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蒸汽液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39178发布日期:2018-06-08 20:03阅读:7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蒸汽液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发酵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蒸汽液化装置。



背景技术:

发酵工程是指在良好的条件下,利用微生物生长或代谢活动生产出大量人类所需产品的一种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又称为微生物学工程,是多学科经过长期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形成的结果。它主要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和菌种的扩大培养以及发酵条件优化等环节,应用领域甚广,涉及到食品、医药、化工等几个维系着国家经济平稳高速增长的重要行业,几乎已经成为了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部分,对人们生活品质的改善和提升在无形中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由此可见,发酵工程作为一项不可或缺的生物技术手段,在未来各个行业中扮演的角色将会越来越重要,影响也会越来越深远。

而在发酵工艺中,对发酵罐和除菌过滤器等罐体重要组成部分的空消和实消灭菌环节则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在发酵前,发酵罐任何一个部分灭菌不够彻底,意味着在后续的发酵中极有可能会使料液中染上杂菌而影响了整个发酵水平和质量,导致最终的发酵结果难以达到预期的要求,所以说,空消和实消在发酵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道工序。但是在实际发酵生产中空消和实消过程的进行必然会伴随有大量蒸汽的使用,而发酵工厂因考虑到处理成本过高等因素对这些蒸汽在灭菌结束后一般则是不经液化直接通过管路排放到大气或车间中,又由于水蒸汽属于高温高湿气体,直接排放的后果,往往会致使车间中充满雾气,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到工作人员的视线,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和效率的同时,会导致地面、设备及产品大面积积水和门窗的大量水珠附着,而且若排放不当,对周边的居民和车间工作人员将会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可能会威胁到他们的生命安全,鉴于此,一种简易蒸汽冷却装置的开发,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在安全和经济、环保等几个方面,将会产生极为重要的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蒸汽液化装置,结构简单,通过水蒸汽与冷凝水发生最大面积的接触以达到充分液化的目标,确保蒸汽不会进入车间或大气中,进而避免了局部高温高湿环境的出现。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水蒸汽液化装置,包括大型筒状壳体、第一中型筒状壳体和第一小型筒状壳体,所述的大型筒状壳体内布置有若干筒状壳体,并在其一端靠近边缘处横向安装有第一中型筒状壳体,所述的第一中型筒状壳体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倾斜布置的第一小型筒状壳体,所述的第一小型筒状壳体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横向布置的第二中型筒状壳体,所述的第二中型筒状壳体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倾斜布置的第二小型筒状壳体,所述的第二小型筒状壳体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竖直布置的立式筒状壳体,所述的立式筒状壳体靠近大型筒状壳体的另一端边缘。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水蒸汽液化装置的一种补充,所述的第一中型筒状壳体的内侧顶部布置有若干等间距排列的第一中型雾化喷头,其内侧底部布置有第一中型溢流管和无底面正方体。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水蒸汽液化装置的一种补充,所述的第一中型溢流管的其中两个对应侧面各开有矩形开口,所述的无底面正方体的内部安装有气泡石。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水蒸汽液化装置的一种补充,所述的第一小型筒状壳体与第二小型筒状壳体的内部一端分别布置有第一小型雾化喷头和第二小型雾化喷头。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水蒸汽液化装置的一种补充,所述的第二中型筒状壳体的内侧顶部布置有若干等间距排列的第二中型雾化喷头。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水蒸汽液化装置的一种补充,所述的立式筒状壳体内竖直插入有搅拌器,所述的搅拌器沿着其竖直方向布置有若干等间距排列的立式雾化喷头,其下端连接有扁嘴喷头,该立式筒状壳体的内侧底部布置有立式溢流管。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水蒸汽液化装置的一种补充,所述的立式溢流管的其中两个对应侧面各开有矩形开口。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水蒸汽液化装置的一种补充,所述的大型筒状壳体的下侧布置有流量计,其周边布置有若干手动控制阀。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水蒸汽液化装置的一种补充,所述的立式溢流管与第一中型溢流管之间连接有波浪管道。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水蒸汽液化装置的一种补充,所述的第二小型筒状壳体与立式筒状壳体之间连接有单向阀。

有益效果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蒸汽液化装置,结构简单,通过水蒸汽与冷凝水发生最大面积的接触以达到充分液化的目标,确保蒸汽不会进入车间或大气中,进而避免了局部高温高湿环境的出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水循环流向示意图。

1、大型筒状壳体;2、第一中型筒状壳体;3、第一小型筒状壳体;4、第二中型筒状壳体;5、第二小型筒状壳体;6、立式筒状壳体;7、手动控制阀;8、流量计;9、波浪管道;10、单向阀;21、第一中型雾化喷头;22、第一中型溢流管;23、无底面正方体;24、气泡石;31、第一小型雾化喷头;41、第二中型雾化喷头;51、第二小型雾化喷头;61、搅拌器;62、立式雾化喷头;63、扁嘴喷头;64、立式溢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明确的界定。此外,下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水蒸汽液化装置,包括大型筒状壳体1、第一中型筒状壳体2和第一小型筒状壳体3,所述的大型筒状壳体1内布置有若干筒状壳体,并在其一端靠近边缘处横向安装有第一中型筒状壳体2,所述的第一中型筒状壳体2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倾斜布置的第一小型筒状壳体3,所述的第一小型筒状壳体3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横向布置的第二中型筒状壳体4,所述的第二中型筒状壳体4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倾斜布置的第二小型筒状壳体5,所述的第二小型筒状壳体5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竖直布置的立式筒状壳体6,所述的立式筒状壳体6靠近大型筒状壳体1的另一端边缘。

所述的第一中型筒状壳体2的内侧顶部布置有若干等间距排列的第一中型雾化喷头21,其内侧底部布置有第一中型溢流管22和无底面正方体23。

所述的第一中型溢流管22的其中两个对应侧面各开有矩形开口,所述的无底面正方体23的内部安装有气泡石24。

所述的第一小型筒状壳体3与第二小型筒状壳体5的内部一端分别布置有第一小型雾化喷头31和第二小型雾化喷头51。

所述的第二中型筒状壳体4的内侧顶部布置有若干等间距排列的第二中型雾化喷头41。

所述的立式筒状壳体6内竖直插入有搅拌器61,所述的搅拌器61沿着其竖直方向布置有若干等间距排列的立式雾化喷头62,其下端连接有扁嘴喷头63,该立式筒状壳体6的内侧底部布置有立式溢流管64。

所述的立式溢流管64的其中两个对应侧面各开有矩形开口。

所述的大型筒状壳体1的下侧布置有流量计8,其周边布置有若干手动控制阀7。

所述的立式溢流管64与第一中型溢流管22之间连接有波浪管道9。

所述的第二小型筒状壳体5与立式筒状壳体6之间连接有单向阀10。

实施例

开启手动控制阀7,让水蒸汽经绝热铜质管道流入第一中型筒状壳体2中,并抵达位于管路前端的气泡石24处,由于无底面正方体23的存在使得水蒸气在逃离冷凝的水体时会受到一定阻碍且被迫从正方体底部离开,离开的水蒸气在进入第一中型筒状壳体2中液面以上部分后,又会顺势的通过管道进入到第一小型筒状壳体3中,然后部分液化的水蒸汽经管道与来自管道中的冷凝水汇合一起流入第二中型筒状壳体4中,在进入第二中型筒状壳体4后,水蒸汽与冷凝水分开,蒸汽会从管道被送到第二小型筒状壳体5中,同样的会从处于第二小型筒状壳体5下端的管道中流出,在与来自于管道的冷凝水汇合一道的流进立式筒状壳体6中,水蒸汽在充分的液化后,会依次流经立式溢流管64和波浪管道9以及管道,最终从位于大型筒状壳体1下侧的管道流出去;而在水蒸汽在进入装置的同时通过开启手动控制阀7进冷凝水,冷凝水沿着管道进入并充满大型筒状壳体1内腔,途经分支管路时,有一部分冷凝水从该管路往上走直至进入第一中型筒状壳体2中,当冷凝水达到第一中型溢流管22侧面长方形开口和与第一中型筒状壳体2相连的管道一端的位置时,则分别会从第一中型溢流管22和管道中流走,流入第一中型溢流管22的冷凝水会顺着管道进入波浪管道9中,随后流过管道经位于大型筒状壳体1下侧的管道被排出去,在冷凝水充满大型筒状壳体1内腔后,又会从接于壳体上端的一段管路流出,同时顺着管路往左侧方向流动,首先经过分支管路时,一部分冷凝水会向下走,并由管路输送至分别对应位于第一中型筒状壳体2和第一小型筒状壳体3中的第一中型雾化喷头21和第一小型雾化喷头31处,接着在流经分支管路时,又有一部分冷凝水会从此管路向下走,然后同样由管路输送至分别对应位于第二中型筒状壳体4和第二小型筒状壳体5中的第二中型雾化喷头41和第二小型雾化喷头51处,继续往前流动,到达管路的交叉口时,会有一部分的冷凝水进入立式筒状壳体6中,并借助立式筒状壳体6内的立式雾化喷头62和扁嘴喷头63的结构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最后主管路上的冷凝水会通过位于大型筒状壳体1下侧的管道被排出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