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重混合式液体混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2036发布日期:2018-12-07 22:56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重混合式液体混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混合设备,具体是一种双重混合式液体混合设备。



背景技术:

混合,指搀合,合在一起。如:把水和酒精混合起来。也指用机械的或流体动力的方法,使两种或多种物料相互分散而达到一定均匀程度的单元操作。

液体是三大物质形态之一。它没有确定的形状,往往受容器的影响。但它的体积在压力及温度不变的环境下,是固定不变的。部分液体是具有粘度的,而两种液体进行混合时若是两者之间都具有较大的粘度则混合往往难以很充分。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双重混合式液体混合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重混合式液体混合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重混合式液体混合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轴,搅拌轴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搅拌叶片;所述壳体顶部螺纹连接有上端盖,上端盖上方左侧固定连接有加料管,所述上端盖上方固定连接有下料漏斗,下料漏斗上方开设有螺旋槽,所述上端盖上方右侧固定连接有进料管,进料管下方固定连接有若十喷头,喷头与螺旋槽相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底部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右侧固定连接有出料管,出料管中部固定连接有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叶片为螺旋状搅拌叶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叶片至少为三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机为交流电机,电机与电源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料漏斗的截面倾角为8°-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使用时通过双重混合方式进行混合,继而保证了两种液体之间的充分混合,均匀度更高,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双重混合式液体混合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双重混合式液体混合设备中下料漏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支撑垫、3-出料管、4-阀门、5-电机、6-搅拌叶片、7-上端盖、8-加料管、9-下料漏斗、10-螺旋槽、11-进料管、12-喷头、13-搅拌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双重混合式液体混合设备,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5,电机5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轴13,搅拌轴13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搅拌叶片6;

使用时打开电机5,电机5主动带动搅拌轴13转动,搅拌轴13转动带动搅拌叶片6转动,搅拌叶片6转动即可对加入装置内部的两种液体进行混合,使其混合均匀

所述壳体1顶部螺纹连接有上端盖7,上端盖7上方左侧固定连接有加料管8,所述上端盖7上方固定连接有下料漏斗9,下料漏斗9上方开设有螺旋槽10,所述上端盖7上方右侧固定连接有进料管11,进料管11下方固定连接有若干喷头12,喷头12与螺旋槽10相配合;

在加入原料时将其中一种原料通过加料管8加入上端盖7下册的下料漏斗9上,原料会经过螺旋槽10向下旋转流动,同时通过进料管11上的喷头12加入另一种原料,原料会流到螺旋槽10上的不同位置,进而在流动时经过一次搅拌,双重搅拌使得混合更加充分。

所述壳体1底部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垫2。

所述壳体1右侧固定连接有出料管3,出料管3中部固定连接有阀门4。

所述搅拌叶片6为螺旋状搅拌叶片。

所述搅拌叶片6至少为三组。

所述电机5为交流电机,电机5与电源电连接。

所述下料漏斗9的截面倾角为8°-1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打开电机5,电机5主动带动搅拌轴13转动,搅拌轴13转动带动搅拌叶片6转动,搅拌叶片6转动即可对加入装置内部的两种液体进行混合,使其混合均匀,在加入原料时将其中一种原料通过加料管8加入上端盖7下册的下料漏斗9上,原料会经过螺旋槽10向下旋转流动,同时通过进料管11上的喷头12加入另一种原料,原料会流到螺旋槽10上的不同位置,进而在流动时经过一次搅拌,双重搅拌使得混合更加充分。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电机5驱动与控制装置为现有技术的应用,结构优化以及利用螺旋槽10进行预混合为本申请的创新点,其有效解决了具有粘度液体之间混合往往不够充分的问题。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