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箱内部空气除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17662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电箱内部空气除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变电箱内部空气除湿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发明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发明和应用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成为人类历史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之一,从此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既是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我们仍然对电力有着持续增长的需求,因为我们发明了电脑、家电等更多使用电力的产品,不可否认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使得电力成为人们的必需品。

根据我国专利cn104319634a公开的一种带有除湿装置的变电箱,该专利主要是运用抽气泵直接对变电箱内部的空气进行转换,依靠空气的流通来保持变电箱内部的干燥,但是仅仅使用抽气泵来对变电箱进行除湿,并不能很好的达到除湿的效果,效率比较低,故而提出一种变电箱内部空气除湿装置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电箱内部空气除湿装置,具备更能将变电箱内部空气高效除湿的优点,解决了仅仅使用抽气泵来对变电箱进行除湿,并不能很好的达到除湿的效果,效率比较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更能将变电箱内部空气高效除湿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电箱内部空气除湿装置,包括变电箱本体,所述变电箱本体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稳定架脚,所述变电箱本体的箱壁开设有中空腔,所述中空腔的内部填充有防潮板,所述变电箱本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的顶部设置有出风管,所述抽风机的右侧设置有抽风管,所述抽风管的右端贯穿并延伸至变电箱本体的内部,所述变电箱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吸附板,所述活性炭吸附板的左侧开设有连通孔,所述抽风管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活性炭吸附板的下方,所述变电箱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横管,所述横管的右端设置有阻截盖,所述横管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斜板,四个所述斜板的底部均与变电箱本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抽风管的底端和横管的左端通过管道连接件相连通,所述横管的顶部连通有等距离排列的竖管,所述竖管的内部设置有干燥板,所述竖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吸风斗,所述吸风斗的顶部设置有毛毡吸湿布,所述吸风斗内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弹簧,所述吸风斗内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弹簧,所述第一支撑弹簧和第二支撑弹簧的顶端均与干燥球固定连接,所述变电箱本体右侧的顶部连通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右端设置有阻截阀,所述变电箱本体的背面设置有检查门板,所述检查门板的右侧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左侧与检查门板通过第一铆钉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右侧与变电箱本体通过第二铆钉固定连接,所述检查门板的左侧与变电箱本体通过合页铰接。

优选的,所述活性炭吸附板的厚度为三公分,且活性炭吸附板的外侧均与变电箱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抽风管呈l形,且抽风管和横管的管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检查门板上开设有空气流通孔,且空气流通孔的数量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管道连接件和吸风斗均位于活性炭吸附板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干燥球位于吸风斗的内侧,且干燥球横截面的直径小于竖管的内径。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弹簧和第二支撑弹簧的弹性势能相同,且第一支撑弹簧和第二支撑弹簧均与水平面呈四十五度夹角。

优选的,所述检查门板位于活性炭吸附板的上方。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电箱内部空气除湿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变电箱内部空气除湿装置,通过打开阻截阀和抽风机,可以通过抽风机的正常工作,对变电箱本体内部的空气进行快速的流通,达到除湿的目的,毛毡吸湿布可以在吸风的过程中对空气中的湿气进行过滤,干燥球和干燥板更能将湿气进行干燥吸附,更能将变电箱内部的空气高效除湿。

2、该变电箱内部空气除湿装置,通过活性炭吸附板可以有效的将变电箱本体内部的空气异味进行吸附处理,检查门板方便检修使用,检查门板上开设的空气流通孔可以保持变电箱本体内部空气的流通,更能将变电箱内部的空气高效除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变电箱内部空气除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变电箱内部空气除湿装置中检查门板和电箱本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变电箱内部空气除湿装置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中:1变电箱本体、2稳定架脚、3中空腔、4防潮板、5固定板、6抽风机、7出风管、8抽风管、9活性炭吸附板、10连通孔、11横管、12阻截盖、13支撑板、14斜板、15管道连接件、16竖管、17干燥板、18吸风斗、19毛毡吸湿布、20第一支撑弹簧、21第二支撑弹簧、22干燥球、23通风管、24阻截阀、25检查门板、26连接板、27第一铆钉、28第二铆钉、29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变电箱内部空气除湿装置,包括变电箱本体1,变电箱本体1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稳定架脚2,变电箱本体1的箱壁开设有中空腔3,中空腔3的内部填充有防潮板4,变电箱本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固定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抽风机6,抽风机6的顶部设置有出风管7,抽风机6的右侧设置有抽风管8,抽风管8的右端贯穿并延伸至变电箱本体1的内部,变电箱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吸附板9,活性炭吸附板9的厚度为三公分,且活性炭吸附板9的外侧均与变电箱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活性炭吸附板9的左侧开设有连通孔10,抽风管8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活性炭吸附板9的下方,变电箱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横管11,抽风管8呈l形,且抽风管8和横管11的管径相同,横管11的右端设置有阻截盖12,横管11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3,两个支撑板13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斜板14,四个斜板14的底部均与变电箱本体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抽风管8的底端和横管11的左端通过管道连接件15相连通,横管11的顶部连通有等距离排列的竖管16,竖管16的内部设置有干燥板17,竖管1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吸风斗18,管道连接件15和吸风斗18均位于活性炭吸附板9的下方,吸风斗18的顶部设置有毛毡吸湿布19,吸风斗18内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弹簧20,吸风斗18内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弹簧21,第一支撑弹簧20和第二支撑弹簧21的弹性势能相同,且第一支撑弹簧20和第二支撑弹簧21均与水平面呈四十五度夹角,第一支撑弹簧20和第二支撑弹簧21的顶端均与干燥球22固定连接,干燥球22位于吸风斗18的内侧,且干燥球22横截面的直径小于竖管16的内径,变电箱本体1右侧的顶部连通有通风管23,通风管23的右端设置有阻截阀24,通过打开阻截阀24和抽风机6,可以通过抽风机6的正常工作,对变电箱本体1内部的空气进行快速的流通,达到除湿的目的,毛毡吸湿布19可以在吸风的过程中对空气中的湿气进行过滤,干燥球22和干燥板17更能将湿气进行干燥吸附,更能将变电箱内部的空气高效除湿,变电箱本体1的背面设置有检查门板25,检查门板25位于活性炭吸附板9的上方,检查门板25上开设有空气流通孔,且空气流通孔的数量为两个,检查门板25的右侧设置有连接板26,连接板26的左侧与检查门板25通过第一铆钉27固定连接,连接板26的右侧与变电箱本体1通过第二铆钉28固定连接,检查门板25的左侧与变电箱本体1通过合页29铰接,通过活性炭吸附板9可以有效的将变电箱本体1内部的空气异味进行吸附处理,检查门板25方便检修使用,检查门板25上开设的空气流通孔可以保持变电箱本体1内部空气的流通,也可以通过空气流通孔插入湿度检测计,方便对变电箱本体1内部的空气进行检测和监控,更能将变电箱内部的空气高效除湿。

在使用时,通过打开阻截阀24和抽风机6,可以通过抽风机6的正常工作,对变电箱本体1内部的空气进行快速的流通,达到除湿的目的,毛毡吸湿布19可以在吸风的过程中对空气中的湿气进行过滤,干燥球22和干燥板17更能将湿气进行干燥吸附,更能将变电箱内部的空气高效除湿,通过活性炭吸附板9可以有效的将变电箱本体1内部的空气异味进行吸附处理,检查门板25方便检修使用,检查门板25上开设的空气流通孔可以保持变电箱本体1内部空气的流通,更能将变电箱内部的空气高效除湿。

综上所述,该变电箱内部空气除湿装置,通过打开阻截阀24和抽风机6,可以通过抽风机6的正常工作,对变电箱本体1内部的空气进行快速的流通,达到除湿的目的,毛毡吸湿布19可以在吸风的过程中对空气中的湿气进行过滤,干燥球22和干燥板17更能将湿气进行干燥吸附,更能将变电箱内部的空气高效除湿。

并且,通过活性炭吸附板9可以有效的将变电箱本体1内部的空气异味进行吸附处理,检查门板25方便检修使用,检查门板25上开设的空气流通孔可以保持变电箱本体1内部空气的流通,更能将变电箱内部的空气高效除湿,解决了仅仅使用抽气泵来对变电箱进行除湿,并不能很好的达到除湿的效果,效率比较低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