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装置壳体及烟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0588发布日期:2018-09-11 20:57阅读: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净化装置壳体及烟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几十年的粗放式高速发展,大气环境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全国多地爆发了严重的雾霾,目前PM2.5主要受两方面的影响,一个是气候因数,一个是污染物排放量。气体净化设备起到对气体过滤的作用,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净化器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功耗高,净化效率低,导致空气污染治理成本高,效果一般且难于持续稳定。

比如高压静电,湿式、机械过滤式及活性炭式维护量大,结构复杂运行成本高,净化效率不稳定寿命短等缺点,以及市面上一种动态离心净化器,其中一种是带径向丝绕成的旋转网盘,通过网盘高速的旋转,径向丝不断切割撞击油烟或其它废气,使截留在网盘上的颗粒物在离心力作用下飞甩至外围壳体上,利用油烟高速撞击挡板达到脱离油烟的目的,但是网盘的外围壳体结构非常简单,通常是采用简单的圆形环状壳体,脱离净化网盘的油烟撞击到挡板后,会形成逆流风,产生较大的阻力,影响脱油效率,并且容易产生二次污染,不节能、不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装置壳体,该净化装置壳体可以使部分脱离净化网盘的油烟由第一烟气通道进入与第二烟气通道中,以进行再过滤,大幅减小第一烟气通道的阻力,提升净化脱油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净化装置壳体的烟气净化装置。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化装置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置为环状,其中部的空腔作为第一烟气通道;所述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外侧,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形成第二烟气通道,所述第二烟气通道具有通过隔板分隔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第一壳体对应所述出风通道的壳壁设置出风口,以使所述第一烟气通道与出风通道相连通。

第一烟气通道中用以放置过滤元件,利用过滤元件将烟气中颗粒进行截留,并将颗粒甩至第一壳体的内壁,使第一壳体内壁区域的压力增加,由于第一壳体内壁设置用以连通第二出风通道的出风口,第一壳体内壁的内壁区域与出风口产生压力差,使部分过滤烟气携带颗粒物由出风口自然引入至第二烟气通道的出风通道中,再利用其他过滤装置对出风通道的部分烟气进行二次过滤。

该净化装置壳体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脱离净化元件的油烟撞击第一壳体内壁后,由出风口排放至第二烟气通道中进行再过滤,提升了净化装置壳体的过滤效率,减小烟气二次污染的产生,节能环保。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体环绕在所述第一壳体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口由至少一个排风导向板组成,所述排风导向板用以将第一烟气通道的烟气导流至第二烟气通道,同时能够截留烟气中油滴或颗粒物。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通道内设置至少一个进风导向板。

进风导向板能够引导烟气沿切线方向进入到第二烟气通道内,减小第一壳体对烟气的阻力,提高烟气流通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烟气通道和第二烟气通道的轴向排烟口相连通。第一烟气通道的轴向排烟口用于排放经过滤元件过滤后的气体,第二烟气通道轴向排烟口用以排放经其他过滤设备净化后的自身或其他来源气体,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能够使其他过滤设备过滤净化后的气体进入第二烟气通道,并由第一烟气通道排出至外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排烟口处的挡板设置第二导流部,所述第二导流部位于第一烟气通道内部,所述第二导流部设置为弯弧状或者弯折状,其开口朝向第一壳体的壳壁。

进一步的,还包括导流盖,所述导流盖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进烟口位置,所述导流盖中部设置与所述第一烟气通道连通的导流盖进风口,所述导流盖进风口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烟气通道直径,并且,环绕所述导流盖进风口位置外延设置导流部,所述导流部、所述导流盖与所述第一壳体形成导流通道。

导流盖进风口起到引入烟气的作用,在过滤元件的作用下,烟气由导流盖进入到第一烟气通道中,由过滤元件对烟气中颗粒进行截留,并将截留颗粒物甩到第一壳体的内壁上,在导流通道的导流作用下,颗粒在导流通道中多次撞击,并截留在导流通道中,提高烟气净化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部设置为弯弧状或者折弯状,其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壳壁或者轴向方向。

导流部采用弯弧状或者折弯状,能够引导涡道中的气流向上移动通过过滤元件进行再次净化,并且,还起到一定防回风的作用。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轴向排烟口方向的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三壳体具有与所述第一烟气通道和所述第二烟气通道相连通第三烟气通道。

第三壳体用以排放过滤后的气体,同时,用以容纳相应的驱动部件、引风部件及再净化部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烟气通道分为相连接的第一分烟道和第二分烟道,所述第一分烟道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分烟道的出风口与第二分烟道的进风口连接,所述第一分烟道自进风口至出风口的方向直径递减。

第一分烟道自进风口至出风口的方向直径递减,起到扩压的作用减缓气体在净化时的流速提高净化效率和排烟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排烟口处的挡板还设置有第三导流部,第三导流部位于所述挡板朝向第一分烟道的一端,用以将第一烟气通道的排烟口及第二烟气通道的出风通道排出的烟气导向至第一分烟道。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烟气净化装置,包括集气罩以及设置在集气罩上的至少一个上述的净化装置壳体。

进一步的,所述净化装置壳体设置两个,其中第一个净化装置壳体的出风通道与第二个净化装置壳体的进风通道通过辅助净化装置相连通,第一个净化装置壳体的进风通道与第二个净化装置壳体的出风通道通过辅助净化装置相连通。

经过第一净化装置壳体粗过滤的烟气由出风口进入到第二个净化装置壳体的进风通道中,由该进风通道中的辅助净化装置对烟气进行二次过滤,使过滤后的气体经第二个净化装置壳体中第二烟气通道的轴向排烟口排出;

同样地,经过辅助净化装置壳体粗过滤的烟气由出风口进入到第一个净化装置壳体的进风通道中,由该进风通道中的辅助净化装置对烟气进行二次过滤,使过滤后的气体经第一个净化装置壳体中第二烟气通道的轴向排烟口排出。

利用该过滤装置不仅能够对烟气进行过滤,还能够将部分烟气导出至其他脱油导流装置并进行再次净化排放,大幅增强了净化效率且降低了排烟阻力。

进一步的,所述净化装置壳体中第二壳体远离第一壳体的端部外接有辅助净化装置,所述辅助净化装置分别连通出风通道和进风通道。

辅助净化装置能够使第二壳体中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形成闭环通道,利用辅助净化装置对烟气进行再净化,消除烟气中有害物质,大幅增强了净化效率且降低了排烟阻力。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化装置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置为环状,其中部的空腔作为第一烟气通道;所述第二壳体设置在第一壳体径向方向外侧,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形成第二烟气通道,所述第二烟气通道具有通过隔板分隔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第一壳体正对所述出风通道的壳壁设置出风口,以使所述第一烟气通道径向方向与出风通道相连通。

第一烟气通道中用以放置过滤元件,利用过滤元件将烟气中颗粒进行截留,并将颗粒甩至第一壳体的内壁,使第一壳体内壁区域的压力增加,由于第一壳体内壁设置用以连通第二出风通道的出风口,第一壳体内壁的内壁区域与出风口产生压力差,使部分过滤烟气携带颗粒物由出风口自然引入至第二烟气通道的出风通道中,再利用其他过滤装置对出风通道的部分烟气进行二次过滤。

该净化装置壳体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脱离净化元件的油烟撞击第一壳体内壁后,由出风口排放至第二烟气通道中进行再过滤,提升了净化装置壳体的过滤效率,减小烟气二次污染的产生,大幅降低了排烟阻力降低了排烟功耗,符合低功耗环保技术的发展理念,节能环保。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烟气净化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的净化装置壳体,具有该净化装置壳体的上述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净化装置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净化装置壳体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净化装置壳体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净化装置壳体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烟气净化结构对于烟气的净化监测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中烟气净化结构对于烟气的净化监测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烟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A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烟气净化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第一壳体;101-第一烟气通道;102-第二烟气通道;103-隔板;104-进风通道;105-出风通道;106-排风导向板;107-进风导向板;108.109-轴向排烟口;110-第二导流部;111-第三导流部;112-排油口;200-第二壳体;300-导流盖;301-导流盖进风口;302-导流部;303-导流通道;400-第三壳体;401-第三烟气通道;402-第一分烟道;403-第二分烟道;10-第一个净化装置壳体;20-第二个净化装置壳体;30-辅助净化装置;40-封板;50-集烟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化装置壳体主要应用于工业烟气、厨房油烟过滤等领域。本实施例中以油烟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图1示出了实施例一提供的净化装置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实施例一提供的净化装置壳体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示出了进风通道);图3示出了实施例一提供的净化装置壳体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示出了出风通道),其中上述附图中箭头指向均为烟气流动方向。

请参照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净化装置壳体包括: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第一壳体100设置为环状,其中部的空腔作为第一烟气通道101;第二壳体200环绕在第一壳体100外侧,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之间形成环状的第二烟气通道102,第二烟气通道102具有通过隔板103分隔的进风通道104和出风通道105,进风通道104和出风通道105分别设置在第二烟气通道102的径向方向两端。

第一壳体100正对出风通道105的壳壁设置出风口,以使第一烟气通道101径向方向与出风通道105相连通。

第一烟气通道101中用以放置过滤元件,利用过滤元件将烟气中油滴进行截留,利用过滤元件的离心力将油滴甩至第一壳体100的内壁,使第一壳体100内壁区域的压力增加,由于第一壳体100内壁设置用以连通第二出风通道105的出风口,第一壳体100内壁的内壁区域与出风口产生压力差,使部分过滤烟气携带油滴由出风口自然引入至第二烟气通道102的出风通道105中,再利用其他过滤装置对出风通道105的部分烟气进行二次过滤,减小了因脱离净化网盘的油烟在第一烟气通道101中形成逆流风,增加烟气阻力,对过滤造成干扰的状况。

该净化装置壳体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脱离净化元件(该净化元件优选采用净化网盘)的油烟撞击第一壳体100内壁后,由出风口排放至第二烟气通道102中利用其它装置进行再过滤,不会影响到净化装置壳体的过滤效率,减小烟气二次污染的产生,节能环保。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出风口由至少一个排风导向板106组成。具体实施时,优选设置多个排风导向板106,多个排风导向板106沿第一壳体100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排风导向板106自第一壳体100至第二壳体200方向呈向上倾斜状,不仅起到对第一烟气通道101的烟气导流至第二烟气通道102中的作用,不会产生排烟阻力,还起到加大与烟气的接触面积,使烟气充分与排风导向板106接触,对烟气中油滴或颗粒物的截留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进风通道104内设置至少一个进风导向板107。

进风导向板107能够引导烟气进入到第二烟气通道102内,减小第一壳体100对烟气的阻力,提高烟气流通效率。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中设置有三块进风导向板107,三块进风导向板107设置在第一壳体100周向的不同位置,用以将经过其他过滤装置输出的气体导向至第二烟气通道102中,并由第二烟气通道102的轴向出风口排出。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烟气通道102内也可以取消设置上述的进风导向板107。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第一烟气通道101和第二烟气通道102的轴向排烟口108、109相连通。

其中第一烟气通道101的轴向排烟口108用于排放经过滤元件过滤后的气体,第二烟气通道102轴向排烟进入第二口109用以排放第一烟气通道101通过出风口排出的气体或者经其他过滤设备排放的气体,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能够使其他过滤设备排放的过滤后的气体烟气通道102,并由第一烟气通道101排出至外界。通过设置两个烟气通道的结合,能够将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净化装置壳体与其他过滤设备相结合使用,充分对烟气进行过滤。

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第一壳体100的轴向排烟口处的挡板设置第二导流部110,第二导流部110位于第一烟气通道101内部,第二导流部110设置为弯弧状或者弯折状,其开口朝向第一壳体100的壳壁。

该第二导流部110能够避免部分烟气由过滤网盘与第一壳体100排烟口处的挡板之间的缝隙排出至排烟口,从而提高过滤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在第二烟气通道中设置至少一个排油口112,排油口112用于排出截留到第二烟气通道中的油液。

请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该净化装置壳体还包括导流盖300,导流盖300设置在第一壳体100的轴向进烟口位置,导流盖300中部设置与第一烟气通道101连通的导流盖进风口301,导流盖进风口301直径小于第一烟气通道101直径,并且,环绕导流盖进风口301的位置设置导流部302,导流部302、导流盖300与第一壳体100形成导流通道303。

导流盖进风口301起到引入烟气的作用,在过滤元件的作用下,烟气由导流盖300进入到第一烟气通道101中,由过滤元件对烟气中颗粒进行截留,并将截留油滴甩到第一壳体100的内壁上,在导流通道303的导流作用下,颗粒在导流通道303中多次撞击,并截留在导流通道303中,提高对烟气的净化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上述的导流部302设置为弯弧状或者弯折状,其开口朝向第一壳体100的壳壁。

以导流部302采用弯弧状为例,其能够引导导流通道303中的气流多次撞击导流通道,形成紊流效果,使烟气中油滴与导流通道充分接触进而与烟气分离,同时,该弯弧状的导流部302还能够使烟气向上移动通过过滤元件进行再次净化,避免现有技术中,烟气与外壳壳体的挡板撞击后朝向与进烟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产生烟气阻力,对烟气净化效果产生影响。

请参照图4,示出实施例一提供的净化装置壳体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该净化装置壳体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200轴向排烟口108、109方向的第三壳体400,第三壳体400与第二壳体200连接,第三壳体400具有与第一烟气通道101和第二烟气通道102相连通第三烟气通道401。

第三壳体400用以排放过滤后的气体,同时,用以容纳相应的驱动部件和引风部件。

该第三烟气通道401分为相连接的第一分烟道402和第二分烟道403,第一分烟道402的进风口与第二壳体200连接,第一分烟道402的出风口第二分烟道403的进风口连接,第一分烟道402自进风口至出风口的方向直径递减。

第一分烟道402自进风口至出风口的方向直径递减,在烟气过滤后,对气流起到加速排出的作用。

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第一壳体100排烟口处的挡板还设置有第三导流部111,第三导流部111位于挡板朝向第一分烟道402的一端,用以将第一烟气通道101的排烟口及第二烟气通道102的出风通道排出的烟气导向至第一分烟道402。

图5示出了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化装置壳体对于烟气浓度值的净化监测图;图6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净化装置壳体对于烟气浓度值的净化监测图;

对于五米的排烟系统,三眼鼓风炒灶,一个四眼煲仔炉正常工作,未经净化时最高浓度为12mg/m3,从图5中可知,经过本实用新型净化装置壳体净化后,净化后的烟气浓度平均值为1.27mg/m3

并且实验得知当有此装置时净化器贴近风口处用风速仪测得值为5.8m/s,当无此装置时,用现有技术环状壳体代替时,风速会急剧下降至3.3m/s。

对于五米的排烟系统,三眼鼓风炒灶,一个四眼煲仔炉正常工作,未经净化时最高浓度为12mg/m3,从图6中可知,当无此装置时,净化后的烟气浓度平均值为2.51mg/m3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烟气净化装置,包括集气罩50以及设置在集气罩50上的至少一个上述实施一提供的净化装置壳体。

如图7和图8所示,其中附图中箭头指向为烟气流动方向。具体实施时,该净化装置壳体设置两个,为了便于说明,对两个净化装置壳体分别进行标号,其中第一个净化装置壳体10的出风通道105与第二个净化装置壳体20的进风通道104通过辅助净化装置30相连通,第一个净化装置壳体10的进风通道104与第二个净化装置壳体20的出风通道105通过辅助净化装置30相连通。

经过第一个净化装置壳体10粗过滤的烟气由出风口进入到第二个净化装置壳体20的进风通道104中,由辅助净化装置30对烟气进行二次过滤,使过滤后的气体经第二个净化装置壳体20中第二烟气通道102的轴向排烟口108、109排出;

同样地,经过第二个净化装置壳体20粗过滤的烟气由出风口进入到第一个净化装置壳体10的进风通道104中,由辅助净化装置对烟气进行二次过滤,使过滤后的气体经第一个净化装置壳体10中第二烟气通道102的轴向排烟口108、109排出。

利用该过滤装置不仅能够对烟气进行过滤,还能够将部分烟气导出至其他脱油导流装置并进行再次净化排放,大幅增强了净化效率且降低了排烟阻力。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以设置两个净化装置壳体的结构进行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具体实施时,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3个、4个或者多个上述的通过辅助净化装置相连接的净化装置壳体,其结构这里不再赘述。

图9示出了实施例二提供的烟气净化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7,该净化装置壳体中第二壳体远离第一壳体的端部外接有辅助净化装置30,辅助净化装置30分别连通出风通道104和进风通道105。

具体设置时,辅助净化装置30具有一封板40,该封板40设置为圆弧状,其直径与第二壳体直径相适配,以对出风通道104内的烟气导向至进风通道105内,从而减小内部空间对烟气的阻力。

该实施方案中,利用封板,能够使第二壳体中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形成闭环通道,利用辅助净化装置对烟气进行净化,消除烟气中有害物质,大幅增强了净化效率且降低了排烟阻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