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机喷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67229发布日期:2018-12-22 08:30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扳机喷雾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扳机喷雾器,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使含有细粉的填充液体极其顺滑地在装在扳机喷雾器上的f阀门流动的扳机喷雾器。

背景技术

目前,扳机喷雾器作为一种安装于容器使内部的液体吐出或喷射的器具得到了广泛使用。

该扳机喷雾器原则上具备活塞及气缸,其通过使活塞移动而向气缸内的液体加压,使气缸内的液体从喷嘴喷射。

此类扳机喷雾器根据不同的活塞运动方式可分为几个类型。

其中就有例如用手指将设置于前方的扳机向后方牵拉的扳机喷雾器。

若用手握住扳机使其向后方移动,活塞会与扳机的动作联动着被下压,而使气缸内的液压升高。

结果会导致液体从喷嘴部猛烈喷射。

此外,还发明有一种扳机喷雾器,其将扳机配置于主体的上方,将该扳机的后端向下按压,活塞与该动作联动着被向下按压,向气缸内的液体加压(参照专利文献1)。

此类扳机喷雾器在通道的上游侧具备f阀门,在下游侧具备s阀门。

具体而言,f阀门被设置于气缸部与容器之间的通道上,s阀门被设置于该气缸部a与喷嘴部之间的通道部。

容器内的液体首先穿过该f阀门被提升至气缸内,被提升至该气缸内的液体被加压后会穿过s阀门到达喷嘴部并向外喷出。

然而,扳机喷雾器所使用的液体通常为皂液、乳液等药液。

尽管这些药液处于不含异物且完全溶解于液体中的状态,有些仍会含有细粉(参照专利文献1)。

此类含有细粉的药液在容器中会产生细粉沉淀至容器底部的问题。

尤其是相对于液体,细粉的占比比较大时,这种倾向更加明显。

若在细粉沉淀至底部的状态下扣动扳机,会产生向外喷射细粉密度较高液体的现象。

当然,若在未产生沉淀的状态下喷射时,则喷射细粉密度较低的液体。

意即,由于不能保证总是喷射同等均匀的液体,因此会使液体不均衡,优选液体处于最大限度地扩散了细粉的状态。

另一方面,若是细粉的密度较高的液体,有时会产生细粉落入f阀门的阀体与阀座之间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由于作为阀门流路的间隙沿垂直于流向的方向移动打开,因此不会出现物理意义上的较大的间隙。

因此,在含有细粉的液体通过阀门时,意即穿过阀体与阀座的间隙时,阻力会增大,从而会产生通过效率下降的问题。

如上所述,若药液含有细粉时,从喷射的药液的均匀性的角度、或是从液体的通过效率的角度来说,现有的f阀门未必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1-17914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基于上述背景技术而进行,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持含有细粉的药液的均匀性,并具有优异的流动效率的扳机喷雾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者为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后发现,通过在f阀门2的第2阀体21设置倾斜部,并利用活塞部的底部按压该倾斜部实施开阀,即可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意即,本发明的第1方案为,一种扳机喷雾器,其在安装于容器的状态下,通过扳机部的转动使活塞部5移动而向气缸结构部4的气缸部42a内的液体加压,使容器中的液体穿过通道p从喷嘴部3喷射,其特征在于,具备:f阀门2,其安装于作为气缸部42a与容器之间的通道的气缸部42a的底部;以及s阀门1,其安装于该气缸部42a与喷嘴部3之间的通道部p,f阀门2由筒状基部22、具有密封功能的第2阀体21、连接筒状基部22和第2阀体21的小弹簧22a构成,第2阀体21在下面部的相反侧具有倾斜部21a,该下面部嵌入固定于气缸部42a的底部,所述第2阀体21弹压式地抵接于设置在气缸部42a的底部的第2阀座42a1,通过利用活塞部5的底部按压该第2阀体21的倾斜部21a,使第2阀体21倾斜并局部离开第2阀座42a1,实现开阀。

本发明的第2方案为,根据第1方案所述的扳机喷雾器,其特征在于,通过使活塞部5的底部抵接着第2阀体21的倾斜部21a进一步移动,使活塞部5与气缸部42a之间的液体回到容器内。

本发明的第3方案为,根据第1方案所述的扳机喷雾器,其特征在于,s阀门1的第1阀体11在中心轴方向具备通行孔11c,液体穿过该通行孔11c流动。

本发明的第4方案为,根据第3方案所述的扳机喷雾器,其特征在于,第1阀体11由小径圆筒部11a以及经由连接部与该小径圆筒部11a的外侧结合的大径圆筒部11b构成,小径圆筒部11a的顶端形成有逐渐扩大的较薄的扩径部j,在大径圆筒部11b形成有2个凸缘部k。

本发明的第5方案为,根据第1方案所述的扳机喷雾器,其特征在于,在气缸结构部4设置有圆柱孔42b,在该圆柱孔42b中内插安装有可经由盖部9安装于容器的安装基部7的竖立圆筒部71,第1阀座12形成于安装基部7的上端。

本发明的第6方案为,根据第3方案所述的扳机喷雾器,其特征在于,在气缸结构部4的圆柱孔42b的上端下垂形成有下垂圆筒部42c,s阀门1的第1阀体11的扩径部j与该下垂圆筒部42c的内周滑动接触,且s阀门1的第1阀体11的凸缘部k与安装基部7的竖立圆筒部71的内周面滑动接触,在下垂圆筒部42c的周围安装有将第1阀体11向下方弹压的螺旋弹簧13。

而且,只要符合本发明的目的,也可采用对上述各发明的结构进行适当组合的结构。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扳机喷雾器,具有以下效果。

由于f阀门由筒状基部、具有密封功能的第2阀体、连接筒状基部和第2阀体的小弹簧构成,第2阀体在下面部的相反侧具有倾斜部,该下面部嵌入固定于气缸部的底部,所述第2阀体弹压式地抵接于设置在气缸部的底部的第2阀座,通过利用活塞部的底部按压该第2阀体的倾斜部,可使第2阀体倾斜并局部离开第2阀座实现开阀,因此能在喷射结束时强行开阀。

由于通过开阀能够使活塞部与气缸部之间的液体回到容器内,因此能够将沉淀至容器底部的细粉扩散至全体。

由于通过使活塞部的底部抵接着阀体的倾斜部进一步移动,使活塞部与气缸部之间的液体回到容器内,因此能够利用使液体回到容器内时的冲击力,将沉淀至容器底部的细粉扩散至全体,从而实现液体的均匀化。此外,即使已有细粉落入第2阀体与第2阀座之间,也能利用液体的冲击力去除。

由于s阀门1的第1阀体11在中心轴方向具备通行孔,液体穿过该通行孔流动,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地防止第1阀体11的横向摇动。

因此,能够实施稳定的滑动运动。

由于第1阀体11由小径圆筒部11a以及经由连接部与该小径圆筒部11a的外侧结合的大径圆筒部11b构成,在小径圆筒部11a的顶端形成有逐渐扩大的较薄的扩径部,在大径圆筒部11b形成有2个凸缘部,因此第1阀体11能够实施稳定的滑动运动。

由于在气缸结构部4设置有圆柱孔42b,在该圆柱孔42b中内插安装有可经由盖部9安装于容器的安装基部7的竖立圆筒部71,第1阀座12形成于安装基部7的上端,因此能够简单地配设第1阀座12。

由于在气缸结构部4的圆柱孔42b的上端下垂形成有下垂圆筒部,s阀门1的第1阀体11的扩径部滑动接触于该下垂圆筒部的内周,且s阀门1的第1阀体11的凸缘部滑动接触于安装基部7的竖立圆筒部71的内周面,在下垂圆筒部的周围安装有将第1阀体11向下方弹压的螺旋弹簧13,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s阀门1的配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扳机喷雾器的闭阀状态的整体纵剖视图。

图2为放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扳机喷雾器的闭阀状态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扳机喷雾器的开阀状态的整体纵剖视图。

图4为放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扳机喷雾器的开阀状态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5为放大示出气缸结构部的纵剖视图。

图6为放大示出安装基部的纵剖视图。

图7为示出f阀门的图,图7的(a)为俯视图,图7的(b)为沿图7的(a)的w-w线的纵剖视图,图7的(c)为沿图7的(a)的x-x线的纵剖视图。

图8为示出活塞部正好抵接于倾斜部的状态的图。

图9为示出活塞部正好停止的状态图。

图10为说明强行开阀的原理的示意图,图10的(a)示出闭阀状态,图10的(b)示出开阀状态。

图11为说明通常开阀的原理的示意图,图11的(a)示出闭阀状态,图11的(b)示出开阀状态。

图12为放大示出s阀门的第1阀体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扳机喷雾器a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扳机喷雾器的闭阀状态(s阀门)的整体纵剖视图,图2为放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扳机喷雾器的闭阀状态(s阀门)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此外,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扳机喷雾器的开阀状态(s阀门)的整体纵剖视图,图4为放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扳机喷雾器的开阀状态(s阀门)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首先,对扳机喷雾器的整体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扳机喷雾器在安装于容器的状态下,通过扳机t的转动使活塞部5向右侧移动而向气缸结构部4的气缸部42a内的液体加压(此时,f阀门2关闭,s阀门1打开),使液体从喷嘴部3喷射。

反之,通过扳机t的复位转动使活塞部5向左侧移动而使气缸结构部4的气缸部42a内产生负压,将容器内的液体填充至气缸部内(此时,f阀门2打开,s阀门1关闭)。

f阀门2设置于气缸部42a与容器之间通道上,s阀门1设置于气缸部42a与喷嘴部3之间的通道部。

更详细的结构是,扳机喷雾器具备:喷嘴部3、喷嘴座31、气缸结构部4、活塞部5、扳机t、复位弹簧6、s阀门1、f阀门2、螺旋弹簧13、安装基部7、管8、盖部9。

此外,还具备覆盖气缸部42a、喷嘴座31、安装基部7的罩体10。

此处,喷嘴部3通过压入方式安装于喷嘴座31的前部,此外,喷嘴座31通过压入方式安装于气缸结构部4的前方。

此外,安装基部7通过压入方式安装于气缸结构部4的下方。

扳机部t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喷嘴座31,可通过复位弹簧6实施复位转动。

下面,对构成扳机喷雾器的各部件进行说明。

图5为放大示出气缸结构部4的纵剖视图。

首先,气缸结构部4由基体部42以及具有水平方向的通道p的水平部41构成,在基体部42具有垂直方向的圆柱孔42b及气缸部42a。

喷嘴座31通过压入方式安装于气缸结构部4的水平部41,喷嘴部3通过压入方式安装于该喷嘴座31的顶端。

此外,在圆柱孔42b安装有后述的安装基部7。

在圆柱孔42b的上端下垂形成有下垂圆筒部42c,在该下垂圆筒部42c安装有后文详述的s阀门1。

另一方面,安装基部7经由盖部9安装于容器的口部。

图6为放大示出安装基部7的纵剖视图。

安装基部7具有经由盖部9安装于容器的固定部72,以及向其上方延伸的竖立圆筒部71,该竖立圆筒部71通过压入方式安装于形成在前述的气缸结构部4的基体部42的圆柱孔42b中。

在将安装基部7的竖立圆筒部71安装于气缸结构部4的基体部42的圆柱孔42b中的状态下,在圆柱孔42b的上部形成有具有一定宽度的空间s。

s阀门1配设于该空间s中。

此时,发挥s阀门1的第1阀座12的功能的部分,是竖立圆筒部71的上端部。

具体而言,在竖立圆筒部71的上端部形成有有底的上圆柱孔71a,在该上圆柱孔71a的底部形成有环状突起12,该环状突起12发挥第1阀座12的作用。

而且,在竖立圆筒部71中插入固定有作为通往容器的通道的管8。

下面对具备本发明的主要特征的f阀门2进行说明。

图7为示出f阀门的图,图7的(a)为俯视图,图7的(b)为沿图7的(a)的w-w线纵剖视图,图7的(c)为沿图7的(a)的x-x线纵剖视图。

f阀门2设置于气缸部42a与容器之间的通道上,具体而言,设置于气缸部42a的底部。

该f阀门2用于隔绝容器侧的液体与气缸部内的液体或使两者汇合。

f阀门2中,在向气缸部42a加压使内部的液体向外喷出后,活塞部5即将返回原先的位置时,通过对气缸部内实施减压来实现开阀(通常开阀)。

f阀门2中,由第2阀体21和第2阀座42a1发挥阀门的功能,由形成于气缸部42a的底部的环状的突起部发挥该第2阀座42a1的作用。

第2阀体21通常情况下弹压式地抵接于第2阀座42a1,开阀时离开。

如图所示可知,f阀门2由筒状基部22、具有密封功能的第2阀体21、连接筒状基部22和第2阀体21的小弹簧22a构成。

此外,f阀门2具备从筒状基部22突出的限位器22b。

此处,限位器22b形成为沿圆周等间隔的4根圆柱状突起。

而且,通过将筒状基部22嵌入固定于气缸部42a的底部,将f阀门2固定于气缸部42a。

第2阀体21在下面部的相反侧具有上面部即倾斜部21a,经由小弹簧22a一体连接于筒状基部22。

此时,在第2阀体21与筒状基部22之间均衡地设置有多个小弹簧22a,能够通过来自上游的压力平行移动。

意即,受到从容器吸上来的液体的压力,而向下游侧(图的左侧)平行移动。

此处,从f阀门2的功能角度解释,所述第2阀体21通常情况下弹压式地抵接于设置在气缸部42a的底部的第2阀座42a1,处于闭阀状态。

然后,通过利用活塞部5的底部强制性地按压该第2阀体21的倾斜部21a,使第2阀体21倾斜并局部离开第2阀座实现开阀(强行开阀)。

意即,扣动扳机t使活塞部5移动而喷射液体后,利用活塞部5的底部按压倾斜部21a使其倾斜,打开第2阀体21与第2阀座42a1之间。

此时,第2阀体21的倾斜程度会随着活塞部进一步向右移动而加大,作为流路的间隙也在加大。

下面,更具体地对液体的流动进行说明。首先,使活塞部5抵接于倾斜部21a。

此时,由于第2阀体21与第2阀座42a1之间没有产生间隙,因此液体尚不会向容器侧流动。

图8为示出活塞部5正好抵接于倾斜部21a的状态的图。

从该状态开始,使活塞部5进一步向右移动。

此处,才开始在第2阀体21与第2阀座42a1之间产生间隙,实施开阀。

然后,由于在开阀的瞬间气缸内的液压下降,s阀门关闭,与此同时,活塞部内的液体经过管8猛烈地流向容器侧。

其结果,沉淀至容器底部的细粉会因进入的液体的冲击力而扩散,从而使液体达到均匀状态。

而且,即使已有细粉落入了第2阀体与第2阀座之间,也可利用液体的冲击力进行去除。

使活塞部5进一步向右移动。

间隙逐渐扩大,更多的液体流入容器侧,继续发挥对容器内液体的扩散作用。

当活塞部5的底部的局部与f阀门的局部即限位器22b冲突时,活塞部5的移动停止。

而且,此时,第2阀体21与第2阀座42a1之间的间隙达到最大的状态。

图9为示出活塞部5正好停止的状态的图。

此处,放开扳机t后,由于复位弹簧6的复位力,活塞部5移动以回归下游侧(左侧)。

受到该移动的影响,第2阀体21的倾斜变缓,间隙也随之变小。

不久,活塞部5与第2阀体21不再接触,第2阀体21关闭,间隙消失,实现闭阀。

但是由于活塞部5通过复位力进一步向左侧移动而使气缸内成为负压,因此现在第2阀座42a1打开(通常开阀)。

此时,第2阀体21不会倾斜,而是平行移动。

具体而言,第2阀体21克服小弹簧22a的弹簧力而向左侧平行移动,从而与第2阀座42a1分离,在第2阀体21与第2阀座42a1之间产生间隙。

这样一来,液体被从容器上吸进入产生负压的气缸内。

第2阀体21与第2阀座42a1的抵接面积较小而产生的间隙较大,较少有细粉落入。

活塞最大限度地向左侧移动(此时,扳机t完全回到初始位置),此刻,气缸部内被从容器吸上来的液体填充。

此时,填充至气缸部内的液体为已在容器内经过均匀扩散的液体。

然后,扣动扳机t,即可将该均匀的液体从喷嘴向外部喷射。

根据以上说明即可理解,f阀门2的开阀形式可以分为“强行开阀”与“通常开阀”两类。

图10为说明强行开阀的原理的示意图,图10的(a)示出闭阀状态,图10的(b)示出开阀状态。

此外,图11为说明通常开阀的原理的示意图,图11的(a)示出闭阀状态,图11的(b)示出开阀状态。

“强行开阀”是指利用活塞部的底部强制性地按压第2阀体21而实现开阀的形式。“通常开阀”是指使气缸部内成为负压,上吸容器内的液体,通过其压力实现开阀的形式。

(s阀门功能)

下面对s阀门1进行说明。

图12为放大示出s阀门1的第1阀体11的纵剖视图。

s阀门1由第1阀体11以及第1阀座12构成。

而且,由前述的安装基部7的局部发挥着该第1阀座12的功能。

第1阀体11由小径圆筒部11a以及经由连接部与该小径圆筒部11a的外侧结合的大径圆筒部11b构成。

在小径圆筒部11a的顶端形成有逐渐扩大的较薄的扩径部j,在大径圆筒部11b形成有2个凸缘部k。

此类扩径部j或凸缘部k向外发挥回弹力。

因此,该小径圆筒部11b能够沿着气缸结构部4的下垂圆筒部42c的内周面稳定地滑动。

另一方面,大径圆筒部11b也能沿着安装基部7的竖立圆筒部71的上部的上圆柱孔71a的内周面稳定地滑动。

此外,在气缸结构部4与s阀门1的第1阀体11之间,配设有螺旋弹簧13,因此,第1阀体11弹压式地抵接于第1阀座12。

而且,该螺旋弹簧13安装于气缸结构部4的下垂圆筒部42c的周围。

在有液体填充于气缸部内的状态下,若扣动扳机t使活塞部向右侧移动进行加压(s阀门打开,f阀门关闭),液体会从喷嘴喷射出来。

当气缸部内基本没有液体时,若松开扳机t,通过其复位力,活塞部向左侧移动,气缸部内成为负压,容器内的液体被填充至气缸部内〔s阀门关闭,f阀门打开(通常开阀)〕。

以上对本发明的理想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在f阀门2中,使第2阀体21倾斜,在第2阀体21与第2阀座42a1之间产生作为流路的间隙时,也可采用使第2阀体21的倾斜部成为平面而使对置的活塞部的底部倾斜的方法,或是在活塞部的底部设置突起的方法。

此外,可在本发明的目的范围内对构成扳机喷雾器的气缸结构部4和安装基部7的形状进行设计变更。对于喷嘴座31和喷嘴部3的形状也是如此。

此外,基于安装操作的角度,可以根据需要将两个部件合并为一个部件,或是将一个部件分割为两个部件,以此调节部件的数量。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扳机喷雾器能在喷射结束时通过活塞部的移动来强制性地打开f阀门,并能使活塞部与气缸部间的残存液体回到容器内,因此能够利用该液体的冲击力将沉淀在容器底部的细粉向全体扩散,实现液体的均匀化。

因此该强行开阀的原理可广泛应用于具备f阀门的扳机喷雾器领域。

符号说明

1…s阀门

11…第1阀体

11a…小径圆筒部

11b…大径圆筒部

11c…通行孔

j…扩径部

k…凸缘部

12…第1阀座

13…螺旋弹簧

2…f阀门

21…第2阀体

21a…倾斜部

22…筒状基部

22a…小弹簧

22b…限位器

3…喷嘴部

31…喷嘴座

4…气缸结构部

41…水平部

42…基体部

42a…气缸部

42a1…第2阀座

42b…圆柱孔

42c…下垂圆筒部

5…活塞部

6…复位弹簧

7…安装基部

71…竖立圆筒部

71a…上圆柱孔

72…固定部

8…管

9…盖部

10…罩体

t…扳机

p…通道

h…贯通孔

s…空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