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风加热脱附吸附式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5962发布日期:2018-10-12 22:35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附式干燥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鼓风加热脱附吸附式干燥机。



背景技术:

鼓风加热脱附吸附式干燥机是一种节能型压缩空气干燥装置,它采用环境空气鼓风再生的工艺,可以节省传统工艺再生所需的大量产品气。吸附基本原理与传统吸附工艺类似,但其再生方法是鼓风再生的工艺,工艺步骤包括加热、吹冷。加热时再生气源来自鼓风机升压后的环境空气,经加热器加热至再生气体。

专利CN205435404 U公开了一种鼓风加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包括支架、两个吸附塔、一个电控箱、一个鼓风机以及加热器,两个吸附塔底部通过一进气管道连接,所述进气管道的中部设有进气口和两个进气单向阀,两个进气单向阀设置在进气口两侧,两个吸附塔顶部通过一出气管道连接,所述出气管道中部设有出气口和两个出气单向阀,两个出气单向阀设置在出气口两侧,两个吸附塔顶部分别通过再生气连通管与加热器连接,所述再生气连通管上设有再生气调节阀,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通过一鼓风管道与加热器的进风口连接。

现有设计的鼓风加热脱附吸附式干燥机采用加热与吹冷是在同一管路,加热吹冷耗气量大,工作时间长,影响再生效率;采用加热管路和吹冷管路独立设计,管路冗长,设备结构复杂,对增压设备要求高,增加制造成本,维护难度也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制造成本低,耗气量小,再生效率高的鼓风加热脱附吸附式干燥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鼓风加热脱附吸附式干燥机,包括干燥A塔、干燥B塔、空气入口、空气出口、进气管路、出气管路、加热管路、冷却管路、再生空气入口、泄压管路和均压管路,所述空气入口通过进气管路与干燥A塔和干燥B塔下端连接,所述空气出口通过出气管路与干燥A塔和干燥B塔上端连接,所述均压管路与出气管路连接;所述加热管路与干燥A塔和干燥B塔上端连接,所述冷却管路与干燥A塔和干燥B塔下端连接,所述加热管路和冷却管路另一端连接再生空气入口,所述再生空气入口设有鼓风机,所述加热管路上设有加热器和冷却排气口,所述冷却管路上设有加热排气口;所述泄压管路设于干燥A塔和干燥B塔的下端。

所述泄压管路上设有消音器。

所述再生空气入口设有空气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采用加热与吹冷管路分开,加热从上往下,吹冷由下往上,互不干扰,结构合理,降低鼓风机的功耗,加快了冷却速度,缩短再生时间,提升再生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鼓风加热脱附吸附式干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鼓风加热脱附吸附式干燥机的加热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鼓风加热脱附吸附式干燥机的吹冷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3所示,鼓风加热脱附吸附式干燥机,包括干燥A塔1、干燥B塔2、空气入口3、空气出口4、进气管路5、出气管路6、加热管路7、冷却管路8、再生空气入口9、泄压管路10和均压管路11,所述空气入口3通过进气管路5与干燥A塔1和干燥B塔2下端连接,所述空气出口4通过出气管路6与干燥A塔1和干燥B塔2上端连接,所述均压管路11与出气管路6连接;所述加热管路7与干燥A塔1和干燥B塔2上端连接,所述冷却管路8与干燥A塔1和干燥B塔2下端连接,所述加热管路7和冷却管路8另一端连接再生空气入口9,所述再生空气入口9设有鼓风机91,所述加热管路7上设有加热器71和冷却排气口81,所述冷却管路8上设有加热排气口72;所述泄压管路10设于干燥A塔1和干燥B塔2的下端。

所述泄压管路10上设有消音器101。

所述再生空气入口9设有空气过滤器。

运行时,通过控制器(未图示)设定安装于各管路上的电磁阀的开启时机。工作时,空气从空气入口3进入,经过干燥A塔1进行干燥净化处理,由空气出口4输送到用气场地。对需要进行干燥剂再生的干燥B塔2,首先开启泄压管路10,对干燥B塔2进行泄压,便于干燥剂的再生,然后开启加热管路7,开启鼓风机91和加热器71,空气从再生空气入口9进入,经过加热器71加热,热空气进入到干燥B塔2内,对干燥B塔2内的干燥剂自上而下进行脱附,去除干燥剂中的水分,恢复吸附能力,最终空气从加热排气口72排出;干燥剂加热脱附完成后,关闭加热管路7和加热器71,开启冷却管路8,空气由再生空气入口9通过鼓风机91进入到冷却管路8,输送到干燥B塔2内,对干燥剂自下而上进行吹冷处理,与加热脱附方向相反,避免了冷空气与最热的空气接触,将上部的最热空气吹出干燥B塔2,加快吹冷速度,吹冷空气由冷却排气口81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采用加热与吹冷管路分开,加热从上往下,吹冷由下往上,互不干扰,结构合理,降低鼓风机的功耗,加快了冷却速度,缩短再生时间,提升再生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