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式除尘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53814发布日期:2019-02-12 23:00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定式除尘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水泥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定式除尘设备。



背景技术:

水泥生产厂里或多或少得会有扬尘产生,影响生产环境的整洁,大大危害工人的身体健康,一般常用的解决办法是引入除尘设备,其中除尘设备类型大体包括水幕除尘和吸风除尘两种。但是另一方面,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水幕除尘式设备大多存在除尘操作繁复,开启和关闭动作难度大的问题。

专利公告号为cn201006384y,公告日为2008.01.1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除尘器,包括封闭外壳和在封闭外壳内转动滚筒,滚筒筒体为网状筒体,在封闭的外壳内下部盛有水,在封闭外壳上部开有烟尘进气口和净化气排气口,烟尘进气口部位在封闭外壳与滚筒之间设有密封板,在封闭外壳的一端上开有与水位位置平行的出水口。

但是该实用新型专利中的除尘器存在整体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定式除尘设备,其能通过在水槽上设置水泵、腔体单元、限位电磁铁单元、挡板单元、永磁铁单元以及导电控制单元的方式,达到有效进行水幕除尘的方式。本发明具有水幕除尘结构合理有效,除尘操作开启关闭操作方便快捷,除尘操作灵活,以及循环除尘效果好的优点。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固定式除尘设备,包括螺接底板,设置在所述螺接底板上的水槽,以及设置在所述螺接底板上并用于从所述水槽内抽水的水泵,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水槽上的安装柱,设置在所述安装柱上并通过向下漏水方式以用于水幕除尘的腔体单元,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安装柱上的两个限位电磁铁单元,插接设置在所述限位电磁铁单元上并通过封堵所述腔体单元方式以用于关闭水幕除尘操作的挡板单元,设置在所述挡板单元下表面上并通过与所述限位电磁铁单元形成吸引磁场方式以用于向下驱动所述挡板单元进而解除封堵操作的永磁铁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腔体单元侧面上并通过水泵螺接管头旋转按压方式以用于导电连通所述限位电磁铁单元和所述水泵的导电控制单元。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腔体单元包括用于存水的腔体主体,设置在所述腔体主体下壁上的排水孔,以及插接设置在所述腔体主体侧壁上并用于螺接固定所述水泵螺接管头的腔体进水管,所述导电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腔体主体外侧面上并与所述腔体进水管套接。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限位电磁铁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柱侧面上的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表面上的限位柱,与所述限位柱套接的电磁铁部,以及套接设置在所述电磁铁部外环面上并用于向上顶起所述挡板单元的顶起弹簧;所述挡板单元包括挡板主体,设置在所述挡板主体上表面上两侧设置处并用于形成两道水幕的排水腔道,以及设置在所述挡板主体两侧位置处并用于插接安装所述限位柱的限位孔。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永磁铁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限位孔下端开口位置处的磁铁槽,以及粘接设置在所述磁铁槽上并用于与所述电磁铁部形成吸引磁场的永磁铁环,所述永磁铁环与所述限位孔按同心圆方式设置。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电磁铁部包括与所述限位柱套接的环状芯体,设置在所述环状芯体外环面上的螺旋槽,以及嵌入绕制在所述螺旋槽上并用于在通电后向下磁力吸引所述永磁铁环的螺线圈,所述螺线圈通过电磁铁导线与所述导电控制单元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导电控制单元包括底座环,设置在所述底座环上的两个电池槽,粘接设置在两个所述电池槽上并分别用于向所述限位电磁铁单元和所述水泵供电的直流干电池,以及设置在所述直流干电池上并通过所述水泵螺接管头在所述腔体进水管上旋紧按压推动方式以用于接触导电的导电部,其中一个所述导电部通过水泵导线与所述水泵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导电部包括粘接设置在所述直流干电池电极侧面中部的固定块,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块上并用于接触连接所述电极的导电棒,两端分别套接在两个所述导电棒上并用于分开所述导电棒和所述电极的孔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孔板中部并通过所述水泵螺接管头旋转过程中顶起方式以用于向两端推开所述导电棒进而使之与所述电极接触导电的受顶起柱,所述导电棒与所述水泵导线或所述电磁铁导线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导电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孔板两端的导电棒孔,设置在所述孔板中部的两个孔板限位孔,设置在所述直流干电池侧面上并用于在所述孔板限位孔上插接的孔板限位柱,以及套接设置在所述孔板限位柱上并通过向外顶起所述孔板方式进而分开所述导电棒和所述电极的孔板顶起弹簧。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导电棒孔为斜孔,所述导电棒孔的孔壁上设有滚珠槽,所述滚珠槽内嵌入设有玻璃滚珠。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水泵位于所述水槽内的进水管口设有用于拦截灰尘的罩体滤网。

本发明通过在水槽上设置水泵、腔体单元、限位电磁铁单元、挡板单元、永磁铁单元以及导电控制单元的方式,达到有效进行水幕除尘的方式。本发明具有水幕除尘结构合理有效,除尘操作开启关闭操作方便快捷,除尘操作灵活,以及循环除尘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腔体单元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永磁铁单元以及限位电磁铁单元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挡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电磁铁部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导电控制单元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导电部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玻璃滚珠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

实施例:如附图1、2、3、4、5、6、7以及附图8所示,一种固定式除尘设备,包括螺接底板11,设置在所述螺接底板11上的水槽12,以及设置在所述螺接底板11上并用于从所述水槽12内抽水的水泵1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水槽12上的安装柱14,设置在所述安装柱14上并通过向下漏水方式以用于水幕除尘的腔体单元1,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安装柱14上的两个限位电磁铁单元2,插接设置在所述限位电磁铁单元2上并通过封堵所述腔体单元1方式以用于关闭水幕除尘操作的挡板单元3,设置在所述挡板单元3下表面上并通过与所述限位电磁铁单元2形成吸引磁场方式以用于向下驱动所述挡板单元3进而解除封堵操作的永磁铁单元4,以及设置在所述腔体单元1侧面上并通过水泵螺接管头15旋转按压方式以用于导电连通所述限位电磁铁单元2和所述水泵13的导电控制单元5。

所述腔体单元1包括用于存水的腔体主体101,设置在所述腔体主体101下壁上的排水孔102,以及插接设置在所述腔体主体101侧壁上并用于螺接固定所述水泵螺接管头15的腔体进水管103,所述导电控制单元5设置在所述腔体主体101外侧面上并与所述腔体进水管103套接。

所述限位电磁铁单元2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柱14侧面上的安装板201,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01上表面上的限位柱202,与所述限位柱202套接的电磁铁部203,以及套接设置在所述电磁铁部203外环面上并用于向上顶起所述挡板单元3的顶起弹簧204;所述挡板单元3包括挡板主体301,设置在所述挡板主体301上表面上两侧设置处并用于形成两道水幕的排水腔道302,以及设置在所述挡板主体301两侧位置处并用于插接安装所述限位柱202的限位孔303。

所述永磁铁单元4包括设置在所述限位孔303下端开口位置处的磁铁槽401,以及粘接设置在所述磁铁槽401上并用于与所述电磁铁部203形成吸引磁场的永磁铁环402,所述永磁铁环402与所述限位孔303按同心圆方式设置。

所述电磁铁部203包括与所述限位柱202套接的环状芯体203a,设置在所述环状芯体203a外环面上的螺旋槽203b,以及嵌入绕制在所述螺旋槽203b上并用于在通电后向下磁力吸引所述永磁铁环402的螺线圈203c,所述螺线圈203c通过电磁铁导线16与所述导电控制单元5连接。

所述导电控制单元5包括底座环501,设置在所述底座环501上的两个电池槽502,粘接设置在两个所述电池槽502上并分别用于向所述限位电磁铁单元2和所述水泵13供电的直流干电池503,以及设置在所述直流干电池503上并通过所述水泵螺接管头15在所述腔体进水管103上旋紧按压推动方式以用于接触导电的导电部504,其中一个所述导电部504通过水泵导线17与所述水泵13连接。

所述导电部504包括粘接设置在所述直流干电池503电极侧面中部的固定块504a,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块504a上并用于接触连接所述电极的导电棒504b,两端分别套接在两个所述导电棒504b上并用于分开所述导电棒504b和所述电极的孔板504c,以及设置在所述孔板504c中部并通过所述水泵螺接管头15旋转过程中顶起方式以用于向两端推开所述导电棒504b进而使之与所述电极接触导电的受顶起柱504d,所述导电棒504b与所述水泵导线17或所述电磁铁导线16连接

所述导电部50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孔板504c两端的导电棒孔504e,设置在所述孔板504c中部的两个孔板限位孔504f,设置在所述直流干电池503侧面上并用于在所述孔板限位孔504f上插接的孔板限位柱504g,以及套接设置在所述孔板限位柱504g上并通过向外顶起所述孔板504c方式进而分开所述导电棒504b和所述电极的孔板顶起弹簧504h。

所述导电棒孔504e为斜孔,所述导电棒孔504e的孔壁上设有滚珠槽504k,所述滚珠槽504k内嵌入设有玻璃滚珠504m。

所述水泵13位于所述水槽12内的进水管口设有用于拦截灰尘的罩体滤网18。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