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分离系统及多级过滤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7757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清水分离系统及多级过滤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清水分离系统及多级过滤塔。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认识的提高,各地都实行了严格的排放标准。

现有技术中用于降低含有二氧化硫气体的二氧化硫含量的脱硫除尘装置多为喷淋旋流鼓泡脱硫除尘技术。这种技术的技术方案多为将烟气加湿、SO2的分级吸收、氧化、中和、结晶以及除尘除雾等工艺过程合并到一个单独的气—液—固相反应器中,从而完成整个脱硫除尘深度净化过程,各种吸收装置都被应用到脱硫装置上。

但是现有技术中在脱硫过程中,清水分离装置的过滤效果不佳,无法满足日益提高的国家环保标准。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水分离系统及多级过滤塔,缓解了现有技术的过滤塔中清水分离装置过滤效果不佳,无法满足日益提高的环保要求的技术问题。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清水分离系统,包括清水分离腔;所述清水分离腔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通过多孔分隔板分隔;所述第一腔室存储有工业用水,且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多个吸附装置;所述第二腔室的顶部设置有清水喷淋装置,所述第二腔室的内侧壁设置有将清水雾化的雾化器。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吸附装置表面均匀设置有吸附腔体,所述吸附腔体为管状结构,且相邻的吸附腔体之间形成薄壁。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吸附腔体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或正六边形。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吸附装置包括吸附棒,所述吸附棒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部,且所述吸附棒垂直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部平面。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腔室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吸附棒的安装底座,所述吸附棒能够相对所述安装底座旋转。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吸附装置还包括多个吸附孔板,所述吸附棒穿设所述吸附孔板且与所述吸附孔板呈一定角度。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喷淋装置包括蓄水箱和喷淋组件,所述蓄水箱通过送水管道与所述喷淋组件连通;所述送水管道上设置有电磁压力调节阀。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清水分离腔外设置有液位调节装置,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液位调节装置电连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液位调节装置包括控制器、储水槽和导管,所述导管将所述储水槽和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导管上设置有水泵,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水泵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液位传感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多级过滤塔,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喷淋系统和浆液分离系统,所述喷淋系统的顶部设置有如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任一种所述的清水分离系统;所述喷淋系统的喷淋腔内穿设有两端分别位于所述清水分离系统和所述浆液分离系统的多个烟气导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水分离系统及多级过滤塔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清水分离系统及多级过滤塔,具体实施中,清水分离系统位于整个多级过滤塔的顶部,经过喷淋沉降和浆液脱硫的烟气进入清水分离系统进行最后的过滤,经清水分离系统再次过滤的烟气排入空气,符合当下对烟气排放的环保要求。具体地,经浆液脱硫的烟气首先进入清水分离腔的第一腔室,烟气中残存的烟尘在经过工业用水的过滤同时,经吸附装置的吸附,达到更为全面的过滤。经过第一腔室的烟气继续上升到经过多孔分隔板进入第二腔室,第二腔室顶部的清水喷淋装置向下喷射清水,烟气向上运动,清水向下运动,二者逆向能够实现充分的接触;设置于第二腔室内侧壁的雾化器能将清水喷淋装置喷射的清水雾化成更为微小的水分子,进一步优化了清水与烟气的充分接触。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水分离系统通过多层吸附过滤以及喷淋雾化手段能够最大程度地对烟气进行最后的过滤吸附,使烟气符合排放标准,达到更高的环保目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水分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水分离系统的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标:1-第一腔室;11-吸附棒;12-吸附孔板;13-吸附腔体; 2-第二腔室;211-喷淋管道;212-雾化喷头;22-雾化器;3-多孔分隔板;41-液位传感器;421-控制器;422-控制面板;423-储水槽; 424-水泵;425-电磁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水分离系统,包括清水分离腔;清水分离腔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第一腔室1和第二腔室2,第一腔室1和第二腔室2通过多孔分隔板3分隔;第一腔室1 存储有工业用水,第一腔室1内设置有多个吸附装置;第二腔室2 的顶部设置有清水喷淋装置,第二腔室2的内侧壁设置有将清水雾化的雾化器22。

在脱硫除尘处理中,清水分离阶段是最后一个环节,经过喷淋沉降后的沿其进入浆液池,浆液池内的液体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接触反应,实现脱硫处理后进入清水分离系统,进行烟气排放前的最后过滤处理。

为了实现多层次多方面的过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水分离系统中的清水分离腔包括两个腔室:第一腔室1和第二腔室2。具体地,第二腔室2位于第一腔室1的顶部,上升的烟气先进入第一腔室1 进行过滤,再进入第二腔室2进行过滤。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腔室1和第二腔室2之间通过多孔分隔板3 进行隔离,多孔分隔板3上设置有用于烟气穿过的通孔。

烟气在第一腔室1内主要进行吸附过滤,具体地,第一腔室1 内存储有工业用水。第一腔室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烟气进入的进气口,经进气口进入第一腔室1的烟气穿过工业用水,实现过滤。

在第一腔室1内设置有多个吸附装置,该吸附装置设置在工业用水中,吸附装置用于吸附烟气中残留的有害物质。烟气在通过工业用水时,不但接受了清水的过滤,还经过了吸附装置的净化吸附,提高了过滤效果。

经过第一腔室1吸附过滤的烟气上升进入第二腔室2,第二腔室 2设置有喷淋装置和雾化器22,喷淋装置能够自上而下对烟气进行喷淋净化,雾化器22将喷淋装置喷出的清水雾化成水蒸气,实现与烟气的充分接触,优化了净化效果。

在具体实施中分析,清水分离系统位于整个多级过滤塔的顶部,经过喷淋沉降和浆液脱硫的烟气进入清水分离系统进行最后的过滤,经清水分离系统再次过滤的烟气排入空气,符合当下对烟气排放的环保要求。具体地,经浆液脱硫的烟气首先进入清水分离腔的第一腔室 1,烟气中残存的烟尘在经过工业用水的过滤同时,经吸附装置的吸附,达到更为全面的过滤。经过第一腔室1的烟气继续上升到经过多孔分隔板3进入第二腔室2,第二腔室2顶部的清水喷淋装置向下喷射清水,烟气向上运动,清水向下运动,二者逆向能够实现充分的接触;设置于第二腔室2内侧壁的雾化器22能将清水喷淋装置喷射的清水雾化成更为微小的水分子,进一步优化了清水与烟气的充分接触。

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水分离系统通过多层吸附过滤以及喷淋雾化手段能够最大程度地对烟气进行最后的过滤吸附,使烟气符合排放标准,达到更高的环保目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具体地,吸附装置表面均匀设置有吸附腔体13,吸附腔体13为管状结构,且相邻的吸附腔体13之间形成薄壁。

其中,吸附腔体13均匀遍布吸附装置,增大了吸附装置的比表面积,能够大大增加吸附装置对烟气中的有害物质的吸附能力。

管状结构的吸附腔体13尽可能大的利用了吸附装置的空间,增强了吸附效果。

相邻的吸附腔体13之间形成薄壁,不但尽可能利用了吸附装置的空间,增强了吸附效果,还节省了制作吸附装置的材料,整个吸附装置的结构更加轻巧。

吸附腔体13的截面可以是多种形状,圆形或者多边形都可以。但是,本着增加吸附装置比表面积的主旨,吸附腔体13的截面优选为等边三角形或正六边形。

参照图1,正六边形的内角为120度,3个正六边形恰好可以围成360°,多个正六边形能够实现无缝拼接,充分利用吸附装置的空间,符合本实施例吸附装置实现增吸附能力的要求。

同样的,等边三角形也能够实现无缝拼接,也就能达到与正六边形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吸附装置包括吸附棒11,该吸附棒11可拆卸设置于第一腔室1的底部,吸附棒11垂直于第一腔室1的底部平面。

吸附棒11垂直于第一腔室1的底部平面,当烟气从第一腔室1 的底部向上移动,其运动路径与吸附棒11的长度方向一致,烟气中的有害物质在运动中被吸附棒11吸附。

并且,吸附棒11可拆卸安装于第一腔室1的底部,能够方便更检修更换,便于工作人员的后期维护。

在第一腔室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安装吸附棒11的安装底座,吸附棒11能够相对安装底座旋转。

吸附棒11在旋转中,能够对工业用水起到轻微的搅拌作用,在加强吸附棒11的吸附作用同时,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烟气的运动速度,增加了烟气与工业用水的接触时间,使得工业用水能够充分过滤烟气,达到更好的净化效果。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水分离系统中的吸附装置还包括多个吸附孔板12,吸附棒11成角度穿设吸附孔板12。

多个吸附孔板12设置于第一腔室1内,吸附棒11穿设多个吸附孔板12,吸附棒11与吸附孔板12之间呈一定的夹角。

吸附孔板12上开设有密密麻麻的尺寸为微米级别的吸附孔,烟气能够穿过吸附孔,穿过吸附孔的烟气中的能够再次被吸附净化。吸附孔的数量根据吸附孔板12的尺寸进行确定,以达到最大的分布率。由于吸附孔的直径为微米级别,能够达到加大的比表面积,当烟气通过这些吸附孔时,能够取得优良的吸附效果。

具体地,吸附孔板12为多个,吸附棒11穿过吸附孔板12且与吸附孔板12呈一定的角度,烟气能够实现与吸附孔板12最大面积、最长时间的接触,从而达到最佳的净化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吸附孔板12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吸附孔板 12之间优选地呈一定夹角。

当烟气从第一腔室1继续向上运动,进入第二腔室2进行进一步的过滤净化。

其中,设置于第二腔室2的喷淋装置包括蓄水箱和喷淋组件,蓄水箱通过送水管道与喷淋组件连通;送水管道上设置有电磁压力调节阀。

喷淋组件包括喷淋管道211和雾化喷头212,喷淋管道211设置于第二腔室2的顶部,喷淋管道211上均匀设置有雾化喷头212。

喷淋组件设置于第二腔室2的顶部,清水从蓄水箱经送水管道到达喷淋管道211,雾化喷头212将清水喷出,在重力作用下,清水向下运动。烟气向上运动,恰好与清水的运动方向反向,二者相互逆行,实现了清水与烟气的充分接触,达到了更高的净化效果。

另外,送水管道上的电磁压力调节阀能够在上游压力波动时,向雾化喷头212提供基本恒定的工作压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清水分离系统中,清水分离腔外设置有液位调节装置,第一腔室1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41,液位传感器 41与液位调节装置电连接。

在工作生产中,第一腔室1的工业用水液位由液位传感器41检测,液位传感器41将信号传递到位于清水分离腔外的液位调节装置,液位调节装置对第一腔室1内的工业用水液位进行调整,以符合清水分离的工作要求。

具体地,液位调节装置包括控制器421、储水槽423和导管,导管将储水槽423和第一腔室1连通;导管上设置有水泵424,控制器 421与水泵424电连接;控制器421与液位传感器41电连接。

另外,在清水分离腔外还可以设置有控制面板422,该控制面板 422,与控制器421电连接。控制面板422上具有显示屏和控制键盘,通过控制面板422能够实现清水分离工作的实时监控以及智能化控制。

导管与储水槽423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电磁控制阀425,电磁控制阀425与控制器421电连接,用于控制浆液池与储液槽之间的通断。

当第一腔室1内的工业用水液位发生变化,液位传感器41会将工业用水液位的实时变化传输到控制器421,控制器421对液位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后,显示到控制面板422的显示器上,工作人员通过控制键盘输入指令,控制器421向电磁控制阀425发出开启或关闭的动作命令,实现储水槽423与浆液池之间的液体输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级过滤塔,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喷淋系统和浆液分离系统,喷淋系统的顶部设置有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清水分离系统;喷淋系统的喷淋腔内穿设有两端分别位于清水分离系统和浆液分离系统的多个烟气导管。

其中,清水分离系统的具体结构已在上文中做了详细介绍,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的多级过滤塔能够实现清水分离系统所有的技术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