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液容器及流体进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6524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储液容器及流体进样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储液容器及流体进样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流体系统领域,特别是微流体进样系统中,无气泡是最基本的需求。随着微流体芯片的集成发展,微流体芯片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在微尺度效应下,液体表面张力增加,微流体系统中一旦形成气泡,就会对芯片流道造成堵塞或局部死体积的现象,并且气泡极难排除,最终造成实验结果的不准确或直接导致实验失败,甚至还会造成芯片的报废,因此,如何在微流体系统中实现无气泡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另外,例如在多步骤的生化合成或实验分析等过程中,均包括连续的多种试剂的递送循环,而上述过程均以共同的容积或相互关联的容积进行,为避免流体在进样过程中的混合和交叉污染,需要对所用的容器进行清洗,而清洗过程相当繁琐,影响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液容器及流体进样系统,应用在微流体系统中,可以同时实现气泡消除以及无污染地直接清洗的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储液容器,应用于流体进样系统中,包括:

进样接口,用于连接盛有样品的容器,以供样品进入所述储液容器内;

出样接口,用于连接微流体芯片,以将样品输送至所述微流体芯片内;

清洗液接口,用于连接盛有清洗液的容器,以供清洗液进入所述储液容器内;

废液出口,位于所述储液容器的最底部,用于排出清洗废液;

排气出口,高于所述出样接口,在样品进入所述储液容器后,以供样品及所述储液容器中的残留气体排出于外。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流体进样系统,包括上述的储液容器,以及盛有样品的容器、盛有清洗液的容器、微流体芯片;

所述储液容器与所述盛有样品的容器、盛有清洗液的容器、微流体芯片分别连接;

所述流体进样系统还包括设置在进样接口的进样阀、设置在出样接口的出样阀、设置在清洗液接口的清洗液阀、设置在废液出口的废液阀。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当液体样品从进样接口处进入储液容器,储液容器内部的气体原先所占的空间被样品占据,气体在储液容器内上浮,并通过排气出口排出于外,从而保证了储液腔体的底部没有气泡。当然,还可通过在各接口、出口处设置若干阀门,实现无气泡进样。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还可以实现交替进样时无交叉污染,具体来说,前一种液体完成进样后,在废液出口处可以排出第一种液体,并在清洗液接口处加入清洗液,冲洗储液容器,之后可再通入第二种液体,便可实现液体的无交叉式进样。总之,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流体系统中气泡的产生,尤其是需要多种液体依次引入的情况,同时,在需要不同的流体进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废液出口排出废液,清洗,以避免流体的交叉污染。

优选的,在该储液容器中,所述进样接口穿设在所述排气出口内,使得结构紧凑。

优选的,在该储液容器中,所述储液容器的底部呈漏斗状,并且所述废液出口位于所述底部,以便废液的排出,残留量少。

优选的,在该储液容器中,所述出样接口高于所述储液容器的底部,使液体存积在出样接口内,实现水封效果,在下一次进样时无气泡引入。

优选的,在该储液容器中,所述出样接口向所述储液容器外单向延伸,并且所述出样接口在延伸方向上的垂直高度逐渐降低,以进一步便于液体在出样接口内的存积。

优选的,该储液容器还包括旋转桨,用于搅拌所述储液容器内的样品,以便于样品的混合或保证容易沉淀样品的均匀分散。

优选的,该流体进样系统还包括正压发生装置;

所述储液容器还包括正压接口,用于连接所述正压发生装置,以提供推动力推动液体的流动,可进一步减少储液容器内的气泡。

优选的,该流体进样系统还包括负压发生装置;

所述负压发生装置连接并作用于所述排气出口,以将所述储液容器及样品内的气体抽吸于外,以进一步减少储液容器内的气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流体进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储液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储液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流体进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储液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旋转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流体进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流体进样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一个储液容器1,以及盛有样品的容器(图中未示)、盛有清洗液的容器(图中未示)、微流体芯片2。其中,该储液容器1与盛有样品的容器、盛有清洗液的容器、微流体芯片2分别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利用普通的连接管道即可,但需要注意的是,所用管道不可对样品造成污染。

具体的说,该储液容器1,应用于流体进样系统中,如图2所示,它包括:两个进样接口11、出样接口12、清洗液接口13、废液出口14、排气出口15。分别来说,进样接口11,用于连接盛有样品的容器,以供样品进入储液容器1内;出样接口12,用于连接微流体芯片2,以将样品输送至微流体芯片2内;清洗液接口13,用于连接盛有清洗液的容器,以供清洗液进入储液容器1内;废液出口14,位于储液容器1的最底部,用于排出清洗废液;排气出口15的高度高于出样接口12的高度,在优选的方案中,排气出口15位于储液容器1的最顶端,在样品进入储液容器1后,以供样品及储液容器1中的残留气体排出于外。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流体进样系统,还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储液容器1内的阀门,包括设置在进样接口11的进样阀、设置在出样接口12的出样阀、设置在清洗液接口13的清洗液阀、设置在废液出口14的废液阀。而储液容器1和上述各阀门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是先制造储液容器1,再在其基础上增设上述各阀门。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当进样阀开通,液体样品由外从进样接口11处进入储液容器1,储液容器1内部的气体原先所占的空间被样品占据,随着液面的升高,气体在储液容器1内上浮,并通过排气出口15排出于外,从而保证了储液腔体的底部没有气泡,当液面高度高于出样接口12的高度时,液体逐渐充满出样接口12,同样的,排挤出出样接口12内的气体,此时,可以开通出样阀,使样品流入微流体芯片2内,需要说明的是,在此过程中,样品的液面高度必须保持高于出样接口12的高度,防止气体再次进入微流体芯片内部。不仅如此,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还具有容易清洗的效果,举例来说,在对不同液体的进样步骤中,前一种液体完成进样后,关闭出样阀,开通废液阀,在废液出口14处可以排出第一种液体,之后开通清洗液阀,并在清洗液接口13处加入清洗液,冲洗储液容器1,之后关闭废液阀及清洗液阀,继续通入第二种液体,重复上述操作,便可实现液体的无交叉式进样。总之,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流体系统中气泡的产生,尤其是需要多种液体依次引入的情况,同时,在需要不同的流体进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废液出口14排出废液,清洗,以避免流体的交叉污染。

值得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储液容器1的底部呈漏斗状,并且废液出口14位于最底部,液体样品因重力会自动流向废液出口14,以便废液的排出,残留量少。

进一步地说,如图2所示,在该储液容器1中,出样接口12高于储液容器1的底部,也可以说,出样接口12与储液容器1底部具有一阶梯高度,液体样品会先在储液容器1的底部存积,直至到达该阶梯高度后,开始流入出样接口12。可以理解的是,当样品完全充满出样接口12后,打开废液阀排出废液,出样接口12内的残留溶液依旧会充满整个出样接口12,保证了出样接口12内不会出现气泡,使液体存积在出样接口12内,实现水封效果,增加了储液容器1的排气能力。然后继续加入清洗液,清洗掉微流体芯片内的残留的第一种液体,然后清洗储液容器1,这时残留在出样接口12处的液体就是清洗液体,在需加入第二种样品时,可以直接开启出样阀,利用第二种样品的冲击力,将残留的第一种样品冲出于出样接口12,便可实现防止样品的交叉污染。因当说明的是,该种效果特别适用于出样接口12口径较小的工况中。

不但如此,如图2所示,在该储液容器1中,出样接口12向储液容器1外单向延伸,并且出样接口12在延伸方向上的垂直高度逐渐降低,以进一步便于液体在出样接口12内的存积。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储液容器。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储液容器1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储液容器1的进样接口11和排气出口15为两条不同的分支。而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包括:进样接口11’、出样接口12’、清洗液接口13’、废液出口14’、排气出口15’,其中,排气出口15’的口径大于进样接口11’的口径,进样接口11’穿设在排气出口15’内,储液容器1’中的气体将从排气出口15’与进样接口11’之间的间隙排出于外。该种进样接口11’和排气出口15’的布置方式,使得整个储液容器1’的结构更为紧凑,特别适用于空间较小的工况中。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流体进样系统,第三实施方式是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改进,其改进之处在于:如图4、图5所示,该流体进样系统还包括例如吹气泵等正压发生装置3,该储液容器1”包括:进样接口11”、出样接口12”、清洗液接口13”、废液出口14”、排气出口15”,还包括正压接口16,用于连接正压发生装置3,以提供推动力,以进一步减少储液容器1”内的气泡。

优选的,如图5所示,液体进样口还可以设置液体挡板,在进样时,让液体顺着储液容器1的内壁向流下,进一步减少气泡的产生。

更优选的,如图6所示,该储液容器1”还包括旋转桨17,用于搅拌储液容器1”内的样品,以便于样品的混合或保证容易沉淀样品的均匀分散。该旋转桨17电性连接于该流体进样系统的控制设备,并受其控制,从而实现了可远程控制的搅拌操作。

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流体进样系统,第四实施方式是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改进,其改进之处在于:如图7所示,该流体进样系统还包括例如抽气泵等负压发生装置4;负压发生装置4连接并作用于排气出口15。该系统的出气泡过程如下,关闭废液阀及出样阀,打开进样阀开始进样,同时开启负压发生装置4,对储液容器1及流入的样品进行抽吸,此时,储液容器1及样品内的气体会被吸出,当样品液面高于出样接口12的高度时,关闭进样阀和负压装置,打开出样阀,在压力驱动下使样品流入微流体芯片2内,需要注意的是,此过程中,需要保持样品液面高于出样接口12的高度,以避免气泡的产生,该实施例更适用于粘性较大的液体。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