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创新的充击转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55017发布日期:2019-02-12 23:10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创新的充击转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创新的充击转子,尤其是指一种轻质量的创新的充击转子。属于创新的充击转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冲击式破碎机是利用高速转动的物料相互自行破碎及物料之间摩擦而破碎(石打石),适应于特硬、中硬及磨蚀性物料的粗碎与细碎作业。是一种节能、节材的高效破碎设备。

如图2,传统的冲击式破碎机包括立式转轴、分料盘、转子2、轴承座、轴承、皮带轮、转子驱动盘及破碎腔;立式转轴通过轴承可转动地设置于轴承座上,分料盘位于转子内,且分料盘与立式转轴连接;转子设于破碎腔内,其顶部设有进料口,外周面设有出料口,转子通过转子驱动盘与立式转轴连接;皮带轮设于立式转轴上远离分料盘的一端。工作时,物料从顶部给料口,经料筒进入一个高速旋转的转子中,物料在离心作用下,最后以40-100m/s速度冲入破碎腔,与先前抛出的悬浮物料及物料反击板剧烈相撞,反弹后的物料又与从转子中发射出的物料再次碰撞,多次重复,最后失去动能的物料在重力作用下从破碎腔中排出。

冲击式破碎机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具有一些常见弊端:

1.物料的冲击力与转子转速、破碎腔和转子之间的距离呈正比,距离越短,冲击力越强,破碎腔和转子之间较近的距离使得整个破碎空间较小,物料的冲击破碎次数少;

2.立式转轴上接的转子为一带有进料口、出料口的密闭空间,整个转子的重量在1.3吨左右,立式转轴带动一大重量的转子转动,转速和耗能不成正比,耗能明显,线速度难以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整体质量小、能实现多次有效破碎、节能明显的创新的充击转子,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创新的充击转子,包括主轴、设置在主轴上端的充击构件和设置在所述主轴下端、用于带动主轴和充击构件高速转动的主轴驱动装置;所述充击构件包括一组与所述主轴连接的自平衡充击板组件;

所述充击板组件为多个相互错位排列的充击板;多个所述充击板构成整体的重心与所述主轴重心重合;所述充击板背离所述主轴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抛料头。所述充击板沿充击板轴向开设有用于分散物料的通长内凹槽。物料破碎过程中,通长内凹槽的设置给予部分与主轴相近的物料一个分向和导向点。

所述抛料斗为滑动抛料头、滚动抛料头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滑动抛料头为摩擦面镶有硬质合金的矩形金属块。所述滚动抛料头为圆柱形结构,包括一通过螺栓与主轴相连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有轴承,所述支撑轴和轴承被耐磨套筒包覆固定。充击转子在高速转动过程中,圆柱形设计的滚动抛射头在随着破碎物料抛射的线速而转动的同时,破碎物料对滚动抛射头的磨损是同步的转动磨损,相对于长方体金属块的滑动磨损,减少了对滚动抛射头的磨损。

所述充击板设置为多个,两相邻所述充击板的间距是单个所述充击板厚度的1倍或多倍。所述充击板转速为线速度30-120米/秒。所述主轴驱动装置为电机轮或离合器。

所述主轴与驱动轴同步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上端设置有同步转动的电机轮,所述电机轮通过皮带与驱动轴相连。

本发明的创新的思路在于在现有技术下的“圆柱形”结构转子,占据了几乎整个工作腔,且转子边缘与反击板之间的空隙又不能太大(太大了削弱冲击力),这就是为什么传统的冲击破配置的电机功率翻倍而产能却不高的根本原因;再进一步考察转子实际空间的利用,发现它除了2-4道物流需占用转子内部一定的空间以外,极大部分空间是闲置的,且笨重的转子在高转速中耗费了高达45%的空载电能。于是,本发明人设想用创新设计的“充击板”结构来替代传统的“圆柱形”结构,其“充击板”承接了原有的产生高速冲击物流的功能,然而就把余下的空间全部腾出来,让物料充满整个工作腔,充分实现“冲击-反击-撞击”的效果;由此,该设备耗能大幅下降,产能大幅提升!

本发明的原理是:在反击板围成的工作腔里,物料进入后被“击板的冲击面”高速推转,在巨大的离心力作用下形成高速“冲击物流”并从充击板头部抛出,“冲击物流”冲击到反击板后反弹回来又形成了高速“反弹物流”,又与后续的“冲击物流”撞击;“反弹物流”与“冲击物流”充满整个工作腔;在重力的作用下,物料从上部充击板冲击开始,依次往下至最下部充击板直至排出;物料在反复的“冲击-反击-撞击”中被粉碎(或整形),完成其作业。

本发明的显著结构特征是:用“错位排列、整体自平衡的充击板组件”的创新的轻巧结构,取代了现有技术中笨重的“圆筒”结构。

本发明的核心技术是:让“工作腔”腾出空间充满物料,实现充分的、反复的“冲击-反击-撞击”,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制砂或整形的效率)。

本发明的特点和显著效果是:突破了现有技术中冲击破碎机在小空间内一次破碎的低破碎效率,通过一种创新的自平衡充击板组件,实现一个破碎腔内物料的多次回弹破碎,实现高效率破碎和整形。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一种创新的充击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冲击破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创新的充击转子中内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创新的充击转子中滑动抛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创新的充击转子中滚动抛料斗的结构示意图(1);

图6为本发明一种创新的充击转子中滚动抛料斗的结构示意图(2)。

图中:1-进料口;2-转子;3-破碎外罩;4-主轴;5-驱动轴;6-皮带;7-电机轮;8-驱动装置;9-充击转子;10-充击板;12-内凹槽;13-滑动抛料斗;14-滚动抛料斗;15-轴承;16-耐磨套筒;17-支撑轴。

具体实施方式

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如后。

参照图1所示的一种创新的充击转子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创新的充击转子,设置在所述破碎外罩3内、主轴4上端、由驱动装置8带动高速转动,主轴4与驱动轴5同步转动连接,驱动装置8上端设置有同步转动的电机轮7,所述电机轮7通过皮带6与驱动轴5相连,所述充击转子9包括一组与所述主轴4固接的自平衡充击板组件,所述充击板组件为多个相互错位排列的充击板10,多个所述充击板10构成整体的重心与所述主轴4重心重合,所述充击板10背离所述主轴4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抛料斗。

参照图4~图6,所述抛料斗为滑动抛料斗13、滚动抛料斗14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滑动抛料斗13为表面镶有硬质合金的长方体金属块。所述滚动抛料斗14为圆柱形结构,包括一通过螺栓与主轴4相连的支撑轴17,所述支撑轴17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有轴承15,所述支撑轴17和轴承15被耐磨套筒16包覆固定。充击转子9在高速转动过程中,圆柱形设计的滚动抛射头14在随着破碎物料抛射的线速而转动的同时,破碎物料对滚动抛射头14的磨损是同步的转动磨损,相对于长方体金属块的滑动磨损,减少了对滚动抛射头14的磨损。

参照图3所示的一种创新的充击转子中内凹槽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充击板10沿充击板轴向开设有用于分散物料的通长内凹槽12。所述充击板10设置为3个以上,两相邻所述充击板10的间距是单个所述充击板10厚度的1倍或多倍。所述充击板10转速为线速度30-120米/秒;所述主轴驱动装置8为电机轮或离合器。

综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