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饲料添加剂定量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3352发布日期:2018-11-30 20:06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饲料添加剂定量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料添加设备,具体是指一种生物饲料添加剂定量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饲料是一种合成产品,其组成除了大量的饲料原料外,还具有多种多样的添加剂,以保证饲料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为动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饲料添加剂有的为天然的,有的为合成的,目前以合成的较多,天然的饲料添加剂受到物体形状影响,无法实现自动化添加,合成的添加剂一般为粉末状固体,也有的为液体,液体可通过定量泵进行控制,粉末状则无法实现定量控制,一般情况下需要操作者需要事先称量,然后定量添加,一次性智能进行一个单位量一搅拌桶进行计算,无法实时根据生产需要添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生物饲料添加剂定量控制装置,在饲料混合原料进入到搅拌器之前进行实时添加,即便是混合1/3的量也可以随时控制添加1/3量需要的添加剂的量,并且该定量设备还具有密封性好,防止粉状添加剂添加时的外逸,设备内的搅拌器具有较好的防堵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如下一种生物饲料添加剂定量控制装置,包括料斗,所述料斗底部倾斜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设有出料嘴,所述出料嘴为锥形结构,所述出料嘴内设有输送绞龙,所述输送绞龙中轴与料斗侧壁通过轴承连接,所述中轴延伸至侧壁外部,并接有旋转中轴的动力,所述出料嘴底部设有水平设置的切面,所述出料嘴底部设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上表面与出料嘴紧密贴合,所述输送带上设有用于装填饲料添加剂的凹槽,所述凹槽为长条形,所述凹槽与凹槽之间设有相互连接的通槽,所述通槽与的深度小于凹槽的深度,所述凹槽的容积为1立方厘米,所述通槽底部为弧形。

作为优选,所述中轴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55度角设置,所述中轴位于料斗内的一段上设有搅拌叶片。防止料斗内物料堵塞。

作为优选,所述输送带右侧设有承接部。承接部与其他原料一同进入到搅拌罐中,可根据其他原料的加入量实现实时添加。

作为优选,所述出料嘴通过螺纹与料斗连接。采用本技术方案,出料嘴为塑料材质,长时间与输送带摩擦会损坏,方便更换。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饲料混合原料进入到搅拌器之前进行实时添加,即便是混合1/3的量也可以随时控制添加1/3量需要的添加剂的量,并且该定量设备还具有密封性好,防止粉状添加剂添加时的外逸,设备内的搅拌器具有较好的防堵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生物饲料添加剂定量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输送带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料斗,2、出料口,3、出料嘴,4、输送绞龙,5、轴承,6、中轴,7、切面,8、输送带,9、凹槽,10、通槽,11、搅拌叶片,12、承接部,13、耐磨层,14、传动辊,15、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生物饲料添加剂定量控制装置做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2中所示,一种生物饲料添加剂定量控制装置,包括料斗1,所述料斗1底部倾斜设有出料口2,所述出料口2上设有出料嘴3,所述出料嘴3为锥形结构,所述出料嘴3内设有输送绞龙4,所述输送绞龙4中轴6与料斗1侧壁通过轴承5连接,所述中轴6延伸至侧壁外部,并接有旋转中轴6的动力,所述的动力可以为电动机带动,所述电动机为12V电动机,转速300-800转/分钟,动力转动主要为了保证输送的粉末状添加剂的量,保证通过出料嘴的粉末能够填满整个凹槽,从而控制剂量,所述出料嘴3底部设有水平设置的切面7,所述出料嘴3底部设有输送带8,所述输送带8上表面与出料嘴3紧密贴合,所述输送带8上设有用于装填饲料添加剂的凹槽9,所述凹槽9为长条形,所述凹槽9与凹槽9之间设有相互连接的通槽10,所述通槽10与的深度小于凹槽9的深度,所述凹槽9的容积为1立方厘米,所述通槽10底部为弧形;所述中轴6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55度角设置,所述中轴6位于料斗1内的一段上设有搅拌叶片11;所述输送带8右侧设有承接部12;所述出料嘴3通过螺纹与料斗1连接。

所述的输送带为橡胶材质,可在两个传动辊14上转动,所述橡胶材质的输送带表面设有耐磨层13,所述耐磨层的厚度为1-2mm,所述耐磨层为尼龙薄片,所述的承接部与出料嘴之间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为透明亚克力材料制成,所述盖板15的厚度为2-3mm。

在饲料混合原料进入到搅拌器之前进行实时添加,即便是混合1/3的量也可以随时控制添加1/3量需要的添加剂的量,并且该定量设备还具有密封性好,防止粉状添加剂添加时的外逸,设备内的搅拌器具有较好的防堵性能,当需要提高添加量时,利用设置在输送带上的电动机和输送绞龙上的电动机快速转动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做了描述,很显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仍可做出很多变化,在此,应该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所做出的任何改变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