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脱硫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1884发布日期:2019-04-13 01:21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湿法脱硫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喷淋塔改造施工用的脱硫系统,具体地涉及一种湿法脱硫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的《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和《关于印发<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的通知》的相关规定,东部重点地区燃煤电厂SO2排放浓度不高于35mg/Nm3,烟尘排放浓度不高于10mg/Nm3。在新的环保标准下,燃煤电厂面临新一轮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

现有的湿法脱硫系统多用喷淋塔对原烟气进行分层喷淋,并在后处理后降净烟气排出。如图1中所示的一种典型的喷淋塔结构,原烟气自进口烟道 10进入喷淋塔1内,喷淋塔1底部的浆池11通过泵加压输送至喷淋管12 内,并通过喷淋管12上安装的喷淋头喷出,喷淋管12沿着喷淋塔1的高度方向布置有多层,以对烟气进行分层喷淋脱硫,喷淋后的烟气经过冲洗、除雾后自喷淋塔1上部的出口烟道13排出。

基于超低排放改造任务的需要,以图1中为例的喷淋塔的结构需要进一步改造以满足脱硫排放标准。然而,喷淋塔的脱硫效果取决于喷淋管12形成的喷淋层的数目,提高喷淋塔的脱硫效果,必然要求增加喷淋层的数量。而在喷淋塔中,喷淋层沿着喷淋塔1的高度方向分布,改造喷淋塔受制于场地的高度空间。

授权公告号为CN104888586B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两次海水洗涤的烟气脱硫方法和装置,其中,为了提高脱硫效率并充分利用喷淋用的海水,将两级喷淋塔串联使用,并将两个喷淋塔底部的浆池互通,以使海水能由二级喷淋塔向一级喷淋塔内流动,形成循环。在该方案中,串联两个至多个喷淋塔的形式,虽然可以形成两级脱硫从而提高脱硫效率,但是,为了使两个喷淋塔内的浆池连通,两个喷淋塔底部浆池底部高度应当一致,这样,一级喷淋塔出口烟道的高度与二级喷淋塔的进口烟道的高度一致,这样会导致烟气在一级喷淋塔内停留时间较少,脱硫不充分就进入二级脱硫塔。实际的脱硫效率提高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湿法脱硫系统,该湿法脱硫系统在不改变喷淋塔内喷淋层数量的前提下,使脱硫系统的脱硫效率提高,以取消喷淋塔所在场地的高度尺寸对于脱硫系统改造的制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湿法脱硫系统,包括喷淋塔,所述喷淋塔具有沿烟气流动路径布置的进口烟道和出口烟道,所述烟气流动路径上还串联有逆喷塔,该逆喷塔连接至所述进口烟道,以使得原烟气流动顺次经过所述逆喷塔和所述喷淋塔。

优选地,所述喷淋塔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存储喷淋液的浆池,所述湿法脱硫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浆池内的喷淋液输送至所述逆喷塔和所述喷淋塔内的喷淋管的浆液循环泵组。

优选地,所述逆喷塔与所述喷淋塔之间连通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逆喷塔内的浆液引回所述浆池的回流管。

优选地,所述回流管设置于所述逆喷塔的底壁,并自所述逆喷塔的底壁倾斜向下延伸至所述浆池。

优选地,所述浆液循环泵组内的循环泵设置为变频浆液循环泵。

优选地,所述喷淋塔上还设置有氧化风系统。

优选地,所述湿法脱硫系统包括多个与所述喷淋塔并联的逆喷塔,所述逆喷塔通过选择接入组件选择性接入所述烟气流动路径。

优选地,所述选择接入组件包括烟气挡板,该烟气挡板控制所述逆喷塔的进烟口关闭或打开。

优选地,所述选择接入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逆喷塔内的逆喷管路上并用于选择喷淋液进入或不进入所述逆喷塔的浆液控制阀。

优选地,所述逆喷塔的出烟口与所述喷淋塔的进口烟道通过直管连通,以使得原烟气顺次经过所述逆喷塔和所述喷淋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逆喷塔在脱硫过程中,待脱硫的原烟气自上而下进入逆喷塔内部,喷淋液自下而上朝向原烟气流动方向喷射并与之接触,从而在逆喷塔内形成湍动的反应区域,在这一反应区域内实现烟气即冷、酸气吸收和粉尘脱硫三个功能,该逆喷塔以串接的形式补偿现有的喷淋塔的脱硫效率,以在不改变喷淋塔内的喷淋层数量和喷淋塔结构的条件下,取消喷淋塔所在场地的高度尺寸对于脱硫系统改造的制约。同时,由于逆喷塔本身具有烟气即冷的效果,将其串联于喷淋塔前,原烟气在经过逆喷塔时,除了实现一级脱硫,还实现了烟气冷却的效果,因此,在喷淋塔的进口烟道前无需设置烟气冷却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喷淋塔的一种典型结构;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湿法脱硫系统的一种优选实施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喷淋塔;10-进口烟道;11-浆池;12-喷淋管;13-出口烟道;14-除雾器;15-冲洗水装置;2-浆液循环泵组;30-进烟口;31-出烟口;32-逆喷管路;4-回流管;6-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均是按照竖直方向的正常方位所进行的方位区分。

如图2中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湿法脱硫系统,包括喷淋塔1,该喷淋塔1具有沿烟气流动路径布置的进口烟道10和出口烟道 13,喷淋塔1的进口烟道10和/或出口烟道13上连接有逆喷塔,以使得逆喷塔在烟气流动路径上与喷淋塔1串联,原烟气流动经过串联的逆喷塔和喷淋塔1。

在现有喷淋塔1的改造过程中,通过在原烟气流过的烟气流动路径上串联逆喷塔,利用逆喷塔的高效脱硫效果补偿待改造的喷淋塔1的脱硫效率的不足。

逆喷塔具有将烟气引入塔体内的进烟口30和将逆喷脱硫后的烟气引出塔体的出烟口31,塔体内布置有自下而上喷出喷淋液的逆喷管路32。烟气自进烟口30进入逆喷塔的塔体内,并自上而下运动,逆喷管路32自下而上喷出喷淋液,喷淋液与烟气逆向接触,在气液动量平衡原理的调节下,在塔体内部形成湍动的反应区域(也成为泡沫区),在该反应区内形成烟气急冷、酸气吸收和粉尘脱硫三个功能。尤其是在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中,逆喷塔串联于喷淋塔1之前,即,用一段直管6将逆喷塔的出烟口31连通至喷淋塔1 的进口烟道10上,以使得原烟气自进烟口30进入湿法脱硫系统内,经过逆喷脱硫处理后,自出烟口31流出并随即进入喷淋塔1内。在这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逆喷塔的特殊工作原理还可以省去原有的喷淋塔1前设置的烟气冷却装置,进一步缩减了喷淋塔1的改造成本。并且,逆喷塔本身的进气方式是自上而下,而喷淋塔1的进气方式是自下而上,原烟气自逆喷塔的出烟口31流出后,可以直接进入喷淋塔1的处于低位的进口烟道10中,如此,利用两种脱硫塔的结构特点,实现更高效率的脱硫。

当然,也可以在喷淋塔1的出口烟道13上串联逆喷塔的进烟口30,原烟气按照原有方式经过喷淋塔1后,再经过逆喷塔的逆喷脱硫,实现整个湿法脱硫系统的超低排放。当场地和成本允许时,也可以在喷淋塔1的前后均串联逆喷塔。

当然,逆喷塔的数量不局限于图2中所示的一个,可以依据原烟气的体积设置多个,且多个逆喷塔之间并联,每个逆喷塔均优选设置有选择接入组件,以通过该选择接入组件控制逆喷塔是否接入烟气流动路径上。

具体地,选择接入组件包括烟气挡板和/或浆液控制阀,其中:烟气挡板设置于对应的逆喷塔的进烟口30上,以控制该进烟口30的打开或关闭;浆液控制阀用于选择喷淋液进入或不进入逆喷塔内的逆喷管路32内。当部分逆喷塔接入湿法脱硫系统时,不参与脱硫的逆喷塔可以通过前述的选择接入组件断开与喷淋塔1的串联关系。

喷淋塔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存储喷淋液的浆池11,本实用新型的湿法脱硫系统还包括将浆池11内的喷淋液泵送至逆喷塔和喷淋塔1内的喷淋管的浆液循环泵组2。如此设置,逆喷塔可以利用喷淋塔1内的浆池11,而无需另外设置对其逆喷管路32提供喷淋液的装置,进一步减少了喷淋塔的改造成本和施工时间。

进一步地,当逆喷塔与喷淋塔1共用喷淋塔1底部的浆池11时,在逆喷塔与喷淋塔1之间还优选连通设置有用于将逆喷塔内的浆液引回浆池11 内的回流管4。浆液循环泵组2将浆池11内的浆液泵送至逆喷管路32中,在喷淋液完成喷淋后落下时,经过该回流管4流回浆池11内,以在浆池11 内对浆液进行集中处理后重新循环使用。并且,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回流管4设置在逆喷塔的底壁上,并自该底壁倾斜向下延伸至浆池11内。如此,流出逆喷塔的浆液在倾斜设置的回流管4中具有较佳的流动性,可以避免浆液在回流管4中的沉积堵塞。

更进一步地,浆液循环泵组2内的循环泵设置为变频浆液循环泵。即,循环泵均可以通过变频器等器件控制工作的频率,以适应湿法脱硫系统的不同的脱硫效率的需要。

此外,喷淋塔1上设置有氧化风系统。具体地,该氧化风系统设置于浆池11处,以向喷淋塔1内通入氧气或者含氧的气体。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