所述生物喷淋吸收塔的超低排放湿式电除尘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废气由上而下进入所述塔体100内,废气与板式分离器进行过滤后,再在第一喷淋管220的作用下与水雾进行碰撞和热量交换,以获得一级处理气体;

步骤s2,一级处理气体自下而上经过所述板式分离器过滤后,所述一级处理气体与板式分离器顶部的所述第二喷淋管210的水雾进行碰撞和热量交换,以获得二级处理气体;

步骤s3,二级处理气体经由通气孔120,经过所述生物过滤层131,以获取最终的净化气体。

为了保证生物过滤层131的菌种存活率,本发明通过在绝热密封板110上的通气孔120处设置一个温度感应器,通过温度感应器获取进入上腔体130内气体的温度,从而保证上腔体130的温度在合适范围内,其中优选的是,该生物过滤层131内的温度为20°-3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