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催化加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6480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催化加热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催化炉配件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催化加热管。



背景技术:

催化炉是炼油二次加工装置,它以重质馏分油(直馏蜡油、焦化蜡油、常压重油、减压渣油、脱沥青油等)为原料,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以分子筛催化剂为载体,采用流态化技术,原料油与高温催化剂接触,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从而将原料转化为轻质油品的生产加工工艺,主要产品为汽油、轻柴油和液化气。

催化加热管是催化炉的重要组成部件,其设计的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催化炉的作业效率及质量等。但是,现有结构的催化加热管,一方面其结构复杂且将管体安装在法兰盘上时,不易操作装配、常出现焊烂、变形和虚焊等现象,增加了装配难度及降低了装配效率,同时不合格的组装,作业使用后存在漏电的现象,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其不合理的设计使得整体加热管的使用寿命短,加热效率低等,综上所述,现有结构的催化加热管已不能满足现有工业生产中的高标准使用需求,而这是当前所亟待解决的。

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催化加热管。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催化加热管,其设计结构合理,使用安全、高效节能,便于进行高效的装配作业,一方面解决现有结构的催化加热管装配后安全系数低、易变形和出现断裂等现象,具有机械强度高、安装方便、安全可靠和实用性强等特点,另一方面与普通元件相比,在相同的功率条件下,其具有加热器体积小、升温快、发热均匀、散热性能好、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催化加热管,包括相配合使用的第一螺纹连接杆、第二螺纹连接杆,及分别与第一螺纹连接杆、第二螺纹连接杆相配合使用的一组第一螺母、一组第二螺母,及分别与第一螺纹连接杆、第二螺纹连接杆相配合使用的第一连接套、第二连接套,及分别与第一连接套、第二连接套相配合使用的若干个发热段,其中,若干个发热段构成五个U形结构且与第一螺纹连接杆、第二螺纹连接杆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螺纹连接孔。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第一螺纹连接杆与第二螺纹连接杆之间的间距为320mm;所述第一螺纹连接杆、第二螺纹连接杆的长度分别为498mm;所述第一螺纹连接杆、第二螺纹连接杆的直径分别为16mm;所述若干个发热段构成的五个U形发热结构的高度为302mm-442mm。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催化加热管,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螺纹连接杆、第二螺纹连接杆与若干个发热段连接处的第一定位套、第二定位套,及分别与第一定位套、第二定位套相配合使用的第一定位圈、第二定位圈,其中,第一定位套、第二定位套的高度分别为35mm,第一定位圈、第二定位圈的直径分别为35mm、厚度为5mm。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第一螺纹连接杆、第二螺纹连接杆与发热段所构成的加热管整体高度为780mm-92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催化加热管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设计结构合理,使用安全、高效节能,便于进行高效的装配作业,一方面解决现有结构的催化加热管装配后安全系数低、易变形和出现断裂等现象,具有机械强度高、安装方便、安全可靠和实用性强等特点,另一方面与普通元件相比,在相同的功率条件下,其具有加热器体积小、升温快、发热均匀、散热性能好、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催化加热管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催化加热管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序号标注如下:1-第一螺纹连接杆、2-第二螺纹连接杆、3-第一螺母、4-第二螺母、5-第一连接套、6-第二连接套、7-第一定位套、8-第二定位套、9-发热段、10-第一定位圈、11-第二定位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的一种催化加热管,包括相配合使用的第一螺纹连接杆1、第二螺纹连接杆2,及分别与第一螺纹连接杆1、第二螺纹连接杆2相配合使用的一组第一螺母3、一组第二螺母4,及分别与第一螺纹连接杆1、第二螺纹连接杆2相配合使用的第一连接套5、第二连接套6,及分别与第一连接套5、第二连接套6相配合使用的若干个发热段9,其中,若干个发热段9构成五个U形结构且与第一螺纹连接杆1、第二螺纹连接杆2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螺纹连接孔。

进一步优选的,第一螺纹连接杆1与第二螺纹连接杆2之间的间距为320mm,第一螺纹连接杆1、第二螺纹连接杆2的长度分别为498mm,第一螺纹连接杆1、第二螺纹连接杆2的直径分别为16mm,若干个发热段9构成的五个U形发热结构的高度为302mm;及催化加热管,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螺纹连接杆1、第二螺纹连接杆2与若干个发热段9连接处的第一定位套7、第二定位套8,及分别与第一定位套7、第二定位套8相配合使用的第一定位圈10、第二定位圈11,其中,第一定位套7、第二定位套8的高度分别为35mm,第一定位圈10、第二定位圈11的直径分别为35mm、厚度为5mm;及第一螺纹连接杆1、第二螺纹连接杆2与发热段9所构成的加热管整体高度为780mm。

本结构的催化加热管,与催化炉组装使用后,主要适用于催化炉的催化后加热生产作业。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的一种催化加热管,包括相配合使用的第一螺纹连接杆1、第二螺纹连接杆2,及分别与第一螺纹连接杆1、第二螺纹连接杆2相配合使用的一组第一螺母3、一组第二螺母4,及分别与第一螺纹连接杆1、第二螺纹连接杆2相配合使用的第一连接套5、第二连接套6,及分别与第一连接套5、第二连接套6相配合使用的若干个发热段9,其中,若干个发热段9构成五个U形结构且与第一螺纹连接杆1、第二螺纹连接杆2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螺纹连接孔。

进一步优选的,第一螺纹连接杆1与第二螺纹连接杆2之间的间距为320mm,第一螺纹连接杆1、第二螺纹连接杆2的长度分别为498mm,第一螺纹连接杆1、第二螺纹连接杆2的直径分别为16mm,若干个发热段9构成的五个U形发热结构的高度为442mm;及催化加热管,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螺纹连接杆1、第二螺纹连接杆2与若干个发热段9连接处的第一定位套7、第二定位套8,及分别与第一定位套7、第二定位套8相配合使用的第一定位圈10、第二定位圈11,其中,第一定位套7、第二定位套8的高度分别为35mm,第一定位圈10、第二定位圈11的直径分别为35mm、厚度为5mm;及第一螺纹连接杆1、第二螺纹连接杆2与发热段9所构成的加热管整体高度为920mm。

本结构的催化加热管,与催化炉组装使用后,主要适用于催化炉的催化前加热生产作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