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V涂镀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9142发布日期:2019-03-05 18:42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UV涂镀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涂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UV涂镀生产线。



背景技术:

UV固化型涂料具有防止污染及节能效果,涂饰的化学性、物理性优秀、有快速固化的特性,正在多个领域被广泛地采纳使用。广泛用于生产塑胶、真空电镀、PVC地板、荫罩板、汽车头灯、木地板、橱柜面板等。对塑料产品进行涂镀时,为了更好地进行涂镀,一般需要将待涂镀件放置在托盘上,托盘被输送带输运的过程中通过洗涤器、涂装设备、整平装置和硬化器等涂镀设备对待涂镀件进行涂装。

在对产品进行UV涂镀时,需要数次把产品放入托盘然后取出,在不同输送带上转运,但是这种由作业人员手工操作将产品放入托盘再取出的方式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UV涂镀生产线,将产品在不同运输带中转运,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UV涂镀生产线,包括第一循环输送带、第二循环输送带、中间输送带、成品输送带和装载机构,在第一循环输送带上设置有供应待涂产品的材料供应装置,第一循环输送带在材料供应装置后设置有一次涂装线,第二循环输送带上设置有二次涂装线,装载机构分别设置于第一循环输送带与中间输送带之间、中间输送带与第二循环输送带之间和第二输送带与成品输送带之间,装载机构用于向相邻输送带之间转运产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材料供应装置向第一循环输送带供应待涂产品,经第一循环输送带传输至一次涂装线进行第一次涂装,然后经装载机构转运至中间输送带,中间输送带将一次涂装后的产品运输至下一道工序,在产品完成下一道工序后重新放回中间传输带,并在装载机构的作用下转运至第二循环输送带上,经第二循环输送带传输至二次涂装线进行第二次涂装,然后经装载机构转运至成品输送带,由作业人员收集成品,不需要人工将产品在不同运输带中转运,提高了生产效率,并有效提高良品率。

优选的,一次涂装线和二次涂装线均包括依次设置的洗涤器、第一涂装设备、第二涂装设备、整平装置和硬化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产品洗涤干净后经过两次涂装,然后对涂装后的产品进行整平并硬化,涂装效果好。

优选的,所述装载机构包括设水平驱动部,水平驱动部设置于相邻两输送带之间,水平驱动部固定连接有竖直驱动部,竖直驱动部的底部固定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底部固定有用于夹持产品的夹持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产品运输到位后,水平驱动部将夹持缸移动至与产品对应处,竖直驱动部驱动夹持缸往靠近产品的方向移动,夹持缸夹持住产品,竖直驱动部驱动夹持缸往上运动,并由水平驱动部驱动夹持缸往相邻输送带移动产品,在夹持缸到位后,竖直驱动部驱动夹持缸往下运动,夹持缸松开产品,竖直驱动部驱动夹持缸往上运动,水平驱动部再控制夹持缸复位,完成一次产品的转运,如此往复可持续对产品进行转运。

优选的,所述第一循环输送带和第二循环输送带利用固定托盘运输产品,固定托盘包括托盘基座和用于固定产品的夹具,所述托盘转动连接有多于一排的旋转支架,所述旋转支架固定连接有滚轴,所述夹具连接于旋转机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传送托盘至涂镀区域时,抵住滚轴,使滚轴在传送的过程中发生转动,从而带动旋转支架转动,进而带动夹具转动,使得待涂产品在涂镀的过程中转动,使得待涂产品的涂镀更均匀。

优选的,固定托盘上靠外一排夹具的高度小于靠内一排夹具的高度,所述夹持缸的数量与固定托盘上的夹具对应,并且靠内的夹持缸与固定板之间连接有驱动夹持缸竖直运动的对齐驱动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固定在夹具上的产品的高度不一致,提高对产品的喷涂效果,并且在需要夹持或放下固定托盘上的产品时,令对齐驱动部驱动靠内的夹持缸上移,使得内外的夹持缸之间的高度差与夹具的之间的高度差一致,方便夹持或放下产品。

优选的,所述中间输送带和成品输送带利用运载托盘运输产品,在装载机构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分别用于分离处于堆叠状态的运载托盘和堆叠运载托盘的分离装置和堆叠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运载托盘转运产品的操作时,分离装置在装载机构的前侧对堆叠状态的运载托盘进行分离,方便装载机构在分离出来的运载托盘上进行操作,在完成对运载托盘的转运产品的操作时,堆叠装置在装载机构的后侧对操作后的运载托盘进行堆叠,方便对运载托盘进行批量操作。

优选的,所述分离装置包括相对设置于中间输送带或成品输送带两侧的带叉子的夹持驱动部、固定于中间输送带或成品输送带两侧的用于驱动夹持驱动部竖直运动的分离驱动部和竖直设置于两分离驱动部之间用于支撑运载托盘的升降驱动部,所述堆叠装置的结构与分离装置一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分离处于堆叠状态的运载托盘时,分离驱动部驱动夹持驱动部,使夹持驱动部的叉子处于第一和第二层运载托盘之间,夹持驱动部驱动叉子进入第一和第二层运载托盘之间,分离驱动部驱动夹持驱动部往上托起第二层及以上的运载托盘,第一层的运载托盘继续往前输送,驱动升降驱动部支撑原第二层的运载托盘,夹持驱动部和分离驱动部复位,升降驱动部下降,原第二层的运载托盘到达第一层的位置,完成一次分离操作,如此往复可持续对堆叠状态的运载托盘进行分离;在需要堆叠运载托盘时,升降驱动部托起处于堆叠位置的运载托盘,分离驱动部驱动夹持驱动部上升至原第一层运载托盘的下方,夹持驱动部驱动叉子托住原第一层的运载托盘,升降驱动部复位,需要进行堆叠的运载托盘运输至原第一层运载托盘的下方,分离驱动部复位,原第一层运载托盘到达第二层的位置,夹持驱动部复位,完成一侧堆叠操作,如此往复可持续对运载托盘进行堆叠。

优选的,夹具的侧壁开设有沟槽,所述沟槽中安装有与产品抵接配合的弹性件,夹具插接于旋转支架,并且旋转支架与夹具之间通过磁铁相互吸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弹性件抵住产品,对待涂产品进行固定,减少产品从夹具中掉落的情况,确保涂镀效果,夹具在磁铁的作用下快速与旋转支架对位,提高工作效率。

优选的,所述材料供应装置包括上料机构、整理机构、传送机构和投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向整理机构输送产品,所述整理机构对产品进行整理并送往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将产品传送至投料机构,投料机构将产品投送至固定托盘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产品放在上料机构中储存,上料机构将其中的产品传送至整理机构中,整理机构对产品进行整理整齐,并送往传送机构中,传送机构将整理后的产品传送至投料机构,由投料机构投放至运输到位的固定托盘中,不需要人工频繁将产品放入再取出托盘,提高了生产效率。

优选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储料器、固定斜板、装卸斜板和驱动机构,若干固定斜板在储料器内间隔并朝向整理机构倾斜设置,若干固定斜板的顶端从储料器的底端向上呈阶梯设置,且位于最高点的固定斜板的顶端连接有朝向整理机构的导料板,装卸斜板设置于固定斜板之间并且其顶端向上呈阶梯设置,驱动机构驱动装卸斜板沿固定斜板的倾斜方向运动,并且装卸斜板位于最高点和最低点时,其顶端分别与相邻的固定斜板对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产品放在储料器中,利用驱动机构驱动装卸斜板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位置中往复运动,在装卸斜板运动至最低点位置时,停留在固定斜板顶端的产品顺着固定斜板和装卸斜板的顶面滚下并与装卸斜板的顶端对应,在装卸斜板往上运动的过程中,带动与其顶端对应的产品往上移动,并且在装卸斜板运动至最高点时,产品顺着装卸斜板和固定斜板滚下,如此往复,在产品被运送至最顶端的固定斜板处时,产品顺着导料板滚落至整理机构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不需要人工将产品在不同运输带中转运,提高了生产效率,并有效提高良品率;

2、对齐驱动部方便对不同高度位置的产品进行操作;

3、分离装置对堆叠状态的运载托盘进行分离,方便装载机构在分离出来的运载托盘上进行操作;

4、堆叠装置对运载托盘进行堆叠,方便对运载托盘进行批量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装载机构、分离装置和堆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E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F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夹具与旋转支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中材料供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中储料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循环输送带;2、第二循环输送带;3、中间输送带;4、成品输送带;5、装载机构;6、材料供应装置;7、一次涂装线;8、二次涂装线;9、洗涤器;10、第一涂装设备;11、第二涂装设备;12、整平装置;13、硬化器;14、水平驱动部;15、竖直驱动部;16、固定板;17、夹持缸;18、固定托盘;19、对齐驱动部;20、运载托盘;21、分离装置;22、堆叠装置;23、夹持驱动部;24、分离驱动部;25、升降驱动部;26、安装架;27、电机;28、导轨;29、滑块;30、托盘基座;31、夹具;32、旋转支架;33、滚轴;34、沟槽;35、弹性件;36、磁铁;37、上料机构;38、整理机构;39、传送机构;40、储料器;41、固定斜板;42、装卸斜板;43、驱动机构;44、导料板;45、整理板;46、推杆;47、推料驱动件;48、接料槽;49、产品导轨;50、安放板;51、安放驱动件;52、抵紧件;53、传送带;54、投料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以下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UV涂镀生产线,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第一循环输送带1、第二循环输送带2、中间输送带3和成品输送带4,第一循环输送带1和第二循环输送带2均呈环形跑道状循环设置,图中A、B、C、D分别为第一循环输送带1、第二循环输送带2、中间输送带3和成品输送带4的输送方向。

其中第一循环输送带1和第二循环输送带2利用固定托盘18运输产品,固定托盘18包括托盘基座30和用于固定产品的夹具31(见图5),托盘基座30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多于1排的旋转支架32,旋转支架3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外表面为橡胶等软质材料的滚轴33,夹具31插接于旋转机架,夹具31的侧壁开设有沟槽34,所述沟槽34中安装有与产品抵接配合的弹性件35,夹具31插接于旋转支架32,并且旋转支架32与夹具31之间通过磁铁36相互吸合。

固定托盘18上靠外一排旋转支架的高度小于靠内一排旋转支架的高度,本实施例中固定托盘18上的夹具共设置有4排,且靠内两排的高度大于靠外两排的高度;中间输送带3和成品输送带4利用运载托盘20运输产品,运载托盘20上设置有与固定托盘18上的夹具数量一致的用于固定产品的位置的固定柱,运载托盘20的四个边角处设置有用于与上一层运载托盘20的底部插接配合的插柱,上下的运载托盘20相互插接以堆叠在一起。

在第一循环输送带1上设置有用于向第一循环输送带1上的固定托盘18供应待涂产品的材料供应装置6,第一循环输送带1在材料供应装置6后设置有一次涂装线7,第二循环输送带2上设置有二次涂装线8,并且一次涂装线7和二次涂装线8均包括沿输送带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的洗涤器9、第一涂装设备10、第二涂装设备11、整平装置12和硬化器13。

结合图1、图6和图7,材料供应装置6一共设置8个,在第一循环输送带1的两侧各设置4个,设置材料供应装置6包括上料机构37、整理机构38、传送机构39和投料机构54,上料机构37向整理机构38输送产品,整理机构38对产品进行整理并送往传送机构39,传送机构39将产品传送至投料机构54,投料机构54将产品投送至固定托盘18中。

上料机构37包括储料器40、固定斜板41、装卸斜板42和驱动机构43,若干固定斜板41在储料器40内间隔并朝向整理机构38倾斜设置,若干固定斜板41的顶端从储料器40的底端向上呈阶梯设置,且位于最高点的固定斜板41的顶端连接有朝向整理机构38的导料板44,装卸斜板42设置于固定斜板41之间并且其顶端向上呈阶梯设置,若干装卸斜板42的底端相互固定连接,驱动机构43驱动装卸斜板42沿固定斜板41的倾斜方向往复运动,并且装卸斜板42位于最高点和最低点时,其顶端分别与相邻的固定斜板41对齐,驱动机构43具体为由固定在固定斜板41上的电机27驱动的曲柄凸轮机构。

整理机构38包括整理板45、推杆46和推料驱动件47,整理板45上设置有通向传送机构39的接料槽48,推杆46滑动连接于接料槽48,推料驱动件47用于驱动推杆46在接料槽48上滑动,推料驱动件47具体为气缸。

接料槽48设置有若3个,整理机构38还包括移动驱动件,移动驱动件用于驱动整理板45沿垂直于加料槽的方向运动,本实施例中移动驱动件为沿垂直于接料槽48方向设置的气缸(图中未示出),利用移动驱动件驱动整理板45水平移动,使不同位置的接料槽48与导料板44对应,在接料槽48都接收到产品后再将产品推向传送机构39,提高生产效率。

传送机构39包括传送带53,并且在传送带53的上方设置有通向投料机构54的产品导轨49。

投料机构54包括安放板50和安放驱动件51,安放板50在传送机构39的出料位置承托产品,安放驱动件51用于驱动安放板50与产品分离,安放驱动件51具体为气缸。

传送机构39的末端朝下设置,在安放板50的上方设置有抵紧件52,用于抵紧安放板50第二层的产品,抵紧件52具体为定程气缸。

结合图1和图2,在第一循环输送带1与中间输送带3之间、中间输送带3与第二循环输送带2之间和第二输送带与成品输送带4之间均设置有装载机构5,装载机构5用于向相邻输送带之间转运产品,即将第一循环输送带1中固定托盘18上的产品转运至中间输送带3中运载托盘20上、将中间输送带3中运载托盘20上的产品转运至第二循环输送带2中固定托盘18上以及将第二输送带中固定托盘18上的产品转运至成品输送带4中运载托盘20上。

并且在每个装载机构5相对于所在输送带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分别用于分离处于堆叠状态的运载托盘20和堆叠运载托盘20的分离装置21和堆叠装置22。

结合图2和图3,装载机构5包括设水平驱动部14、竖直驱动部15和夹持缸17(Gripper Cylinder),水平驱动部14通过安装架26固定于相邻两输送带之间,水平驱动部14包括导轨28、滑块29和水平驱动件,导轨28水平固定在安装架26上,并与对应位置上的输送带垂直,滑块29滑动连接于导轨28,水平驱动件为电机27并安装于导轨28的一端,电机27的输出轴沿导轨28的方向转动连接有与滑块29螺纹配合的丝杆(图中未示出),驱动电机27可使滑块29在导轨28上水平滑动。

滑块29固定连接有竖直驱动部15,竖直驱动部15可以为气缸或油缸等伸缩设备,竖直驱动部15的底部固定有固定板16,夹持缸17的数量与固定托盘18上的夹具对应并用于夹持产品,并且靠内两排的夹持缸17与固定板16之间连接有驱动夹持缸17竖直运动的对齐驱动部19,对齐驱动部19可以为气缸或油缸等伸缩设备。

结合图2和图4,分离装置21包括相对设置于中间输送带3或成品输送带4两侧的带叉子的夹持驱动部23、固定于中间输送带3或成品输送带4两侧的用于驱动夹持驱动部23竖直运动的分离驱动部24和竖直设置于两分离驱动部24之间用于支撑运载托盘20的升降驱动部25,其中夹持驱动部23、分离驱动部24和升降驱动部25可以为气缸或油缸等伸缩设备。

堆叠装置22的结构与分离装置21的结构一致。

具体工作过程:材料供应装置6向第一循环输送带1上的固定托盘18供应待涂产品,产品经第一循环输送带1传输至一次涂装线7进行第一次涂装,将产品洗涤干净后经过两次涂装,然后对涂装后的产品进行整平并硬化。

然后经装载机构5转运至中间输送带3。

中间输送带3将一次涂装后的产品运输至下一道工序,这里所说的下一道工序是指镀金等不包括在本实用新型设计中的中间处理工序。

在产品完成下一道工序后重新放回中间传输带的起点处,并放置在堆叠的运载托盘20上,并在装载机构5的作用下转运至第二循环输送带2上,经第二循环输送带2传输至二次涂装线8进行第二次涂装,然后经装载机构5转运至成品输送带4,由作业人员收集成品,不需要人工将产品在不同运输带中转运,提高了生产效率,并有效提高良品率。

同时,在将托盘运输至涂镀区域的过程中,利用输送带沿运输方向设置的抵接件抵住滚轴33,使得滚轴33在运送的过程中转动,从而带动夹具31上的待涂产品转动,使得待涂产品的涂镀更均匀,提高涂镀效果。

在相邻输送带间转运产品的过程中,在产品运输到位后,水平驱动部14将夹持缸17移动至与产品对应处,令对齐驱动部19驱动靠内的夹持缸17上移,使得内外的夹持缸17之间的高度差与夹具的之间的高度差一致,竖直驱动部15驱动夹持缸17往靠近产品的方向移动,夹持缸17夹持住产品,竖直驱动部15驱动夹持缸17往上运动,并由水平驱动部14驱动夹持缸17往相邻输送带移动产品,在夹持缸17到位后,竖直驱动部15驱动夹持缸17往下运动,夹持缸17松开产品,令对齐驱动部19复位,竖直驱动部15驱动夹持缸17往上运动复位,水平驱动部14再控制夹持缸17复位,完成一次产品的转运,如此往复可持续对产品进行转运。

并且,分离装置21和堆叠装置22在每个装载机构5相对于所在输送带的前后两侧堆叠运载托盘20和分离处于堆叠状态的运载托盘20,使得在装载机构5的正下方仅有一层的运载托盘20。

在需要分离处于堆叠状态的运载托盘20时,分离驱动部24驱动夹持驱动部23,使夹持驱动部23的叉子处于第一和第二层运载托盘20之间,夹持驱动部23驱动叉子进入第一和第二层运载托盘20之间,分离驱动部24驱动夹持驱动部23往上托起第二层及以上的运载托盘20,第一层的运载托盘20继续往前输送,驱动升降驱动部25支撑原第二层的运载托盘20,夹持驱动部23和分离驱动部24复位,升降驱动部25下降,原第二层的运载托盘20到达第一层的位置,完成一次分离操作,如此往复可持续对堆叠状态的运载托盘20进行分离。

在需要堆叠运载托盘20时,升降驱动部25托起处于堆叠位置的运载托盘20,分离驱动部24驱动夹持驱动部23上升至原第一层运载托盘20的下方,夹持驱动部23驱动叉子托住原第一层的运载托盘20,升降驱动部25复位,需要进行堆叠的运载托盘20运输至原第一层运载托盘20的下方,分离驱动部24复位,原第一层运载托盘20到达第二层的位置,夹持驱动部23复位,完成一次堆叠操作,如此往复可持续对运载托盘20进行堆叠,在堆叠到一定数量时再往前输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