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筒挤压式豆类农产品粉碎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7961发布日期:2018-12-14 22:42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辊筒挤压式豆类农产品粉碎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产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辊筒挤压式豆类农产品粉碎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农产品是农业中生产的物品,如高粱、稻子、花生、玉米、小麦以及各个地区土特产等。国家规定初级农产品是指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及其产品,不包括经过加工的各类产品。豆类泛指所有能产生豆荚的豆科植物,同时,也常用来称呼豆科的蝶形花亚科中的作为食用和饲料用的豆类作物。在成百上千种有用的豆科植物中,至今广为栽培的豆类作物不逾20种。

在农产品交易中,其中以豆类产品的交易最为突出,豆类的经济价值较高,由于其中多数种类的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人类和牲畜蛋白质营养的重要来源。有些豆类如大豆、落花生和四棱豆除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外,还含有大量可食用的油脂。目前在豆类农作物的加工中,多以粉碎为止,通常加工方式包括研磨粉碎、辊筒挤压粉碎等。研磨粉碎通常是为了得到颗粒度更细的豆类,而辊筒挤压粉碎通常得到的颗粒度较大。

然而目前由于的辊筒挤压粉碎过程中,由于豆类大多为球型结构,且表面较为光滑,因此,在粉碎过程中,豆子会在辊筒上端来回翻滚,而不会被辊筒所挤压粉碎,这不仅容易造成堵塞,影响着后面的豆子的挤压,同时也降低着豆子的粉碎效率和粉碎质量,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辊筒挤压式豆类农产品粉碎加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辊筒挤压式豆类农产品粉碎加工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上端中部安装有粉碎箱,固定底座上端两侧安装有支撑架,所述粉碎箱内部前端安装有主动辊筒,主动辊筒右端安装有主动轴,主动轴右端穿过粉碎箱和右侧所述支撑架连接有齿轮组和从动带轮,所述齿轮组后端左侧安装有从动轴,从动轴左端穿过粉碎箱连接有从动滚筒,所述支撑架顶端安装有顶板,顶板上端中部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右端连接有减速器,减速器右端连接有驱动轴,驱动轴右端连接有主动带轮,主动带轮下端通过皮带连接有中间带轮,中间带轮左端连接有旋转蜗杆,旋转蜗杆穿过右侧所述支撑架啮合有旋转蜗轮,旋转蜗轮前端非圆心位置安装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左端铰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左端连接有限位筒,限位筒中部安装有限位架,所述限位筒下端连接有移动柱,移动柱下端连接有清理块,所述清理块位于主动辊筒和从动滚筒之间上端,所述清理块包括固定板和转动板,所述固定板左侧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底座下端两侧安装有缓冲垫,缓冲垫下端连接有行走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粉碎箱中部安装有挡板,挡板下端左侧的粉碎箱底端安装有粉碎料出口,挡板下端右侧的粉碎箱底端右侧安装有堵塞料出口。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电机电性连接有电源线,电源线中部安装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固定安装于左侧所述支撑架中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架左端固定安装于左侧所述支撑架中部,限位架右端安装有限位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从动带轮通过皮带连接有中间带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间带轮中部外侧设有两道皮带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动辊筒和从动辊筒外侧均匀设有粉碎凸点。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转蜗轮通过安装架固定于右侧所述支撑架中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所述一种辊筒挤压式豆类农产品粉碎加工装置,结构合理,设计新颖,通过在主动辊筒和从动辊筒上端设置清理块,实现着对主动辊筒和从动辊筒上端的大豆的清理并回收,避免着整个粉碎通道的堵塞,大大提高了豆类农作物的粉碎质量和粉碎效率,且整个过程只存在一个动力源,进一步降低了装置成本,实用性强,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辊筒挤压式豆类农产品粉碎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辊筒挤压式豆类农产品粉碎加工装置中粉碎箱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辊筒挤压式豆类农产品粉碎加工装置中中间带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辊筒挤压式豆类农产品粉碎加工装置中清理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阅图1~4,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辊筒挤压式豆类农产品粉碎加工装置,包括固定底座1,所述固定底座1下端两侧安装有缓冲垫2,用于降低着整个装置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晃动,缓冲垫2下端连接有行走轮3,用于实现着整个装置的移动,所述固定底座1上端中部安装有粉碎箱4,所述粉碎箱4中部安装有挡板7,用于将粉碎箱4分为两个区域,左部分区域实现着对豆类的粉碎,右部分区域实现着对挤压豆类的回收,挡板7下端左侧的粉碎箱4底端安装有粉碎料出口5,用于实现着粉碎料的导出,所述挡板7左端紧贴主动辊筒29和从动辊筒12,进而避免拨动的堵塞物料进入到粉碎箱4左端,挡板7下端右侧的粉碎箱4底端右侧安装有堵塞料出口6,用于实现着堵塞料的排出,固定底座1上端两侧安装有支撑架11,所述粉碎箱4内部前端安装有主动辊筒29,所述主动辊筒29和从动辊筒12外侧均匀设有粉碎凸点,用于增加着挤压粉碎效果,主动辊筒29右端安装有主动轴8,主动轴8右端穿过粉碎箱4和右侧所述支撑架11连接有齿轮组10和从动带轮9,所述从动带轮9通过皮带连接有中间带轮19,所述中间带轮19中部外侧设有两道皮带槽191,进而通过两道皮带实现着对主动带轮18和从动带轮9之间的动力传递,所述齿轮组10后端左侧安装有从动轴30,从动轴30左端穿过粉碎箱4连接有从动滚筒12,所述支撑架11顶端安装有顶板31,顶板31上端中部安装有驱动电机15,所述驱动电机15电性连接有电源线14,电源线14中部安装有控制开关13,用于实现着对驱动电机15的启动和暂停,控制开关13固定安装于左侧所述支撑架11中部,驱动电机15右端连接有减速器16,减速器16右端连接有驱动轴17,驱动轴17右端连接有主动带轮18,主动带轮18下端通过皮带连接有中间带轮19,中间带轮19左端连接有旋转蜗杆20,旋转蜗杆20穿过右侧所述支撑架11啮合有旋转蜗轮21,所述旋转蜗轮21通过安装架固定于右侧所述支撑架11中部,旋转蜗轮21前端非圆心位置安装有第一连杆22,第一连杆22左端铰接有第二连杆23,第二连杆23左端连接有限位筒26,所述限位筒26可以沿着限位架24左右移动,限位筒26中部安装有限位架24,所述限位架24左端固定安装于左侧所述支撑架11中部,限位架24右端安装有限位块25,避免着限位筒26沿着限位架24向右移动时滑出限位架24,所述限位筒26下端连接有移动柱27,移动柱27下端连接有清理块28,所述清理块28位于主动辊筒12和从动滚筒29之间上端,所述清理块28包括固定板281和转动板282,所述固定板281与转动板282通过铰接方式连接,所述固定板281左侧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283,用于实现着对转动板282向左转动的限位,进而使得转动板282只能向右转动。

所述一种辊筒挤压式豆类农产品粉碎加工装置,工作时,将需要粉碎的豆类农作物放于主动辊筒29和从动辊筒12上端之间,之后通过控制开关13启动着驱动电机15进行转动,进而使得驱动轴17带动着主动带轮18进行转动,然后通过皮带的作用使得中间带轮19同步转动,一方面使得旋转蜗杆20带动着旋转蜗轮21进行转动,进而通过第一连杆22和第二连杆23的作用,使得限位筒26沿着限位架24左右来回移动,从而通过移动柱27的作用,使得清理块28将积累在主动辊筒29和从动辊筒12之间的豆类推排到右侧所述粉碎箱4中,通过堵塞料出口6进行回收,然后再次进行粉碎,由于限位板283的作用,使得转动板282只有右移时才可以推拨堵塞豆类,而往左移动,不进行推拨,另一方面,中间带轮19下端通过皮带的作用使得从动带轮9进行转动,然后通过齿轮组10的作用,使得主动辊筒29和从动辊筒12沿着相反方向进行转动,进而实现着对豆类的挤压粉碎,粉碎后物料通过粉碎料出口5进行回收。本发明,结构合理,设计新颖,通过在主动辊筒29和从动辊筒12上端设置清理块28,实现着对主动辊筒29和从动辊筒12上端的大豆的清理并回收,避免着整个粉碎通道的堵塞,大大提高了豆类农作物的粉碎质量和粉碎效率,且整个过程只存在一个动力源,进一步降低了装置成本,实用性强,可靠性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