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氮研磨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7933发布日期:2018-12-14 22:42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氮研磨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氮研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基础医学的不断深入研究,基础实验装置的更新换代也越发重要。尤其是在微观研究领域,基础医学研究人员常常使用研磨装置对研究材料进行细微研磨,从而达到分析检测标准,开展医学研究。

当前材料研磨,特别是针对材料进行细微研磨时,通常采用液氮研磨方法进行,但是在液氮研磨操作时,液氮倒入后容易引起飞溅,致使操作者意外损伤;同时,液氮飞溅造成研磨材料丢失,影响实验研究成本,影响后续实验研究。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液氮研磨保护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氮研磨保护装置,其结构合理,利用引管上的倾斜管及入料口上的盖板综合作用,有效避免研磨杯中的液氮飞溅,防止飞溅出的液氮对实验人员的人身伤害;同时研磨过程无液氮飞出,防止实验材料浪费,降低实验研究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氮研磨保护装置,具体包括罩体及设置在罩体上的入料口,所述罩体与入料口之间设置有引管,所述引管由第一直管段、斜管段及第二直管段组成,所述第一直管段垂直焊接在罩体之入口上,所述斜管段焊接在第一直管段与第二直管段之间,所述第二直管段与罩体上的顶面垂直设置;所述入料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直管段的端部,其为锥形体,所述入料口的顶部设置有盖板。

在液氮研磨时,通过锥形的入料口将液氮引入研磨杯,同时将入料口顶部的盖板半遮挡,防止液氮飞溅;在入料口与罩体之间的引管上设置斜管段,这样液氮从第二直管段快速进入斜管段,进一步加强了液氮的防护,防止液氮飞溅。

进一步地,所述罩体的顶面上设置有杵孔,其直径与研磨杵的轴杆直径相匹配,杵孔的直径大于研磨杵的轴杆直径。罩体上的杵孔的直径与研磨杵的轴杆直径配合设置,在保证正常研磨的情况下,缩小两者之间的间隙,防止在研磨过程中液氮从杵孔飞出。

进一步地,所述入料口的顶面部分封堵,所述盖板通过合页与入料口顶面的封堵部连接固定。入料口的顶面设置封堵部,通过固定在封堵部上的盖板将入料口局部遮挡,以防止液氮飞溅。

进一步地,所述罩体包括顶面及裙边部,裙边部设置在罩体顶面的一周,所述罩体顶面形状与研磨杯的顶部形状相匹配。在研磨操作时,罩体罩设在研磨杯上,罩体的底面与研磨杯接触实现密封;作业人员在罩体的顶面以上作业,裙边部的设置能够阻挡液氮飞出,防止飞出的液氮接触研磨人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管段与斜管段之间的夹角为30-60°。

进一步地,所述罩体的顶面形状为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罩体的顶面形状为方形。

进一步地,所述罩体为一板体,其下部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与研磨杯的顶缘相密封。通过固定槽与研磨杯的顶缘相密封,作业人员在罩体的顶面以上作业,本技术方案能够有效防止飞出的液氮接触研磨人员。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氮研磨保护装置,其结构合理,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申请利用引管上的倾斜管及入料口上的盖板综合作用,有效避免研磨杯中的液氮飞溅,防止飞溅出的液氮对实验人员的人身伤害;

(2)本申请中,研磨过程无液氮飞出,防止实验材料浪费,一定程度上降低实验研究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液氮研磨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罩体、引管及入料口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罩体在其他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

10.罩体;11.杵孔;12.入口;13.固定槽;20.引管;21.第一直管段;22.斜管段;23.第二直管段;30.入料口;31.封堵部;40.盖板;50.研磨杯;60.研磨杵。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液氮研磨保护装置的相关附图,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液氮研磨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具体包括罩体10及设置在罩体10上的入料口30。

本实用新型之罩体、引管及入料口的装配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罩体10与入料口30之间设置有引管20,所述引管20由第一直管段21、斜管段22及第二直管段23组成,所述第一直管段21垂直焊接在罩体10之入口12上,所述斜管段22焊接在第一直管段21与第二直管段23之间,所述第二直管段23与罩体10上的顶面垂直设置;所述入料口30设置在所述第二直管段23的端部,其为锥形体,所述入料口30的顶部设置有盖板40。

在液氮研磨时,通过锥形的入料口30将液氮引入研磨杯50,同时将入料口30顶部的盖板40遮挡,防止液氮飞溅;在入料口30与罩体10之间的引管20上设置斜管段22,这样液氮从第二直管段23快速进入斜管段22,进一步加强了液氮的防护,防止液氮飞溅。

所述罩体10的顶面上设置有杵孔11,其直径与研磨杵60(如图1所示)的轴杆直径相匹配,杵孔11的直径大于研磨杵60的轴杆直径。罩体10上的杵孔11的直径与研磨杵60的轴杆直径配合设置,在保证正常研磨的情况下,缩小两者之间的间隙,防止在研磨过程中液氮从杵孔飞出。

本申请中,所述入料口30的顶面部分封堵,所述盖板40通过合页与入料口30顶面的封堵部31连接固定。在将液氮倒进入料口30时,将盖板40沿合页转动,将入料口局部遮挡,以防止液氮飞溅,给研磨作业者带来意外损伤。

所述罩体10包括顶面及裙边部,裙边部设置在罩体10顶面的一周,所述罩体10顶面形状与研磨杯50的顶部形状相匹配。所述罩体10的顶面形状为圆形,所述罩体10的顶面形状也可以为方形。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直管段21与斜管段22之间的夹角为30-60°,在入料口与罩体之间的引管上设置斜管段,这样液氮从第二直管段快速进入斜管段,进一步加强了液氮的防护,防止液氮飞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直管段21与斜管段22之间的夹角为45°。

所述罩体10为一板体,其下部设置有固定槽13,所述固定槽13与研磨杯50的顶缘相密封。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罩体10无需设置裙边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氮研磨保护装置,其结构合理,利用引管上的倾斜管及入料口上的盖板综合作用,有效避免研磨杯中的液氮飞溅,防止飞溅出的液氮对实验人员的人身伤害;同时研磨过程无液氮飞出,防止实验材料浪费,降低实验研究成本。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