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的独立除尘除烟霾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9899发布日期:2018-06-15 17:09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的独立除尘除烟霾设备。



背景技术:

伴随着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工业污染变得越来越大,对于炼钢厂、铸造厂、木材厂、水泥厂、面粉厂、纺织厂、粮食加工厂以及建材加工厂等的车间粉尘较多的环境,其中粉尘产生的速率十分的惊人,这必须要配备足够的除尘设备来帮助处理粉尘,目前,工厂常使用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等各种除尘设备来进行除尘,但除尘效果往往不够理想,有效果也只仅仅清除表面的大颗粒的粉尘,达到大气环保的要求。在除尘系统的集风口处的粉尘会被吸入除尘系统,经过除尘设备后的空气排放到大气中,但车间环境的空气并没有与除尘系统形成气流循环,不会进入除尘系统中,车间环境的空气中大量灰尘无法有效去除。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车间里的工人再有大量粉尘的环境中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移动的独立除尘除烟霾设备,其适用于工业场景的除尘除烟霾。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移动的独立除尘除烟霾设备包括:设置于底部的灰尘容置及移动部分、设置于中部的进风过滤部分、设置在上部的与所述进风过滤部分内腔连通的风机部分,及设置在顶端的出风消音部分;所述进风过滤部分与所述风机部分内腔连通部设置有加热器;所述灰尘容置及移动部分包括落灰箱和连接在底部的万向轮;所述进风过滤部分包括烟尘过滤网;所述风机部分包括正反吹两用叶轮和用于驱动的电机;所述出风消音部分包括弧形的出风消音罩及连接在出风消音罩下端并向下延伸至正反吹两用叶轮外围的出风斗。

所述出风消音罩内壁设置均布有呈环型45°夹角设置的的出风消音管;所述出风斗侧壁设置有消音棉板。

所述出风消音部分包在出风消音罩边侧四角设置有吊环。

所述风机部分还包括电机支架、内出风桶;所述内出风桶由所述出风斗下端延伸至加热器外围,所述电机通过所述电机支架定位在内出风桶中部。

所述内出风桶的侧壁上设置有消音棉板。

所述进风过滤部分出风口位置设置有向外延伸的连接滑套,所述风机部分的所述内出风桶下端设有与所述连接滑套匹配的收缩部。

所述进风过滤部分的烟尘过滤网为多管结构,在每个管体中设置有布袋S型过滤网。

所述进风过滤部分的烟尘过滤网外围设置百叶构成百叶进风口。

所述进风过滤部分上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风机部分配合的压力调节螺帽、上下连接螺杆、及振动弹簧机构。

所述进风过滤部分上端还设置有振动器、及与所述加热器电路联通的加热器智能控制器。

本发明一种可移动的独立除尘除烟霾设备,是一种独立移动式烟(霾)尘收集净化智能化控制设备。

具有独立移动性:不需借助其他复杂的粉尘收尘器,管路安装,通过产品内部结构的设计,独立形成从吸烟霾至排发的循环系统,在不同的烟尘场所,一台机器解决不确定性烟尘产生的移动性的除尘霾的效果。

除烟除霾:不仅具备普通小型除尘器颗粒除尘效果,更具有有烟霾特性的对人体有害的极细粉尘的收集效果,起到室内除烟霾的作用。

智能化:产品植入智能控制装置,针对粉尘烟霾的不同,识别并自动调节气流速度自动加热烘干落灰,形成连续不间断的循环吸气出气循环。

应用领域:大区污染防治设备,重点在于工业污染防治。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很多企业如炼钢厂、铸造厂、木材厂、水泥厂、面粉厂、纺织厂、粮食加工厂以及建材加工厂等的生产车间内会产生纤维颗粒粉尘。独立移动式烟霾搜集装置用于清除、搜集此类烟粉尘。

工作场所明显大颗粒粉尘的清除,通过一定的除尘系统能达到抑制大气污染的效果,但无法清除工作场所内,对人体极其有限的小范围内的具有雾霾特性的细微粒粉尘的治理,本设备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可移动的独立除尘除烟霾设备包括:设置于底部的灰尘容置及移动部分、设置于中部的进风过滤部分、设置在上部的与所述进风过滤部分内腔连通的风机部分,及设置在顶端的出风消音部分;所述进风过滤部分与所述风机部分内腔连通部设置有加热器;所述灰尘容置及移动部分包括落灰箱和连接在底部的万向轮;所述进风过滤部分包括烟尘过滤网;所述风机部分包括正反吹两用叶轮和用于驱动的电机;所述出风消音部分包括弧形的出风消音罩及连接在出风消音罩下端并向下延伸至正反吹两用叶轮外围的出风斗;其适用于工业场景的除尘除烟霾,简单可靠、维护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过滤器件部分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可移动的独立除尘除烟霾设备实施例,请参考图1图2图3所示,包括:设置于底部的灰尘容置及移动部分、设置于中部的进风过滤部分、设置在上部的与所述进风过滤部分内腔连通的风机部分,及设置在顶端的出风消音部分;所述进风过滤部分与所述风机部分内腔连通部设置有加热器14;所述灰尘容置及移动部分包括落灰箱28和连接在底部的万向轮29;所述进风过滤部分包括烟尘过滤网26;所述风机部分包括正反吹两用叶轮8和用于驱动的电机10;所述出风消音部分包括弧形的出风消音罩3及连接在出风消音罩3下端并向下延伸至正反吹两用叶轮8外围的出风斗4。

如图1所示,所述加热器14连接在转动轴15上可90°转动,加热器14慢速反吹落灰。落灰箱28上部设有落灰斗27,引导灰尘落入落灰箱28。所述电机10的电机主轴9连接正反吹两用叶轮8并通过叶轮压紧螺帽7定位。

实施时,如图1所示,所述出风消音罩3内壁设置均布有呈环型45°夹角设置的的出风消音管2;所述出风斗4侧壁设置有消音棉板6。提高隔音效果。

实施时,如图1所示,所述出风消音部分包在出风消音罩3边侧四角设置有吊环1。

实施时,如图1所示,所述风机部分还包括电机支架12、内出风桶11;所述内出风桶11由所述出风斗4下端延伸至加热器14外围,所述电机10通过所述电机支架12定位在内出风桶11中部。所述内出风桶11的侧壁上设置有消音棉板。

如图1所示,所述风机部分外部包覆有壳体5,其与进风过滤部分相接,相接部外部还设有移动拉手24。

如图1所示,所述进风过滤部分的烟尘过滤网26外围设置百叶构成百叶进风口30。

实施时,如图1所示,所述进风过滤部分出风口位置设置有向外延伸的连接滑套19,构成上风口35。所述风机部分的所述内出风桶11下端设有与所述连接滑套19匹配的收缩部。具体的收缩部包括出风桶底板17其与内出风桶11通过下法兰连接螺丝13连接,如图2所示空气出风向18为由下至上出风桶11的结构及连接滑套19的密封结构保证穿过正反吹两用叶轮8的气流是从百叶进风口30或出风消音罩3而来。

实施时,如图1图2所示,所述进风过滤部分的烟尘过滤网26为多管结构,在每个管体中设置有布袋S型过滤网42,烟霾尘过滤效果更佳。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烟尘过滤网26的多管结构,每个管体包含单管支架41,单管支架41通过过滤网外扣环39过滤网内扣环40及起内外连接作用的固定支架45实现过滤网支架外部的外连接口43与过滤网支架内部的内连接口44配合。进风过滤部分设有负压感应器38。

实施时,如图1图2所示,所述进风过滤部分上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风机部分配合的压力调节螺帽21、上下连接螺杆22、及振动弹簧23机构。上下连接螺杆22下端设置有橡胶震动连接器25。

实施时,如图1图2所示,所述进风过滤部分上端还设置有振动器20、及与所述加热器14电路联通的加热器智能控制器16,加热器智能控制器16可控制90°转动加热器14。

工作流程为:智能电器控制箱供电、电机10工作驱动正反吹两用叶轮8工作出风,弧型的出风消音罩3和环型45°的消音管2出风。四面的百叶进风口30顺回进风,通过烟尘过滤网26过滤。之后气流穿过上风口35及加热器14向上穿过正反吹两用叶轮8后经过出风消音罩3排出机体。

原理:通过出风管的弧形设计,上中下导流体对输出的风进行搅动导流,使排出的风形成一个圆弧的主动风场,在进入到本设备装置过滤;圆弧的主动风场可以带动周边的流动,形成对上中下空间内的空气流进行搅动,再次进入设备入风进行循环除尘净化效果。

技术参数及结构特性:布袋除尘与多层百叶特殊材质构成的过滤网的过滤结构,应用智能调速装置,精确的捕捉过滤风速对捕尘效果的性能点,形成独一无二的闭环,循环的捕捉、落尘、出风、搅动、在入口的循环除尘。

本设备的技术参数及结构设计,完全不同于普通小型除尘装置的特点,完全具备独立性,唯一性,超前性。

本专利技术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分析:智能独立移动式烟(霾)尘搜集合理采用空气动力学原理,使生产车间内的空气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气流循环,使车间内的空气流经烟灰霾搜集装置,净化空气,使空气逐渐成为清洁空气。本专专利设备首先是一种可移动的独立的除尘设备,不需要其他配套设备,所以可以随意安放装置。一台设备只需要1平方米的地方,可以有效阻挡>25μm的纤维颗粒物,最大风量≤240m³/min,耗电≤2.2kw-5.5kw,可以使100-500平方米的范围内空气中粉尘含量达到10mg/m³,可大大改善工业车间的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室内除霾的目的。

本设备的除尘霾的效果,不但能解决粉尘大气污染问题,同时又起到大气除霾的同等效果,为整个大气雾霾除理根除源头的作用。

智能独立移动式烟(霾)尘搜集装置具有使用简单、灵活、效果好、投入少,目前无同类产品填补了空白,在粉尘较多的行业内有很大的应用。

本发明研发的关键技术: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粉尘的成分、形状、比重在空气动力学原则下,选配气体动力设备,使车间内的空气气流循环最佳。在不影响空气动力性能的条件下,控制设备和气流产生的噪声。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