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筒过滤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87405发布日期:2018-10-02 18:32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滤筒过滤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滤筒除尘器以滤筒作为过滤元件所组成或采用脉冲喷吹的除尘器。滤筒除尘器按安装方式分,可以分为斜插式,侧装式,吊装式,上装式。滤筒除尘器按滤筒材料分,可以分为长纤维聚酯滤筒除尘器,复合纤维滤筒除尘器,防静电滤筒除尘器,阻燃滤筒除尘器,覆膜滤筒除尘器,纳米滤筒除尘器等。

滤筒过滤除尘的核心部件是滤芯,一般滤筒都是滤网或附着滤膜,滤芯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需要清理,目前许多滤筒除尘器的清灰装置设计不合理,导致清灰不彻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科学合理,过滤效果好,清灰彻底的一种滤筒过滤除尘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滤筒过滤除尘装置,包括箱体、灰斗和支腿;所述箱体至于支腿上;所述灰斗连接在箱体底部;所述箱体内从上至下设有若干层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包括若干个倾斜设置的筒状滤芯,所述滤芯设置在滤芯架上,一端与箱体侧壁的出风口连接,另一端与箱体侧壁的滤芯压盖连接;所述滤芯包括两端为圆环形的滤料骨架和包裹在滤料骨架上的滤料,所述滤料连接在滤料骨架的外圆和内圆,形成第一滤料层和第二滤料层,所述第一滤料层和第二滤料层均为中效漆雾棉,第一滤料层厚度为20~25mm,第二滤料层厚度为25~30mm;所述过滤单元之间还设有清灰口,所述清灰口为条状,清灰口出风处设有向下倾斜的导风板,所述清灰口与箱体侧壁的高压喷吹管连接,所述高压喷吹管和滤芯压盖位于箱体同一侧,所述滤芯压盖上设有旋转把手。

作为优选,所述过滤单元为3~8层。

作为优选,所述清灰口的长度与过滤单元的长度一致,所述导风板向下倾斜的角度为15°~45°。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滤料层和第二滤料层均为防油防水和防静电。

作为优选,所述出风口上还设有封盖。

作为优选,所述箱体顶部还设有进气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第一,滤芯倾斜设置,过滤单元之间设有清灰口,清灰口为条状,长度与过滤单元长度一致,滤芯压盖上设有旋转把手,通过旋转滤芯,到达滤芯的全方位清灰效果;第二,第一滤料层和第二滤料层均为中效漆雾棉,第一滤料层厚度为20~25mm,第二滤料层厚度为25~30mm,初始时,粉尘在滤筒滤料表面形成一层粉尘过滤层。这层过滤层起到过滤含尘气流中粉尘的作用,而滤料起形成和支持初层的骨架作用,初层粉尘厚度大概0.3~0.5mm左右;初层形成后,对2um以上的粉尘可达到95%的除尘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滤芯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箱体、1.1是出风口、1.2是进气口、1.3是封盖、2是灰斗、3是支腿、4是过滤单元、4.1是滤芯、4.1.1是滤料骨架、4.1.2是第一滤料层、4.1.3是第二滤料层、4.2是滤芯架、4.3是滤芯压盖、4.3.1是旋转把手、5是清灰口、5.1是导风板、5.2是高压喷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滤筒过滤除尘装置,包括箱体1、灰斗2和支腿3;所述箱体1至于支腿3上;所述灰斗2连接在箱体1底部;所述箱体1内从上至下设有若干层过滤单元4;所述过滤单元4包括若干个倾斜设置的筒状滤芯4.1,所述滤芯4.1设置在滤芯架4.2上,一端与箱体1侧壁的出风口1.1连接,另一端与箱体1侧壁的滤芯压盖4.3连接;所述滤芯4.1包括两端为圆环形的滤料骨架4.1.1和包裹在滤料骨架4.1.1上的滤料,所述滤料连接在滤料骨架的外圆和内圆,形成第一滤料层4.1.2和第二滤料层4.1.3,所述第一滤料层4.1.2和第二滤料层4.1.3均为中效漆雾棉,第一滤料层4.1.2厚度为20~25mm,第二滤料层4.1.3厚度为25~30mm;所述过滤单元4之间还设有清灰口5,所述清灰口5为条状,清灰口5出风处设有向下倾斜的导风板5.1,所述清灰口5与箱体1侧壁的高压喷吹管5.2连接,所述高压喷吹管5.2和滤芯压盖4.3位于箱体同一侧,所述滤芯压盖4.3上设有旋转把手4.3.1,所述过滤单元4为3~8层,所述清灰口5的长度与过滤单元4的长度一致,所述导风板5.1向下倾斜的角度为15°~45°,所述第一滤料层4.1.2和第二滤料层4.1.3均为防油防水和防静电,所述出风口1.1上还设有封盖1.3,所述箱体顶部还设有进气口1.2。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一种滤筒过滤除尘装置,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还可据此做出多种变化,但任何与本实用新型等同或相类似的变化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