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抛光的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3661发布日期:2018-10-30 22:10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除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抛光的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抛光机是由版辊旋转电机、旋转布轮电机、布轮定速左右移动电机和布轮前后移动电机等构成。其工作原理是借助细腻的磨料(抛光膏)在较高的抛光速率的条件下,尽快除去研磨时产生的研磨纹,以达到后道工序要求的镜面标准。但现有抛光机除尘力度不够,会造成抛光机周边设备、场地等设施有一层粉尘,并且严重影响员工的健康,易发职业病。

为了处理抛光机在工作时产生的粉尘,现有技术一般是用一台风机和一个集尘箱,集尘箱与抛光机上的集尘罩连接,再与风机连接用于将粉尘抽出去,集尘箱内根据需要设置过滤结构和集尘结构。但是申请人发现其具有如下几个缺点:

(1)除尘效果不理想,风机外排的气体中含有少量的微小粉尘;

(2)集尘箱内的过滤结构容易堵塞,如果不及时清理不但不能达到滤尘效果,还有可能直接堵死;

(3)抛光粉尘中含有火星、抛光布、尖锐大颗粒等,对于滤筒等过滤结构会造成损伤,影响滤尘效果;

(4)现有的高性能抛光设备结构复杂、体积较大,不便于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抛光的除尘装置,该装置通过滤板滤除火星、抛光布、大颗粒等,通过滤筒滤除小颗粒,并通过储气筒和吹气管对滤筒进行间歇式清理防止堵塞。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抛光的除尘装置,该装置包括柜体1、柜体1下部的进气口2和柜体1顶部的风机3;所述柜体1由下至上依次分为滤板除尘室、滤筒除尘室和气脉冲清理室,所述滤筒除尘室和气脉冲清理室之间由隔板12隔开,所述风机3与气脉冲清理室连通;所述滤板除尘室内设有至少一块滤板4,所述滤板4由后至前斜向下设置且其与柜体1前侧具有粉尘下落的间隙,所述滤板4的下方设有能从柜体1底部抽出的集尘抽屉6,所述进气口2设于柜体1后侧且位于滤板4与集尘抽屉6之间;所述滤筒除尘室内设有至少一根滤筒10,所述滤筒10设于隔板12下侧且与脉冲清理室连通;所述气脉冲清理室内设有储气筒13和下端伸入滤筒10内的吹气管14,所述吹气管14的上端与储气筒13连接且之间设有电控阀16。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柜体1为密闭的矩形柜体。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柜体1底部的左、右两侧设有供集尘抽屉6抽出的开口,所述集尘抽屉6能从柜体1左侧或右侧抽出且其左右两侧均设有拉手。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滤板除尘室的前侧、滤筒除尘室的前侧和气脉冲清理室的前侧分别设有可开闭的滤板清理门5、滤筒清理门11和检修门15。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滤板除尘室内还设有挡板7,所述挡板7设于滤板4与进气口2之间且其由后至前斜向下设置。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滤板除尘室与滤筒除尘室之间设有能从柜体1前侧抽出的滤网9,所述滤板除尘室与滤筒除尘室由滤网9隔开。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隔板12下侧沿竖直方向并排设有4根呈矩形排布的滤筒10,所述滤筒10的底端位于滤网9的相邻上方。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储气筒13通过挂架固定在柜体1的侧板内侧,其进气口通过管路与柜体1上的进气阀连通,其两个出气口上均设有电控阀16;每个电控阀16连有两根吹气管14分别用于清理两根滤筒10。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装置还包括设于柜体1外侧的电控柜17,所述电控柜17通过导线与电控阀16和风机3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抛光的除尘装置,该装置通过滤板滤除火星、抛光布、大颗粒等,通过滤筒滤除小颗粒,并通过储气筒和吹气管对滤筒进行间歇式清理防止堵塞。该除尘装置具有清理简单、清理周期长、使用寿命长、滤尘效果好、结构紧凑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抛光的除尘装置的后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抛光的除尘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抛光的除尘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抛光的除尘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柜体、2进气口、3风机、4滤板、5滤板清理门、6集尘抽屉、7挡板、8滤网支撑框架、9滤网、10滤筒、11滤筒清理门、12隔板、13储气筒、14吹气管、15检修门、16电控阀、17电控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抛光的除尘装置,该装置包括柜体1、柜体1下部后侧的进气口2和柜体1顶部的风机3等;其中,进气口2与抛光机的集尘罩连接,柜体1为密封式结构。柜体1由下至上依次分为滤板除尘室、滤筒除尘室和气脉冲清理室,滤筒除尘室和气脉冲清理室之间由隔板12(水平设置)隔开,风机3与气脉冲清理室连通,进气口2与滤板除尘室连通。

其中,滤板除尘室内设有至少一块滤板4,多块滤板4由后至前并排设置且滤孔的孔径逐渐增大,本实施中滤板4的数量为1块,滤板4具体为金属孔板。滤板4由后至前斜向下设置且滤板4将滤板除尘室上下隔开但其与柜体1前侧具有粉尘下落的间隙使滤板4滤除的粉尘落入集尘抽屉6中,滤板4倾斜设置不但便于自身滤除的粉尘掉落,也便于使从滤筒10上掉落的粉尘进入集尘抽屉6中。滤板4的下方设有能从柜体1底部抽出的集尘抽屉6用于收集从滤板4和挡板7上掉落的粉尘,进气口2设于柜体1后侧且位于滤板4与集尘抽屉6之间。

其中,滤筒除尘室内设有至少一根滤筒10,多根滤筒10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滤筒10位于滤板4正上方。滤筒10(开口向上)设于隔板12(隔板12设有与滤筒10配合的通孔)下侧且与脉冲清理室连通。具体地,滤筒10可以为复合纤维滤筒、PTFE聚酯覆膜滤筒等。

其中,气脉冲清理室内设有储气筒13和下端伸入滤筒10内的吹气管14,吹气管14具体可以为金属管并伸入滤筒10中下部。吹气管14的上端与储气筒13连接且之间设有电控阀16(脉冲阀)用于控制储气筒13向滤筒10吹气进行清理。该装置以储气筒13内的压缩空气作为清灰能源,通过电控阀16的开闭形成高速脉冲气流,由吹气管14吹至滤筒10,进行脉冲抖动从而将滤筒10上的灰尘自动清理,掉落至集尘抽屉6。

其中,参见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柜体1为密闭的矩形柜体。具体地,柜体1可以包括由中空方管构成的矩形框架和矩形框架上的顶板、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和多扇门。柜体1上根据需要设置横梁用于固定其他结构,如柜体1的中上部设置横梁用于固定隔板12,柜体1的中下部设置横梁用于固定滤网9,柜体1的底部设置横梁用于固定滤板4等。

其中,参见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柜体1底部的左、右两侧设有供集尘抽屉6抽出的开口(矩形开口,大小与集尘抽屉6配合以保证密封性);集尘抽屉6为矩形槽结构,其能从柜体1左侧或右侧抽出且其左右两侧均设有拉手。

优选地,参见图2和3,为了便于清理和维护本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滤板除尘室的前侧、滤筒除尘室的前侧和气脉冲清理室的前侧分别设有可开闭的滤板清理门5、滤筒清理门11和检修门15。具体地,滤板清理门5、滤筒清理门11和检修门15均通过铰链设于柜体1上。

优选地,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滤板除尘室内还设有挡板7主要用于阻挡火星和大颗粒的粉尘防止堵塞滤板4,阻挡的粉尘落入集尘抽屉6。挡板7设于滤板4(如果为多块,则位于最后一块滤板4)与进气口2之间且其由后至前斜向下设置,挡板7同时设于滤板4与集尘抽屉6之间。具体地,滤板4的后侧、左侧和右侧分别与柜体1的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接触或固定,而滤板4的前侧与柜体1的前侧板或滤板清理门5具有较大间隙。挡板7的后侧、左侧和右侧分别与柜体1的后侧板(位于滤板4下方)、左侧板和右侧板接触或固定,其前侧与集尘抽屉6具有较大间隙。

优选地,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滤板除尘室与滤筒除尘室之间设有能从柜体1前侧抽出的滤网9(水平设置)以高过滤效果,滤板除尘室与滤筒除尘室由滤网9隔开。滤网9可拆卸地设于柜体1,不但便于清理,还便于滤筒10上的粉尘落入集尘抽屉6中。滤网9的孔径小于滤板4的孔径,滤网9前侧沿竖向设有与柜体1(其上配合设有矩形开口)配合的封板以减少漏气。具体地,柜体1的中下部设有滤网支撑框架8用于安装滤网9。

具体地,参见图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隔板12下侧沿竖直方向并排设有4根呈矩形排布的滤筒10,滤筒10的底端位于滤网9的相邻上方。相应地,柜体1下部并排设有两个进气口2,每个进气口2上方设有两根滤筒10。

具体地,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储气筒13通过挂架固定在柜体1的侧板(具体可以为左侧板或右侧板)内侧,其进气口通过管路与柜体1上的进气阀连通用于向储气筒13补气,其两个出气口上均设有电控阀16;每个电控阀16连有两根吹气管14分别用于清理两根滤筒10用于实现4根滤筒10的清理。

其中,参见图1和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装置还包括设于柜体1外侧(左侧或者右侧)的电控柜17,电控柜17通过导线与电控阀16和风机3电连接。优选地,导线可从构成柜体1的中空方管中穿过,不但美观,还避免火星或受热老化损坏导线。其中,电控柜17上可设置风机开关、两个电控阀开关和一个急停开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抛光的除尘装置,该装置通过滤板滤除火星、抛光布、大颗粒等,通过滤筒滤除小颗粒,通过储气筒和吹气管对滤筒进行间歇式清理防止堵塞。该除尘装置还具有清理简单、清理周期长、使用寿命长、滤尘效果好、结构紧凑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