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4825阅读:745来源:国知局
复合沉淀池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沉淀池。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废水中包含大量泥沙,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会造成市政污水管网的淤塞。因此建筑施工现场的污水需要经过沉淀才能排放至市政污水管网。现有技术中,沉淀池大多搭设于施工现场。沉淀池多是用混凝土或者用砖砌结构制成。但是现有技术中砖砌沉淀池或混凝土沉淀池无法移动,在施工结束后沉淀池只能废弃,无法重复利用,并且现有的沉淀池面对激流态的污水时,底部的沉淀会被搅浑,导致沉淀效果不好,部分泥沙排入排水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沉淀池,能够有效的抑制泥沙翻涌,同时方便再次利用。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沉淀池,能够有效的回收废水中的铁等可以被磁铁层吸附的金属。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复合沉淀池,包括:

钢水箱,其外壁面为长方体结构,所述钢水箱的内部为中空四棱台结构,且钢水箱的上部开口,钢水箱相邻的内壁面相互垂直,钢水箱内底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25°;

盖板,其呈T字形,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板体和垂直于第一板体设置的长方形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设置于所述钢水箱的顶面,以将所述钢水箱顶面密封,所述第二板体位于所述钢水箱内部的中部,所述第二板体相对的两个第一侧面分别延伸至钢水箱内部对应的两个侧面,以将钢水箱分隔为浊水区和澄清区,且所述浊水区的底面高度均高于所述澄清区的底面高度,所述第二板体底部与钢水箱内部底面的距离为第二板体顶部与钢水箱内部底面的距离的1/4;

类长方形的滤网,其位于澄清区,所述滤网的一侧沿第二板体的底部的长度方向固定,所述滤网的其余三个侧面分别延伸至与钢水箱内壁面贴合,所述滤网与所述钢水箱内底面平行。

优选的是,所述滤网的其余三个侧面均设置有厚度为0.5-0.6mm的弹性层。

优选的是,所述钢水箱内壁面对应第二板体的第一侧面处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由一对间隔固定于钢水箱内壁面的隔板构成,一对隔板的间距略大于第二板体的第一侧面的宽度。

优选的是,第二板体的一对第二侧面以及底面设置有磁铁层。

优选的是,所述盖板位于浊水区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所述钢水箱位于澄清区的侧壁开设有出水口,且所述出水口与排水沟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钢水箱的位于澄清区的侧壁设置有搁置板,所述搁置板与所述滤网下方的边缘接触。

优选的是,所述钢水箱位于澄清区的侧壁的底部开设有可开关的出污口。

优选的是,所述滤网的网孔直径为1-2cm。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采用钢水箱作为沉淀池的主体,质量轻,方便多次使用,通过对盖体结构的改进,将沉淀池有效的分隔为了两个区域,当水流湍急时,由于入水口设置于浊水区,在第二板体的作用下,能有效降低水流对澄清区的影响,湍流的水在由浊水区的下部进入澄清区时,水流速度已经有效的降低,对清水区的影响小。设置滤网能进一步的干扰泥沙向澄清区的上部涌动。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沉淀池正视图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沉淀池右视图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沉淀池,包括:

钢水箱1,其外壁面为长方体结构,所述钢水箱1的内部为中空四棱台结构,且钢水箱1的上部开口,钢水箱1相邻的内壁面相互垂直,钢水箱1内底面1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25°,设置一定的倾斜角度,使泥沙在重力的作用下朝向澄清区的底部运动,通过出污口33能够更好的排出。

盖板2,其呈T字形,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板体21和垂直于第一板体21设置的长方形的第二板体22,第一板体21为长方体结构的板体,所述第一板体21设置于所述钢水箱1的顶面,以将所述钢水箱1顶面密封,所述第二板体22位于所述钢水箱1内部的中部,所述第二板体22相对的两个第一侧面分别延伸至钢水箱1内部对应的两个侧面,并与钢水箱1的这两个侧面贴合,以将钢水箱1分隔为浊水区和澄清区,且所述浊水区的底面高度均高于所述澄清区的底面高度,所述第二板体22底部与钢水箱1内部底面的距离为第二板体22顶部与钢水箱1内部底面的距离的1/4。

类长方形的滤网6,其位于澄清区,所述滤网6的一侧沿第二板体22的底部的长度方向固定,所述滤网6的其余三个侧面分别延伸至与钢水箱1内壁面贴合,所述滤网6与所述钢水箱1内底面平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施工现场一般是挖设一个基坑5,将钢水箱1置于基坑5中。采用钢水箱1作为沉淀池的主体,质量轻,方便多次使用,通过对盖体结构的改进,将沉淀池有效的分隔为了两个区域,当水流湍急时,由于入水口设置于浊水区,在第二板体22的作用下,能有效降低水流对澄清区的影响,湍流的水在由浊水区的下部进入澄清区时,水流速度已经有效的降低,对清水区的影响小。设置滤网6能进一步的干扰泥沙向澄清区的上部涌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滤网6的其余三个侧面均设置有厚度为0.5-0.6mm的弹性层,盖体在打开或盖住的过程中,弹性层的设置保护了滤网6与钢箱体,防止滤网6和钢箱体的内壁面摩擦,导致滤网6在第二板体22上固定松动,且弹性层的设置能更好的密封滤网6与钢箱体的衔接处。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钢水箱1内壁面对应第二板体22的第一侧面处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13由一对间隔固定于钢水箱1内壁面的隔板构成,一对隔板的间距略大于第二板体22的第一侧面的宽度。设置卡槽13实现对第二板体22的限位,也实现了对盖体可拆卸的固定。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第二板体22的一对第二侧面以及底面设置有磁铁层4,由于施工现场会有大量的金属铁屑,导致污水中也会有很多金属屑,直接排入排水沟,时间长久容易导致排水沟堵塞,另外也导致了资源的浪费,通过设置磁铁层4,无需输出额外的功,即可自行回收污水中的铁屑。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盖板2位于浊水区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31,所述钢水箱1位于澄清区的侧壁开设有出水口32,且所述出水口32与排水沟连通。施工中的污水从盖板2上的进水口31进入,通过浊水区减速,泥沙的沉降,进入澄清区,首先要通过澄清区的滤网6,进一步阻隔水流中的泥沙继续向上运动,之后污水从澄清区的出水口32排出进入排水沟。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钢水箱1的位于澄清区的侧壁设置有搁置板12,所述搁置板12与所述滤网6下方的边缘接触,搁置板12对滤网6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钢水箱1位于澄清区的侧壁的底部开设有可开关的出污口33,出污口33位于滤网6的下方,出污口33可以和泵连接,以将澄清区底部的泥沙抽出。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滤网6的网孔直径为1-2cm,为防止滤网6堵塞,孔直径设置为1-2cm,部分泥沙能够通过,但滤网6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滤网6的骨架阻碍泥沙往上涌动,当水流变湍急时,泥沙在水流带动下往上运动,碰到滤网6的骨架,在反作用力下又往下运动,能够很好的干涉泥沙的向上运动。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