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文丘里混料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4767发布日期:2019-03-22 20:24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文丘里混料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体属于一种文丘里混料管。



背景技术:

文丘里混合管是一种重要的液液混合装置,在化工行业应用十分广泛。目前,常用的文丘里混合管具有一喉管,流体在混合管内流过并通过喉管产生负压,使引入流体从开孔处被吸入并与主流流体相互冲击、破碎形成混合紊流流体,从而达到混合的目的。但是,目前的文丘里混料管在对物料进行混合后仍然存在混合不均匀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文丘里混料管,该混料管结构简单,当气液或者液液合流以后,能够将二者充分的混合,且维护拆卸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文丘里混料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依次连接的流入管部,缩径部、喉管部、扩口部以及流出管部,所述管体在缩径部下方还连接有和扩口部相连通的引入管,所述流出管部的内壁还间隔固定有两个流体导向叶盘,所述流体导向叶盘包括叶片连接环,所述叶片连接环内固定有环状布置的导向片,每个流体导向叶盘上的导向片均朝同一方向倾斜,两个流体导向叶盘上的导向片朝不同方向倾斜。

进一步的,导向叶盘上的导向片的末端固定有连接盘。

进一步的,两流体导向叶盘之间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扩口部中开固定有卡接环台,所述管体末端包括螺纹管,所述螺纹管螺纹连接在管体上,所述螺纹管具有一抵接到流体导向盘的台阶内壁。

进一步的,两流体导向叶盘的叶片连接环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混料管结构简单,由于每个流体导向叶盘上的导向片均朝同一方向倾斜,两个流体导向叶盘上的导向片朝不同方向倾斜,当液体通过第一个流体导向叶盘的时候,液体流动方向突然改变,将形成会产生漩涡并发生紊动现象,当流通到下一个流体导向叶盘的时候,液体流动方向再次改变,将形成会产生漩涡并发生紊动现象,从而使得物料充分混合;

2、两流体导向叶盘之间通过连接杆进行连接,并通过卡接环台和阶梯内壁固定在管体之中,安装拆卸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两导向叶盘连接结构图。

图中:1、管体;2、流入管部;3、缩径部;4、喉管部;5、扩口部;6、流出管部;7、引入管;8、流体导向叶盘;9、叶片连接环;10、导向片;11、连接盘;12、卡接环台;13、连接杆;14、螺纹管;15、阶梯内壁。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到图2所示的一种文丘里混料管,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包括依次连接的流入管部2,缩径部3、喉管部4、扩口部5以及流出管部6,所述管体1在缩径部3下方还连接有和扩口部5相连通的引入管7,所述流出管部6的内壁还间隔固定有两个流体导向叶盘8,所述流体导向叶盘8包括叶片连接环9,所述叶片连接环9内固定有环状布置的导向片,每个流体导向叶盘8上的导向片均朝同一方向倾斜,两个流体导向叶盘8上的导向片朝不同方向倾斜。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时候过程如下,当液体从流入管部2流入到缩径部3并通过喉管部的时候,根据文丘里原理,引入管中将被吸入液体,两种液体混合并向前移动,当液体向前移动的时候,遇到第一个流体导向叶盘8,液体的流动方向将会瞬间发生改变,将形成会产生漩涡并发生紊动现象,由于紊动现象的出现,液体将会形成细小的漩涡,所以液体将会进一步的混合,并继续向前流动,当流通到下一个流体导向叶盘8的时候,液体流动方向再次改变,将形成会产生漩涡并发生紊动现象,使得液体充分的进行混合。

进一步的,导向叶盘上的导向片10的末端固定有连接盘11。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导向片10的末端固定连接盘11,通过连接盘11的连接,使得导向叶盘的强度更高,同时,液体在流动的时候,遇到连接盘11,流通面积瞬间减小,有助于发生紊动现象,进一步增强了混液的效果。

进一步的,两流体导向叶盘8之间固定连接。为了便于导向叶盘的安装,两流体导向叶盘8之间固定连接,安装的时候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扩口部5中开固定有卡接环台12,所述管体1末端包括螺纹管14,所述螺纹管14螺纹连接在管体1上,所述螺纹管14具有一抵接到流体导向盘的台阶内壁。本实用新型的扩口部5中固定有卡接环台12,管体1末端连接螺纹管14,所以两个流体导向盘刚好卡接在卡接环台12和阶梯内壁15之间,拆卸和固定均非常方便。

进一步的,两流体导向叶盘8的叶片连接环9之间通过连接杆13固定连接。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两流体导向叶盘8是通过叶片连接环9进行固定连接的,重量更轻,结构更加简单。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