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塑料薄膜抹油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1745发布日期:2018-06-30 02:01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塑料薄膜抹油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盒加工领域,尤其涉及食品塑料托盘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也越来越丰富,随之而来的食品包装也越来越多,比如速冻饺子或速冻汤圆,由于其内部具有馅料,传统的散装包装在运输或移动过程中会相互挤压,容易使其馅料漏出来,因此在包装时一般采用带有特定凹槽的塑料底座将其一一对应的放置于特定凹槽内,防止其移动,塑料底座的制作一般是先制作出平整的塑料薄膜,然后用特定的模具在塑料薄膜上冲压出特定的凹槽,最后再根据实际尺寸进行裁剪,为了使塑料薄膜顺利脱模,另外也为了拿取层层叠放的塑料底座时相邻塑料底座更容易分开,会在塑料薄膜进行冲压之间在其上下两面抹上一层油,但是传统的抹油装置使用不方便,抹油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塑料薄膜抹油设备,使用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塑料薄膜抹油设备,包括支撑架和设置在支撑架上的供油设备、上涂油机构与下涂油机构,上涂油机构包括第一供油管和均水平设置且前后两端转动设置在支撑架上的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的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的圆周面相切且相互之间具有压紧力,第一辊轴位于第二辊轴左侧,第一辊轴上部和第二辊轴上部之间形成第一储油槽,第一供油管与供油设备连接,第一供油管与第一辊轴平行,第一供油管位于第一储油槽上方,且第一供油管下端面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分布并与第一储油槽位置对应的出油口;下涂油机构包括第二供油管和均水平设置且前后两端均与支撑架转动连接的第三辊轴和第四辊轴,第三辊轴和第四辊轴的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三辊轴和第四辊轴的圆周面相切且相互之间具有压紧力,第四辊轴位于第三辊轴右侧,第三辊轴上部和第四辊轴上部之间形成第二储油槽,第二供油管与供油设备连接,第二供油管与第三辊轴平行,第二供油管位于第二储油槽上方,且第二供油管下端面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分布并与第二储油槽位置对应的出油口,第三辊轴位于第二辊轴的正下方并与第二辊轴平行,第二辊轴与第三辊轴之间有间隙,供油设备包括储油箱和设置在储油箱上的供油泵,第一供油管和第二供油管均与供油泵连接;

第一供油管通过依次连接的第一导管和第一软管与储油箱连接,第一导管固定在支撑架上,第一导管与第一供油管中间位置连通,且第一导管由硬质材料制成,第一供油管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一供油管同轴设置的内螺纹,第一供油管两端设有调节螺杆,调节螺杆通过内螺纹与第一供油管转动连接,调节螺杆在转动的过程中将其经过的出油口密封;

支撑架上设有张紧装置,张紧装置位于上涂油机构左侧,张紧装置包括水平设置且前后两端分别与支撑架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辊、第二转动辊、第三转动辊和第四转动辊,第一转动辊、第二转动辊、第三转动辊和第四转动辊相互平行且由左至右依次排列,第一转动辊和第三转动辊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二转动辊和第四转动辊的下端均位于第一转动辊上端的上方,第二转动辊和第四转动辊前后两端分别对应设有竖向调节装置,竖向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板、调节螺栓、滑块和复位弹簧,支撑板竖向固定在支撑架上,支撑板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长孔,滑块设置于长孔内,并与支撑板上下滑动连接,复位弹簧位于长孔底部,复位弹簧下端与长孔底部固定连接,复位弹簧上端与滑块底部固定连接,调节螺栓与支撑板螺纹连接,调节螺栓下端与滑块转动连接,调节螺栓上端位于支撑板外部,当调节螺栓转动时带动滑块上下运动,第二转动辊和第四转动辊前后两端分别与对应设置竖向调节装置的滑块转动连接,当第二转动辊和第四转动辊前后两端的滑块运动到下极限时,第二转动辊和第四转动辊的下端面均位于第一转动辊和第三转动辊下端面的下方。

所述第一辊轴的直径小于第二辊轴的直径。

所述第四辊轴的直径小于第三辊轴的直径。

所述第一辊轴、第二辊轴、第三辊轴和第四辊轴均为橡胶辊。

所述调节螺杆外侧端设有手柄。

所述第一转动辊、第二转动辊、第三转动辊和第四转动辊的直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上涂油机构与下涂油机构的配合对塑料薄膜上下两端面进行抹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涂油机构与下涂油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供油管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竖向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新型塑料薄膜抹油设备,包括支撑架1和设置在支撑架1上的供油设备、上涂油机构与下涂油机构,上涂油机构包括第一供油管2和均水平设置且前后两端转动设置在支撑架1上的第一辊轴3和第二辊轴4,第一辊轴3和第二辊轴4的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一辊轴3和第二辊轴4的圆周面相切且相互之间具有压紧力,第一辊轴3位于第二辊轴4左侧,第一辊轴3上部和第二辊轴4上部之间形成第一储油槽,第一供油管2与供油设备连接,第一供油管2与第一辊轴3平行,第一供油管2位于第一储油槽上方,且第一供油管2下端面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分布并与第一储油槽位置对应的出油口;下涂油机构包括第二供油管5和均水平设置且前后两端均与支撑架1转动连接的第三辊轴6和第四辊轴7,第三辊轴6和第四辊轴7的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三辊轴6和第四辊轴7的圆周面相切且相互之间具有压紧力,第四辊轴7位于第三辊轴6右侧,第三辊轴6上部和第四辊轴7上部之间形成第二储油槽,第二供油管5与供油设备连接,第二供油管5与第三辊轴6平行,第二供油管5位于第二储油槽上方,且第二供油管5下端面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分布并与第二储油槽位置对应的出油口,第三辊轴6位于第二辊轴4的正下方并与第二辊轴4平行,第二辊轴4与第三辊轴6之间有间隙,供油设备包括储油箱8和设置在储油箱8上的供油泵9,第一供油管2和第二供油管5均与供油泵9连接;第一辊轴3的直径小于第二辊轴4的直径,便于第一供油管2的安装;第四辊轴7的直径小于第三辊轴6的直径,便于第二供油管5的安装;第一辊轴3、第二辊轴4、第三辊轴6和第四辊轴7均为橡胶辊,相对于金属辊,其摩擦力相对较大。

在工作时,塑料薄膜经过于第二辊轴4与第三辊轴6之间,第二辊轴4与第三辊轴6分别对塑料薄膜上下表面有一个压紧力,启动供油泵9,供油泵9将储油箱8内的油输送到第一供油管2和第二供油管5内,第一供油管2内的油通过其出油口进入到第一储油槽内,塑料薄膜在向前运动时带动第二辊轴4逆时针转动,第一辊轴3在摩擦力的作用下随第二辊轴4一起转动,在此过程中第一储油槽内的油均匀的涂抹在第二辊轴4外圆周面上,塑料薄膜上表面在与第二辊轴4外圆周面接触时涂上一层油膜;同理,塑料薄膜在向前运动时带动第三辊轴6顺时针转动,第四辊轴7在摩擦力的作用下随第三辊轴6一起转动,在此过程中第二储油槽中的油均匀的涂抹在第三辊轴6外圆周面上,塑料薄膜上表面在与第三辊轴6外圆周面接触时涂上一层油膜,实现塑料薄膜上下两面的抹油操作。

第一供油管2通过依次连接的第一导管301和第一软管与储油箱8连接,第一导管301固定在支撑架1上,第一导管301与第一供油管2中间位置连通,且第一导管301由硬质材料制成,第一供油管2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一供油管2同轴设置的内螺纹,第一供油管2两端设有调节螺杆302,调节螺杆302通过内螺纹与第一供油管2转动连接,调节螺杆302在转动的过程中将其经过的出油口密封;在实际生产中,会根据客户的需要选择不同宽度的塑料薄膜,当塑料薄膜的宽度变化时,可通过转动两个调节螺杆302增加或减少第一供油管2上出油口开启的数量,从而改变第一供油管2在前后方向上出油的宽度,当塑料薄膜较宽时,使调节螺杆302向外运动,增加第一供油管2上出油口开启的数量,当塑料薄膜较窄时,使调节螺杆302向内运动,减少第一供油管2上出油口开启的数量,从而减少油料的浪费。调节螺杆302外侧端设有手柄,便于调节螺杆302的转动。

支撑架1上设有张紧装置,张紧装置位于上涂油机构左侧,张紧装置包括水平设置且前后两端分别与支撑架1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辊401、第二转动辊402、第三转动辊403和第四转动辊404,第一转动辊401、第二转动辊402、第三转动辊403和第四转动辊404相互平行且由左至右依次排列,第一转动辊401和第三转动辊403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二转动辊402和第四转动辊404的下端均位于第一转动辊401上端的上方,第二转动辊402和第四转动辊404前后两端分别对应设有竖向调节装置,竖向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板405、调节螺栓406、滑块407和复位弹簧408,支撑板405竖向固定在支撑架1上,支撑板405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长孔409,滑块407设置于长孔409内,并与支撑板405上下滑动连接,复位弹簧408位于长孔409底部,复位弹簧408下端与长孔409底部固定连接,复位弹簧408上端与滑块407底部固定连接,调节螺栓406与支撑板405螺纹连接,调节螺栓406下端与滑块407转动连接,调节螺栓406上端位于支撑板405外部,当调节螺栓406转动时带动滑块407上下运动,第二转动辊402和第四转动辊404前后两端分别与对应设置竖向调节装置的滑块407转动连接,当第二转动辊402和第四转动辊404前后两端的滑块407运动到下极限时,第二转动辊402和第四转动辊404的下端面均位于第一转动辊401和第三转动辊403下端面的下方,在实际生产中,会根据客户的需要选择不同材质或规格尺寸的塑料薄膜,通常情况下,第二转动辊402和第四转动辊404的下端均位于第一转动辊401上端的上方,此时塑料薄膜只经过第一转动辊401和第三转动辊403上端面然后进入第二辊轴4与第三辊轴6之间,此时第一转动辊401和第三转动辊403只对塑料薄膜起到支撑作用,此时虽然塑料薄膜受到的牵引力较小,塑料薄膜的张紧力也较小,但塑料薄膜仍能在进入第二辊轴4与第三辊轴6之间之前保持平展,在特殊情况下,较小的张紧力不能使塑料薄膜保持平展,当塑料薄膜经过第二辊轴4与第三辊轴6之间时会影响塑料薄膜抹油的均匀性,此时向下转动调节螺栓406,使滑块407运动至下极限,此时第二转动辊402和第四转动辊404的下端面均位于第一转动辊401和第三转动辊403下端面的下方,塑料薄膜依次绕过第一转动辊401、第二转动辊402、第三转动辊403和第四转动辊404并成波浪形,此时塑料薄膜在向前运动时的阻力变大,其受到的牵引力也变大,从而使塑料薄膜在进入第二辊轴4与第三辊轴6之间之前保持平展状态。第一转动辊401、第二转动辊402、第三转动辊403和第四转动辊404的直径相同,使用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