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将原油混合物按粘度分离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1570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勘探开发、化工和储运等多个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将原油混合物按粘度分离的装置。



背景技术:

原油油藏只做储层非均质性,对流体非均质性的研究极少。不同粘度的原油混合后,会得到另一种粘度的原油混合物。一旦不同生油期次、不同地区原油相互混合后,分离会非常难于开展,这样只能测得一种粘度的原油。但实际上,表面上仅有一个粘度值和一个密度值的原油混合物,是由不同物性的原油混合而成。

此外,国际上购买的原油通常是稠油里面加入稀油一同售卖的,本身就是稀油和稠油的混合物,例如加拿大在布伦特国际石油交易所售卖的石油。如果进行相应的地化、炼化实验,需要将原油进行分离,但目前缺乏相应的简易设备对原油混合物进行分离。

从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冬天食用油的分层现象,一部分白色的接近固态的油在下面,上面有一部分黄色的液态油,出现了不同凝固点的原油低温下,固、液态原油分离的现象。

为了使原油粘度分离具有一个专门的物理设备,且操作简便易行,我们发明了一种按粘度将原油分离的装置,成功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温控仪是调控一体化智能温度控制仪表,它采用了全数字化集成设计,具有温度曲线可编程或定点恒温控制、多重PID调节、输出功率限幅曲线编程、手动/自动切换、软启动、报警开关量输出、实时数据查询、与计算机通讯等功能,将数显温度仪表和ZK晶闸管电压调整器合二为一,集温度测量、调节、驱动于一体,仪表直接输出晶闸管触发信号,可驱动各类晶闸管负载。通过温度传感器对环境温度自动进行采样、即时监控,当环境温度高于控制设定值时控制电路启动,可以设置控制回差。如温度还在升,当升到设定的超限报警温度点时,启动超限报警功能。当被控制的温度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时,为了防止设备的毁坏还可以通过跳闸的功能来停止设备继续运行。比如NHR-5300系列人工智能PID温控仪,采用微分先行的控制算法,带有外给定和阀位控制功能。可与各类传感器、变送器配合使用,实现对温度、压力、液位、容量、速度等物理量的测量显示,并配合各种执行器对电加热设备和电磁、电动阀进行PID调节和控制、报警控制、数据采集等功能,广泛的适应对象:工业炉,电炉,烘箱,试验设备,制鞋机械,注塑机械,包装机械,食品机械,印刷机械等行业。

经过检索,存在一些原油混合物的分离装置,比如申请号:200920274803.0,公开日2010-09-15公开的一种二相三相原油混合物可切换分离装置,包括支座和筒体,筒体外部下侧设置有多个排污口,筒体外部上侧设置有除雾装置和转换装置,筒体内部一端安装有气液旋流分离装置和流型分布与调整装置,流型分布与调整装置下部开口并与筒体内部空腔相连通,流型分布与调整装置旁侧设置有填料脱水装置,筒体内部另一端通过隔板一和隔板二构成水室和油室,隔板一下侧安装有界面调整装置,所述水室通过管道与内腔下部相连通,所述油室开口并与内腔上部相连通。但以上技术与本申请技术方案和实现原理均不相同。进一步检索后,没有发现按照粘度来分离原油混合物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原油混合物按粘度分离的装置,利用不同粘度原油在同一温度下状态的不同,对原油进行过滤式分离。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将原油混合物按粘度分离的装置,包括铁质容器本体、加热棒、铁质导流管,所述加热棒、铁质导流管均置于铁质容器本体内部,其中加热棒位于铁质导流管的上方。

所述铁质容器本体下方设置可置换盛液容器,所述铁质导流管下端口连通可置换盛液容器。

所述铁质容器本体上端口设置有铁制容器盖。

所述铁质导流管下端固定在开设有通孔的导流管支撑底盘上,导流管支撑底盘周边固定在铁质容器本体内壁。

所述导流管支撑底盘上均匀设置多个通孔,每个通孔安装一个铁质导流管,形成铁质导流管长筛阵。

所述加热棒通过导线连接至温控仪。

所述加热棒上设置有探温半导体即温度传感器,所述探温半导体通过温度数据线连接至温控仪。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利用铁质导热管、上下铁质容器的组合和铁壳良好导热性,对原油进行快速的温度控制。

通过温度控制仪和长筛的组合,利用不同粘度原油在同一温度下状态的不同,对原油进行过滤式分离。

本实用新型利用不同粘度原油在同一温度下状态的不同,对原油进行过滤式分离。本实用新型原理清晰,操作方便,能将原油混合物筛选成不同粘度的原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将原油混合物按粘度分离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铁制容器盖、2-加热棒、3-探温半导体、4-铁质导流管、5-导流管间导热油、6-铁制容器本体、7-导流管支撑底盘、8-可置换盛液容器、9-温控仪。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为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实施例1:

如附图1所示,一种将原油混合物按粘度分离的装置,包括铁质容器本体6、加热棒2、铁质导流管4,所述加热棒、铁质导流管均置于铁质容器本体内部,其中加热棒位于铁质导流管的上方。所述铁质容器本体下方设置可置换盛液容器8,所述铁质导流管下端口连通可置换盛液容器。所述铁质导流管下端固定在开设有通孔的导流管支撑底盘7上,导流管支撑底盘周边固定在铁质容器本体内壁。所述导流管支撑底盘上均匀设置多个通孔,每个通孔安装一个铁质导流管,形成铁质导流管长筛阵

所述铁质容器本体上端口设置有铁制容器盖1。

所述加热棒通过导线连接至温控仪9。所述加热棒上设置有探温半导体3即温度传感器,所述探温半导体通过温度数据线连接至温控仪。

被分离的原油混合物,先冷却至固态。缓慢升温后,一部分凝固点低的原油会优先被分离出来,流入下部盒内;更换下部的储油盒后,凝固点略高的原油,第二批次被分离出来,流入下部盒内;如此类推,凝固点最高的固态原油,会最后因加热而流动。该情况类似于冬季食用油固、液两相的白黄色分层现象。

先开盖将半固态的原油混合物倒入,并加热至50度,使液体流入盛液容器;然后按10摄氏度间隔升温,使流入盛液容器中不同粘度的液体分别达到一定比例;测量流体体积,得到不同粘度原油的相对体积百分比。

关键环节利用了铁质导热管、上下铁质容器组合和铁壳良好导热性,对原油进行快速的温度控制;通过温度控制仪和长筛的组合,利用不同粘度原油在同一温度下状态的不同,对原油进行不同温度下的过滤式分离。

利用铁质导热管、上下铁质容器组合和铁壳良好导热性,对原油进行快速的温度控制。

通过温度控制仪和长筛的组合,利用原油的温度敏感性,对原油进行不同温度下的过滤式分离。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现了不同粘度原油的筛选。

实施例2:

如附图1所示,一种将原油混合物按粘度分离的装置,包括铁质容器本体6、加热棒2、铁质导流管4,所述加热棒、铁质导流管均置于铁质容器本体内部,其中加热棒位于铁质导流管的上方。所述铁质容器本体下方设置可置换盛液容器8,所述铁质导流管下端口连通可置换盛液容器。所述铁质导流管下端固定在开设有通孔的导流管支撑底盘7上,导流管支撑底盘周边固定在铁质容器本体内壁。所述导流管支撑底盘上均匀设置多个通孔,每个通孔安装一个铁质导流管,形成铁质导流管长筛阵。

所述铁质容器本体上端口设置有铁制容器盖1。

分离时,先将原油的混合物冷冻至固态,缓慢升温后,低凝固点原油会优先流入下部储油盒内;待达到一定量后更换下部储油盒,凝固点略高的原油,会因升温第二批次被分离出来,流入下部盒内;如此类推,凝固点最高的固态原油,会最后因加热而流动。

实施例3:

如附图1所示,一种将原油混合物按粘度分离的装置,包括铁质容器本体6、加热棒2、铁质导流管4,所述加热棒、铁质导流管均置于铁质容器本体内部,其中加热棒位于铁质导流管的上方。所述铁质容器本体下方设置可置换盛液容器8,所述铁质导流管下端口连通可置换盛液容器。所述铁质导流管下端固定在开设有通孔的导流管支撑底盘7上,导流管支撑底盘周边固定在铁质容器本体内壁。所述导流管支撑底盘上均匀设置多个通孔,每个通孔安装一个铁质导流管,形成铁质导流管长筛阵。

所述加热棒通过导线连接至温控仪9。所述加热棒上设置有探温半导体3即温度传感器,所述探温半导体通过温度数据线连接至温控仪。

分离时,先将原油的混合物冷冻至固态,缓慢升温后,低凝固点原油会优先流入下部储油盒内;待达到一定量后更换下部储油盒,凝固点略高的原油,会因升温第二批次被分离出来,流入下部盒内;如此类推,凝固点最高的固态原油,会最后因加热而流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其他运用本实用新型专利精神的等效变化,均应俱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