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液透析液配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4050发布日期:2018-10-30 22:1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液透析液的配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血液透析液配制装置其管路复杂,控制麻烦,后期消毒杀菌特别复杂,容易存在细菌滋生,影响透析液的安全性,且配液罐内的浓缩液的浓度均一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对配制环境进行较为严格的控制,防止配制液出现污染,而且在后期可对配制装置进行冲洗和反冲洗,可严格确保整个配制装置的洁净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血液透析液配制装置,包括配液罐、温度感应器和控制装置,所述配液罐内部中空,其上端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料口,其侧壁下端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纯水入口,其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用以对配液罐内的原料进行搅拌,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液罐的侧壁为夹层结构,其内层罐壁和外层罐壁之间为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加热介质,并安装有电加热装置,所述配液罐的下端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排液口,所述温度感应器设置在所述配液罐底部靠近排液口的位置,所述温度感应器和电加热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配液罐的排液口处设置有第一阀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将配液罐的侧壁设置为夹层结构,有利于将加热装置置于夹层结构的空腔内,避免将加热装置设置在配液罐内使得配液罐内部形成死角,影响溶液混合均与和消毒。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料口为喇叭形,其开口较大端朝上,并转动设有可打开或关闭其的盖子,其开口较小端与所述配液罐上端连接并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喇叭形的进料口更加便于投料。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料口开口较大端的端部横截面为环形,并在其开口较大端的端部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底处环设有一圈与进料口外部空间连通的小孔,所述盖子包括一个平板,所述平板的下端环设有一圈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裙边,所述平板转动安装在所述进料口的上端,并可转动打开或关闭所述进料口的上端,且在所述平板关闭所述进料口上端时,所述裙边伸入到所述凹槽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进料口处设置盖子,且将进料口的上端设置开口向上的凹槽,并在盖子的下端设置与凹槽配合的裙边,如此则有利于避免细菌或粉尘经进料口处进入到配液罐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转轴和搅拌桨,所述搅拌桨为多个,所述转轴竖直设置,其下端穿过所述配液罐的上端,并向下延伸至靠近所述配液罐底部的位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配液罐上端,其驱动端与所述转轴的上端传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多层搅拌桨,有利于配制桶内的原料进行更均匀的混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料口和纯水入口均设置在所述配液罐的同一侧,所述排液口设置在所述配液罐的另一侧。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将进料口和纯水入口设置在同一侧有利于物料与纯水进行更好的混合,将排液口设置在所述纯水入口的对侧则有利于确保排液口处的液体混合相对更加均匀,其浓度更加趋近所需要配制的浓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配液罐靠近所述排液口的位置还设置有电导率感应器,所述电导率感应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配液罐内设置电导率感应器并将其设置在靠近排液口的位置,使得测量的结果与排液口处的结果相近。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排液口通过第一三通与所述过滤装置的进料口连通,且所述第一三通的其中两个接口分别与所述排液口和所述过滤装置的进料口连通,余下的一个接口处连通有一个第二阀门,所述过滤装置的出料口通过第二三通与血液透析液盛料装置连通,且所述第二三通的其中两个接口分别与所述过滤装置的出料口以及血液透析液盛料装置连通,余下的一个接口处连通有一个第三阀门,所述第二三通与所述血液透析液盛料装置连通的接口处设有第四阀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过滤装置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处分别设置第一三通和第二三通,并分别将第一三通的一个接口与配液罐连通,可关闭第四阀门和第一阀门,开启第二阀门,并由第三阀门通入纯水对过滤装置进行反冲洗。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纯水入口处设置有第五阀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可及时控制纯水入口开启或关闭。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和第五阀门均为电磁阀,且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和第五阀门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方便控制,并能提高整个配液装置的智能化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血液透析液配制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血液透析液配制装置的改进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进料口处凹槽的结构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控制装置的电连接图。

图中:1配液罐、11进料口、111凹槽、112小孔、12纯水入口、121第五阀门、13搅拌机构、131转轴、132搅拌桨、14驱动装置、15内层罐壁、16 外层罐壁、17电加热装置、18排液口、19盖子、191平板、192裙边、2温度感应器、3控制装置、4第一阀门、5电导率感应器、6过滤装置、7第一三通、71第二阀门、8第二三通、81第三阀门、82第四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血液透析液配制装置,包括配液罐1、温度感应器2和控制装置3,所述配液罐1内部中空,其上端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料口11,其侧壁下端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纯水入口12,其内设置有搅拌机构13,所述搅拌机构13与驱动装置14传动连接,用以对配液罐1 内的原料进行搅拌,所述配液罐1的侧壁为夹层结构,其内层罐壁15和外层罐壁16之间为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加热介质,并安装有电加热装置 17,所述配液罐1的下端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排液口18,所述温度感应器2 设置在所述配液罐1底部靠近排液口18的位置,所述温度感应器2和电加热装置17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3电连接;所述配液罐1的排液口18处设置有第一阀门4。其中加热介质可以为煤油或是沙子。且所述控制装置优选的是PLC控制器。优选的,所述配液罐为竖直设置的圆柱形。将配液罐的侧壁设置为夹层结构,有利于将加热装置置于夹层结构的空腔内,避免将加热装置设置在配液罐内使得配液罐内部形成死角,影响溶液混合均与和消毒。另外避免将电加热装置设置罐内,可避免电加热管腐蚀而影响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配液罐1的进料口11处转动设置有可打开或关闭其的盖子19,所述进料口11为喇叭形,其开口较大端朝上,其开口较小端与所述配液罐1上端连接并连通,所述进料口11开口较大端的端部横截面为环形,并在其开口较大端的端部环设有凹槽111,所述凹槽111 的槽底处环设有一圈与进料口11外部空间连通的小孔112,所述盖子19包括一个平板191,所述平板191的下端环设有一圈与所述凹槽111相配合的裙边192,所述平板191转动安装在所述进料口11的上端,并可转动打开或关闭所述进料口11的上端,且在所述平板191关闭所述进料口11上端时,所述裙边192伸入到所述凹槽111内。在进料口处设置盖子,且将进料口的上端设置开口向上的凹槽,并在盖子的下端设置与凹槽配合的裙边,如此则有利于避免细菌或粉尘经进料口处进入到配液罐内。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搅拌机构13包括转轴131和搅拌桨132,所述搅拌桨 132为多个,所述转轴131竖直设置,其下端穿过所述配液罐1的上端,并向下延伸至靠近所述配液罐1底部的位置,所述驱动装置14设置在所述配液罐1上端,其驱动端与所述转轴131的上端传动连接。设置多层搅拌桨,有利于配制桶内的原料进行更均匀的混合。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进料口11和纯水入口12均设置在所述配液罐1的同一侧,所述排液口18设置在所述配液罐1的另一侧。优选的,如图2 所示,所述配液罐的罐底为斜面,其中排液口处的水平高度最低,其外周分别倾斜向上延伸至与配液罐内壁连接,即在排液口进行排液时,配液罐内排干时,其内不会产生水渍遗留。将进料口和纯水入口设置在同一侧有利于物料与纯水进行更好的混合,将排液口设置在所述纯水入口的对侧则有利于确保排液口处的液体混合相对更加均匀,其浓度更加趋近所需要配制的浓度。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配液罐1内靠近排液口18的位置还设置有电导率感应器5,所述电导率感应器5与所述控制装置3电连接。在配液罐内设置电导率感应器并将其设置在靠近排液口的位置,使得测量的结果与排液口处的结果相近。

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过滤装置6,所述过滤装置6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排液口18通过第一三通7与所述过滤装置6的进料口连通,且所述第一三通7的其中两个接口分别与所述排液口18和所述过滤装置6的进料口连通,余下的一个接口处连通有一个第二阀门71,所述过滤装置6的出料口通过第二三通8与血液透析液盛料装置连通,且所述第二三通8的其中两个接口分别与所述过滤装置6的出料口以及血液透析液盛料装置连通,余下的一个接口处连通有一个第三阀门81,所述第二三通8与所述血液透析液盛料装置连通的接口处设有第四阀门82。其中,所述第二三通与所述血液透析液盛料装置之间为可拆卸连通。在过滤装置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处分别设置第一三通和第二三通,并分别将第一三通的一个接口与配液罐连通,可关闭第四阀门和第一阀门,开启第二阀门,并由第三阀门通入纯水对过滤装置进行反冲洗。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纯水入口处设置有第五阀门121。

如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门4、第二阀门71、第三阀门81、第四阀门82和第五阀门121均为电磁阀,且所述第一阀门4、第二阀门71、第三阀门81和第四阀门82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3电连接。方便控制,并能提高整个配液装置的智能化程度。

其中,所述过滤装置可以是陶瓷膜过滤器,由于陶瓷膜过滤器耐腐蚀性好,使用寿命长。

其原理是:在配制血液透析液的溶液时,关闭第一阀门4,打开盖子19,通过进料口11加入溶质后关闭盖子19,并通过纯水入口12加入部分纯水后关闭第五阀门121,启动驱动装置对其进行搅拌,使溶质与纯水二者互溶,同时利用控制装置控制电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其中加热温度宜设定在相对较高的温度如80℃以上并保温10分钟以上进行消毒,待消毒完成后,停止加热,再次打开第五阀门121通入纯水,此时,溶液的温度下降,并控制溶液温度在37-40℃,待溶液体积达到规定值后,通过观测溶液电导率值与标准值是否存在误差,若大于标准值,则继续加热蒸发部分水分,若低于标准值,则通过调节第五阀门121缓慢的补入纯水,直至溶液在该温度范围内的电导率值符合规定即可彻底关闭第五阀门,然后打开第第一阀门4和第四阀门82,此时第二阀门71和第三阀门81始终处于关闭,将利用过滤装置6 对溶液进行过滤然后装入血液透析液盛料装置。

注意,优选的,上述所述盖子盖板的中部可设置止逆阀,便于加热时排出蒸汽,同时可防止外界气体进入到配液罐内。

如配液罐的容积为5L,则最多可一次配制4L的溶液,预先根据配制溶液的浓度计算出溶质的质量,配制时,一次性加入上述预算的质量的溶质,加入部分纯水进行预溶解并升温进行消毒后继续加入纯水定容至4L,再根据溶液的电导率对溶液的体积进行微调,使得其电导率符合标准值。

在后期需要对溶液进行冲洗时,拆掉血液透析液盛料装置,先关闭第一阀门4,开启第五阀门121向配液罐内加满纯水后再将其关闭,并搅拌洗涤,在洗涤时,可适当升温,洗涤好后,开启第一阀门4、第二阀门71和第四阀门82,将污水排掉,然后,关闭第四阀门82、和第二阀门71,开启第三阀门81和第一阀门4向配液罐内补入纯水后关闭第一阀门4和第三阀门81,并同时进行搅拌,洗涤后,开启第一阀门4和第二阀门71排出污水,再接着开启第三阀门和第二阀门,利用纯水对过滤装置进行冲洗一段时间后关闭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最后开启第四阀门将整个装置内的水排净后,再关闭第四阀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