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用多级沉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27459发布日期:2018-07-27 18:17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用多级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工业污水一直是制约工业快速发展的问题之一,且如何处理工业污水也是大家关注的问题;因此,如何对工业污水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理,一直以来是国内外专家努力的课题;沉淀是污水治理常用的工艺之一,其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传统的沉淀装置占地面积较大,且在执行沉淀操作时只能利用时间的推移慢慢自然沉淀,其完成沉淀所需的时间长,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提供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用多级沉淀装置,进水管与内筒切向连接,在内筒内部先进行旋流除砂,去除大部分沉淀物,再在外筒中进行沉淀,增强了污水沉淀的效果,提高了污水沉淀的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用多级沉淀装置,包括外筒、内筒、进水管、集砂斗、支腿、卸料阀Ⅰ、短接、环管、出水管,所述内筒上部一侧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内筒切向连接,污水通过进水管切向进入内筒内部,污水中的部分尘粒在重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被内筒内壁捕集;所述内筒外部一侧设有外筒,污水中的尘粒在外筒中再次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增强了污水沉淀的效果;所述外筒上部一侧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短接,短接与外筒贯通连接,沉淀后的污水通过短接排出,设置多个短接提高了污水排放的效率;短接通过环管连接,所述短接一侧设有出水管,所述外筒下部一侧设有集砂斗,所述集砂斗为漏斗形,所述集砂斗外部一侧设有若干支腿,所述集砂斗下部一侧设有卸料阀Ⅰ。

优选的,所述卸料阀Ⅰ下部一侧设有卸料阀Ⅱ,所述卸料阀Ⅰ与卸料阀Ⅱ串联连接,正常状态下卸料阀Ⅰ处于常开状态,卸料阀Ⅱ处于常闭状态,卸料时关闭卸料阀Ⅰ,打开卸料阀Ⅱ进行卸料,避免了卸料时污水随砂石从卸料阀中排出造成二次污染。

优选的,所述内筒下部一侧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为圆台形,且过滤网一端与内筒外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外筒内壁分离,圆台形的过滤网对污水进行过滤,增强了污水沉淀的效果,且有利于外筒中沉淀颗粒落入集砂斗中。

优选的,所述内筒外部一侧设有若干斜板,所述斜板位于外筒内部,斜板利用层流原理,提高了沉淀池的处理能力,缩短了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沉淀时间,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面积,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

优选的,所述内筒内壁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集砂槽,所述集砂槽截面为V形且集砂槽外壁与内筒内壁切向连接,含砂污水通过进水管切向进入内筒内部,砂石在重力、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被内筒内壁捕集,由于污水沿内筒内壁作旋转运动,将砂石推入集砂槽中,并从集砂槽中落下,倾斜布置的集砂槽避免了砂石被内筒内壁捕集后在污水的冲击下再次在内筒内悬浮,增强了污水除砂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益效果表现在:

1)进水管与内筒切向连接,在内筒内部先进行旋流除砂,去除大部分沉淀物,再在外筒中进行沉淀,增强了污水沉淀的效果,提高了污水沉淀的效率;

2)卸料阀Ⅰ下部一侧设有卸料阀Ⅱ,卸料阀Ⅰ与卸料阀Ⅱ串联连接,正常状态下卸料阀Ⅰ处于常开状态,卸料阀Ⅱ处于常闭状态,卸料时关闭卸料阀Ⅰ,打开卸料阀Ⅱ进行卸料,避免了卸料时污水随砂石从卸料阀中排出造成二次污染;

3)内筒下部一侧设有过滤网,过滤网为圆台形,且过滤网一端与内筒外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外筒内壁分离,圆台形的过滤网对污水进行过滤,增强了污水沉淀的效果,且有利于外筒中沉淀颗粒落入集砂斗中;

4)内筒外部一侧设有若干斜板,斜板位于外筒内部,斜板利用层流原理,提高了沉淀池的处理能力,缩短了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沉淀时间,增加了沉淀装置的沉淀面积,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

5)内筒内壁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集砂槽,含砂污水通过进水管切向进入内筒内部,砂石在重力、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被内筒内壁捕集,由于污水沿内筒内壁作旋转运动,将砂石推入集砂槽中,并从集砂槽中落下,倾斜布置的集砂槽避免了砂石被内筒内壁捕集后在污水的冲击下再次在内筒内悬浮,增强了污水除砂的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用多级沉淀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用多级沉淀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用多级沉淀装置中内筒俯视图;

图中:11-外筒,12-内筒,13-进水管,14-集砂斗,15-支腿,16-卸料阀Ⅰ,17-卸料阀Ⅱ,18-过滤网,19-斜板,20-短接,21-环管,22-出水管,23-集砂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方便本技术领域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具体说明。

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用多级沉淀装置,包括外筒11、内筒12、进水管13、集砂斗14、支腿15、卸料阀Ⅰ16、短接20、环管21、出水管22,所述内筒12上部一侧设有进水管13,所述进水管13与内筒12切向连接,污水通过进水管13切向进入内筒12内部,污水中的部分尘粒在重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被内筒12内壁捕集;所述内筒12外部一侧设有外筒11,污水中的尘粒在外筒11中再次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增强了污水沉淀的效果;所述外筒11上部一侧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短接20,短接20与外筒11贯通连接,沉淀后的污水通过短接20排出,设置多个短接20提高了污水排放的效率;短接20通过环管21连接,所述短接20一侧设有出水管22,所述外筒11下部一侧设有集砂斗14,所述集砂斗14为漏斗形,所述集砂斗14外部一侧设有若干支腿15,所述集砂斗14下部一侧设有卸料阀Ⅰ16。

所述卸料阀Ⅰ16下部一侧设有卸料阀Ⅱ17,所述卸料阀Ⅰ16与卸料阀Ⅱ17串联连接,正常状态下卸料阀Ⅰ16处于常开状态,卸料阀Ⅱ17处于常闭状态,卸料时关闭卸料阀Ⅰ16,打开卸料阀Ⅱ17进行卸料,避免了卸料时污水随砂石从卸料阀中排出造成二次污染。

所述内筒12下部一侧设有过滤网18,所述过滤网18为圆台形,且过滤网18一端与内筒12外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外筒11内壁分离,圆台形的过滤网18对污水进行过滤,增强了污水沉淀的效果,且有利于外筒11中沉淀颗粒落入集砂斗14中。

所述内筒12外部一侧设有若干斜板19,所述斜板19位于外筒11内部,斜板11利用层流原理,提高了沉淀池的处理能力,缩短了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沉淀时间,增加了污水装置的沉淀面积,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

所述内筒12内壁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集砂槽23,所述集砂槽23截面为V形且集砂槽23外壁与内筒12内壁切向连接,含砂污水通过进水管13切向进入内筒12内部,砂石在重力、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被内筒12内壁捕集,由于污水沿内筒12内壁作旋转运动,将砂石推入集砂槽23中,并从集砂槽23中落下,倾斜布置的集砂槽23避免了砂石被内筒12内壁捕集后在污水的冲击下再次在内筒12内悬浮,增强了污水除砂的效果。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