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筒式物料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3669发布日期:2018-09-18 20:49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滚筒式物料换热器。



背景技术:

活性炭是由含碳材料制成的一种外观呈黑色,内部孔隙结构发达、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一类微品质碳素材料。活性炭作为一种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低成本吸附剂,目前在城市污水、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和污染水源净化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颗粒活性炭价格较贵,可再生后重复使用,并且操作管理方便,因此目前在水处理中应用较多。

现有的活性炭污水处理装置,采用筒体结构,将活性炭投放到筒体中,污水进入筒体内经过活性炭的吸附过滤进行净化,净化到一定程度后,将活性炭从筒体中取出,再进行活性炭活化处理后,筒体中重新植入活性炭。

活性炭自污水处理装置中取出后,需要经过高温焚烧等工艺进行干馏活化处理。在干馏活化之前,需要对取出的活性炭进行预热处理,利用干馏活化的余热将其中的水分等蒸发掉,节约干馏火化时的时间和能量损耗。目前,市场上的预热处理设备基本结构包括换热滚筒,活性炭自换热滚筒中通过,在换热滚筒的外壁通过高温蒸汽或其他介质实现换热滚筒的加热,从而对换热滚筒内的活性炭进行预热,由于活性炭为颗粒状或粉末状,采用上述结构的预热设备,活性炭通过换热滚筒时,会出现活性炭受热不均匀,从而造成预热效果不理想的缺陷,现在还没有一种适合的预热装置来高效的实现活性炭的预热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实现活性炭的预热且预热均匀、换热效率高的滚筒式物料换热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滚筒式物料换热器,包括机架,机架上转动安装有由动力装置驱动转动的换热滚筒,换热滚筒的前部设有进料口、后部设有出料口,其结构特点是:所述换热滚筒的内壁上设有向外突出的多个凹进腔,多个凹进腔沿换热滚筒螺旋分布,所述机架上装有外罩在换热滚筒且将换热滚筒包裹的换热罩壳,换热罩壳上连接有流体进入通道和流体流出通道。

采用上述结构后,自流体进入通道通入热空气或者热的其他介质,可将介质的热量通过换热滚筒的外壁传递给内腔中的活性炭,由于设置了多个凹进腔,部分活性炭会进入凹进腔中,使活性炭与换热滚筒的内壁接触面积增大,便于活性炭的均匀受热,并且螺旋分布的凹进腔,随着换热滚筒的转动可使活性炭形成向前运行的推动力,便于活性炭向前输送直至流出。

所述换热滚筒的内壁上连接有向内腔伸入且呈螺旋状设置的搅拌出料叶片,通过上述搅拌出料叶片的设置,使搅拌出料叶片形成类似绞龙的作用,不仅可以翻动活性炭使之受热均匀,而且可以使活性炭向前输送,从而提高其输送运行速度。

所述换热滚筒的内壁向外凸出形成凸出室,凸出室的内腔即为所述的凹进腔,所述凸出室的外壁上连接有翼片,通过上述翼片的设置,可以增大凸出室的换热面积,充分利用热能,节约能源。

所述翼片呈片状且沿凸出室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多组。

所述换热罩壳上的流体进入通道为空气通入管,换热罩壳上的流体流出通道为空气流出管。

所述换热罩壳上的流体进入通道为循环水通入管,换热罩壳上的流体流出通道为循环水流出管。

所述换热滚筒上装有驱动齿套,机架上连接有动力机,动力机的动力输出轴上连接有动力齿轮,所述驱动齿套与动力齿轮动力连接。

流体进入通道设置在换热罩壳的后部,流体流出通道设置在换热罩壳的前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实现活性炭的预热,具有预热均匀、换热效率高和节约能源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向剖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滚筒式物料换热器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用于活性炭的干馏活化前的预热,所述滚筒式物料换热器包括机架1,机架1上转动安装有由动力装置驱动转动的换热滚筒2,上述转动安装结构是,机架的前部和后部对应设置两个支撑轮,换热滚筒2放置在支撑轮上,从而实现换热滚筒的转动,所述换热滚筒2上装有驱动齿套8,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齿套安装在换热滚筒的进口部位,可根据实际情况,驱动齿套设置在换热滚筒的其他部位,机架1上连接有动力机,动力机的动力输出轴上连接有动力齿轮,所述驱动齿套与动力齿轮动力连接,上述动力机可以为电机或驱动马达等,其动力连接的相关结构未在图中示出,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施例中的描述可以清楚得知,在此不再赘述。所述换热滚筒2的前部设有进料口、后部设有出料口,在本实施例中,换热滚筒具有直径较小的进口段、直径较大的换热段和直径较小的出口段共三段,上述进料口设置在进口段上,可将该进料口设置在进口段的前端壁上或者侧壁上,同理,出料口可以设置在出口段的后端壁上或者侧壁上,所述换热滚筒2的内壁上设有向外突出的多个凹进腔21,多个凹进腔21沿换热滚筒2螺旋分布,所述机架1上装有外罩在换热滚筒2且将换热滚筒包裹的换热罩壳3,换热罩壳3上连接有流体进入通道5和流体流出通道6,并且流体进入通道5设置在换热罩壳3的后部,流体流出通道6设置在换热罩壳3的前部,使换热介质的流向与活性炭的流向相反,提高换热效率。所述换热滚筒2的内壁上连接有向内腔伸入且呈螺旋状设置的搅拌出料叶片4,在本实施例中,该搅拌出料叶片直接焊接在换热滚筒的内壁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连接柱等其他连接结构实现上述搅拌出料叶片的连接。

参考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滚筒2的内壁向外凸出形成凸出室,凸出室的内腔即为所述的凹进腔,当然,上述凸出室可以采用在换热滚筒外壁焊接而成,所述凸出室的外壁上连接有翼片7,翼片7可以具有任意形状,其目的是增大凸出室的换热面积和提高换热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翼片7呈片状且沿凸出室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多组,通过翼片7吸附相应热量,提高热能利用率。

参考图1、图2,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结构方式为,所述换热罩壳3上的流体进入通道5为空气通入管,换热罩壳3上的流体流出通道6为空气流出管,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当空气通入管和空气流出管通入热空气,可以为换热滚筒中的活性炭进行预热处理,当空气通入管和空气流出管通入冷空气,可以为换热滚筒中的活性炭进行冷却处理。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具体结构方式为,所述换热罩壳3上的流体进入通道5为循环水通入管,换热罩壳3上的流体流出通道6为循环水流出管。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当循环水通入管和循环水流出管通入热水,可以为换热滚筒中的活性炭进行预热处理,当循环水通入管和循环水流出管通入冷水,可以为换热滚筒中的活性炭进行冷却处理。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书的记载中所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不再进行一一赘述,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等同变化以及部件替换皆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