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乳液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9233发布日期:2018-12-21 19:49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纳米乳液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乳液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纳米乳液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纳米乳液(nanoemulsion)又称微乳液(microemulsion),是由水、油、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等自发形成,粒径为1~100nm的热力学稳定、各向同性,透明或半透明的均相分散体系.一般来说,纳米乳分为三种类型,即水包油型纳米乳(O/W)、油包水型纳米乳(W/O以及双连续型纳米乳(B.C),1943年由Hoar和Schulman首次发现并报道了这一分散体系。直到1959年,Schulman才提出“microemulsion”这一概念。此后,纳米乳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目前,纳米乳化技术已渗透到日用化工、精细化工、石油化工、材料科学、生物技术以及环境科学等领域,成为当今国际上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研究领域。

现有技术下,在中药加工技术领域,纳米乳液的加工由于设备的局限性,普遍具有以下不足:

1、乳化效率低。

2、由于中药药性的互相影响,乳化的先后顺序有着自身的要求,而目前的乳化设备无法实现中药的按序乳化,影响最终的中药乳液的药性。

目前只能通过人工来实现多种中药药液的按序乳化,其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纳米乳液制备装置,其能够提高乳化效率,全自动实现多种中药药液的按序乳化,保证最终产品的药性。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纳米乳液制备装置,包括支架,支架上方分别设置有第一超声乳化罐,第二超声乳化罐和第三超声乳化罐,所述的第一超声乳化罐,第二超声乳化罐和第三超声乳化罐上部分别设置有原液进口,所述的第一超声乳化罐,第二超声乳化罐和第三超声乳化罐顶部分别设置有超声波发射机构,所述第一超声乳化罐的底部通过第一管路连接第二超声乳化罐,所述的第二超声乳化罐底部通过第二管路连接第三超声乳化罐,所述的第三超声乳化罐底部设置有乳液出口,所述的原液进口、第一管路、第二管路、乳液出口处分别设置有控制阀,所述的超声波发射机构及控制阀分别电连接总控制器。

超声波发射机构包括超声波发射器,所述的超声波发射器通过换能器连接设置于第一超声乳化罐,第二超声乳化罐或第三超声乳化罐内的变幅杆。

变幅杆的外壁为波浪形。

第一超声乳化罐,第二超声乳化罐和第三超声乳化罐的外壁设置真空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器,分别控制原液进口、第一管路、第二管路、乳液出口处的控制阀以及超声波发射机构,按照乳化顺序需要,可以控制三个超声乳化罐分别加入中药原液,并依次启动乳化过程,使得多种中药原液的乳化能够自动完成,超声波发射机构的波浪形变幅杆和乳化罐的外壁真空设置,都增强了超声波的震动效率,从而使得乳化过程更加快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纳米乳液制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附图1所示,一种纳米乳液制备装置,包括支架1,支架1上方分别设置有第一超声乳化罐2,第二超声乳化罐3和第三超声乳化罐4,所述的第一超声乳化罐2,第二超声乳化罐3和第三超声乳化罐4上部分别设置有原液进口5,所述的第一超声乳化罐2,第二超声乳化罐3和第三超声乳化罐4顶部分别设置有超声波发射机构,所述第一超声乳化罐的底部通过第一管路6连接第二超声乳化罐3,所述的第二超声乳化罐3底部通过第二管路7连接第三超声乳化罐4,所述的第三超声乳化罐4底部设置有乳液出口8,所述的原液进口5、第一管路6、第二管路7、乳液出口8处分别设置有控制阀9,所述的超声波发射机构及控制阀9分别电连接总控制器10。

超声波发射机构包括超声波发射器11,所述的超声波发射器11通过换能器12连接设置于第一超声乳化罐2,第二超声乳化罐3或第三超声乳化罐4内的变幅杆13。

如图,变幅杆13的外壁为波浪形。

第一超声乳化罐2,第二超声乳化罐3和第三超声乳化罐4的外壁设置真空层1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