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杯及免疫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86561发布日期:2018-08-04 11:48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反应杯及免疫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免疫检测装置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正逐步取代半自动产品及板式酶标产品,成为免疫领域的主导产品,反应杯的设计是为了配合免疫层析试纸条在免疫检测装置上的使用,反应杯的主要作用是承载标本与检测缓冲液并为二者提供混匀及反应场所的容器,该容器可被置于免疫检测装置上,进行试样和检测液的混匀、反应以及检测;目前,反应杯在对试样和检测液等混合液体进行混匀的过程中,上述液体常常出现从反应杯内部外溅出来,外溅至反应杯杯口的附近,由于目前的反应杯杯口所在面为一个平面,导致反应杯杯口附近外溅的液体不易进入至反应杯内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反应杯及免疫检测装置,该反应杯使得外溅液体易进入反应杯内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反应杯,包括:

杯体;所述杯体包括形状呈倒梯形的杯身,设于所述杯身顶部的杯口以及设于所述杯身底部的杯底,其中,所述杯底为弧形曲面的凹槽,所述杯底与所述杯身之间圆滑过渡;

杯沿;所述杯沿与所述杯身连接、且沿平行于所述杯口所在的平面向外延伸;

集液槽组件,所述集液槽组件包括多个集液槽;所述集液槽开设在所述杯沿上,且通过所述杯口与所述杯身内部相通;其中,所述集液槽包括倾斜设置的用于导引液体流入所述杯身内部的平面;所述平面的延展面与所述杯口所在平面相交。

进一步地,所述集液槽还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三个侧面;

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杯口连通、且与所述平面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垂直连接;三个所述侧面均与所述平面垂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集液槽组件包括第一集液槽、第二集液槽、第三集液槽以及第四集液槽,所述杯沿与所述杯口所在平面为长方形面,其中,所述杯沿包括第一边沿、第二边沿、第三边沿以及第四边沿;

所述第一集液槽开设在所述第一边沿、且覆盖所述第一边沿;所述第二集液槽开设在所述第二边沿、且覆盖所述第二边沿;所述第三集液槽开设在所述第三边沿、且覆盖所述第三边沿;所述第四集液槽开设在所述第四边沿、且覆盖所述第四边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集液槽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液槽以及所述第二集液槽连通;所述第四集液槽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液槽以及所述第二集液槽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杯身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以及第四侧壁;

所述第三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以及所述第二侧壁连接,且所述第四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以及所述第二侧壁连接以形成所述杯身;

沿所述杯口至所述杯底的方向上,所述第一侧壁的尺寸逐渐减少,所述第二侧壁的尺寸逐渐减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侧壁上设有相对所述第三侧壁向外凸出的多个第一定位脚;所述第四侧壁上设有相对所述第四侧壁向外凸出、且与所述第一定位脚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定位脚;

沿所述第一侧壁朝向所述第二侧壁的方向,所述第一定位脚排列设置,且所述第二定位脚排列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杯底的外表面开设有向所述杯底凹陷的凹坑。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杯还包括注液部,其中,所述注液部具有倾斜设置的用于导引液体流下的注液壁;

所述注液壁的下端与所述杯身连接以使液体可顺着所述注液壁流入至杯身内。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杯还包括反应杯架,其中,所述反应杯架包括承载件,所述承载件上设有卡孔,反应杯上设有卡槽;

所述卡槽与所述卡孔卡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免疫检测装置,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反应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反应杯,包括:杯体;所述杯体包括形状呈倒梯形的杯身,设于所述杯身顶部的杯口以及设于所述杯身底部的杯底,其中,所述杯底为弧形曲面的凹槽,所述杯底与所述杯身之间圆滑过渡;杯沿;所述杯沿与所述杯身连接、且沿平行于所述杯口所在的平面向外延伸;集液槽组件,所述集液槽组件包括多个集液槽;所述集液槽开设在所述杯沿上,且通过所述杯口与所述杯身内部相通;其中,所述集液槽包括倾斜设置的用于导引液体流入所述杯身内部的平面;所述平面的延展面与所述杯口所在平面相交;对于该反应杯而言,杯身内部的液体在受力时会经过杯口从杯身内部外溅出来,外溅至杯沿处,杯沿上开设有集液槽,液体会聚集在集液槽内,由于集液槽的平面倾斜设置,且平面的延展面与杯口所在平面相交,使得集液槽的平面能够导引聚集在集液槽内的外溅液体流入杯身内部,比较容易地使得外溅液体进入反应杯内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应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应杯的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应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应杯中承载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应杯中承载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杯体;11-杯身;111-第一侧壁;112-第三侧壁;12-杯口; 13-杯底;14-杯沿;141-第一边沿;142-第二边沿;143-第三边沿;144- 第四边沿;15-集液槽组件;151-第一集液槽;152-第二集液槽;153-第三集液槽;154-第四集液槽;155-平面;20-第一定位脚;21-第二定位脚; 30-凹坑;40-承载件;41-卡孔;42-附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反应杯,如图1所示,包括:

杯体10;杯体10包括形状呈倒梯形的杯身11,设于杯身11顶部的杯口12以及设于杯身11底部的杯底13,其中,杯底13为弧形曲面的凹槽,杯底13与杯身11之间圆滑过渡;

杯沿14;杯沿14与杯身11连接、且沿平行于杯口12所在的平面向外延伸;

集液槽组件15,集液槽组件15包括多个集液槽;集液槽开设在杯沿 14上,且通过杯口12与杯身11内部相通;其中,集液槽包括倾斜设置的用于导引液体流入杯身内部的平面155;平面155的延展面与杯口12所在平面相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反应杯,对于该反应杯而言,杯身11内部的液体在受力时会经过杯口12从杯身11内部外溅出来,外溅至杯沿14处,杯沿14 上开设有集液槽,液体会聚集在集液槽内,由于集液槽的平面155倾斜设置,且平面155的延展面与杯口12所在平面相交,使得集液槽的平面能够导引聚集在集液槽内的外溅液体流入杯身11内部,比较容易地使得外溅液体进入反应杯内部;

其中,杯底13与杯身11之间圆滑过渡,能够使得该反应杯避免出现挂液,杯口12可为矩形形状;杯沿14可以利用传送机构,稳固的将反应杯传送到加样区、育温区、清洗区、测量区等需要的位置,在传送过程中,由于反应杯呈上倒梯形结构,因此杯底13所受压强大于上部压强,可以有效减缓液体由于反应杯的振动而导致的溢出,同时杯沿14的设计可尽量避免待测试剂滴至仪器上,污染仪器,并可通过集液槽将溢出的待测试剂收集起来;由于杯底13为弧形曲面的凹槽,当进行加样时,加样针先将针体置于杯底13稍高部位,然后将液体注射出,加样针上装有液面探测部件,随着液体的上升,加样针也不断上升,由于弧形曲面的存在,可以减缓液体流速的冲击,极大的减少了产生气泡的可能性,有利于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且有利于液体集中于底部,也有利于液体去除后不出现残留;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该反应杯而言,在多个集液槽中,相邻两个集液槽可以不相通,也可以相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反应杯的一种实施方式,集液槽还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三个侧面;

第一开口与杯口12连通、且与平面垂直连接;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垂直连接;三个侧面均与平面垂直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反应杯,对于该反应杯而言,反应杯包括多个集液槽,集液槽的形状可为类似于方形体的形状,也可是类似于圆柱体的形状,当集液槽的形状类似于长方体的形状时,集液槽包括平面155、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三个侧面;当集液槽的形状类似于圆柱体的形状时,集液槽包括平面155、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三个侧面,只不过平面155、三个侧面为类似圆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反应杯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集液槽组件15 包括第一集液槽151、第二集液槽152、第三集液槽153以及第四集液槽154,杯沿14与杯口12所在平面为长方形面,其中,杯沿14包括第一边沿141、第二边沿142、第三边沿143以及第四边沿144;

第一集液槽151开设在第一边沿141、且覆盖第一边沿141;第二集液槽 152开设在第二边沿142、且覆盖第二边沿142;第三集液槽153开设在第三边沿143、且覆盖第三边沿143;第四集液槽154开设在第四边沿144、且覆盖第四边沿14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反应杯,对于该反应杯而言,无论集液槽的形状类似于圆柱体,还是集液槽的形状类似于长方体,第一集液槽151与第二集液槽152以及第四集液槽154可不相通,第三集液槽153与第二集液槽152 以及第三集液槽153可不相通;由于杯口12的形状不同,所以第一边沿141、第二边沿142、第三边沿143以及第四边沿144的尺寸大小不同以及第一集液槽151、第二集液槽152、第三集液槽153以及第四集液槽154;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集液槽151覆盖第一边沿141,第二集液槽152覆盖第二边沿142,第三集液槽153覆盖第三边沿143,第四集液槽154覆盖第四边沿144,使得第一集液槽151的集液体积、第二集液槽152的集液体积、第三集液槽153的集液体积以及第四集液槽154的集液体积最大化,增大集液槽组件15的集液体积,使得外溅液体能够最大地被引流至杯身11 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反应杯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三集液槽153分别与第一集液槽151以及第二集液槽152连通;第四集液槽154分别与第一集液槽 151以及第二集液槽152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反应杯,对于该反应杯而言,无论集液槽的形状类似于圆柱体,还是集液槽的形状类似于长方体,第三集液槽153可与第一集液槽151以及第二集液槽152连通;第四集液槽154可与第一集液槽151 以及第二集液槽152连通,使得该集液槽组件15的集液体积变大,使得外溅液体能够最大地被引流至杯身11内部,以及使得外溅液体能够更加容易地被引流至杯身11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反应杯的一种实施方式,杯身11包括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第三侧壁112以及第四侧壁;

第三侧壁112分别第一侧壁111以及第二侧壁连接,且第四侧壁分别与第一侧壁111以及第二侧壁连接以形成杯身11;

沿杯口12至杯底13的方向上,第一侧壁111的尺寸逐渐减少,第二侧壁的尺寸逐渐减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反应杯,对于该反应杯而言,第三侧壁112与第一侧壁111以及第二侧壁之间圆滑过渡,第四侧壁与第一侧壁111以及第二侧壁之间圆滑过渡,能够使得该反应杯避免挂液;

第一侧壁111的尺寸逐渐减少,第二侧壁的尺寸逐渐减少,同时,伴随着第三侧壁112的尺寸逐渐减少,有利于该反应杯制造脱模。

根据本实用新型反应杯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靠近杯口12,第三侧壁112上设有相对第三侧壁112向外凸出的多个第一定位脚20;第四侧壁上设有相对第四侧壁向外凸出、且与第一定位脚20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定位脚21;

沿第一侧壁111朝向第二侧壁的方向,第一定位脚20排列设置,且第二定位脚21排列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反应杯,对于该反应杯而言,可只在第三侧壁112 上设第一定位脚20,或者只在第四侧壁上设第二定位脚21,优选地,第三侧壁112上设第一定位脚20以及第四侧壁上设有第二定位脚21,第一定位脚20以及第二定位脚21的设置有利于对该反应杯进行定位,避免反应杯的倾斜以及倾倒。

根据本实用新型反应杯的一种实施方式,杯底13的外表面开设有向杯底13凹陷的凹坑3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反应杯,在杯底13设有凹坑30,凹坑30的设置能够对检测中的反应杯进行定位,避免反应杯的倾斜以及倾倒。

根据本实用新型反应杯的一种实施方式,反应杯还包括注液部,其中,注液部具有倾斜设置的用于导引液体流下的注液壁;

注液壁的下端与杯身11连接以使液体可顺着注液壁流入至杯身11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反应杯,对于该反应杯而言,除了具有杯体10外,还具有注液部,该注液部具有倾斜设置的注液壁,注液壁的下端与杯身11 连接,注液时利用注液工具将液体注到注液壁上,注液液体可顺着注液壁流入到杯身11内部内,避免直接滴入液体造成液体飞溅,减少交叉污染,其中,注液工具为排液针。

根据本实用新型反应杯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以及图5所示,反应杯还包括反应杯架,其中,反应杯架包括承载件40,承载件40上设有卡孔 41,反应杯上设有卡槽;

卡槽与卡孔41卡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反应杯,承载件40还设有附孔42,附孔42与卡孔 41相连,当需要取出反应杯时,可以用手指伸进附孔42,这样更好着力,便于取出反应杯;

需要说明的是,卡槽为绕反应杯的杯身11设置的环形凹糟,其直径略小于或等于卡孔41的直径,使得环形凹槽能够卡接在卡槽内;卡槽的宽度大于卡孔41的厚度,这样就相当于给反应杯流出一定活动空间,可以上下运动,以配合各种类型的仪器;卡槽不位于反应杯杯身的顶部,卡槽也不位于反应杯杯身的底部,若处于顶部则无法卡接在卡口上,若处于底部则几乎整个反应杯都在承载件40上方,极不稳定,所以在卡槽的上下两端需存在大于卡槽直径的反应杯的杯身11。

根据本实用新型反应杯的一种实施方式,杯沿14的下端设有圆弧状接触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反应杯,现有的反应杯,在装载过程中,由于反应杯内壁涂有试剂材料,因此容易出现反应杯之间粘连的现象。杯子发生粘连后,在反应杯装载的过程中,会出现两个杯子被装载的现象,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于是在杯沿14的下端设有圆弧状接触点,使得该反应杯叠放时,彼此之间接触面积很小,降低了装载时该反应杯之间粘连的概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