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活性炭翻板滤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3130发布日期:2019-05-24 21:53阅读:15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活性炭翻板滤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改进的活性炭翻板滤池。



背景技术:

在我国目前净水工艺中,滤池是最为核心的处理构筑物。目前国内多为普通快滤池、V型滤池、批式反冲洗滤池等。随着国内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提高,对净水处理工艺中滤池的截留效率和反冲洗节能减排有更高的要求。过滤效率低、能耗高的滤池已经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新要求。滤池的过滤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水厂的净水出水效果。各种类型滤池的主要区别在于滤池的滤料级配以及相应的反冲洗方式,反冲洗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滤池的过滤效果和过滤周期,对提高滤池的过滤效率以及运行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翻板滤池又叫苏尔寿滤池,在过滤时,进水通过溢流堰均匀流入滤池内,按照恒水位过滤方式,自上而下进行过滤;反冲洗时,先关闭进水阀,待池内余水水位至滤料表面20~30cm时,关闭出水阀门,按照气冲、气水混冲、水冲三个阶段进行冲洗,冲洗结束后开启排水翻板阀,排出冲洗废水。

翻板滤池反冲洗时,关闭排水翻板阀进行高速反洗,具有耗水量小,且不会出现滤料流失现象,因此常用做活性炭过滤的池型。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活性炭翻板滤池存在缺点:排水翻板阀4设于池体1的进水渠2一侧,进水渠2影响排水翻板阀4的安装,需在进水渠2中预埋钢管19,钢管19穿过进水渠2时,减少了进水过流断面面积,导致增大水头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活性炭翻板滤池,更改排水翻板阀的安装位置,显著减小了水头的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改进的活性炭翻板滤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渠与排水孔,所述池体在排水孔的一侧设有排水翻板阀以及承接排出废水的反冲洗废水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排水翻板阀设置在进水渠的相对方向上,现有技术中,排水翻板阀安装时,需要在进水渠内进行预埋钢管,而预埋钢管穿过进水渠时,进水截面会发生突变,减少了进水过流断面面积,而本申请改变排水翻板阀的安装位置后,就无需预埋钢管即可实现安装排水翻板阀,从而有效防止了水头损失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池体的底部设有配水配气渠,所述配水配气渠在朝向进水渠的一侧设有检修人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拆卸模板、清扫和平时的维护时,检修人孔提供入口,维修工人可通过检修人孔对模板进行拆卸、清扫或者维护,具有优异的维护方便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池体在进水渠的相对外壁上设有溢流孔,所述溢流孔的孔底标高高于常水位0.05m,所述溢流孔与反冲洗废水渠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池体内的水位高于常水位0.05m时,废水经由溢流孔排至反冲洗废水渠中,取代了现有技术中将溢流孔设置在池体的长边上,当设置多组活性炭滤池时,多组滤池之间需增加溢流渠道的缺陷,有利于节省占地面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池体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砾石承托层、石英砂层和活性炭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现有技术中通常设置砾石承托层和活性炭滤层进行过滤,活性炭滤层为敞开式,由于阳光的照射及溶解氧较为充足,池体内藻类极易生长,易穿透活性炭滤层进入上层清水池,影响出水水质;而本申请中在砾石承托层与活性炭滤层之间增设石英砂层,通过均质石英砂层的过滤作用,可截留并穿透活性炭滤层的藻类等物质,从而确保出水达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配水配气渠在检修人孔的相对外壁上设有反冲洗水管以及反冲洗气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照气冲、气水混冲、水冲三个阶段进行冲洗,可对滤料(砾石承托层、石英砂层和活性炭滤层)进行反冲洗,从而保证对滤料的冲洗清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冲洗废水渠的底面呈倾斜设置,且在反冲洗废水渠较低一侧的侧壁上设有排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冲洗废水渠内的废水需要及时排出,由于反冲洗废水渠的底面呈倾斜状态,对废水进行较好的导向,废水汇聚在较低的一侧,并经由排水管快速排出,可实现对废水处理的方便性与充分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砾石承托层的高度为280~320mm,所述石英砂层的高度为480~520mm,所述活性炭滤层的高度为2000~2400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性炭滤层的高度较高,可对池体内的水源进行充分过滤、净化,石英砂层的厚度为活性炭滤层的四分之一左右,可有效截留穿透活性炭滤层的藻类植物,从而保证水质的净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渠连接有若干向池体内供水的配水渠,所述进水渠、配水渠的底部设有放空管、控制放空管启闭的控制阀以及用于承接放空管内水源的放空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排放进水渠、配水渠内的水时,打开控制阀,水源会经由放空管快速地排至放空渠内,从而顺利放空进水渠、配水渠内的多余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活性炭翻板滤池,在不影响活性炭翻板滤池处理效果的情况下,在翻板排水阀、检修通道、溢流通道、滤料等方面进行优化:

1、将排水翻板阀设置在进水渠的相对一侧,无需预埋钢管即可实现排水翻板阀的安装,从而有效防止进水过流截面发生突变,防止发生水头损失;

2、在配水配气渠上设置检修人孔,方便维修工人拆卸模板以及清理、维护工作;

3、更改溢流孔的位置,减少池体占地面积;

4、增设石英砂层,有效截留藻类植物,从而确保出水水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活性炭滤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用于体现反冲洗废水渠渠底与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池体;2、进水渠;3、排水孔;4、排水翻板阀;5、反冲洗废水渠;6、配水配气渠;7、检修人孔;8、溢流孔;9、砾石承托层;10、石英砂层;11、活性炭滤层;12、反冲洗水管;13、反冲洗气管;14、排水管;15、配水渠;16、放空管;17、放空渠;18、控制阀;19、预埋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改进的活性炭翻板滤池,如图2所示,包括池体1,池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渠2与排水孔3,池体1在排水孔3的一侧设有排水翻板阀4以及承接排出废水的反冲洗废水渠5,排水翻板阀4与进水渠2未交叉,预埋钢管19(图1)的进水过流断面未发生突变,从而防止发生水头损失。

如图2所示,在进水渠2一侧还连接有若干并排设置的配水渠15,进水渠2为配水渠15提供水源,水源经由配水渠15缓慢流入池体1内;在进水渠2、配水渠15的底部均设有放空管16、控制阀18以及放空渠17,当需要排空进水渠2、配水渠15的水源时,打开控制阀18,使得放空管16呈流通状态,进水渠2、配水渠15内的水源经由放空管16排至放空渠17内,以方便对进水渠2、配水渠15进行清理、维护。

如图2所示,池体1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砾石承托层9、石英砂层10与活性炭滤层11,砾石承托层9的高度为300mm,活性炭滤层11的高度为2200mm,可实现对池体1内水源进行充分过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增设了石英砂层10,石英砂层10的高度为500mm,可起到截留藻类等植物的作用,有助于确保出水水质。

如图2所示,池体1的底部设置配水配气渠6,在配水配气渠6朝向进水渠2的一侧设有检修人孔7,由于反冲洗废水渠5移动至池体1在进水渠2的相对方向,所以为检修人孔7的设置提供了空间,方便维修工人爬进检修人孔7内进行模板的拆卸、清洁与维护工作。

如图2所示,配水配气渠6在检修人孔7的相对外壁上设有反冲洗水管12与反冲洗气管13,当需要对砾石承托层9、石英砂层10与活性炭滤层11进行反清洗时,依次打开反冲洗气管13、反冲洗气管13或者二者同时打开,以实现对上述滤料进行气冲、气水混冲与水冲三个阶段的清洗。

如图2所示,池体1在与进水渠2相对的外壁上设有溢流孔8,溢流孔8的孔底标高高于常水位0.05m,溢流孔8与反冲洗废水渠5相连通,当池体1内的水位高于0.05m时,多余的水会经由溢流孔8排放至反冲洗废水渠5内。

如图3所示,反冲洗废水渠5的底面呈倾斜设置,且在反冲洗废水渠5较低一侧的侧壁上设有排水管14,流进反冲洗废水渠5内的废水汇聚在较低水平度的一侧,再经由排水管14快速排出。

过滤过程:原水从进水渠2依次流进配水渠15、池体1内,原水以重力渗透依次穿过活性炭滤层11、石英砂层10与砾石承托层9,并以恒水头过滤汇入集水室(图中未显示);滤池反冲洗时,按气冲、气水混冲和水冲三个阶段开关相应阀门,一般重复两次后关闭排水翻板阀4,恢复到正常过滤工况。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