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扫描枪的双阀点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4311发布日期:2018-09-18 20:59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点胶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扫描枪的双阀点胶装置。



背景技术:

点胶机又称涂胶机、滴胶机、打胶机、灌胶机等,专门对流体进行控制,并将流体点滴、涂覆于产品表面或产品内部的自动化机器,目前,点胶机已经广泛使用于电子封装领域。现在市场上点胶机大多采用单点胶阀,生产效率低,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而目前出现的一些采用双点胶阀的点胶机,其主要采用手动调节,效率低且调节精度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同时其不能对待点胶产品进行选择,导致对载具上一些不需要点胶的产品进行点胶,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实现了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可自动对载具上待点胶产品进行识别并进行点胶的带扫描枪的双阀点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扫描枪的双阀点胶装置,包括固定安装架,所述固定安装架上安装有激光测距仪、固定点胶阀、扫描枪和X轴电动模组,所述X轴电动模组上安装有Y轴电动模组,所述Y轴电动模组上安装有移动点胶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安装架上还安装有相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安装架上还安装有相机光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安装架上固定安装有固定点胶阀安装架,所述固定点胶阀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点胶阀安装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点胶阀安装架为L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Y轴电动模组上固定安装有移动点胶阀安装架,所述移动点胶阀固定安装于所述移动点胶阀安装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点胶阀安装架为L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X轴电动模组和Y轴电动模组均安装有插头,并通过所述插头与外部控制设备连接。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带扫描枪的双阀点胶装置采用固定点胶阀配合移动点胶阀,通过X轴电动模组上和Y轴电动模组来调节移动点胶阀的位置,使固定点胶阀和移动点胶阀的相对位置与产品一致,同时满足点胶的精度要求,并同时点胶,其中的扫描枪可自动对载具上待点胶产品进行识别并进行点胶,其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并且可以显著提高点胶效率,避免造成资料浪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前景。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带扫描枪的双阀点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带扫描枪的双阀点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标记说明:10、固定安装架;11、激光测距仪;12、相机;13、相机光源;14、固定点胶阀安装架;15、固定点胶阀;16、X轴电动模组;17、Y轴电动模组;18、移动点胶阀安装架;19、移动点胶阀;20、插头;30、扫描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扫描枪的双阀点胶装置,该装置包括固定安装架10,固定安装架10上固定安装有激光测距仪11、相机12、相机光源13、固定点胶阀安装架14、X轴电动模组16和扫描枪30,固定点胶阀安装架14上固定安装有固定点胶阀15,X轴电动模组16上固定安装有Y轴电动模组17,Y轴电动模组17上固定安装有移动点胶阀安装架18,移动点胶阀安装架18上固定安装有移动点胶阀19,激光测距仪11用于测量固定点胶阀15和移动点胶阀19与待点胶产品之间的距离,以便调节固定点胶阀15和移动点胶阀19与待点胶产品之间的距离,相机光源13为相机12提供光源,相机12用于识别装置下方待点胶产品上的标记点,以便对固定点胶阀15和移动点胶阀19的位置进行调整,固定点胶阀安装架15和移动点胶阀安装架18结构相同,均为L型,固定点胶阀15和移动点胶阀19均安装于L型底部,稳定性好。载具上的待点胶产品上有条码,扫描枪30用于对该条码进行扫描,根据条码信息得知哪些产品需要点胶哪些产品不需要点胶,避免对不需要点胶的残次品等进行点胶,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X轴电动模组16和Y轴电动模组17均安装有插头20,并通过插头20与外部控制设备连接,以控制X轴电动模组16和Y轴电动模组17的运动。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带扫描枪的双阀点胶装置采用固定点胶阀配合移动点胶阀,通过X轴电动模组上和Y轴电动模组来调节移动点胶阀的位置,使固定点胶阀和移动点胶阀的相对位置与产品一致,同时满足点胶的精度要求,并同时点胶,其中的扫描枪可自动对载具上待点胶产品进行识别并进行点胶,其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并且可以显著提高点胶效率,避免造成资料浪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前景。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