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556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空气净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空气中含有一定量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细菌及病毒;居室装修完的一段时间内,室内家具会散发有毒、有害气体;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极易使有害细菌及病毒传播影响人们群众的人体健康。

因此,以净化室内空气为目的的空气净化器应运而生。目前的空气净化器包括过滤型、负离子型、紫外线型、复合功能型等多种形式。但是现有的空气净化器多数是扁平的板状,在一侧有出风口。受到现有空气净化器产品整体尺寸的限制,产品的滤网多数是方形平板,面积较小;出风口指向性较强,风在循环时容易在一个单独的方向上形成短路,在这个循环回路以外的部分不容易被净化到,覆盖小,整体的净化效果较差。

同时,现有的空气净化器设备多数结构比较复杂,功能做得很多,结构尺寸比较大,从而导致市场价格虚高,一般家庭承担不起,难以推广到普通家庭中现有的空气净化器,给空气净化器的普及进程带来了阻碍。并且,由于结构复杂导致用户更换、清洁、维护过滤体的工作比较复杂。

因此,目前迫切需要一种滤网面积大、结构紧凑简单、更换操作简便、价格适中且过滤效果好的空气净化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滤网面积大、过滤体更换方便、风路覆盖更广的空气净化器,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好、更换方便,且制造成本低廉、适合于多种应用场合。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基座和过滤体;过滤体包括滤壳,所述滤壳通过具有褶皱的柔性材料卷成筒状制作,滤壳可拆卸地安装在基座上,并与基座围成腔体;滤壳的上端开口通过上盖板封闭,所述上盖板作为柔性滤壳的上端支撑;滤壳的下端开口设置有下方支撑体,所述下方支撑体作为柔性滤壳的下端支撑;所述基座中安装有气体动力结构,所述气体动力结构用以对滤壳所围成的腔体进行空气流动加速操作。

进一步,滤壳上设置有环形的内支撑架,环形内支撑架的外侧具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滤壳内侧的褶皱形成的凹槽相互匹配。

进一步,所述上盖板中设置有过滤层。

进一步,所述下方支撑体上设置有紧固件,通过所述紧固件将滤壳可拆卸地固定安装在基座上。

进一步,所述紧固件为磁固件,在基座上设置与该磁固件配套的磁性吸附结构,通过磁性吸附结构吸附磁固件进行安装。

进一步,所述滤壳包括至少一层的过滤层。

进一步,滤壳包括多层套叠设置的过滤层,相邻套叠的过滤层之间设置有气体吸附结构。

进一步,在筒状滤壳内部设置有与筒的中轴线相交的滤层结构。

进一步,在滤壳的上端开口和下端开口处分别设置气体动力结构。

进一步,设置引流体,所述引流体设置在滤壳外侧,通过所述引流体引导气体流通的方向。

进一步,在所述滤壳的内侧、对应着基座位置设置附加净化结构,所述附加净化结构是红外线发生器和/或紫外线发生器和/或臭氧发生器和/或光触媒结构和/或气体吸附结构。

进一步,在所述滤壳的内侧设置有加湿器。

进一步,设置有滤壳移位结构,滤壳能够通过所述滤壳移位结构相对基座远离或靠近。

进一步,在滤壳所围成的腔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内净化结构,所述内净化结构将腔体划分为多个子区,不同的子区中安装有不同的净化介质。

进一步,所述滤壳通过支撑框架安装在基座上,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框架插入的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作为举例,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滤壳通过具有褶皱的柔性材料卷成筒状制作,滤网面积大,能360度进风和/或出风;滤壳的结构紧凑合理,且与基座采用可拆卸安装方式,更换过滤体时,可直接对整个滤壳进行更换,更换方便。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好、更换方便,且制造成本低廉、适合于多种应用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的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括多个滤壳的过滤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腔体内设置附加净化结构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设置多个气体动力结构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设置引流体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设置紫外线灯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设置紫外线灯和加湿结构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1、9-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安装在空气净化装置中的吸附组合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滤壳上设置有支撑框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基座100,气体动力结构110,下气体动力结构111,上气体动力结构112;电源接口120,风口130,插头140;

滤壳200,褶皱210;上盖板220,过滤层221;下方支撑体230;支撑框架240,插孔241;

附加净化结构300,组合式内支架310,内支架底座311,内支架杆312,支杆卡槽313,净化盘314,卡舌315;

紫外线灯320;

加湿结构330;

盘状组合净化模块340;

层叠组合净化模块350;

引流体4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注意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它们可以被相互组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在下述实施例的附图中,各附图所出现的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的特征或者部件,可应用于不同实施例中。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需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落在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述的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实施例

图1、2示例了的本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及其滤壳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基座100和过滤体;过滤体包括滤壳200,滤壳200可拆卸地安装在基座100上,并与基座100 围成腔体。所述基座100中安装有气体动力结构110,所述气体动力结构110用以对滤壳所围成的腔体进行空气流动加速操作。

所述的基座100能够放置在支撑面上。在该实施例中,所展示的基座100为扁平的圆柱状结构,具体并不限定。在其中设置有空气动力结构110,以及电源接口120。

所述气体动力结构,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比如可以采用电机驱动的风轮、风扇等。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它是通过电风扇来实现的。该电风扇的原理并不局限,比如,它可以是通过电机带动扇叶转动来构成的风扇;也可以是通过磁场的变化,来构造工作部件的吸附及排斥效果,从而形成风力的结构;或者是其它能够形成风力的结构。作为举例,比如是电风发生结构,该电风发生结构是向空气中加载电荷,通过同性电荷相斥的原理,加速气体的流动,包括气体中微粒的流动等。进一步,凡能构成气体流动的结构,都有望应用于本实用新型,具体原理及结构并不局限。该空气动力结构110只要能够加快工作空间中的气体和/或工作空间中气体所携带微粒的流通进程即可。

本实例中,在基座100上设置有风口130,所述风口根据气体动力结构的旋转方向,可以作为进风口,也可以作为出风口。优选的,作为进风口时,为了防止较大的颗粒进入气体动力结构中,在风口处设置有预过滤器。作为举例而非限制,预过滤器是筛网过滤器或织物过滤器或两者的结合。例如,预过滤器的网目尺寸和孔径可以选择1 厘米,用于过滤比网目尺寸和孔径大的颗粒,防止颗粒进入气体动力结构对动力结构和/或过滤体造成损害。

在工作过程中,对应的滤壳200内部形成空腔,直接利用前述的空气动力结构110向该空腔中进行充气,然后充入的气体通过滤壳 200的过滤作用排出。所充入气体的待过滤成分,通过该滤壳200进行过滤操作。当然,也可以通过前述的空气动力结构110把该空腔中的气体向外抽出,对抽出的气体进行过滤。

所述的电源接口120,在本实施例中它是通过能够连接在市电上的电源插头来实现的。需要指出的是,该电源接口120还可以是其它的电源供给形式,比如说,可以连接在车辆的电源供给口位置,或者通过USB插头连接到USB接口中,或者配套设置电池结构,通过该电池结构进行供电。在配套设置有电池结构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充电的电池以及配套的充电结构对其进行充电。

所述的滤壳200,在本实施例中呈圆筒状结构,其截面还可以是非圆形的其他形状比如椭圆、多边形等,具体是不限定的。该滤壳 200需要全部或至少部分具有气体的过滤作用。

参见图2所示,所述滤壳200通过具有褶皱210的柔性材料卷成筒状制作。所述的柔性材料,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比如采用无纺布制作的HEPA过滤布。

在本实施例中,滤壳200展开后是一个矩形的滤膜结构,矩形的滤膜结构沿长边卷曲形成筒状结构,筒状结构具有一个上端开口和一个下端开口。

该矩形的滤膜能够整体地实现空气的过滤作用,它的表面积大,同步过滤的气体多,且不再需要其他的外壳结构,大幅度节约了外壳带来的成本以及占用的空间。

滤壳200的上端开口通过上盖板220封闭,所述上盖板220作为柔性滤壳的上端支撑。上盖板220在本实施中为圆板,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它是能够实现气体过滤效果的板状结构,既可以用滤膜来实施,也可以用其它的过滤材料来实施,比如,在通过滤膜实施时,如果该滤膜具有较高的硬度,那么直接就可以利用该滤膜实施本方案;如果该滤膜是柔性的,那么就可以在其边缘部分做一个环形的支撑结构,来支撑该滤膜成为一个圆盘状结构。

所述的上盖板220还可以有其它结构形式来实施,比如,将具有功效的吸附材料,比如活性炭或者其他吸附剂,用上下两层滤膜进行分装,设置在前述的上盖板220中;或者采用设置有多孔结构的过滤支撑板进行分装也是可以的,具体并不限定。

前述的上盖板220与筒状滤壳200的侧面之间,可以通过常规的方式进行固定,比如,胶黏剂粘附、通过缝纫进行固定、通过扣压进行固定、或者使用其它类型的固定结构,比如设置卡槽,该卡槽设置的上盖板220所对应的边缘位置,能够将圆柱侧面的上部边缘进行卡扣,从而形成封装结构。

前述的滤壳200的下端开口是空的,从而能将其安装在基座100 的上方。该滤壳200在基座100上固定的方式并不限定,作为举例,可以在前述的基座100的边缘部分设置沟槽,该沟槽与对应部位滤壳 200边缘的形状相对应。在本实施例中,就可以设置环状的沟槽,将前述的滤壳200下侧的边缘部分卡扣到该沟槽中,即可实现滤壳200 在该基座100上的安装固定操作。当然还可以通过其它的固定形式,比如,设置用以固定的突起结构,该突起结构相当于圆台的侧面,其中该侧面的上部所对应的直径小于滤壳200所对应圆筒的内径,但侧面的下部所对应的直径大于滤壳200所对应圆筒的内径,将该滤壳 200在该圆台侧面结构上套合,即可实现固定作用。其它的固定方式还有很多种,比如,还可以在基座100外侧上设置螺纹,在滤壳200 下方的内径设置配套螺纹,将两者进行拧合,通过该螺纹进行固定及封闭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滤壳200的下端开口设置有下方支撑体230,所述下方支撑体230作为柔性滤壳的下端支撑。

下方支撑体230安装在基座上。所述下方支撑体上设置有紧固件,通过所述紧固件将滤壳可拆卸地固定安装在基座上。所述紧固件,可以采用螺纹连接结构或者卡扣连接结构。以螺纹连接结构为例,通过下方支撑体230的外表面设置螺纹;基座100的边缘部分设置沟槽并在内表面设置螺纹,或者将基座100的边缘部分向上延伸,并设置螺纹,将两者进行拧合实现固定操作。另外,也可以设置卡扣结构,通过两者之间的卡扣结构,直接进行固定并封闭。

优选的,在本实例中,所述紧固件为磁固件,在基座上设置与该磁固件配套的磁性吸附结构,通过磁性吸附结构吸附磁固件进行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滤壳200上还可以设置有环形的内支撑架211,环形内支撑架211的外侧具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滤壳内侧的褶皱210 形成的凹槽相互匹配。作为典型方式的举例而非限制,所述内支撑架 211在滤壳200内,沿着滤壳200的轴向沿程设置有多个,以此,能够提供滤壳200的整体性和强度。

参见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滤壳包括有两层过滤层。本实施例中,滤壳包括多层套叠设置的过滤层,并且,相邻套叠的过滤层之间设置有气体吸附结构。

结合图3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展示了前述滤壳200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所对应的滤壳200包括两部分,分别是第一滤壳和第二滤壳。其中,第一滤壳位于外侧,第二滤壳位于内侧,两者呈套叠结构。在工作状态下,需要过滤的气体首先会被充入到第二滤壳所对应的空间,经由第二滤壳进行过滤;然后再导入到与第一滤壳相对应的空间中,经由第一滤壳进行过滤操作。进一步,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两层以上的套叠形式的滤壳结构,比如在第二滤壳内设置第三滤壳、第四滤壳等等。

前述的第一滤壳和第二滤壳,其下端可以固定,也可以分离。作为举例,在进行分离时,可以在对应的基座100上分别设置两套卡槽,来分别卡入前述的第一滤壳和第二滤壳的下部边缘。其中,所配套设置的气体动力结构,需要将气体直接充入到第二滤壳所对应的空间中,才能够进行双层的过滤操作。

进一步,在设置有相互套叠的两层或两层以上滤壳200的情况下,在相邻的滤壳200之间,还可以设置独立的气体吸附结构。该气体吸附结构的作用并不限定,比如说,可以布局活性炭材料,或者设置用以和甲醛反应的化学物质,或者设置用以实现特定气体或者微粒吸附作用的材料,来达到预设的加强净化功能的目的。

参见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在筒状滤壳200内部设置有与筒的中轴线相交的滤层结构作为附加净化结构。

本实例中,对应在滤壳200的内部空腔中设置了附加净化结构 300。附加净化结构300的结构,作为举例而非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组合式内支架310来实现的。

组合式内支架310包括:圆环状的内支架底座311,以及条状的内支架支杆312,在该内支架支杆上设置有支杆卡槽313,该支杆卡槽313上具有空腔。对应着前述的内支架支杆312,设置有净化盘314,它可以是盘状结构,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在净化盘314上设置有卡舌 315,通过该卡舌315能够嵌入到前述的支杆卡槽313中,两者实现固定作用。

前述的净化盘314可以是网状结构,其上设置用以实现气体净化、吸附等作用的介质。另外,也可以将其做成功能模块,在使用中将空气净化的介质置放在净化盘314中,撕开包装后露出工作介质,将卡舌315嵌入到支杆卡槽313中,即可完成该净化模块的安装操作。可以根据需要来设置不同的模块,从而调整不同的空气吸附效果。

前述的内支架底座311,还可以与前述的基座100合二为一,作为举例而非限制,可以对应着基座100上,位于滤壳200所包围的区域,设置卡槽或者螺孔,将内支架支杆312卡入该卡槽中,或者利用下方所设置的螺栓,通过螺纹进行固定。

前述的内支架支杆312可以设置成其它结构。比如设置两个支杆,或者设置环状的卡扣结构,只要能够对前述的净化盘314实现支撑作用即可,具体并不限定。

参见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在滤壳的上端开口和下端开口处分别设置气体动力结构。

本实施例中,不但滤壳200的下方的基座100中设置有下空气动力结构111,在滤壳200上端开口区域还设置有独立的上空气动力结构112。通过该独立的空气动力结构,向滤壳200内部的空腔中进行充气操作,从而增加净化的功率。在使用中,作为举例而非限定,还可以设置两档,用相应的控制开关进行控制,其中一档是开启其中的一个空气动力结构,其中另一个开启之后能够启动上下两个开口的空气动力结构,从而能够实现更大的空气净化功率。当然,前述的空气动力结构110的功率,还可以单独进行调整。

参见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空气净化装置还设置有引流体,所述引流体设置在滤壳外侧,通过所述引流体引导气体流通的方向。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滤壳200外围设置方位导向壳作为引流体400。

所示的方位导向壳的作用,是对滤壳200过滤过的气体限定导出的方向。从而,更好地将净化后的气体释放到用户所需要的位置。方位导向壳的结构并不限定。比如说,可以直接像图中所示的那样,将其做成半圆筒结构,也就是说,将上下底面去掉,然后将圆筒的一半沿轴线切除。当然,方向导向壳400还可以设置更丰富的结构,比如,将圆筒的上部底面保留,就可以控制净化后的气体向上部的释放状况;还可以将开口的区域变小,比如可以将具有上底面的圆筒扣在滤壳200的外侧,仅留出小面积的开口来导出净化后的气体。

方位导向壳开口的方向,对应着所需要接收净化后气体的方向。

为便于方位导向壳安装,对应着基座100的上侧或者侧部,设置有导向壳卡槽,可以根据需要将方位导向壳的下部边缘插入到该导向壳卡槽中,从而对方位导向壳起到固定作用。进一步,还可以加大导向壳卡槽的区域范围,从而能够让方位导向壳在该区域范围内进行位置移动。比如说,对应着图中所示的实施例,就可以设置一个环形的导向壳卡槽,方位导向壳的下部边缘就可以在该卡槽中进行位置移动。

参见图7、8,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在所述滤壳的内侧、对应着基座位置设置附加净化结构,所述附加净化结构是红外线发生器和/或紫外线发生器和/或臭氧发生器和/或光触媒结构和/或气体吸附结构。

本实施例中,对应在基座100上,设置有用以插入电力结构的插口。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的是发光灯结构,具体是,比如可以是一种紫外线灯320,利用该紫外线灯320,参见图7,紫外线灯320能够对滤壳200内部腔体中的气体进行杀菌消毒操作。

前述的发光灯结构,还可以是用以发出红外线的灯棒,或者是其它的发光结构。或者,其他可以实现空气净化的臭氧发生器和/或光触媒结构和/或气体吸附结构。

光触媒结构可以设置在滤壳内侧,也可以设置在滤壳外侧,同时在滤壳内设置紫外线灯,通过紫外线的照射光触媒,光触媒在紫外光的作用下,生成具有极强氧化作用的自由基,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分解。

进一步,也可在所述滤壳的内侧设置有加湿器。所述加湿器可以单独设置在滤壳内,也可以与上述附加净化结构组合设置。参见图8,在紫外线灯320的上方设置了内置加湿结构330。作为举例而非限定,其中设置有液体腔,以及挥发腔,可以通过挥发导管连通挥发腔和外界,从而能将挥发的液体成分直接导通到滤壳或基座之外进行扩散。

所挥发的液体通常为水,但也可能会添加其它的挥发性成分,比如精油。适合对应着挥发腔设置挥发导管。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设置有滤壳移位结构,滤壳能够通过所述滤壳移位结构相对基座远离或靠近。

所述移位结构可以安装在基座上,作为举例而非限制,移位结构包括一根竖直杆,竖直杆的下端固定安装在基座上,所述滤壳200 通过环套在竖直杆上,所述环可以相对竖直杆上下滑动,从而带动与环固定连接的滤壳在竖直杆上上下滑动,使得所述滤壳200相对基座远离或靠近。除环结构外,还可以通过在竖直杆上设置有滑槽、在滤壳上设置滑块的方式实现滤壳200的移位。

当然,所述移位结构,还可以是设置在基座上的旋转结构,使得滤壳200整体可以相对基座旋转。

参见图9-1、9-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在滤壳所围成的腔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内净化结构,所述内净化结构将腔体划分为多个子区,不同的子区中安装有不同的净化介质。

参图9-1所示,在本图所示的实施例中,采用盘状组合净化模块 340作为内净化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共展示了4个分区,每个分区都设置有净化介质。该净化介质的具体类型并不限定,作为举例,可以是吸附用的活性炭材料,或者是光触媒材料,或者是甲醛吸附材料,或者其它预设功能的净化介质。在使用中,前述的盘状组合净化模块 340,作为举例而非限定,将其置放在前述的基座100上方,能够让气体动力结构100吹拂气体,透过该盘状组合净化模块340。为了便于气体透过,适合将前述的盘装组合净化模块340做成多孔的结构。

参图9-2所示,在本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展示了采用层叠组合净化模块350作为内净化结构。层叠组合净化模块350,包括有一层或者一层以上的滤膜层,每一层的滤膜层,都用以实现特定的气体过滤功能。在滤膜层包括有两层或两层以上时,相邻的滤膜层之间,既可以邻近设置,也可以隔离一定的空间。

其中,还可以在相邻的滤膜层之间的空腔中,加设气体动力结构,来提高空气的强制过滤功率。

参见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滤壳通过支撑框架安装在基座上,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框架插入的安装孔。

本实施例中,展示了一种设置了滤壳支撑框架的技术方案。

该滤壳支撑框架240需要能够把前述的滤壳200和基座100两者支撑起来,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而非限定,该滤壳支撑框架240是条框结构。所示支撑框架的条框可以包括一根或多根支撑条,优选的,所述支撑条在滤壳上对称分布,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比如成90度角分布4根支撑条(图中只显示了一根作为示例)。

在所述的滤壳支撑框架240上、对应着基座100的位置处,设置有插孔241。在前述的基座100的侧边中,设置有用于插入插孔241 中的插头140。将该插头140插入到前述的支撑条的插孔241中,即可实现滤壳支撑框架240和基座100两者之间的固定操作。显然,所述插头、插孔的结构也可以替换设置,在基座100上设置插孔,在支撑框架240上设置插头。优先的,还可以在插孔上设置内凹的弧形凹槽,在插头上设置外凸的弧形凸起,通过凹槽与凸起的卡合作用,提高连接的稳固性。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述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