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压机除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4072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氢压机除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化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氢压机除液装置。



背景技术:

当氢气中携带的物料微小液珠受到压力之后,这些少量的微小液珠就会从气体中挤压出来,就会在循环氢压机气缸中形成积液,最后循环氢压机气缸内积满液体而影响氢压机正常工作。因此需要将氢气中的微小液珠去除,在一般的冷凝管中冷凝下来的冷凝液排放的时候会将氢气排出,因此就会产生很多的安全隐患,因此急需一种可以自动排出冷凝液的除液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一种可以自动排出冷凝水的除液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氢压机除液装置,包括冷凝罐,冷凝罐内蛇形排布有冷凝管,冷凝罐下部设置有与冷凝罐连通的排液管,冷凝罐上部通过连接管与循环氢压机连通,连通循环氢压机的出氢管贯穿热交换器,进氢管与热交换器和冷凝罐连通,

连接管内设置有上挡环,上挡环内设置有上导向杆,上导向杆的下端设置有上阀体,上阀体与上挡环相对的面上设置有密封垫,上阀体下端设置有上连杆,上连杆下方设置有下连杆,下连杆与上连杆通过浮球连接,下连杆向下延伸至排液管内,下连杆下端设置有下阀体,下阀体下端设置有下导向杆,下导向杆设置在排液管内的下挡环中,下阀体与下挡环相对的面上设置有密封垫,下导向杆的下方的排液管内设置有挡杆,挡杆与下导向杆通过弹簧连接。

具体的,冷凝罐上部设置有丝网除液装置。

具体的,冷凝罐上设置有液位计。

具体的,热交换器中的出氢管蛇形排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实现自动排放冷凝液,同时可以在排水时防止因为冷凝罐内的压力减少而使得循环氢压机内的氢气倒灌至冷凝罐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1、冷凝罐,2、冷凝管,3、液位计,4、循环氢压机,5、热交换器,

6、出氢管,7、进氢管,8、上连杆,9、下连杆,10、浮球,11、下

阀体,12、下档杆,13、弹簧,14、挡杆,15、上挡杆,16、上阀体,

17、密封垫,18、上导向杆,19、下导向杆,20、排液管,21、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氢压机除液装置,包括冷凝罐1,冷凝罐1内蛇形排布有冷凝管2,冷凝罐1下部设置有与冷凝罐1连通的排液管20,冷凝罐1上部通过连接管21与循环氢压机4连通,连通循环氢压机4的出氢管6贯穿热交换器5,进氢管7与热交换器5和冷凝罐1连通,

如图1、2、3所示,连接管21内设置有上挡环15,上挡环15内设置有上导向杆18,上导向杆18的下端设置有上阀体16,上阀体16与上挡环15相对的面上设置有密封垫17,上阀体16下端设置有上连杆8,上连杆8下方设置有下连杆9,下连杆8与上连杆9通过浮球10连接,下连杆9向下延伸至排液管20内,下连杆9下端设置有下阀体11,下阀体11下端设置有下导向杆19,下导向杆19设置在排液管20内的下挡环12中,下阀体11与下挡环12相对的面上设置有密封垫17,下导向杆19下方的排液管20内设置有挡杆14,挡杆14与下导向杆19通过弹簧13连接。

冷凝罐1上部设置有丝网除液装置。

冷凝罐1上设置有液位计3。

热交换器5中的出氢管6蛇形排布。

工作时,高温度氢气进入到冷凝罐1进行冷凝,少量的低沸点的液体经过丝网除雾装置进步一拦截在冷凝罐1中,冷凝下的液体不断积累在冷凝罐1底部,当浮球10的浮力大于弹簧13的拉力时,浮球10带动下连杆9和上连杆8上升,下连杆9上的下阀体11与下挡环12分离,上连杆8上的上阀体16与上挡环15接触,此时冷凝罐1内的氢气停止进入循环氢压机4,冷凝罐1内的液体从排液管20流出,在液体流出时进氢管6内的氢气继续进入冷凝罐1,防止冷凝罐1内产生负压。

当浮球10的浮力小于弹簧13的拉力时下阀体11与下挡环12接触并密封,上挡环15与上阀体16分离,氢气继续进入循环氢压机4中。

从循环氢压机4出来的低温度氢气进入热交换器5中进行预热,升温之后的氢气去反应系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