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涂布机的冷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42155发布日期:2018-09-04 22:19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塑料薄膜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涂布机的冷却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薄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用于电子产品包装的塑料薄膜需要对薄膜进行涂布、烘干、冷却、收卷、分切和再收卷等处理。由于对塑料薄膜的冷却是在烘干工序之后,若冷却工序处理不当,容易导致薄膜出现皱缩、软化或穿孔等问题。当前的冷却设备有些会采用水冷的方式对薄膜进行冷却,即薄膜直接放到水中进行冷却,因为烘干后薄膜上的胶还是会有软化,容易导致胶脱落,且难以对薄膜进行清洁。所以很多厂家会采用辊轴对薄膜进行冷却,辊轴中装有冷却液,当薄膜绕过辊轴后,就能实现冷却。但是不同类型薄膜涂布的胶液不同,所以冷却时间也就不同,如果统一采用同样的冷却方式,可能有部分类型的薄膜能够实现完全冷却,而有部分的薄膜却不能完全冷却,导致收卷效果不好。而且,经过辊轴的冷却后就直接收卷,如果薄膜上有问题也难以发现。再者当前的涂布机的冷却机构大都结构复杂,不利于厂房布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利于厂房布置的用于涂布机的冷却机构。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涂布机的冷却机构,包括机架、进料辊组、冷却装置、清刷装置、检查光源和收卷装置;

所述冷却装置、清刷装置、检查光源和收卷装置从左至右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进料辊组设置于所述冷却装置的上方;

所述进料辊组包括引料辊轴、调整辊轴和张紧辊轴;

所述引料辊轴和所述调整辊轴设置于所述机架的顶部,且所述引料辊轴设置于所述调整辊轴的进料前端,所述张紧辊轴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处于所述调整辊轴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进料辊组还包括侧方辊轴;

所述侧方辊轴设置于所述冷却装置的左下方;

所述调整辊轴的两端设置有纠偏器。

优选的,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筒、测速组件和供液组件;

所述冷却筒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供液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一侧,所述供液组件联接于所述冷却筒;所述测速组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测速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冷却筒的转动速度。

优选的,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筒下辊轴;

所述筒下辊轴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且设置于所述冷却筒的下方,所述筒下辊轴与所述冷却筒间距设置;

所述筒下辊轴可竖直上下移动。

优选的,所述测速组件包括支架、转动圆环、转轴和控制器;

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转动圆环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且所述转动圆环的壁面与所述冷却筒的壁面相切接触;所述转动圆环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转动圆环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转轴电连接;

所述冷却筒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清刷装置包括出料辊轴、第一清扫件和第二清扫件;

所述出料辊轴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且可也沿所述机架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清扫件和所述第二清扫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出料辊轴的左侧和右侧;

所述第一清扫件和所述第二清扫件设置一样;所述第一清扫件包括安装杆和多组刷毛;多组刷毛安装于所述安装杆上。

优选的,所述收卷装置包括收卷架、收卷辊轴和料带切割组件;

所述收卷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收卷辊轴也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收卷辊轴设置于所述收卷架的左下方;

所述料带切割组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料带切割组件设置于所述出料辊轴轴与所述收卷架之间。

优选的,所述收卷装置还包括第三清扫件;

所述第三清扫件和所述第一清扫件设置一样;所述第三清扫件设置于所述收卷辊轴的上方,且所述第三清扫件水平向右设置。

优选的,所述料带切割组件包括切割架和切割刀;

所述切割架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切割刀安装于所述切割架的另一端。

优选的,所述检查光源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且处于所述检查光源设置于所述切割架的下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所述冷却装置、清刷装置、检查光源和收卷装置是至于所述机架的中下方的,而所述进料辊组是置于所述机架的中上部的,从而令冷却机构整体的结构更加紧凑,利于厂房的布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清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机架1,进料辊组2,引料辊轴21,调整辊轴22,张紧辊轴23,侧方辊轴24,冷却装置3,冷却筒31,测速组件32,支架321,转动圆环322,筒下辊轴33,清刷装置4,出料辊轴41,第一清扫件42,安装杆421,刷毛422,第二清扫件43,检查光源5,收卷装置6,收卷架61,收卷辊轴62,料带切割组件63,切割架631,切割刀632,第三清扫件64,第四清扫件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涂布机的冷却机构,包括机架1、进料辊组2、冷却装置3、清刷装置4、检查光源5和收卷装置6;

所述冷却装置3、清刷装置4、检查光源5和收卷装置6从左至右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且所述进料辊组2设置于所述冷却装置3的上方;

所述进料辊组2包括引料辊轴21、调整辊轴22和张紧辊轴23;

所述引料辊轴21和所述调整辊轴22设置于所述机架1的顶部,且所述引料辊轴21设置于所述调整辊轴22的进料前端,所述张紧辊轴23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且处于所述调整辊轴22的下方。

被烘干后的薄膜先是经过所述进料辊组2导向后绕过所述冷却装置3,得到所述冷却装置3的冷却。然后经过所述清刷装置4对薄膜进行去静电,将薄膜上的静电给带走,后薄膜经过所述检查光源5的照射后,能够方便且容易观察得到薄膜是否存在缺陷,因为强光照射在薄膜上时,有缺陷的地方会有透光或挡光,与薄膜上的其他地方相比,有明显的区别。在一发现到残缺品之后,就可以停机对这段薄膜进行处理,令这段薄膜不会直接被所述收卷装置6进行收卷了。

而且所述冷却装置3、清刷装置4、检查光源5和收卷装置6是至于所述机架1的中下方的,而所述进料辊组2是置于所述机架1的中上部的,从而令冷却机构整体的结构更加紧凑,利于厂房的布置。

薄膜进入进料辊组2的过程如下:先是绕过所述引料辊轴21,后绕过调整辊轴22,最后绕过所述张紧辊轴23。所述引料辊轴21用于带动薄膜不断输送,而所述调整辊轴22则实现所述薄膜的换向和进料方向角度的调整,使得薄膜能够以较佳的角度进入到所述张紧辊轴23处,而所述张紧辊轴23是在所述调整辊轴22和所述冷却装置3之间的,因为调整辊轴22与所述冷却装置3之间相距较远,为了避免薄膜过度摆动,从而设置所述张紧辊轴23,一方面引导薄膜进入冷却装置3中,另一方面则用于张紧薄膜,使其不会过分摆动而引起薄膜变形。

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料辊组2还包括侧方辊轴24;

所述侧方辊轴24设置于所述冷却装置3的左下方;

所述调整辊轴22的两端设置有纠偏器。

烘干后的薄膜除了能够经所述引料辊轴21、调整辊轴22和张紧辊轴23进入到所述冷却装置3外,还能够经所述侧方辊轴24进入到冷却装置3,实现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式的入料,从而适应不同的生产环境和生产要求。

所述纠偏器用于检测所述薄膜的输送情况,从而对所述调整辊轴22作出调整,从而防止薄膜在输送过程中的跑偏。

更进一步地,所述冷却装置3包括冷却筒31、测速组件32和供液组件;

所述冷却筒31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供液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1的一侧,所述供液组件联接于所述冷却筒31;所述测速组件32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测速组件32用于检测所述冷却筒31的转动速度。

供液组件图中未画出。

薄膜绕过所述冷却筒31后继续往右输送,在薄膜贴紧所述冷却筒31的过程中,薄膜上残留的热量能够快速传递给所述冷却筒31,从而对薄膜实现快速冷却。另外,所述供液组件是用于给所述冷却筒31提供循环冷却液的,从而能够保证所述冷却筒31对薄膜的冷却效果。

所述测速组件32时刻监测所述冷却筒31的转动速度,在所述冷却筒31转速过快时,通过控制所述冷却筒31的转速实现控制所述冷却筒31与薄膜的接触时间,令薄膜得到充分的冷却。

更进一步地,所述冷却装置3还包括筒下辊轴33;

所述筒下辊轴33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且设置于所述冷却筒31的下方,所述筒下辊轴33与所述冷却筒31间距设置;

所述筒下辊轴33可竖直上下移动。

薄膜在冷却过程中,需要令其能够最大程度地贴紧所述冷却筒31的外缘上,保证相互接触的时间。而薄膜在绕到所述冷却筒31的底部后就会脱离与所述冷却筒31的接触,实际相互接触的长度实际上只有入口处接触处到所述冷却筒31的底部,这时因为有筒下辊轴33的限制,所述筒下辊轴33能够增加一点薄膜与所述冷却筒31的接触,同时也同样防止薄膜往下方摆动,令薄膜输送更加平稳。

所述筒下辊轴33的两端连接有气缸,通过控制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的伸出或缩回,能够控制所述筒下辊轴33的上下移动,实现对薄膜出料处角度的调节,令其更多可能地与所述冷却筒31接触。

更进一步地,所述测速组件32包括支架321、转动圆环322、转轴和控制器;

所述支架321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转动圆环322设置于所述支架321上,且所述转动圆环322的壁面与所述冷却筒31的壁面相切接触;所述转动圆环322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转动圆环322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转轴电连接;

所述冷却筒31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转轴和控制器图中未画出。

在所述冷却筒31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转动圆环322转动,这是转轴也是不断转动的,所述控制器通过监测所述转轴的转速就能够计算出所述冷却筒31的转速,实现对所述冷却筒31的转速的监测,从而便于所述控制器对所述冷却筒31的转速实现控制。

所述张紧辊轴23上包裹有粘胶塑料体。

此处定义薄膜上涂覆有胶液的一面为背面,薄膜上另一面定义为正面。

薄膜在顺着所述张紧辊轴23滑过时,薄膜正面的灰尘被所述张紧辊轴23给粘掉,保证薄膜的正面清洁,收卷后灰尘不会藏在背面中。

更进一步地,所述清刷装置4包括出料辊轴41、第一清扫件42和第二清扫件43;

所述出料辊轴41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且可也沿所述机架1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清扫件42和所述第二清扫件43分别设置于所述出料辊轴41的左侧和右侧;

所述第一清扫件42和所述第二清扫件43设置一样;所述第一清扫件42包括安装杆421和多组刷毛422;多组刷毛422安装于所述安装杆421上。

薄膜绕过所述冷却筒31后绕在所述出料辊轴41上,继续往右输送。通过控制所述出料辊轴41的上下位置,使得出料后的薄膜能够保证被张紧。另外配合所述筒下辊轴33,方便控制出料角度,使得出料顺畅。所述第一清扫件42和所述第二清扫件43对冷却后的薄膜的正面总共进行了两次的清扫,能够导出薄膜上绝大部分的静电,而且也能够对薄膜进行一定程度的清扫去灰。

所述第一清扫件42和所述第二清扫件43倾斜设置。

所述第一清扫件42和所述第二清扫件43倾斜设置,指的是第一清扫件42和所述第二清扫件43朝右下方倾斜,这样刷毛422能够最大程度地与薄膜接触,方便将薄膜上的静电引出。

更进一步地,所述收卷装置6包括收卷架61、收卷辊轴62和料带切割组件63;

所述收卷架61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收卷辊轴62也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且所述收卷辊轴62设置于所述收卷架61的左下方;

所述料带切割组件63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且所述料带切割组件63设置于所述出料辊轴41轴与所述收卷架61之间。

薄膜绕过所述出料辊轴41之后绕在所述收卷辊轴62上,最后收卷到所述收卷架61上。薄膜经过所述收卷辊轴62的导向和输送顺利收卷至所述收卷架61上。当所述收卷架61收卷了一定量的薄膜之后,可以用所述料带切割组件63将薄膜给切断,方便处理薄膜。

更进一步地,所述收卷装置6还包括第三清扫件64;

所述第三清扫件64和所述第一清扫件42设置一样;所述第三清扫件64设置于所述收卷辊轴62的上方,且所述第三清扫件64水平向右设置。

绕过收卷辊轴62的薄膜与所述第三清扫件64再次接触,导出收卷前的薄膜上的静电,令薄膜收卷后不再带静电。一定程度上也再一次清扫薄膜的正面,避免令薄膜再次落灰。

更进一步地,所述料带切割组件63包括切割架631和切割刀632;

所述切割架631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切割刀632安装于所述切割架631的另一端。

薄膜在输送过程中抬起所述切割架631,令所述切割刀632远离薄膜。而在需要收卷时,控制所述切割架631向下转动,所述切割刀632逐渐靠近薄膜,直至完全切断薄膜。所述切割刀632能够保证切割刀632能够同时切断薄膜。

更进一步地,所述检查光源5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且处于所述检查光源5设置于所述切割架631的下方。

薄膜绕过所述出料辊轴41之后,在收卷之前,会得到所述检查光源5的照射,所述检查光源5发出强光,强光打到薄膜,人们用肉眼或检测设备就能够快速分辨并查找出薄膜上有问题的地方。

所述引料辊轴21和所述调整辊轴22之间还设置有第四清扫件7;

所述第四清扫件7和所述第一清扫件42设置一样,所述第四清扫件7水平向左设置;所述第四清扫件7设置于所述引料辊轴21的下方。

先后绕过所述引料辊轴21和所述调整辊轴22的薄膜是背面朝上,而底部朝下的,所述第四清扫件7主要用于去除薄膜上的静电,因为薄膜涂布烘干之后会带有许多静电,所述第四清扫件7方便将静电导出,一定程度上能够扫除干净薄膜正面上的灰尘。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