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氯化聚氯乙烯配置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0519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分体式氯化聚氯乙烯配置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置釜技术领域,是一种分体式氯化聚氯乙烯配置釜。



背景技术:

目前,氯化聚氯乙烯装置中所使用的配置釜为搪瓷配置釜。搪瓷配置釜是将含高二氧化硅的玻璃衬在钢制配置釜的内表面,经高温灼烧而牢固地密着于钢制配置釜表面上成为复合材料配置釜。此配置釜耐盐酸腐蚀,但是抗冲击力差、传热效果不佳、不耐高压,在运输、吊装、撞击、温度急变情况下容易爆瓷,同时,目前的搪瓷配置釜结构为一体化釜,一体化的搪瓷配置釜釜体较高,安装时不易从厂房的门进入,在安装过程中只能在厂房顶部预留孔吊装,这便使得配置釜正上方厂房结构不能安装其它设备,造成厂房结构增大,项目费用增多。另外,此配置釜故障维修时只能通过人孔进入,作业空间有限,维修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氯化聚氯乙烯配置釜,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目前一体化的搪瓷配置釜安装不方便并严重影响厂房空间利用和维修困难的问题,并且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解决了目前的搪瓷配置釜抗冲击力差、传热效果不佳、不耐高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分体式氯化聚氯乙烯配置釜,包括上釜体和下釜体;上釜体和下釜体之间通过法兰固定安装在一起形成闭合的配制釜罐体,在上釜体和下釜体之间固定安装有能够密封上釜体和下釜体之间的密封件。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上釜体采用的材料为钛钢,在上釜体的内壁上复合有聚四氟乙烯涂层,下釜体由内至外依次由锆钢板、钛钢板和碳钢板复合而成。

上述密封件为聚四氟乙烯垫片。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将分体式氯化聚氯乙烯配置釜设计成上下分体式结构,不需要在厂房房顶专门设置预留孔,这样,并能够在配置釜上方的厂房顶部安装其他设备,这样能够合理利用厂房资源布置设备,降低厂房结构及项目费用,另外,本实用新型可以针对维修情况可以从人孔进入维修或将上釜体和下釜体拆开后进行维修,这样为维修提供另一种途径,便于维修,也便于彻底清理釜内部,并且采用本实用新型上下釜体的材质设计型式能够及时将釜内的热量传出,避免反应过热影响反应效果以及过热带来的安全隐患,不仅耐盐酸腐蚀,而且抗冲击力强、传热效果好、耐高压。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上釜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下釜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上釜体,2为下釜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2、3所示,该分体式氯化聚氯乙烯配置釜包括上釜体1和下釜体2;上釜体1和下釜体2之间通过法兰固定安装在一起形成闭合的配制釜罐体,在上釜体1和下釜体2之间固定安装有能够密封上釜体1和下釜体2之间的密封件。在本实用新型上设置有常规的氯化聚氯乙烯配置釜应配备的各种进料接口和排料排污接口,在设备安装时可以将分体式氯化聚氯乙烯配置釜的上釜体1和下釜体2分开安装,不需要在厂房房顶顶专门设置预留孔,这样,能够在配置釜上方的厂房顶部安装其他设备,这样能够合理利用厂房资源布置设备,降低厂房结构及项目费用。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还可以设置人孔,针对维修情况可以从人孔进入维修或将上釜体1和下釜体2拆开后进行维修,这样为维修提供另一种途径,便于维修,也便于彻底清理釜内部。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分体式氯化聚氯乙烯配制釜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2、3所示,上釜体1采用的材料为钛钢,在上釜体1的内壁上复合有聚四氟乙烯涂层,下釜体2由内至外依次由锆钢板、钛钢板和碳钢板复合而成。上釜体1采用碳钢板制作内衬聚四氟乙烯涂层,下釜体2为碳钢板、钛钢板及锆板复合而成,上釜体1和下釜体2通过法兰连接形成闭合的配制釜罐体,在氯化聚氯乙烯生产应用中,本实用新型中的上釜体1作为防腐段,本实用新型中的下釜体2作为反应段及换热端,生产氯化聚氯乙烯的反应主要在下釜体2内进行,由于生产氯化聚氯乙烯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因此下釜体2由碳钢板、钛钢板及锆板复合而成能够较好的实现热传递,及时将釜内的热量传出,避免反应过热影响反应效果以及过热带来的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氯化聚氯乙烯配置釜不仅耐盐酸腐蚀,而且抗冲击力强、传热效果好、耐高压。

如附图1、2、3所示,密封件为聚四氟乙烯垫片。聚四氟乙烯具有优良的压缩、回弹性和密封性和最优良的耐化学腐蚀性能,并能在-250℃至+250℃温度范围内使用,为本实用新型实际生产提供可靠的密封性,保障安全生产。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