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流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1334发布日期:2018-09-14 21:38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钕铁硼材料制粉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流磨。



背景技术:

钕铁硼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钕铁硼材料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汽车、家用电器、工业电子设备等各种领域。在制备钕铁硼材料时,通常按照配料、熔炼、制粉、烧结成型、时效处理的工艺进行,其中制粉工艺通常采用气流磨进行。气流磨的工作原理是,使用高压气流将磁材颗粒在容器内相互撞击成小颗粒,再利用旋风分离将小颗粒收集利用。现有的气流磨出料口直接由无缝管制成,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磨损,寿命只有30天左右,且出料口更换时需要和连接法兰一起更换,成本较高。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282354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中公开了一种气流磨,包括第一磨室,第一磨室上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内设置有衬套,衬套与出料口筒接或螺纹连接,因而衬套更换方便,同时延长了出料口的使用寿命。

然而,通过本专利中的方式,在出料口内安装仅通过筒接或螺纹连接与衬套固定,其连接强度较差,容易出现衬套与出料口连接不紧密的情况,因而其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流磨,其优势在于,气流磨的出料口内安装有衬套,衬套与出料口的连接强度高,且便于衬套的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气流磨,包括底座、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二磨室、设置在所述第二磨室上的第一磨室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磨室上的动力机构,所述第一磨室设置有出料口和进料口,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出料结构,所述出料结构包括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粉料进口与粉料出口,所述出料管内安装有衬套,所述粉料进口处设置有抵接环,所述出料管的内壁上设置有插块,所述衬套的周面上开设有插槽,所述衬套通过插块与插槽的配合将衬套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出料管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衬套可对出料管的内壁进行保护,延长了出料管的使用寿命;通过插块、插槽及抵接环的设置,便于衬套插入到出料管内,抵接在抵接环上,并对衬套的周向转动加以限位,可防止衬套在出料管内发生周向转动,从而提高了其在出料管内的稳定性;同时,衬套的安装拆卸方便,便于衬套的更换与出料管的检修。

作为优选,所述出料管与所述出料口通过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料管与出料口通过螺纹连接,便于出料管在出料口内的安装与拆卸。

作为优选,所述出料口的周侧设置有环形的支撑台,所述出料管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环形的卡板,当所述出料管安装在所述出料口内时,所述卡板可抵接在所述支撑台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出料管安装在出料口内时,卡板可抵接在支撑台的上表面,一方面,提高了出料管与出料口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提高了出料管与出料口的密封程度,防止外界的灰尘从出料管与出料口的间隙中进入到第一磨室内,对粉料颗粒造成污染。

作为优选,所述出料结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卡板表面的第一扣环,所述第一扣环包括第一连接部与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支撑台的周面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抵接部可抵接在所述卡板的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扣环的设置,可将卡板与支撑台相互连接固定,从而提高了出料管与出料口的结合强度,提高了出料管安装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插块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插槽的两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块相匹配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块与限位槽的设置,提高了插块与插槽的结合强度,可进一步提高衬套在出料管内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块为半圆柱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半圆柱形的设置,提高了插块与插槽的接合的紧密程度,减少了插块与插槽间的间隙,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衬套插块与插槽对于衬套的周向限位作用,进而提高了衬套在出料管内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抵接环朝向所述粉料出口一侧设置有环形的翻边,所述翻边抵接在所述衬套的内壁上。

通过翻边的设置,使抵接环与衬套的接合处远离粉料进口,可减少细小的粉料进入到衬套与抵接环间的间隙内,进而造成衬套与出料管卡死的情况的发生。

作为优选,所述衬套的长度大于所述出料管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在更换衬套时,可以握持衬套露出出料管的部分,便于衬套的取出与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衬套远离粉料进口的一端设置有环形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可抵接在所述粉料出口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凸起部抵接在粉料出口处,提高了衬套安装在出料管内的稳定性,防止衬套对抵接环压力过大,造成抵接环的变形。

作为优选,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出料管的外径一致,所述凸起部处设置有第二扣环,所述第二扣环包括第二连接部与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凸起部及所述出料管的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抵接部抵接在所述凸起部远离所述粉料出口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扣环的设置,可将凸起部与出料管的外壁连接固定,防止衬套从粉料出口处滑出,从而提高了衬套安装在出料管内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第一扣环、第二扣环、衬套和出料管的设置,使得在安装出料结构时,先将出料管旋入到出料口内,并通过第一扣环将出料管与出料口固定,再将衬套插入到出料管内,并通过第二扣环将衬套与出料管固定。在更换衬套时,只需将第二扣旋出,去出衬套,插入新的衬套,再将第二扣环旋入即可。因而,在延长出料管使用寿命的同时,便于衬套的更换,使用方便;

2、通过插块与插槽、限位块与限位槽的设置,可防止衬套在出料管内发生周向转动,提高了衬套在出料管内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气流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出料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出料结构的剖视图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插块与插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第一磨室;21、出料口;22、支撑台;23、进料口;3、第二磨室;4、动力机构;5、出料结构;51、出料管;511、粉料进口;512、粉料出口;513、插块;5131、限位块;52、衬套;521、插槽;5211、限位槽;522、凸起部;53、卡板;54、第一扣环;541、第一连接部;542、第一抵接部;55、抵接环;551、翻边;56、第二扣环;561、第二连接部;562、第二抵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考附图1,一种气流磨,包括底座1、安装在底座1上的第二磨室3、设置在第二磨室3上的第一磨室2和设置在第一磨室2一侧的动力机构4。

参考附图2至附图4,第一磨室2上与动力机构4相垂直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23,与动力机构4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口21,出料口21内设置有出料结构5。

出料结构5包括出料管51和安装在出料管51内的衬套52,出料管51与出料口21通过螺纹连接。出料口21的周侧设置有环形的支撑台22,出料管5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环形的卡板53。当出料管51安装在出料口21内时,卡板53可抵接在支撑台22的上表面,一方面,提高了出料管51与出料口21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提高了出料管51与出料口21的密封程度,防止外界的灰尘从出料管51与出料口21的间隙中进入到第一磨室2内,对粉料颗粒造成污染。

出料结构5还包括安装在卡板53表面的第一扣环54,第一扣环54包括第一连接部541与第一抵接部542,第一连接部541与支撑台22的周面通过螺纹连接,第一抵接部542可抵接在卡板53的表面。通过第一扣环54的设置,可将卡板53与支撑台22相互连接固定,从而提高了出料管51与出料口21的结合强度,提高了出料管51安装的稳定性。

出料管5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粉料进口511与粉料出口512。粉料进口511处设置有抵接环55,出料管51内安装有与出料管51相匹配的管状的衬套52,衬套52一侧抵接在抵接环55上,衬套52的内径与抵接环55的内径一致。出料管51的内壁上设置有插块513,衬套52的周面上开设有与插块513相匹配的插槽521,衬套52通过插块513与插槽521的配合将衬套52可拆卸的安装在出料管51内。

通过插块513、插槽521及抵接环55的设置,便于衬套52插入到出料管51内,抵接在抵接环55上,并对衬套52的周向转动加以限位,可防止衬套52在出料管51内发生周向转动,从而提高了其在出料管51内的稳定性;同时,衬套52的安装拆卸方便,便于衬套52的更换与出料管51的检修。

衬套52由钨钢制成,具有硬度高、耐磨、强度和韧性较好的特点,因而,在出料管51内安装衬套52,可有效增强出料管51内壁的结构强度,减少出料管51的磨损,而当衬套52磨损后,可将衬套52从出料管51内取出,更换衬套52后,出料管51依然可以正常使用,因而有利于延长出料管51的使用寿命。

插块513的两侧设置有半圆柱形限位块5131,插槽521的两侧壁上开设有与限位块5131相匹配的限位槽5211。通过限位块5131与限位槽5211的设置,提高了插块513与插槽521的结合强度,可进一步提高衬套52在出料管51内的稳定性;限位块5131半圆柱形的设置,提高了插块513与插槽521的接合的紧密程度,减少了插块513与插槽521间的间隙,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衬套52插块513与插槽521对于衬套52的周向限位作用,进而提高了衬套52在出料管51内的稳定性。

抵接环55朝向粉料出口512的一侧设置有环形的翻边551,当衬套52插入到出料管51内时,翻边551可抵接在衬套52的内壁上。通过翻边551的设置,使抵接环55与衬套52的接合处远离粉料进口511,可减少细小的粉料进入到衬套52与抵接环55间的间隙内,进而造成衬套52与出料管51卡死的情况的发生。

衬套52的长度大于出料管51的长度,以便于操作人员在更换衬套52时,可以握持衬套52露出出料管51的部分,便于衬套52的取出与安装。衬套52露出出料管51的部分即衬套52远离粉料进口511的一端设置有环形的凸起部522,凸起部522的朝向粉料出口512的一侧可抵接在粉料出口512处。通过凸起部522抵接在粉料出口512处,提高了衬套52安装在出料管51内的稳定性,防止衬套52对抵接环55压力过大,造成抵接环55的变形。

凸起部522与出料管51的外径一致,凸起部522处安装有第二扣环56,第二扣环56包括第二连接部561与第二抵接部562,第二连接部561与凸起部522及出料管51的外壁通过螺纹连接,第二抵接部562抵接在凸起部522远离粉料出口512的一侧。

通过第二扣环56的设置,可将凸起部522与出料管51的外壁连接固定,防止衬套52从粉料出口512处滑出,从而提高了衬套52安装在出料管51内的稳定性。

在安装出料结构5时,先将出料管51旋入到出料口21内,并通过第一扣环54将出料管51与出料口21固定,再将衬套52插入到出料管51内,并通过第二扣环56将衬套52与出料管51固定。在更换衬套52时,只需将第二扣旋出,去出衬套52,插入新的衬套52,再将第二扣环56旋入即可。因而,在延长出料管51使用寿命的同时,便于衬套52的更换,使用方便。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