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除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8518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污泥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臭气进行除臭处理的系统。



背景技术:

污泥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很多臭气,如含硫、含氮及多环芳烃类气体。污泥产生臭味的原因是因为污泥中微生物代谢产物含有带有臭味的物质,如:硫醇(甲硫醇)、硫醚(二甲硫醚)、二硫化碳、羰基硫化物(砜、亚砜)等硫化物、氨、腐胺类等,均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和极低的臭阈浓度。污泥中恶臭物质含量较高,运输和焚烧处理过程会加剧臭味扩散,不仅污染环境,还会影响人们的健康,而且缺少恶臭处理的污泥,后续处理利用难度更大。

现有的污泥除臭方法主要有:传统化学除臭法、物理除臭法和生物除臭法。化学除臭法主要是用化学药剂与具有臭味的物质反应,吸收具有臭味的气体。物理除臭法主要包括掩埋、活性炭吸附、闪蒸及燃烧等。生物除臭法是利用微生物除臭,通过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将具有臭味的物质加以转化,达到对污泥除臭的作用。其中,生物除臭法采用的厌氧消化工艺因具有动力消耗低、降解能力强和可产生甲烷等优点,已成为目前污水处理厂应用最广泛的污泥处理工艺。但生物除臭法除臭所需时间较长,且需要对污泥进行预处理才能产生良好的污泥除臭、减量、资源化效益。因此,开发实用高效的污泥除臭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污泥发酵产生的臭气进行处理的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污泥除臭系统,包括:除臭池,除臭池的底部蓄有除臭液,除臭池顶部为开放式或具有排气口;设置于所述除臭池内的气体输入管,所述气体输入管与外部臭气源连通;设置于所述除臭池内上部的气体吸附层,所述气体吸附层为多孔结构;通过循环管道与所述除臭池连通的沉淀池和清水池,所述循环管道包括连通除臭池与沉淀池的第一循环管道、连通沉淀池与清水池的第二循环管道以及连通清水池与除臭池的第三循环管道,循环水从除臭池依次流入沉淀池和清水池,再从清水池流入除臭池后喷淋至气体吸附层。

更具体的,除臭池内除臭液的高度为20cm~25cm。

更具体的,所述气体输入管包括输入总管、输入支管及小管道;所述输入总管设置于除臭池的侧壁上,沿侧壁延伸;若干输入支管与输入总管连通,输入支管位于除臭液的上方,每根输入支管的一端与输入总管相连,另一端水平延伸至与输入总管所在侧壁相对的另一侧壁处;每根输入支管上均设置有竖直向下延伸的小管道,小管道间隔设置于输入支管上,小管道向下伸入至除臭液的液面下方。

更具体的,所述输入总管与除臭池底部间的距离为30cm,所述小管道的长度为25cm。

更具体的,所述输入支管与所述输入总管相垂直。

更具体的,所述气体吸附层与除臭池顶部之间具有间隙。

更具体的,所述气体吸附层的厚度为1m~2m。

更具体的,所述气体吸附层为火山石层或者沸石层。

更具体的,所述沉淀池和清水池埋于地下。

更具体的,所述第一循环管道和/或所述第二循环管道为U形管,第一循环管道的一端连接于除臭池的底部、另一端连接于沉淀池的顶部。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多级气体输入管道将臭气导入除臭液中,臭气均匀通过除臭液后除臭效果好,经除臭液除臭的气体在除臭池内的空间内还可被火山石、沸石等进一步吸附除臭,同时除臭液通过循环管道与外部沉淀池、清水池相连,通过循环水喷淋气体吸附层,不仅达到循环利用的效果,而且可以节约吸附材料及水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附图会不依一般比例做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清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污泥除臭系统包括除臭池1,本实施例的除臭池1为4m(高)×14m(长)×6m(宽)的水泥池,除臭池1的底部蓄有除臭液,除臭液的高度可为20cm~25cm。除臭液内有微生物菌、砾石等,微生物菌、砾石用于吸附臭气和与臭气发生化学反应,微生物菌、砾石均为市售产品。

除臭池1内设置有气体输入管,气体输入管与外部臭气源连通。气体输入管包括输入总管2-1、输入支管2-2及小管道2-3,输入总管2-1设置于除臭池1的一侧壁上,沿侧壁延伸。本实施例的输入总管2-1与除臭池1底部间的距离为30cm。若干输入支管2-2与输入总管2-1连通,输入支管2-2位于除臭液的上方,每根输入支管2-2的一端与输入总管2-1相连,另一端水平延伸至与输入总管2-1所在侧壁相对的另一侧壁处,优选的,输入支管2-2与输入总管2-1相垂直。每根输入支管2-2上均设置有竖直向下延伸的小管道2-3,小管道2-3间隔设置于输入支管2-2上,小管道2-3向下伸入至除臭液的液面下方。本实施例的小管道2-3的长度为25cm。

在除臭池1内上部设置有气体吸附层1a,气体吸附层1a与除臭池1顶部之间可具有间隙,除臭池1顶部为开放式或具有排气口,气体经过多孔气体吸附层1a后可向外排出。气体吸附层1a可以是火山石层或者沸石层,气体吸附层的厚度可为1m~2m。本实施例的气体吸附层1a为火山石层。

除臭池1外部设置有沉淀池3和清水池4,沉淀池3和清水池4埋于地下,本实施例的沉淀池3和清水池4均为6m×6m×2m的混凝土池。除臭池1与沉淀池3、清水池4通过循环管道依次连通。循环管道包括连通除臭池1与沉淀池3的第一循环管道5-1、连通沉淀池3与清水池4的第二循环管道5-2以及连通清水池4与除臭池1的第三循环管道5-3。其中,第一循环管道5-1的一端连接于除臭池1的底部、另一端连接于沉淀池3的顶部,优选的,第一循环管道5-1和第二循环管道5-2均采用U形管,可以避免回流。

本实用新型污泥除臭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输入总管2-1与立式密闭发酵罐、联合发酵池等相连,收集污泥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臭气,臭气进入输入总管2-1后,依次进入输入支管2-2和小管道2-3,并通过小管道2-3通入除臭池1底部的除臭液内,臭气经过除臭液除臭,大部分气体被分解吸附在除臭液中,部分气体上升至除臭池1内上部的火山石层1a中。除臭液在循环泵的作用下通过循环管道依次输送到沉淀池3和清水池4,并返回至除臭池1,从除臭池1顶部向下喷淋,淋到火山石层1a上,将火山石层1a中所吸附的有机污染物淋洗至除臭池1底部的除臭液中。

本实用新型将污泥发酵产生的臭气依次经过除臭池、沉淀池和清水池进行多重除臭处理,除臭效果好,而且采用循环水喷淋火山石层,达到循环利用的效果,成本低。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